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发展视角:中国动画民族化困境及对策

时间:2024-06-19

徐贤如

(合肥学院 设计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发展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舶来品”的中国动画,基于其发展历程角度来看,中国动画民族化的过程,就是动画选题、角色、场景及音乐等动画内在及外在构成因素逐步民族化的过程,中国动画民族化需要解决各种问题,也是在这一过程中逐渐解决的。故而,对于当前中国动画民族化面临的困境,我们应将其置于中国动画发展历程中进行思考,即从其发展历程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才能更好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

一、发展进程中的中国动画民族化

从发展的视角来看,1926年,中国动画在欧美娱乐、商业动画影响下产生,就有了商业化的萌芽。后来,中国动画的发展受到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下富有教育性、艺术色彩浓重动画的巨大影响。1956年前后,中国动画人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创作具有民族特色的动画片,到20世纪90年代初为止,除去“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动画停滞不前外,中国动画民族化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创作出了大量享誉世界的经典动画片,动画的剧本、角色、画面风格、音乐处理等构成元素,通过汲取中国民族文学、绘画、音乐、戏曲和民间艺术的丰富营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动画学派”,使得动画已经完全中国化了,呈现出中国气质和文化。这种民族化创新追求的历程也是动画创意不断产生的过程。但在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按计划生产、统购包销,不顾市场需求,主题低幼化,注重宣传、教育作用,动画创意未能进行有效的后期市场开发,造成了中国动画产业化严重滞后。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由于中国动画市场化、产业化长期缺失,动画民族化探索遭遇了诸多困境,为了扭转这种局面,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向前推进,90年代以来,中国动画进入了市场化、产业化转型探索时期。以2004年为界,中国动画市场化、产业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更多是原有动画体制的转型和市场化的探索,后一阶段着重于动画产业化的探索。从动画发展的角度看,此时期国产动画进行了市场化、产业化诸多尝试,但逐渐抛弃了原有的中国动画民族化探索的道路。

(一)中国动画民族化早期阶段(1926—1956)

自1926年动画片《大闹画室》由万氏兄弟创作成功以来,中国动画已有九十多年历史,在这九十多年里,从发展的视角来看,中国动画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几个大的阶段。

1926至1941年,以商品经济较为发达的上海为中心,以万氏兄弟为代表的中国早期动画人,在国外动画特别是美国动画的影响下,通过和一些电影公司合作,创作了以《铁扇公主》为代表的一批动画片。此时期的动画创作不但借鉴了国外动画制作技术,还学习其动画市场化运作手法。同时,结合中国文化环境,在动画故事情节和画面风格处理方面进行动画民族化探索,这种探索实际上是进行动画民族化的初步尝试,并将这种尝试和市场需求相结合,追求一定的娱乐性,事实上当时投资动画拍摄的民营电影公司主要是以赢利为目的。1947到1956年,此段时间包括了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区动画的草创阶段,和新中国成立后在苏联动画巨大影响下的新中国动画开创阶段,此阶段,中国动画从故事选材、画面风格和角色设定等方面都显示出模仿苏联动画的痕迹。同时也照搬了苏联动画管理体制,动画生产单位成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事业性单位,实行严格的动画创作审查制度,按计划生产,统购统销,动画创作者不用考虑市场需要。

(二)中国动画民族化探索蓬勃发展时期(1956—1966)

自1956年特伟提出中国动画应“走民族风格之路,敲喜剧样式之门”之后,一直到“文革”爆发的1966年,是中国动画民族化探索取得巨大成绩的时期,动画创作者从中国传统绘画和民间艺术中大量汲取营养,对动画风格和制作工艺进行创新,动画种类不断增多,特别是研制成功了独具中国文化艺术特色的水墨动画,创作了一大批享有国际声誉的动画精品,造就了独树一帜的“中国动画学派”。此时期是中国动画创意涌现、不断创新的时期,但这种创意并没有走向市场化、产业化,在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采取的是定量定题材、统购包销,完全脱离市场的方式进行动画创作、生产,动画片更多地成为艺术品而不是商品,追求高雅性和教育功能,少有以娱乐大众为目的。

