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陈玥桦/Chen Yue Hua
“伟大的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长征精神作为革命精神重要的一部分而存在,长征文化已成为革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革命文化是新中国的宝贵财富,革命文化的发掘与展陈对于弘扬革命文化及其富含的革命精神尤为重要,而对革命文化的展陈方式较为多样,纪录片对革命文化的展陈属于诸多展陈方式中的一种。从纪录片对革命文化的展陈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对弘扬纪录片中展陈的革命文化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叙事视域着手探析《永远的长征》揽括的重要价值,可进一步促进人民群众了解纪录片中展陈的革命文化。
革命文化以纪录片作为展陈方式在新时代已成为传播革命文化的重要方式,深入探析纪录片的叙事方式将会进一步领会到纪录片想要表达的文化实质与精神内涵。了解《永远的长征》纪录片深层次的内容、文化与精神,需要首先清楚《永远的长征》的叙述视角、叙述脉络以及详略安排,其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宏观视角,这对于整体把握纪录片中所蕴含的革命文化尤为重要。
“重返纪录片的原点,我们发现纪录片最初安身立命之地,首先是影像与现实之间建立的崭新关系”。这种关系需要一种叙述视角对此加以形象的创作或者介绍,在《永远的长征》中便是以一种崭新的视角对长征精神或长征文化辅以现代摄影设备将现实与影像加以创作。与此同时,纪录片以长征路线为创作基础,深入挖掘长征精神或长征文化给当下地区带来的深远影响。这种影响不仅是长征路上的人民群众记得的长征故事,创作者试图去发掘更为深层次的影响,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革命文化给当地人民群众带来的积极作用,采用叙述的视角将这种深远影响以纪录片的形式向广大人民群众介绍分享。《永远的长征》作为连接过去和现实的桥梁,虽聚焦于长征本身,却不受历史的长征的约束,而是试图去发现长征背后的精神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远影响。长征精神如何激励中华民族,从《永远的长征》纪录片中能找到相应的影子。如在以《伟大转折》命名的第二集中叙述的是中国共产党翻越越城岭的老山界,创作者的叙述视角不是简单地去拍摄红军走过的路,而是以一种将现实生活与过去长征史相融合的视角加以叙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奋斗精神与当代人民群众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相融,跨越时间的鸿沟实现历史与当下的共通。再如,《永远的长征》纪录片在展陈红军入黔进驻的第一座县城——黎平时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记录,拍摄内容揽括黎平人民群众的当代生活、长征精神的弘扬给当地人民群众带来的影响等。纪录片的形式向人民群众展示的长征精神,不再拘泥于书本故事或者口头故事本身,而是借场景化的手法将长征精神具象化,使之时代感更加强烈、现实意义更加具体浓厚,并为新征程背景下如何更好地继承、弘扬长征精神带来更多的思考,为中华民族如何更好地发掘长征精神带来更深层次的研究方向。
《永远的长征》纪录片由个别到一般,从细微处着眼开始了宏大的史诗叙述。该纪录片的叙述视角除了注重于细节式的叙述视角,还包括全景式的叙述视角。两者视角的相融互通,使得该纪录片详略得当,既在关键处重点泼墨,又揽括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全线历程。从纪录片中的湘江之战、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重要节点中便可窥探长征之雄壮,再现了红军伟大的牺牲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决心和信心。《永远的长征》中借以全景式和细节式视角展示的不仅是长征路上艰苦奋斗的红军部队,还展陈了留在各个根据地的红军队伍以及各个地区的游击队是如何发扬革命精神的,这样就使得对长征的发掘不再拘束于狭义的路线,而是升华到对融入血液之中的民族精神的发掘。各个根据地的红军以及游击队在极端条件下依旧不忘初心,在同艰苦的自然环境做斗争的同时还同敌人相周旋,支援了主力部队的转移,以自身的奋斗抒写着长征精神,展示了当时红军大局意识之强。
纪录片叙述视角的创新与实践展示了一种纪录片的开放格局,创作者站在理性的视角之下,附以清晰的叙事,使得复杂的长征史与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精神以及为了挽救中华民族不畏牺牲的伟大革命精神展示得淋漓尽致。从这一核心理念出发,《永远的长征》纪录片对长征的思考与作品的思考相融合,并融入较宽的思考面、辐射面和说理面,向观众展示了一种构思、展陈以及叙述的内在逻辑和强有力的把控能力。长征题材的发掘以及叙述视角的扩大体现了影视从业人员对长征精神深刻又全面的解读,这不仅有利于观众对长征精神的理解,还有利于观众接受纪录片中蕴含的革命文化。
叙述脉络对于纪录片而言尤为重要,在《永远的长征》之中脉络清晰、叙述方式丰富,整部纪录片分为两大主线,纪录片前半部分通过长征史的时间发展顺序进行展陈,后半部分叙述长征主题,结尾部分的展陈方式返回至前半部分的线性叙述。脉络结构的变化对于创作者而言无疑是一种创作方式的突破,将走进去和跨出来相联系在一起,这两种风格的融合本身就是一项挑战,更为重要的是,两种风格最后组成了一个有机复合体,使得整部纪录片叙述更为流畅。
