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至爱梵高》的后现代主义文学构思

时间:2024-06-19

任竹青

(内蒙古农业大学 外国语言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8)

《至爱梵高·星空之谜》(以下简称《至爱梵高》)是波兰导演多洛塔·科别拉、休·韦尔什曼执导的动画电影。该动画电影,一是具有实验动画的性质——追求视觉景观、表意方式与价值判断上的启发与创新,具有电影文学创新的精神理念(以视觉艺术的影像呈现与油画电影的视听表达作为主要创新手段);二是具有浓厚的后现代主义文学风格——与现代主义文学不同,作品呈现出对“中心-主体”“事件-意义”的反叛,既以追寻艺术家梵高的死亡真相为叙述中心,又不以揭示艺术家梵高的死亡真相为最终目的,因而也呈现出随意性特征。《至爱梵高》是一部具有创新性的实验动画,因而对其文学“陌生化”的解读,须深刻展现其后现代主义的文学构思。

一、作为框架:再现、表现与艺术的世界

作为实验动画的《至爱梵高》构建了一个非现实的世界。影片的世界观首先是对梵高画作的模仿与再现,通过画作内容搭建起整部电影的自然环境、市镇环境和人物关系,因而这部电影建构实际上是一个虚拟的艺术世界。作为《至爱梵高》所建构的艺术世界,其第一要务是通过将美术作品动态化而带给观众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之对艺术家梵高的艺术表现力形成更直观的认知。影片的世界观其次是创作者艺术能力与产品的再现,该部实验动画动用了125位画家和动画师参与制作,结合手绘油画和动画技术使绘画作品具有“流动感”。因而,影片最终呈现给观众的镜头与画面是艺术家本身对梵高作品的感受、情绪的集合与再创造的产物,影片也因此极具个性。正像国内学者刘少辉指出的那样:“《至爱梵高》作为一部以手绘油画为美术风格的长片,是主创人员以画家信件及其绘画作品反映出的内心世界进行艺术再加工形成的。”影片的世界观还是对梵高的内心世界与创作过程的再现:影片的叙事虽以小阿尔芒·鲁兰的视角为视角,但这个叙事过程只是梵高本人的心路历程。影片在叙事上也尽可能将碎片化的梵高经历织补起来,以期合理化梵高在奥维镇的特殊行为与经历;影片着重再现了《阿尼艾尔塞纳河大桥》《风车小镇》《罗纳河上的星夜》等经典梵高作品,通过剧中角色的场景体验变换带给观众难以言表的认知与感受,这种感受是双重艺术化(梵高作品的艺术化与动画电影本身的艺术化)的结果。这种结果促成了另一种结果:对于观众来说,这部动画电影并不像其故事本身那样简单,达成了既是商品又是艺术的最终效果。

《至爱梵高》实现了对梵高内心世界、创作过程、画作本身以及影片创作者作品的再现,一是造成影片成为关系的产物,观众也需要对这个复杂的、深层次的关系进行再解读,因此影片塑造了一个更为新颖的、需要诠释性扩展的艺术理念;二是造成影片更强调表现艺术,而不是表现意义,因为电影是从表现梵高的艺术成就为初始的,而且影片的意义解释权已经由创作者转向了观众,意义本身变得更加多元化。另一方面,参与影片创作的艺术家或画师都是梵高作品的读者,他们的创作过程成为意义的多元的生成过程,这也是作为一部实验动画具有意义诠释性扩展必要性的来源。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本质是反对现代主义的“同一性”即线性的叙事方式——同时,随着不同的时代而衍生的全新价值取向与思维方式和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相背离,虽然其强调差异性但不代表后现代主义是堕落和非理性的。后现代主义恰恰是对现代主义的堕落与非理性的反叛,而现代主义却以其崇高、权威与中心化拉开了与世界的距离。《至爱梵高》具有明显的消解崇高的倾向,一方面其所呈现的梵高艺术成为画师们的商业产品,另一方面又将梵高的创作过程消融进艺术家本人的生活经验中,甚至其艺术作品在影片中与艺术家本人出现了强烈的“隔阂”。当然,影片不是对梵高艺术作品的简单复制,更没有将复制本身当作艺术品,而是尽可能展示艺术家创作过程的不确定性,这就造成了影片的实验性质与艺术特性。此外,剧中人物的“矛盾的生存”也是不确定性的来源,同时也是《至爱梵高》所构建的艺术世界的内容基础。

