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催眠·裁决》电影心理学的进阶之作

时间:2024-06-19

王京晶

(北京印刷学院 新媒体学院,北京 102600)

2009年《盗梦空间》横空出世,这部独辟蹊径的电影被定义为“发生在意识结构内的当代动作科幻片”,其极富创意的梦境元素迎合了心理学梦境领域爱好者对梦境世界的探究欲望。2014年《催眠大师》上映,它从心理治疗师与棘手女病人之间的纠葛展开叙述,在题材上为华语心理电影带来突破。珠玉在前,对之后上映的心理电影,观众自然既满怀期待,又怕空欢喜一场。在这种期待中,2019年《催眠·裁决》重磅上市,它将侧重点放在催眠这一心理学领域上,将催眠学完全糅合于故事中,结合香港电影的警匪题材,围绕“欲望”这一主题向观众展示了催眠心理学这一个引人入胜的学科的魅力。

一、糅合:电影心理学与催眠学相得益彰

1916年,雨果·闵斯特堡首次从电影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认为电影并不存在于胶片之上,甚至不存在于银幕之上,而是存在于观众心理之中,因此他提出从观众对电影影像的深度感、运动感、注意力、记忆和想象、情感等的觉知上来影响观众的心灵。换言之,电影制作其实是一种影响观众心灵的心理学应用。这种艺术知觉形式一直延续至今,对观众而言,电影制作技术中所包含的这种心理学应用一直只作为幕后手段供电影创作人士使用。《催眠·裁决》作为一部心理学电影,它将心理学对人的影响以及人们对心理学的应用搬到台前,很好地将电影心理学和催眠学结合起来,让观众在感叹催眠学之神秘又令人震撼的冲击力外,又能深思电影中实施催眠以及被催眠的人们缘何会陷入其中。正如影片中提到的“催眠的本质是关心”,而人性对万物的关心大都会演变成爱恨贪痴,即这部电影所要表达的关键——欲望和操纵。欲望是人性不可磨灭的一部分,用心理学这一探究人心理现象的科学来解读不同人的欲望,使得《催眠·裁决》的故事更有说服力,也更回味无穷。

《催眠·裁决》在开场的故事讲述中就应用了电影心理学,勾起了观众对故事中催眠师能力的好奇心。棋高一着的是导演顺势将催眠心理学应用其中,相互糅合,将开场变成了一段对本电影精神核心的完美预告。开场后,电影中的人物打开搜索引擎,搜索了许立生教授以往的采访视频。此时导演将镜头推进,让采访视频以电影中的另一个镜头的形式出现在观众眼前,充分运用了电影心理学中提出的方法,让观众和剧中人物以同一个视角观看采访视频,这样沉浸式的体验迅速集中了观众的注意力。此时许立生与主持人的对话作为画外音传入观众耳中:我研究催眠的信念是要帮助别人,而不是操控别人,而且我们都应该拒绝被自己的欲望催眠。这个镜头以画外音的形式配合催眠常用的影像,隐秘而又有效地讲述了本部电影的主题。小球沿着多变的轨道滚动,观众的眼球跟随着画面中的小球转动,就像现实中的催眠一样,观众将注意力放在了不断滚动的小球上,小球滚动带来的单调刺激可以引起人的催眠状态,此时的人具有极高的反应性,处于一种高度受暗示的状态,并在知觉、记忆等方面做出相应的反应。当然,正如许教授的台词,“我并没有催眠你们哦”,电影更多是借助滚动的小球这一画面来营造出一种专业感和神秘感,但不可否认,“我研究催眠的信念是要帮助别人,而不是操控别人,而且我们都应该拒绝被自己的欲望催眠”这句代表着电影核心的句子还是轻飘飘地落在了观众的心灵世界里,慢慢生根发芽,最终对观众的心灵产生正面的影响。