《永远的长征》纪录片的叙述脉络总体上呈现出两种结构,纪录片以红军长征的发展脉络为主要线性结构,同时在线性叙述结构之中采用突出长征主题和长征精神的非线性结构的内容穿插在各集之中。各集时长分布适中,每个部分都有大量的革命文化带给观众,而且详略得当,不会让观众厌烦其中的内容,更容易抓住观众的眼球。纵观整部纪录片,开头三集的线性叙述结构以历史的发展为脉络,即从悲壮出发到雄关漫道为前部分的线性叙述,这条主线就是中央红军走的路线,在线性结构之中主要介绍了红军长征途中各个阶段的历史以突出革命文化对整个后期的影响以及长征文化在这个阶段的积淀。中间第四集到第六集又跨出线性叙述结构,转为非线性叙述结构——以主题式叙述脉络为主,第四集描述在长征路线沿途之上,各个根据地和游击队肩负人民的希望,高举红旗,顽强斗争,纪录片展示了红军众志成城、坚韧不拔的革命文化;第五集通过主题描述红军过草地、爬雪山,展示的是红军的乐观精神、书写了人间奇迹;第六集展示的是红军与人民的情意深切,进一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不可分离。最后两集又回到线性叙述结构,继续叙述红军北上的壮丽史诗,进一步暗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谋复兴的长征路还在继续,激励着新时代的中华民族不断奋斗。
该纪录片叙述脉络的主题始终是以一条红线为主——即红军北上。这条主线贯穿的是红军坚不可摧的信念——为人民干革命的远大理想。长征史属于人类史的一部分,长征精神属于人类精神文明的一部分;更为重要的是长征已成为激励中华民族的一部史诗,长征精神已是激励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永远的长征》以清晰的叙述脉络抓住全景式的叙述,从这个原则出发走出一条与其余同种类型作品不同的路,同类型的作品的拍摄内容可能仅注重于细节的描述,比如草鞋、灶具等,而《永远的长征》还有以外国人对长征的描述作为视角进行纪录片的创作,这是一种巧妙的结合,展示着蕴含长征精神的革命文化不仅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还在国外成为激励其他民族的一种精神文化存在。
从20世纪80年代起,在国内以长征为题材的影视作品还是很多,而为了在纪念长征80周年推出一部具有特殊意义的献礼纪录片,《永远的长征》的创作者们走在创新的路上,取之于长征,超之于长征,融之于长征。整部纪录片叙述脉络的定位准确,在表达方式上采用全景式叙述视角去以史诗般的方式对长征历史事迹、长征精神进行发掘是该纪录片的准确定位;其权威性还经得住时间和实践的考验,《永远的长征》在众多党史学者和专家多年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与长征场景的融合描叙使得该纪录片拥有较高的权威性,对革命文化的展陈可谓是淋漓尽致。
《永远的长征》在创作者的清晰思路构建下,并没有将各个部分的详略情况进行统一,而是独具匠心地做到了详略得当。其一,没有延续过去将一些重大事件通过浓厚的色彩进行渲染的习惯式创作。如湘江战役,之前有较多的同类作品都曾在这里加以冗长的篇幅进行展陈,因为湘江战役之悲壮足以抓住受众的眼球,而《永远的长征》却一反常规的叙述理念,对此仅进行简单处理,而是侧重于发现其中的革命文化。其二,深入挖掘长征史中的细节,对于过去不曾注意到的细节以浓厚的笔墨加以发掘。如《永远的长征》第一集开头便对一本红军的军号谱作了详细的介绍,从号谱的内容着手介绍了红军革命文化之丰富。军号谱在当时的条件下可称得上是红军的通信工具,在物质条件极为匮乏的年代,红军的军号内容不仅复杂,而且内容丰富,红军智慧之卓绝可谓是令人折服,这样一种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革命文化从一本号谱之中展陈于纪录片之中。纪录片除了详细安排军号谱的展陈以外,创作者还细心地叙述李坚真的事迹,其真人真事不仅源于党史资料,还从人民群众的口中等各个方面去了解并展陈于纪录片之中,凸显出红军顽强的意志以及蓬勃向上的革命文化。
《永远的长征》纪录片并不是对所有重大事件都进行了略展,而是有意识地适度凸显一些重大事件或者人物。长征历史本身是客观存在,一些重大的事件和影响深远的重要人物都需要对观众有一定的交代展陈,这样对革命文化的展陈既不失其本色,又做到了充分展陈,还有一定的创新,主要是详略安排对重要的革命文化进行了充分展陈,便于观众抓住革命文化的重点。
革命文化属于中华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发掘革命文化的价值是中华民族的责任,而以纪录片的形式对革命文化进行展陈具有重要价值,《永远的长征》纪录片能够呈现的就是还原长征历史,讲好真正的长征革命故事,为弘扬长征精神、革命文化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永远的长征》纪录片以记录历史为核心,严格以长征历史作为创作内容进行拍摄。邀请的学者和专家也是以长征历史为内容进行讲述。长征作为严肃的历史,《永远的长征》的创作者立足于发掘长征中的革命文化,没有对历史的重要事件进行主观的虚构。该纪录片按照长征的原貌以及长征的发展脉络进行拍摄创作,以最大限度的努力给观众展陈一段极具革命文化的长征历史,其中包含的信息涉及战争、人物的数据信息等。《永远的长征》纪录片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作为切入点,讲述了长征的缘由,讲述了中央红军在连续突破四道封锁线以后是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之中,以及中央红军是如何迎来伟大转折的。在伟大转折——遵义会议之后,红军在毛泽东的带领之下取得一系列战斗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成功地甩掉了敌人的追击,全军团结在毛泽东周围众志成城,以挽救民族为信念,书写了人间奇迹,最终演化为长征精神、革命文化,最终以西北为根基,红军改编八路军出击敌寇,抗击日本侵略者。长征作为一部壮丽的史诗,现已成为中华儿女永远都讲不完的故事。