(三)中国动画民族化创新探索再度繁荣时期(1978—1989)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拨乱反正,文艺领域实行“两为方向、双百方针”, 给动画创作人员提供了较为宽容的社会环境,极大地激起了他们的创作热情,使得此时期的中国动画在继承“中国动画学派”的基础上继续向动画民族化创新的纵深迈进,创作了一大批优秀动画片。此时期动画制作单位仍然是国有事业单位,总体上实行的还是计划经济体制,动画生产单位没有经营自主权,自然就谈不上动画的市场化、产业化。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一方面,随着动画体制的改革,国家逐渐减少资金支持,动画开始走向市场,在我国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从事国外动画的加工企业,打破了此前动画制作单位仅上海美术制片厂一家的情况,对其造成巨大冲击,动画创作人员大量流失。另一方面,随着电视的普及,电视动画片需求量大增,美日等国动画趁势大量涌入国内,迅速填补了这一空白,对民族动画的发展形成了巨大冲击。

(四)中国动画商业化、市场化转型探索(1990—2003)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内外交困下,原有的那种脱离市场需求的中国动画民族化探索模式戛然而止。在国家掀起新一轮改革开放热潮的背景下,1990年召开的威海全国动画业联席会议,提出了改革动画管理体制,理顺产供销关系,加快动画市场化,发展动画产业化的建议。此时期国内的动画加工行业进一步壮大,通过加工业,学到了国外最新的动画制作技术和管理模式,培养出了大量动画实战人才。改革开放政策也促进了中外动画交流的发展,通过举办、参加形式多样的动画展演和论坛交流活动,使中国动画人了解到国际动画原创及其产业化发展情况。动画片的审查制度也进一步具体、完善,逐步改变了过去那种随意性较大的审查方式。以上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中国动画向市场化转型。通过借鉴国外动画创作、产业化经验,出现了以动画电影《宝莲灯》和“蓝猫”系列电视动画为代表的市场化、产业化的尝试,改变了中国脱离市场、追求艺术化的倾向,但这种尝试存在着原创不足、说教及产业化运作不合理等诸多缺陷。

(五)新时期中国动画产业化探索(2004年至今)

2004年以来,国家相关部委多次为推动动画产业化发展出台文件,动画播放体系逐步完善,建立了一批国家动画产业基地、教学研究基地和动漫产业发展基地,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动画展演活动,为动画产业化搭建平台,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中国动画产业化发展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廉价劳动力优势的逐渐丧失,国内的动画加工业也面临困境,亟须转型。以上各种因素都促成了此时期中国动画的大发展,但在这种动画片产量飞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动画模仿过多、原创严重不足,还没有形成专业化的、完善的市场运作手法,产业链不完整、不成熟等诸多问题。

二、中国动画民族化面临的困境

中国目前仅是动画大国而远非动画强国。通过以上我们对于中国动画发展历程的梳理,可以看出中国动画八十多年来,经历了诞生初期通过借鉴国外商业动画,进行动画民族化探索并尝试动画市场化的时期,到深入进行动画民族化探索,追求动画的艺术性、教育功能而不考虑市场需求的时期,再到汲取国外动画及其产业化运作手法,以探索中国动画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阶段。从动态发展的角度来看,第一阶段,实现了创意和市场相结合的初步尝试;第二阶段,动画民族化不断探索的阶段,实际是创意源源不断产生的时期,但动画市场化、产业化停滞不前;第三阶段,中国动画不仅学习国外的动画产业化运作方法,同时在故事情节、角色设定、画面效果等动画创作环节也进行模仿,抛弃了中国动画民族化创新之路,其突出表现就是原创不足。

近年来,中国的动画在动画片的生产数量、从业人员和资金投入等方面都有了大幅增长,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困难。