作为一部心理学电影,《催眠·裁决》糅合了非常多的心理学知识应用在剧中人物的身上,这些知识也完全可以应用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让观众受益良多。比如,面对黑警要伤害女儿的电话威胁时,许立生从请求半个小时与女儿通话一次,改为半小时内让女儿回答他一个问题,以确保女儿的安全。看起来许教授是退而求其次,但在这个问题上实际掌握主动权的还是他,他应用了心理学上的“闭门羹技术”,以退为进,以达到自己的真实目的。再比如,许教授让女儿在纠结时吃一碗酸辣粉,用食物来发泄情绪,借助睡前播放古典乐的情节传递给观众另一个心理学知识点:人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做出重要决定时,都是受音乐的影响。也就是说,只要你有需要,又把音乐选对了,就一定对你有帮助。与之相呼应的是,在电影后半部分,音乐《徘徊在日暮街角》作为催眠黑警的关键点,直接把观众带向了电影的高潮,让观众在震撼的观影体验中加深了对催眠心理学的了解和对电影核心主题的理解。

二、沦陷:被自己的欲望催眠

《催眠·裁决》与以往的香港悬疑电影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的悬疑不在于让观众探究杀人案和绑架案的真相,不在于让观众猜测事件背后的操纵者,而是在于催眠本身以及整个事件中的催眠过程。整部电影其实是借助于催眠学将人性因欲望而生的弱点剖露在观众面前,并由此传递出不要被自己的欲望操纵而给他人留下可乘之机的观点。

《催眠·裁决》顾名思义就是让许立生通过催眠来操纵陪审团,最终达到嫌疑人林子莹被判谋杀罪成立的目的。爱恨贪痴都是欲望,最终演变成人性的弱点。萦绕在七人陪审团之中的,有炒股的贪念,有对无徳律师的恨意,有因父爱而萌生的私心,有对婚姻生活的不满与疲倦,更有被金钱收买后的背叛。许立生针对这些弱点,一一突破了他们的心理防线,实现了对他们的催眠操纵。这样的情节设置自然在意料之中,因而观众的注意力大都集中在其中的催眠手法上。但这一部分仍不能满足观众对于催眠神秘之处的设想。如果故事只到这儿,那整部电影就平平无奇、黯然失色了。整部电影最令人意想不到但又贯穿全篇的,其实是黑警和许立生之间的心理交际。

电影一开始,便由黑警讲述了十五年前他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在心理评估室内,持枪的连环杀人犯挟持了前来辅助查案的临床心理学家许立生。一众警察被逼退门外,束手无策之际,许立生一人开门走了出来。屋内的犯人像中邪一样,保持站立着的持枪姿势,满头大汗,一脸惊恐却又动弹不得。这件事勾起了黑警强烈的好奇心,同时在他心中埋下了一粒种子——对许立生催眠控制能力的敬畏。但如若自己心术不正,与许立生为敌,这种敬畏就会变成深深的畏惧。这颗种子藏在他心底,之后他对许教授的每一次窥探都会化作一种能量被种子彻底吸收。

故事高潮即黑警在停车场被催眠陷入了意识中的无边黑暗里,这幕戏给观众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黑警作为幕后操纵者,他透过监视器看到许立生是如何一次次地在短时间内催眠其他几位陪审员,在无形中对许立生的催眠能力产生了越发强烈的认同感。这种深信不疑带来的畏惧感逐渐削弱了他的意志,尤其在看到许立生竟然催眠“杀死”其中一个陪审员并致使对方口吐白沫、倒地昏迷后,这种畏惧越发强烈。尽管黑警对许教授存有戒心,但许教授在受被迫催眠其他陪审员之前,在监控镜头前对他的警告其实就相当于给他心里的种子输入了最后一股能量,催动种子破土发芽,迅速长成参天大树:“你敢伤害我女儿,我就要你下半辈子在黑暗里活着!”何为“在黑暗里活着”?这句警告并不具象,因此显得毫无分量。但被警告后,黑警在狭隘的监控室里抽起了烟,这一镜头就暴露出了他内心的不安,此时两人之间的心理交战已经正式拉开了序幕。

