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英 颖 孟 群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北京 100024)
近几年,军事题材主旋律电影发展势如破竹,迅速占据了一席之地,这一方面体现了国家的强盛和发展,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2020年,全国电影总票房在国庆期间就突破了百亿大关,10月3日就达到103.01亿元,其中票房排名第一的《八佰》破30亿元。再看中国电影票房总榜的前10名,有三部军事题材的主旋律电影,第一名的《战狼2》,几乎创造了一个票房传奇,高达56.9亿元,第五名的《红海行动》高达36.5亿元,第10名是八月下旬才上映的《八佰》,不到两个月就取得了30.1亿元的佳绩。近些年叫好又叫座的主旋律电影半数都是军事题材,本文以近几年的经典主旋律军事题材电影为例,分析其特点,研究主旋律军事题材电影的创新策略。
军事题材电影异军突起,通过情节紧凑、强故事性的剧情,塑造一些典型人物形象,并借鉴西方表现手法,增加类型化元素,依靠紧张激烈的枪击和打斗画面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搭配冲击力极强的轰鸣音效直击观众内心,燃起观众内心积压已久的爱国热情。从近年来的优秀影片可以总结出军事题材系列的主旋律电影的以下特色:
近几年的军事题材主旋律电影较多取材于现实,主人公多是军人或者有过参军经历,参与到反恐、撤侨、剿匪、禁毒、海外追凶等情节中,由此展开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故事。这些故事多在民间被津津乐道,口耳相传,富有传奇色彩,且刺激新奇,引人入胜,通过再现事实,加之艺术手法刻画,传递主流价值。自黎巴嫩撤侨事件、利比亚大规模撤侨活动后,中国撤侨行动受到的国际国内关注越来越多,直到2018年2月上映的《红海行动》,也门撤侨事件作为原型搬上了银幕,影片情节跌宕起伏,场景真实震撼,制作精良细致。《红海行动》成功讲述了在索马里海域附近,中国的商船被劫持、船员被俘,“后蛟龙号”成功突袭,解救全部人质,打破了恐怖分子不法计划的故事。全球部分地区不时发生动乱,而影片要表现的索马里海域情况更是复杂多变,这为影片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空间,真实事件改编也赋予这次解救行动以国家的霸道和温暖。《建军大业》《八佰》等影片也是改编自真实事件,把真实事件用影像化的方式表达,推进艺术与现实恰到好处地结合,好故事是电影创作的基础,过分想象、脱离现实的创作只会再现“抗日神剧”的笑话。艺术创作扎根于现实,可以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对重大的历史事件、新闻事件进行改编,既缩小了创作难度,又使艺术创作有了现实的依托。
当今和平安逸的生活源自革命先辈舍己为人的付出,也离不开现代警察、军人等职业的保驾护航,军事题材的主旋律电影可以还原战争带来的创伤和人们的流离失所,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复原战争场面。当然,刻画这些场景的目的并不是单纯再现战争的残酷,而是反映和平与正义的来之不易,从而充分表现爱国英雄的成长印迹与心路历程。不管是《战狼》中的冷锋、《红海行动》中的夏楠,抑或是《湄公河行动》中的高刚,还是《八佰》中的“八百壮士”,导演选择具有良好口碑与红色气质的实力派演员出演,经过精心的形象设计与场景道具配合,更能凸显他们对战争和敌人的憎恨以及他们自身的爱国热情与英勇无畏。英雄并不是生来即为英雄,不管是军人还是民众,都是在一次次生与死的较量、血与火的洗礼中,不断燃起抗争的勇气与斗志,知道有一个国家须以死捍卫,知道有一方群众须誓死保护,从而激发出一颗赤子之心。影片中的正面人物是英雄,但不是完人,是有血有肉有情感,当然也会有不足的人,英雄不应该被固于刻板印象,成为扁平化的摹本,而是作为平民来发光发热。军事题材电影的主旨在于通过战争的无情来表现和平的主题,运用富有人文关怀和人文色彩的形式,刻画出一群从平民中走出来的有血有肉的英雄。
受众对军事信息的了解多是来自新闻报道或者历史记载,电影作为第七种艺术,它的叙事方式与新闻稿件、历史书籍的形式截然不同,电影在叙述时把文字转化为生动立体、富有冲击力与观赏性的画面,带给受众视听感官的强烈震撼。所以,军事题材的主旋律电影势必离不开类型化元素的精良制作。近年来现象级的军事题材主旋律大片大多强调战争、动作、刑侦、军事等元素,更能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参与感和沉浸式体验,从而充分调动观影者的感情。《红海行动》中的许多轰炸、搏击、射击、偷袭等令人震撼的对战场景在中外电影史上都是不常见的。还有《八佰》,实景还原苏州河北岸战场,运用300颗照明弹再现战场上的硝烟火光,烧掉300多公斤烟油和5吨旧报纸,其中人数最多的场面,群演数量都达到三四千人。如此大手笔、大制作的目的一方面是凸显战争的真实和残酷,说明战争是恐怖的,流血和牺牲是真实的,从而推动“爱国”与“反战”思想的理念;另一方面,通过借鉴类型化元素,更容易塑造出立体、经典的人物形象,传递一定的思想价值和意识形态,用观众更易接受的方式来弘扬主旋律。受题材影响,类型化元素越来越成为军事题材电影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由于受众审美水平和观影素质的提高,电影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尤其自2011年,中国电影年度票房首次破百亿,之后突破百亿的日期被不断提前与刷新,票房飞速发展的同时,观众对影片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战狼》在上映之初并不被看好,但《战狼》同题材电影《红海行动》《湄公河行动》等主旋律电影的意外热映反映了市场导向与观众喜好。