二、作为主题:非符号化与矛盾的生存

学界对于《至爱梵高》的解读通常强调其形式的特殊性,如从符号学视阈分析其叙事特征,展现影片线状符号叙事结构与网状、立体化的叙事模式的交织,在此基础上力图揭示影片中符号象征与梵高生平的关联关系。上述解读有助于对影片后现代主义风格的理解,但又因对形式本身的重视而忽视了内容,进而忽视了对影片要表达的思想的深入解析。后现代主义文学是对现代主义规则和章法的反叛,同时又解构现实的一切规则和章法,因而既定的形式(传统的及现代的)本身就是后现代主义文学所反对的。《至爱梵高》作为一部后现代主义风格鲜明的电影文学作品,以其思想内容及导演投射其中的创作观念而表现为后现代主义。整部影片具有鲜明的非符号化特征。第一,没有过多交代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开头就展现了人物复杂关系(梵高与高更),因而将阅读判断留给了观众;第二,影片中的人物是立体的,语言对白极具争议,足够引发观众的联想甚至不安;第三,对梵高的形象的设定是开放式的,因而整部影片都是有深度的,留给观众更多的色彩与遐想。

影片有别于传统的叙述方式,并不着重强调事件的矛盾与冲突。电影中最有情节张力的两处——开头小阿尔芒·鲁兰暴揍一个侮辱梵高的醉鬼以及鲁兰与加歇医生见面前为奥维镇一个傻小子出头打架的镜头——两处镜头与影片故事情节及主要矛盾也并无重要关系,只是起到对主人公善良品质与正义精神进行渲染的作用。当然,这也提示了为何小阿尔芒·鲁兰对梵高的死因饶有兴趣(影片的主要情节内容与线索)。其实,影片没有主要矛盾和跌宕起伏的情节,只有主人公与不同人物的对话及关联回忆。对于主人公与不同人物的对话内容,也并不先入为主地预设为对梵高的“伟大”的追忆与赞颂。实际上,不同人物对梵高褒贬不一。加歇医生的女管家甚至将梵高形容为破坏别人家庭、渎神、邪恶的人。奥维镇的很多人没有将梵高视为艺术家,而只是把他当作神经质的、落魄的人并加以嘲讽。这样,不同人物对梵高大相径庭的评价与追忆,一方面不断将所要认知的梵高“陌生化”,一方面又凸显了随处可见的源自人物的矛盾。因此,影片强调的是对人物的内在矛盾及其张力的挖掘,而不是强调剧情矛盾的集中显现。

“矛盾”要说明:梵高与每一位入镜人物都各有故事,进而梵高为每一位人物所作的画作都不是躺在艺术馆中静态的东西,而是动态生活过程的产物。这些画作之所以成为艺术品,是由于其所反映的生活本身,是由于其所表达的矛盾本身——影片通过故事的讲述与镜头的组合使事件呈现出断裂感与逻辑的含混性,而这正是梵高的矛盾的自我生存状态与心理状态的再现——只有通过这种“矛盾、断裂、含混”才能真正使观众走进电影与梵高。另外,影片镜头都是有目的地再现梵高画作的创作过程,进而达成一种“无目的的目的性”的文学效果。这种文学效果源自于鲜活的人物,他们同梵高都处于自我矛盾之中——与世界的关系是失真的。如影片以及梵高画作中的马泽里医生坐在椅子上捂脸苦闷的形象,只有在倾诉自己认为的梵高死亡真相时他才那么“神采飞扬”。因为,马泽里医生是一个失落的、孤独的、自我矛盾的、被世界所遗弃的人。因而,梵高的每一部人物肖像作品都倾泻着强烈的主观情感,蕴藏着人物的心理故事,都是对“矛盾的生存”的再现。而因为真实世界与事件本身是矛盾的、碎片式的、不可言说的,《至爱梵高》最终体现为后现代主义的文学构思方式——对真实的再现。