(一)动画创意不足、观念滞后

目前青少年在动画观众中占据很大的比例,许多成年人也成为动画爱好者,人们观看动画主要是为了娱乐或放松,但现在许多动画生产者仍然将动画看作是儿童的“专利”,故事低幼、情节粗陋、简单说教,总是站在成人的立场对儿童进行灌输,造作、感染力不强。中国动画受众定位大都低于12岁,但实际上我国动画作品参与人群中,年龄在13岁及13岁以下的约占11%,14~17岁的约占59%,而18岁以上的成人已经占到近30%。动画片的创作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动画创意直接关系到整个动画产业链的成败,动画制作方、播出方和衍生产品开发方要进行共同研讨,动画创作者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动画片的艺术价值和娱乐性上。还要加快完善中国动画审查制度的完善,如实施动画分级制度,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动画观众制定相应的衡量标准,动画创作人员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受众需求进行市场细分,“以销定产”使动画创作更符合市场实际情况。

(二)动画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优秀动画人才缺乏

一部动画的产业化运作得如何,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但其中关键的因素是人才。我国高校动画院系和相关动画培训机构近年来在数量上快速增长,但这些机构在师资、教材和人才培养方案上都有待完善,如过于偏重对于美术和电脑软件操作技能的训练,而对于动画创意、市场策划和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不足。目前优秀的动画创意和经营管理人才很少,既懂剧本创意又会动画制作技术或同时会动画创意制作和市场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更少,此种情况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动画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这种情况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中国长期从事动画加工带来的后果之一,造成动画中期制作人员较多;其二,是由于企业和高校之间未能建立紧密的“产、学、研”机制,导致人才的培养和现实需要脱节。还有就是当前许多动画企业急功近利,重数量而忽视动画原创,重制作而轻视市场运作,造成动画优秀人才没有很好的成长土壤,近年来,动画企业原创人员流动性过大就是其体现。

(三)动画产业链不完善

动画产业的利润主要来自动画播出和动画衍生产品,动画发达国家动画片出售给电视台的播出费用通常占到投资额的三分之一,剩余的投资和更多的利润须靠开发衍生产品获得。目前我国动画播出版权费用极低,这种情况下,开发动画衍生产品尤为迫切,但我国目前大多动画企业为中小企业,由于资金、人力等因素的限制,他们的运作大多还是停留在制作播出阶段,前期创作与后期市场开发环节较弱,“在国外动漫产业发达国家,其产业研发投入比值约占总体投入的20%~30%。然而,从当前中国动画企业整体情况看,市场、制作技术研发和衍生产品设计与开发等方面投入明显不足,平均不到5%;有的企业主营业务仍是以动画加工、代工为主,其创新投入几乎为零”。动画直接产品和衍生产品开发严重不足,还没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动画企业盈利困难。目前,在中国形成的众多动漫基地里的动画企业大多还在依靠当地的优惠政策生存,入驻基地的企业之间并未能形成产业链的关系,仅仅是空间的集聚。文化部副部长欧阳坚称,中国动漫产业的整体素质还不高,经济效益比较低下,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动漫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四)动画产业市场环境有待优化

动画企业融资困难,大多数动画企业规模小,原创能力弱,忽视品牌效应,盈利模式单一,很难从股市、风险投资基金、银行等渠道获得资金。现在许多企业生存主要靠播出奖励、贷款贴息、房租补贴、产业基金和税收减免等政府资助,这种企业通过非市场形式的办法生存,不可能解决根本问题,有时还会让企业“短视”,甚至出现投机行为。目前我国动画或动漫产业基地各地一拥而上,运作模式雷同,主要以优惠政策条件吸引企业入驻,打造所谓的“动漫之都”。而从实际发展的效果来看确不理想,如从基地内动画企业发展来看,除上海、北京等基地具有大型动漫企业外,其他基地企业规模较小、核心竞争力较弱、集中度较低。现在全国各地热衷举办的各种形式的动画会展活动,大多内容雷同、定位不明,这种盲目跟风的动画会展导致资源的极大浪费。动画会展须依据我国动画产业现阶段特点进行明确的市场定位,避免相同类型动画会展的重复举办,优化资源配置。目前,动画衍生产品市场盗版问题依然严峻,动画市场音像制品、漫画图书等动画直接产品盗版十分严重,服装、玩具等动画授权衍生产品侵权时有发生,盗版者的非法所得往往要超过版权企业的合法收入,使制片机构和动画衍生产品开发企业遭受重大损失。