军事题材电影正在从“主旋律”向“新主流”演变,呈现出多元化、类型化与商业化的时代特色,在这个过渡转型的黄金时期,电影市场也对军事题材的主旋律电影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发展方向,仍须继续完善,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军事题材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与延展性,包含警匪、冒险、动作、战争、神话、历史、刑侦等选题,目前我国军事题材主旋律电影选题较为集中,亟待开发扩展新选题。由于我国从国际大国向国际强国和文化强国转变的政策变化,体现强者意识、宣扬国威的动作片开始慢慢走红,以战争和动作为主的军事题材成为“爆款”,并逐渐发展为主流,到以《战狼》系列、林超贤的“行动”系列,和《八佰》为代表的新主流电影,仍是对这一选题的继续。这些现象级影片为之后的新主流电影创作提供了经验,也让吴京、林超贤、管虎等这些优秀的电影创作者为大众所熟知、为市场所接受。《战狼》能创下票房奇迹一方面因为制作精良,与之前的军事题材主旋律电影相比更能打动观众,刷新了国人与国外对当今中国的认知,又逢中美贸易战、中印对峙,同时又宣扬国威,应时而生。并不是每部影片都可以复制这些“爆款”的成功经历,依靠续集、系列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尤其是在建成文化强国的大背景下,创作军事题材主旋律电影一定要选择体现人类的情感,选择具有普适价值,同时蕴含中国特色元素的选题,找到中外观众都接受与喜爱的选题,选题创新势在必行。
在艺术创作中,工匠精神举足轻重,尤其是对军事题材的主旋律电影来说,更需要一个心中有坚守,胸中有热血,手上有功夫,脚下有传承的艺术工匠。电影《战狼》系列的导演吴京为了让画面看起来更加真实自然,他认真严苛,身体力行:一场水下搏斗的戏,前期的彩排工作就进行了25次,他连续在水里泡了长达13个小时,水下搏斗的这一个镜头反复拍了十几遍,最终这场水中大战呈现出来的画面效果一气呵成,连贯而震撼。为《战狼》挑选角色时,吴京导演遵从本心,没有聘用流量小花,因而不被同行看好,吸引到的投资很少,他只得抵押房产维持电影拍摄进度,像吴京这种认真敬业,并且押着自己全部身家完成梦想的导演屈指可数。技术的发展为电影创作提供了强势助力,除去锦上添花的炫技,在众多优秀作品的当下,更要强调回归精良制作,新时代市场和观众对电影制作水平的要求只会越来越来高。
虽然目前我国的军事题材类型片有了《战狼》系列,还有了林超贤的“行动”系列,但在这些现象级影片爆红之后,我国的电影市场并未形成完备的军事类型品牌,而美国好莱坞已经有很成熟的系列化、工业化生产模式,产出的系列电影也在中国取得了不错的票房与口碑。中国的军事题材主旋律电影要走出去,一定要打造好文化品牌,形成一套成熟的体系和叙事模式。但相较于好莱坞的战争片,中国的军事题材其实蕴含更为丰富的内容和意味,因为这些影视作品是与中国的革命道路和发展建设息息相关的,并呈现出典型的现实主义风格与政治形态属性。在此之前,中国的类型电影多局限在功夫片与武侠片,军事题材电影的创作灵感多是来自抗日战争或者三大战役,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电影创作者将视域拓宽,延伸到国际救援之中,是大胆且富有创意的尝试。但在跨文化交流中,如何向外国观众再现中华民族的发展印迹,在表现中国的发展与进步、弘扬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的同时避免自我感动式的狂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类型品牌是电影从业人员必须思考的新问题。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一部优秀的影片除了自身质量要过硬,营销策略同样重要,尤其是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当下,影片在宣发过程一定要形成互联网传播与线下宣发的良性互动、国内与国外的协同配置。从前期宣发造势到观众走出电影院分享观感,全程要与国内外受众建立长期的良性互动。互联网时代尤其要注重新媒体平台的营销,因为与传统渠道相比,新媒体平台提供了宣发推广的新思路,宣传的内容除了影片自身,还有受众自发的二度创作或者观感分享,此举可谓一举多得,在体现用户本位的观念同时,又避免了自上而下的硬核宣传。影片的宣发推广呈现大众化、平民化、参与性、交互性的倾向与趋势,一部电影口碑如何,成功与否,最终还是取决于观众,所以将新媒体平台的传播特点与影片内容结合,从用户本位的观念出发,将带给影片宣发推广无限可能。
当代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体现为文化的竞争,文化能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综合国力以及国际地位,文化侵入是无法抵挡、不可避免的。若干年前,西方国家注重通过影片传递自己的思想价值、意识形态以及生活习惯等,中国也越来越重视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也注重通过文艺作品传递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把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通过影像的艺术手法记录,既有利于各个国家通过影视作品进行文化交流和沟通,也满足了外国人民群众的审美和娱乐需要。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迅速发展,影片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电影越来越受到外国观众的喜欢,外国观众通过这些优秀影片了解到中国的发展,见识到中国的进步,也让远在国外的华侨华人找到归属与寄托。