历史不是仅仅靠讲,尤其是长征历史,革命故事在纪录片的展陈方式很多,倘若都以播放纪念物的照片为展陈方式,形式不仅单一,并且深层次的革命文化无法向观众展示。《永远的长征》的创作视角和创作理念创造了新的价值,作为长征纪录片围绕发掘、弘扬革命文化,以讲述个人故事进一步阐述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文化。***总书记强调:“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革命故事中挖掘革命文化向世界展示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内涵,纪录片通过鲜活的历史讲革命故事就是和历史人物对话,只是这个对话是以纪录片为媒介向观众展示,展示的内容不仅包含革命故事,还有革命文化。《永远的长征》通过介绍中国共产党人的一个个故事,深入介绍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集体信仰;该纪录片在讲故事的同时,谨以客观陈述展示革命文化、革命精神,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没有刻意用过多的文学手法渲染以带动观众的情绪。通过观众喜闻乐见的语言结构,附加部分诗意的语言,力图讲好中国革命故事的同时达到一种有力度、有柔情、有筋骨的表述境界。《永远的长征》通过讲革命故事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美,表达了革命文化的崇高美,让观众能够从纪录片中深切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辛,使得观众深受启发,从而让纪录片和观众产生一种情感上或思想上的共鸣。
以当代视角纵观长征史,以纪录片的形式展示革命文化,《永远的长征》彰显的不仅是当时中央红军的长征事迹,更多地展示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传承的革命文化。中国共产党人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之下始终为挽救中华民族而奋斗,这一伟大的革命信念不曾改变,深刻诠释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伟大信念。《永远的长征》纪录片通过诠释长征精神,展陈革命文化,凸显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肩负人民的使命,突出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长征路要走好走稳。该纪录片通过“长征,永远在路上”点出结尾,进一步令观众思考革命文化、革命精神,启发观众对自我的深思。
传递革命精神的核心是传承革命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根,没有文化的民族是没有内涵的,深入发掘长征精神的革命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革命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革命文化激励着中华儿女勇往直前,革命文化夯实中华文化的整体实力。新时代立足于革命文化,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将有更加明确的方向,传递革命精神将会为中华民族复兴梦提供无穷的精神动力。
《永远的长征》陈述了革命历史、叙述了革命故事、介绍了重要的革命纪念地、陈列了部分重要的革命纪念物等,通过一系列现代科技、创作方法展陈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文化,尤其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斗争中迸发出的无穷的精神力量所积累出的革命文化以及在艰苦的实践之中积淀的历史经验,这些都是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应该学习的重要内容,尤其是长征中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坚守初心、如何为使命而奋斗、如何坚持优良传统等。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为革命理想不懈奋斗的典型史实,长征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长征的胜利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子弟兵是不可战胜的,长征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有力证明,伟大的长征凸显了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这些在《永远的长征》纪录片中都是竭力在表达的深刻内涵。《永远的长征》纪录片通过自己的创新给出了长征题材的新时代作品,通过纪录片展陈长征史,让革命文化变得可视、可听、可悟,广泛传播了革命文化,为历史的长征和新时代的长征打通了沟通的桥梁,使得凝固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长征革命文化跃然于现实生活之中,为中华民族战胜新挑战提供了强大的文化后盾,其中深厚的革命文化使得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中国拥有了更为深厚的底蕴。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