时间:2024-06-19
张 晶 刘雅琼
(1.东北农业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2.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浙江 杭州 311300;3.东北农业大学文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跨文化,指的是跨越国家、地域、种族、背景等不同的甚至在某些方面相反的文明概念上建立起的具有交叉性质的文化,跨文化传播就是这种跨越发生时交流与融合的过程。自从有了人类的早期文明,就有了跨文化传播,其传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商业交流、通婚、传教甚至战争等。成功的跨文化交流,其结果可以超越文明基础、语言文字、宗教传统等诸多因素束缚,为创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宏伟目标做出积极贡献。纪录片有着客观写实的固有属性和直观易受的表达方式,在跨文化传播视域下通过纪录片来展现历史题材,可以使各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观众直接而深刻地理解真实历史所发出的信息,并在不同文化相互借鉴过程中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自从电影技术诞生伊始,首先就是要反映历史中生活中所发生重要事件,对历史题材的记录始终是其最重要的实际功能之一。但是在跨文化传播领域,纪录片留给我们的印象并不美好。西方纪录片制造商一直掌握着历史题材纪录片的话语权,在中西方跨文化传播视域下,西方媒体一直营造着中国贫穷落后、愚昧衰弱的古板形象。这一方面是由于自鸦片战争与西方世界发生全面交流以来,羸弱的旧中国留给世界被动挨打的根深蒂固印象;另一方面则是百余年反帝反封建斗争中敌对情绪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帝国主义势力在政治和经济上对我国进行孤立,导致长时间东西方隔阂造成的封闭,给相互了解带来了莫大的阻隔。直到改革开放乃至新世纪到来,中国友好的大门向全世界敞开,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新时代历史题材纪录片才应运而生,并能够客观公正地发出具有独特文化特性的多重表意。
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这样的观点是每个现代文明都认可的,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东西方历史观还是存在着很大差别的。这种差异的存在,直接导致了我们在相互观察的时候,都建立在自己的文化视域上,从而产生了各不相同的文化表意。
在本世纪初,美国探索频道拍摄了中国历史题材纪录片《秦始皇:帝国的开创者》。这是一部剧情感十足的记录电影,该片从独特的西方视角叙述了中国开疆帝王秦始皇嬴政传奇而恢宏的一生。西方世界尤其是美国的历史观(尽管美国的历史还略显短暂),更倾向于认为历史是英雄人物创造的,国家的建国经历和发展进程直接导致个人英雄主义在美国乃至北美地区大行其道。在影片中,美国人更加着重于表述秦始皇的家族传承、性格特点、情绪波动甚至健康医疗方面的问题。主人公秦始皇无疑在片中处于主导的角色,高大睿智又野心勃勃的形象跃然眼前。同时代的历史人物悉数登场,诸如商鞅、赵高、蒙恬、李斯等为始皇帝的故事都做出了基本尊重史书记载的衬托。当描写到这位盖世英雄生命的最后时刻,制作人员对其即将到来的死亡充满了医学层面上的惋惜,并为其设计了比哈姆雷特宏伟得多的独白。从中可以看出,源于西方世界自从古罗马帝国以后长达千年封地制度和与其相应的中小型公国分散自治历史的影响,欧美研究者对于中华民族两千年来大一统历史观并不具备如中国人一样的理解。但是在还原历史事实和梳理历史脉络过程中,制片方还是动足了脑筋,下足了功夫,并且不惜动用好莱坞式的叙事手段。这使得该纪录片有着极强的观赏性,从而有效地达到了跨文化传播的目的。
在东西方交流日盛的今天,世界了解中国的欲望前所未有地强烈,这就催生出大量关于中国的历史题材纪录片。探索频道出品的《最新探秘兵马俑》详细记录了大秦帝国时期建筑、军事、陶艺、金属工艺等诸多方面的历史信息;同样由其出品的《中国七大奇观》则以纵向的历史视域全面介绍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带给人类不可磨灭的贡献;美国历史频道制作的大型系列纪录片《孙子兵法》,以全人类战争史为背景,把各个战例同中国古代兵法中的谋略进行类比和分析,对这部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巨著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而日本NHK电视台所拍摄的《日本人讲中国史》则是以近邻的视角,客观审视着浩荡的中国历史,并与日本本国的发展历程进行比较和研判。与此同时,我国在进行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也以历史题材、文献政治等为根基制作了为数众多的纪录片,其中如《颐和园》《望长城》《敦煌》《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等一大批优秀作品都在国际文化领域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当然,由于本身生活在东方文化背景下,中国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国内制作团队更多会以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为思想基调,更加注重表达本国人民对自己文化的感受。如何让国际纪录片观看者更好地接受这些理念成为对制作者表达智慧的考验。但无论如何,跨文化视域下历史题材纪录片定会因其高效客观的传播能力而越来越多地展现在中外观众眼前,这也是大势所趋。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蕴含着博大精深而又丰富多彩的文化。在东西方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历史题材的纪录片在进行文化表意时有着独到的优势,可以在更加客观冷静甚至以科学批判的视角展示不同地域的文化风貌。同时,由于历史、地理、宗教、种族等诸多因素,各种不同文化之间在互相探索互相理解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善意的争论和表现的歧义。