三、中国动画民族化发展策略

目前,国外动画,特别是美日动画经过在我国的多年播放,形成了大量忠实受众群,动画衍生产品在我国市场上大受欢迎,在我国动画市场上已经占据了优势地位。中国动画及其产业发展面临严峻形势,若想摆脱这种困境,迎头赶上国外动画并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结合中国动画发展现状,解决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动画原创不足,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优秀动画人才缺乏,产业链不完善,动画产业市场环境有待优化等。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目前,中国动画发展面临的动画原创、人才、资金不足,产业链不完善等不利因素的存在有一定必然性。要解决这些困难,或者说中国动画未来发展的策略主要是:进一步解决中国动画体制、动画教育、动画传播平台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为动画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充分借鉴中国动画发展历程中有益经验,特别是继承动画民族化创新的诸多因素,加强动画原创,学习当今美日等动画发达国家动画产业运作模式,并将此二者结合起来,在继承动画民族化创新诸因素的基础上汲取国外动画产业的运作思路和手法,推动中国动画及其产业的发展。

(一)加强动画民族化原创

在中国动画发展须解决的诸多问题中首要的便是动画原创不足。1954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的中国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被部分评委认为是苏联的动画片,给中国的动画创作者们很大的震动。特伟后来回忆说:“这件事一方面说明当时我们的动画片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说明我们模仿别人已经是模仿到家了,但是,你再会学,学得那么逼真,人家还以为是别人的东西。只从这点上说,也应该考虑创作我们自己的民族动画片了。”六十多年后的今天,当中国动画学习模仿国外动画到一定程度后,也应该到了去找寻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动画原创之路的时候了。

美日动画产业取得巨大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它们拥有许多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动画明星,并具有极强的品牌影响力和持久的生命力,是动画产业各环节创造利润的源泉。中国现在还没有创造出具有巨大影响力、持续生命力的动画明星,而要塑造动画明星,首先要做的便是动画原创,加强中国动画原创。具体来说,作为精神文化产品的动画,和其他市场上的产品相似,必须满足观众的需求,这种需求更多体现为多样化的娱乐、休闲性和趣味性,而不能不顾市场需求“闭门造车”,乏味直白地灌输、教育大众。动画不是儿童的专利,前面我们谈到美日动画的受众定位为全年龄段,并根据动画内容依据相应的标准实行分级制。即使是针对儿童开发的动画片,也应避免说教,应是创造者和儿童平等地交流、沟通,要运用生动的故事情节传递“爱”“友谊”“平等”“尊重”等维系社会发展的基本价值观。

(二)大力推动动画市场化、产业化,构建成熟的产业链

一部动画片市场定位准确与否,对于其能否取得成功至关重要,目标受众的定位、故事主题的确定、动画风格设计、衍生品市场开发方式等,都是市场定位应解决的问题。通过大量的、有效的市场调研,了解、认识目标受众的年龄、兴趣爱好、审美心理特征,相关的政策、市场竞争对手状况等因素,在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并力求不断创新。从动态发展角度来看,创新是创意运用于实践的过程,而创意来源于创作人员在掌握市场调研资料的基础上不断产生的新点子。创意通过动画片展现出来,然后沿着动画产业链贯穿下去,可见,如何通过市场使创意不断创造价值是动画产业化的本质所在,而这恰恰是中国动画行业欠缺的。