2019年的国庆档期,几部中国“大片”漂洋过海,既温暖了海外华人华侨的心,又让外国民众认识到了一个飞速发展的中国,了解中国人民心中浓烈而神圣的爱国之情。《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等主旋律电影在国外多个城市进行排片放映时,经常会出现观众自发包场观影的情况。负责《攀登者》海外发行的1905影业负责人表示,这部电影创下多项华语片海外发行纪录,已销售至40余个国家和地区,在北美将有超过100家影院上映。由此可见中国军事题材主旋律电影的强大感召力与市场潜力,但影片走出去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跻身全球60强电影的《战狼2》,其中超过99%的票房收入来自国内市场,而《战狼2》电影海外宣发的重点目标仍然是有广泛华裔人口的国家和地区,虽然电影票房基数较大,但由此可反映出外国观众对中国军事题材主旋律电影的接受度有待提高。军事题材主旋律电影虽然紧跟走出去的步伐,做出大胆尝试,但更要注意克服文化隔阂、价值观念差异等问题,不要故步自封,要用艺术连接民族与世界,跨文化传播不是一场热闹喧嚣的自娱自乐。
主旋律电影的走出去体现了影片制作水平的提高以及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刷新了外国观众对中国电影的认知,但主旋律电影除了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走进外国观众心中,并占据一席之地,中国也要不断从电影大国迈步向电影强国。如果兼具了优质的内容、国际化的题材、高效的内外宣发,军事题材主旋律电影的跨文化传播将会事半功倍。
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越来越生动活泼,军事题材的主旋律电影作为其中之一,把民族精神与爱国情怀潜移默化地融汇在受众的整个观影活动中。弘扬爱国主义的主旋律电影之所以受观众喜欢是有历史渊源的: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饱受外国欺凌,中国近代史是非常屈辱的,中国人民也一直被西方称为“东亚病夫”。革命先辈经过一代代前仆后继的不懈努力终于使中国摆脱了屈辱的历史。新时代,爱国主义的表现方式也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了新的形式与要求:中国人民从小就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热爱祖国、热爱和平、向往安定、厌恶战争成了一种民族情怀。当今中国,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中国正一步步走向繁荣昌盛,中华儿女们也安居乐业,深藏在心中的爱国之情无以言表。
以《红海行动》为例,这部影片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海军的实力,让观众深入了解了中国海军,歌颂了海军战士,让这些默默为国奉献甚至捐躯的英雄从幕后走到台前,为观众熟知。影片也展现了世界局部地区依然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突出了恐怖分子的残暴无良与反恐事业的任重道远,同时反衬出国内的和平安定,人民安居乐业,提醒观众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影片还利用影像化的视听语言,虚化了政治说教功能,通过爱国战士的英勇奋战、浴血厮杀,让角色发声。主旋律电影承担着弘扬爱国主义、激发观众藏在心中无以言表的爱国之情、凝聚民族精神的责任与重担。主旋律电影取得的票房成绩体现出我国观众的爱国情怀,如此,主旋律电影更须继往开来,用优秀作品和精良制作为中国观众的爱国热情代言。
综上所述,军事题材主旋律电影的创作越发成熟,越来越具有创新性和包容性,趋向多元化,同时对艺术创作者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注重采用去符号化倾向和混合类型的策略,既要满足观众的心理诉求,又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还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目前中国的电影市场分为“主旋律电影”“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三部分,从中国的社会性质以及现阶段发展目标来看,主旋律电影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在中国电影市场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在当今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相关从业人员一定要不断创新,积极探索,尊重事实,尊重观众,尊重艺术,充分利用资源优势,遵循艺术创作的规律和经济发展的规律,打造精品,创作出越来越多叫好又叫座的优秀的军事题材主旋律电影。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