许教授再次以退为进,让黑警落入圈套,促使黑警打开了音乐《徘徊在日暮街角》。黑警以为许教授在利用这首歌向外界传递信息,因此他一遍遍地播放这首歌,歌词也随之印入脑海:“你问我是谁,脚步这样疲惫,何不停下来,洗去你负累,徜徉大海里,放空任来去,眼睛闭起来,慢慢沉下去。”歌词跟之前的警告一样毫不具象。黑警虽有戒心,但意识不到这首歌对他的影响。作为一个资历老、职位高的警察,他曾经也是一个充满正义感、责任感,努力维护社会治安的好警察。但十五年后的今天,他被杀人犯用高额金钱诱惑,在内心深处对自己作为警察的身份认同变得模糊起来,他使尽手段为杀人犯开脱,心中必然有被自己压抑住的负罪感,因此他身心疲惫,《徘徊在日暮街角》的歌词就像是为他量身定做的。因此在许立生的催眠下,黑警的意识已经随着歌词徜徉大海里,任由海水淹没,直至沉入大海深处的无边黑暗里。说到底,黑警能被这首歌催眠,主要是缘于自己不正当的欲望。对一个从小就选择当警察的人来说,背叛自己的警察荣誉感一定让他生不如死,但几个亿的金钱诱惑,他抵挡不了。催眠本来就是用来治疗情绪病以及精神病的,黑警真实的情绪被自己压抑在内心深处,甚至他自己都不了解,但许教授最擅长于此。所以说,被自己的欲望催眠,才是让他沦陷在无边黑暗里的根本原因。

三、遐想:用观众的心理映射丰富故事背景

关于本片的情节设置,不少观众提出了质疑,这也是导致本片在豆瓣评分略低的原因。但就笔者看来,这是情节漏洞,也是留给观众的遐想空间。不论小说还是绘画,留白向来很重要,观众并不需要对方一五一十地把所有事情都呈现出来,否则整个故事会显得既无趣又拖沓。电影也是一样。《催眠·裁决》在留白处理上,给人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一笔带过,勾起了观众强烈的讨论欲望。一千万个观众就会有一千万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思维都是不同的,观众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对事情的来龙去脉做出不同的猜想。这样的留白无疑是用观众的心理映射填充了电影的故事背景,从而让观众对这部电影留下深刻印象。

本电影的留白在于它给观众留下了一个最大的疑问:许立生是否对身边的人做了催眠?首先,顶尖催眠师的妻子竟然得了产后抑郁症,并且服食过量安眠药死亡。即使从心理学专业角度来说,心理医师要避免为自己的亲属做治疗,但作为当年就早已享誉国际的催眠师,许立生应当会在第一时间发现妻子患上了产后抑郁并进行积极干预。其二,作为特种退伍兵的小舅子如此看重与队员的兄弟情,但在与队员叙旧时却想不起来曾经的队友老周,他的记忆似乎被人修改了。第三,男大避母、女大避父,小朋友在7岁时就已经有非常清晰的性别意识了,但许立生不仅与10岁大的女儿嘴对嘴亲吻互诉晚安,还说出类似情人间暧昧的情话,不由得让观众觉得他对女儿的爱有些变态。第四,许立生的富豪朋友明确表示自己担心被催眠师催眠后将钱财拱手让人,但对自己这个最厉害的催眠师朋友却无比信任,甚至以身犯险去帮助他。

除此以外,在与黑警的周旋中,许立生的表现堪称完美。其中有一个非常明显的镜头语言,暗示着许教授正式进入战斗状态。在与黑警通话的短暂几分钟内,许立生就想好了应对之策,在退庭商议室内,他一边按照黑警的授意催眠陪审员,一边通过监控镜头分阶段地放大镜头背后黑警的恐惧情绪,逐步完成对他的催眠。作为一个最厉害的催眠师,他冷静、坚毅、儒雅的形象非常符合他的职业形象,但面对犯罪分子他也能如此气定神闲、一石三鸟,心思之深可见一斑。这种亦正亦邪的形象给整部电影额外笼罩了一层神秘的气息,让观众在观影结束时仍意犹未尽。正如雨果·闵斯特堡所说,真正的电影存在于观众心理之中。这种处理,让《催眠·裁决》的生命得以延长。

整部电影中充斥了足够多而又实用的心理学元素,这些元素放置在故事情节中,毫不突兀且使线索前后呼应,其中音乐《徘徊在日暮街角》的催眠效果更令人惊喜、惊叹,这也成为本电影的最大亮点。电影心理学和催眠学相互糅合,使《催眠·裁决》更深入观众的心灵,令观众在惊叹之余,反思催眠的本质以及其与欲望的关系。就传输电影精神核心这点来说,《催眠·裁决》无疑是成功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