成功的动画产业必然具有成熟的产业链支撑其不断循环发展,动画片投资的成本回收和赢利也主要依靠动画衍生产品的开发。目前我国动画制作、播出、衍生品开发等环节之间协调不够,各自为战,大多数动画片投入产出严重失衡,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尤为迫切。针对目前我国的动画产业现状,国家应采取各种措施推动动画制作企业和其他动画相关企业的合作、整合。现有各地创意产业园建设应该以整合产业价值链为中心,以动画生产企业为核心整合影视传媒、出版、玩具等企业,形成这些企业共同开发、销售动画产品的机制,使产业链向纵深发展,形成动画产业集群。在增进中国动画和国外动画行业交流的同时,应积极走出国门,拓展海外市场。随着手机、移动互联网络等新型传媒的发展,动画行业也应借助这些平台,开拓动画产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三)继续推进动画体制改革,健全利于动画民族化发展的法律制度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动画体制便开始了由事业体制、按计划生产、统购统销等为特征的以“计划”为导向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逐步向动画生产主体构成多样化、产供销自主负责的以“市场”为导向的市场经济体制模式转变。在改革、转变的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也由过去的生产者、管理者向管理者、服务者转变,对动画行业由以随意性较大的“人为干预式”感性管理向以制定法规、制度的理性管理转变。这些都为动画市场化、产业化转型及发展创造了较好的社会环境。但随着中国动画产业的深入发展,我们还需要继续深化动画体制改革,加大修改、制定有利于动画产业发展的法规政策,继续转变政府职能。应该建立一个专司机构或建立一个以某部门为主的协调机制做好动画产业发展的服务、管理工作,并从国家动画发展的战略高度制订总体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为动画产业的健康发展指引方向。必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离,行政职能从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及服务,让资源进一步走向市场主导,为动画产业发展搭建舞台,创造公平、公开、透明的市场竞争环境。

为了使动画产业发展有一个良好的产业环境,逐步消除市场无序竞争,健全机制,需要加强与动画相关的立法工作和制度建设。目前促进动画发展的政策大多是通过奖励、补贴、资助、贴息贷款、减免税收及房屋租金等方式,这些政策的实行,在一段时期内促成了我国动画生产规模快速增长,但这种增长多是量的扩张。我们认为政府今后的政策制度应更多围绕动画产品的市场效果为中心,更加注重动画片“质”的因素,对动画企业进行奖励、补贴,引导动画发展由量向质转变,提高资助基金的使用效率。

(四)完善动画教育体系,培养动画产业人才

前文我们提到由于中国长期从事动画加工,处于整个动画生产流程中的劳动密集型阶段,造成我国动画从业人员多为技术制作型人才。另外,我国动画教育规模近年来快速增长,但由于大多教育结构办学时间较短,在师资、教材、教学方案等方面还有诸多不足,大多培养制作型人才,进一步加剧了动画人才结构的失衡,动画创意、编导及营销、衍生品开发人才不足,特别是集技术、创意、市场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欠缺,不能适应动画产业深入发展的需要。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一方面,要继续改革、完善动画教育体系,从动画生产一线吸收动画高级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及将现有的师资送到动画教育、生产先进单位,甚至动画发达国家深造,提高师资质量。编著一批内容新颖、适应性强的动画教材。改革教学课程设置及教学方式,以现有的国家动画教学基地和动画产业基地为切入点,实行“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将学校和企业、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使二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大力培养一批动画产业发展需要的复合交叉型创新人才。另一方面,动画生产企业应加大投入,将企业员工不定期选送到教育、培训机构继续教育,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国内动画企业还应通过实行优惠政策、奖励等方式吸引、留住动画产业骨干人才,防止人才流失。