三、作为价值:开放的、面向艺术的生存

《至爱梵高》力图在电影镜头中将梵高对色彩的运用再现出来,力图将梵高对大自然的窥视方法记录下来,力图展现梵高最有生命力的一面。但是,影片在两条不同时间线上选用了不同色彩。对于小阿尔芒·鲁兰来说,世界就是梵高画笔下浓重墨彩与深邃的线条;对于梵高来说,世界却是黑色和白色的单色调。其实,影片中呈现的无论鲜艳的色彩还是黑白单色调,都是梵高本人经验的投影(在影片的再现的意义上)。黑白单色调是梵高所经历残酷的现实人生,而鲜艳的色彩永远是梵高所希望展示给世界的,是梵高炽热的生命力的投射。在梵高的画作中,对于色彩的运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梵高借助强烈对比性的色彩来表现人、物的立体感与厚重感。同时,梵高借助色彩来表现自身的情绪,在此基础上其作品达到了一种“夸张与和谐的统一”。在绘画中,梵高不是再现客观世界,而是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就像影片中再现梵高观察自然的场景时,借用渔夫之口所说:“有一只脏兮兮的乌鸦飞近了,他看起来为此感到非常高兴。乌鸦啃食他的食物,他似乎并不在意……这家伙是多么孤独啊。”梵高的艺术因此就打破规则的限定,打破现代主义的抽象技法,而以“非理性的、自我实现的、具象的同时又是夸张的东西”取胜——这也是《至爱梵高》具有后现代主义构思特征的根源。

尽管梵高的经历是用黑白色调去处理,电影也并没有以悲剧收场。相反,影片力图通过加歇医生之口说明:死亡对于梵高来说,虽迫不得已,但也未免不是好的归宿。因而,梵高之死不是悲剧事件,而是其勇于承担家庭责任所做的必要的牺牲。梵高身为社会底层的人,必然掣肘于艰困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是封闭的循环,是其无法跳脱的泥潭。但他并没有向生活屈服,而是把旺盛的生命力和一切清醒的时间都交给了艺术创作,将世界的线条和色彩呈现给了观众。就像梵高写给提奥的信中所说,“将来某一天,我会用我的画作向世人展示,我这个藉藉无名毫无存在感的人对艺术的热忱”。实际上,虽然梵高的内在精神被影片“温柔地”通过加歇医生之口讲述出来,但梵高之死仍然是个谜题。对于电影的叙事来说,这个侦探式的故事并没有找寻到它的真相。因此,如果观众仍然对此耿耿于怀,只能自己去从加歇医生、马泽里医生、拉武家的女孩等人与鲁兰的对话中揣摩其中的玄机。开放式的结尾已经成为后现代主义电影文学作品表现其非确定性(非确定性的原则具体表现在:主题、形象、情节和语言的非确定)的重要手段,中心叙事在后现代主义那里变得轻描淡写。同样,侦探式的叙事在影片中只是一个颠覆传统思路的讲述手法。但影片也似乎在暗示观众:梵高之死的真相并不那么重要,我们只须从梵高对艺术的热忱中得到启发与慰藉就可以了。而对于梵高来说,他的现实生活即使毫无色彩,但其艺术生活一直都是无比艳丽的。梵高的这份艺术热忱是敞开向观众的,同时艺术就是梵高的生存的本质。当然,观众仍旧可以对影片进行诠释性扩散,得到自己的见解。因为作为后现代主义文学构思的《至爱梵高》也只是暗示,而并没有直接表现意义。而且,作为一部实验动画,《至爱梵高》达成其再现梵高艺术作品的直接目的就足够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