2020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制作的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在疫情期间热播。不难看出,在本纪录片中,BBC对中国传统诗词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和研究。曾经在影片《指环王》和《霍比特人》中饰演灰袍巫师甘道夫的英国著名演员伊恩·麦克莱恩爵士以其优雅的绅士风度和浑厚的英伦口音诠释着杜甫诗词的精美段落。这种穿越时空的朗读将跨文化视域下的古代经典演绎得淋漓尽致。由于中国和英国的古典文学存在着明显差异,所以西方视角传达出来的唐诗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感受。杜甫是中国最有成就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尽管这是一种中国古代文人所特有的理想化的现实主义,但依然是更加符合西方文化传承的文学审美。诸如李白的浪漫主义和陶渊明山水田园风格的诗词,深为历代中国文人所推崇,但却很难被西方受众理解和接受,这也是BBC以杜甫作为切入点来展开跨文化传播的原因所在。
为了解决如何把大唐时期优美的格律韵调翻译成现代英语的难题,英国人是颇下了一番苦功夫的。中国古诗文中的每一句七言诗句、五言诗句,都凝练着中华古文精深的内涵,同时诗歌讲究韵律,要求对仗工整,用词精练。而要译成英文,则需要大量的名词、动词尤其是表现力强烈的形容词来承担,还要尽量减少对于音律之美的损耗。伊恩·麦克莱恩爵士的朗诵深情饱满,并带有专属于西方字母语言的抑扬顿挫,但是每一段长长的句子总是让习惯了唐诗宋词的国人有些恍惚。这倒很好理解,跨文化传播中要做到原汁原味既有些困难还略显激进,需要循序渐进。就如同在东北的馆子吃川菜,大概远不如成都或重庆当地又麻又辣,这还要假以时日,逐渐适应。
这种纪录片是一种勇敢的跨文化传播的尝试。正如西方媒体人所共识:“中国对西方才开始渐渐开放,从前的中国似乎太遥远、太闭塞,无法进行文化的交流沟通。虽然我们尚不能完全欣赏中国的语言和它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很多西方国家都十分渴望了解这个伟大而古老的文明和它的人民。”其实这是正常的文化现象。早在民国初期,走出国门的先行者带回来西方的文学,正是这种跨文化传播打开了封建古国纵目世界的眼界,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即便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还在热衷于欧洲的诗歌,努力在译成中文依然晦涩玄妙的十四行诗中找寻哲学的真谛。虽然这些领悟与国人传统的中华诗词审美匹配起来困难重重,我们还是重新认识了莎士比亚、雪莱、济慈和歌德们,并循着跨文化传播的道路重新走向了世界。同样,在《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纪录片中,把杜子美诗歌翻译为印欧语系,原文的精练表达和深邃语境大约要折损百分之九十,但这仍然为西方世界遥看中国打开了一扇由清风与碧水装点的窗棂。
今天的世界是一个地球村,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成为国与国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交流和传播的主旋律。在这种大环境下,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交流与融合也承载了更多情感的表达。英国广播公司BBC曾经在2016年推出大型纪录片《中国新年:全球最盛大的国际盛会》,其中包括《回家》《团圆》《欢庆》三个系列,从一个特定的时间节点眺望自古至今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并由衷感慨其中深深蕴藏的感情世界。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拍摄的《中国》(上下集),摄制组足迹遍布了大半个中国,运用好莱坞式的特技和音效,融入了震撼的现代配乐,热情赞扬这古老中国的时代变迁,并歌颂了中美两国深厚的历史情感。与西方视角有所不同,我们的近邻日本,虽然早在明治维新时期便已经完成了观念上和国体上的全盘西化,但在内心深处依旧对曾经共同经历的东方文明怀着深深眷恋。日本广播公司NHK所拍摄的《空旅中国》《新丝绸之路》《故宫的珍宝》等纪录片,饱含深情地凝望着中国这片与其一衣带水的土地,并为千百年来绵延不绝的中日文化交流而魂牵梦绕。而在1983年日本佐田雅志企划社与中国中央电视台联合拍摄的二十五集大型纪录片《话说长江》向观众展示了从长江唐古拉山脉源头到崇明岛东海入海口神奇壮观的全貌。全片介绍和涉及大小河流、湖泊、峡谷四十九处,名山二十八座,大小名城五十二座,风光名胜一百一十处,各项工程二十五项,历史典故与民间故事二十七个,古今名人一百零四人,堪称跨文化传播视域下中国题材纪录片乃至涉及所有题材作品的典范。
西方发达国家的影视行业起步较早,发展较快,其纪录电影产业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欧美国家,纪录片属于最受观众喜爱和欢迎的节目之一,大多都占据着黄金播放时段,有一些甚至还要在付费频道才可以观看。高质量的纪录影片与优质的纪录片爱好者形成了良性循环,为西方电视传播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导向。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历史题材纪录片是崭新国际形势下催生出来不可多得的沟通窗口,我们应该紧紧抓住传播交流的时代契机,按照“请进来、走出去”的指导思想,更多吸引不同文化地域高水平纪录片制作团队通过跨文化视域来记录中国,同时也要使自己的纪录片制作思路同国际接轨,在大国际背景下展示中国的历史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够产生越来越多的优秀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历史题材纪录片作品,使得跨文化传播的步伐越迈越稳,越走越强。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