(五)拓展动画产业发展的融资渠道

动画产业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国内动画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便是缺乏资金,没有资金就没有推动产业发展的动能。资金不足的问题光靠动画制作企业自身的力量很难解决且风险较大,政府应创造条件,出台鼓励支持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包括民营资本和外资等多种形式资本进入动画领域,如美日动画多采用共同投资、风险共担,在各投资方成立的制作委员会统一协调下,从动画创作初期就充分考虑到后期衍生产品的开发,作为整体推进,通过电影、电视、书籍、互联网络、各种数字传媒等媒体平台围绕动画“买点”进行立体整合式的宣传,扩大动画形象影响力、树立品牌,这种市场营销方式寻求的是整条产业链的共赢。在我国目前动画生产企业个体还比较弱小的阶段,应充分借鉴这种联合投资的方式,可以减少动画制作企业的风险,同时利于整合动画产业的优势资源。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多种社会资本成立动画发展基金投资动画产业。动画企业自身也应采取出售及预售或抵押动画版权等方式融资。另外,政府应鼓励动画相关企业组建跨产业、跨地区的传媒集团,树立动画品牌,占领国内外市场,还应改进现有政府实施的补贴、减免税收、贴息贷款等投向,着重用于发展富有创意的中小动画原创企业,扶持它们做大做强。

(六)畅通动画播出平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由前文可知,目前我国的动画播出平台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形成了由地方电视台(包括动画上星频道)少儿频道,遍布全国的电影院线,以互联网络、手机为代表的新型媒体等组成的播放体系。但动画行业的现实情况是动画片播放版权费用极低,当今动画播放主体平台的电视动画播放频道,政企不分,企业化改革不到位,制播不分,动画频道主要依靠广告收益,造成赢利模式单一等诸多问题。应在实行动画制播分离的前提下,鼓励动画播放平台积极参与动画产业开发,拓展赢利模式。应制定政策、完善动画播放市场机制,如妥善解决动画频道覆盖落地的问题,还应创造条件支持新兴媒体积极参与到动画产业中来。

对于以创意为核心的动画产业来说,其产业回报主要是版权交易、形象授权费用等,知识产权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我国动画产业盗版横行,严重制约了动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动画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刻不容缓,一方面,动画企业或原创人员要具有高度的版权保护意识,积极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打击盗版侵权行为。另一方面,加强动画版权保护的法制建设,建立完善的版权保障制度,加强版权执法机构建设,加大版权执法力度,提高侵权案件的执法效率,加重盗版行为的惩罚力度。还要在全社会加大知识产权的宣传力度,提高公民版权保护意识。我们还应积极借鉴国外动画制作的最新技术,推广数字、无纸动画制作平台,通过引进或自主技术研发,进一步提高动画制作的效率和质量,借鉴国外成熟的动画片分级制度,适时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动画片分级制度。

结 语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抛弃了中国动画民族创新发展道路,将“中国动画学派”的优缺点都丢了,一味去全盘模仿甚至抄袭国外的动画。实际上,中国动画的发展不可能完全照搬其他国家的模式,应该在继承民族动画创新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造出符合当代动画观众欣赏兴趣和爱好的民族动画,同时充分借鉴当今动画发达国家的动画市场、产业化的运作手法。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我们应继承的是民族动画探索的思路或者精髓——围绕如何体现中国文化气息,在汲取传统文学、艺术元素时要结合市场需求、时代风貌进行创新、原创,而不是照搬,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审美风尚的变迁,这些传统文化本身就存在着更新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动画长时间内脱离其商品性的一面,缺乏动画市场化、产业化的运作经验,所以在这方面我们应下大力气向国外动画发达国家学习,学习动画前期如何围绕市场需求进行策划、动画最新的制作技术和动画及其衍生产品市场开发手法等。这两方面是互补的,中国动画的发展有赖于第一方面,立足民族文化的原创,而将这种原创转化为实在的经济效益则取决于第二方面,只有两方面都做好了,以创意为内容、产业化为手段,才能使中国动画再次辉煌,可持续发展下去。

当前,中国动画及其产业发展面临严峻形势,若想摆脱这种困境,迎头赶上国外动画并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结合中国动画发展的实际情况,解决其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即动画原创不足,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优秀动画人才缺乏,产业链不完善,动画产业市场环境有待优化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