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白松旭(东北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人们早已注意到,在男权统治下女性长期处于纤弱而又被动的状态。电影人通过在电影中塑造形形色色的女性角色,以或委婉或激烈的方式对男权话语机制,乃至对社会既定的、不公正的性别和身份角色进行质疑,提倡一种女性全面、积极地参与到社会事务中来的文化多元语境,最终实现以艺术来改造,重塑世界的梦想。由格伦·费卡拉与约翰·里夸根据前《芝加哥论坛报》女记者金·贝克自传《塔利班洗牌: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奇特经历》改编而成的战争喜剧电影《威士忌,探戈,狐步舞》(2016),就记录了一段职业女性的非凡人生经历。精明务实的贝克原本拥有令人羡慕的职场地位和恋人,可是她感觉自己的生活犹如一种嘲讽,于是她踏入到阿富汗的战地生活中,尽管最终她的生活状态依然并不完美,但这一番女性生命的发现之旅对她是意义重大的,而观众也可以从中收获一种女性实现自我的力量。
正如斯特里纳蒂所指出的,在各种媒介的话语中,“男人们通常被表现为起支配作用的、主动的、敢作敢为和有权威的,扮演着各种重要的和多变的角色……相比之下,妇女们通常被表现为从属的、被动的、顺从的和边缘的,限于她们的性别,她们的情感和她们的家庭生活,起着数量有限的,次要的和无趣的作用”。女性的传统角色不断被强化与暗示,如女性被认为是公共领域中的附属者,她们只能活跃于私人领域,做被看的审美客体,被固定在妻子、母亲等身份上。男性中心秩序就在这种强化与暗示中得到维护。
从表面上看,金·贝克拥有较为理想的工作和独立的感情生活,但这并不意味着女性的创造力可以得到充分发挥,社会对女性的所谓保护,从另一个层面上看,似乎是对女性潜力的一种抑制。如在阿富汗,金发美女记者谭雅在贝克面前毫不掩饰对性虚荣的渴望,以及对贝克的外貌进行打分,自认为贝克来到阿富汗战场上的目的是两性关系没有得到满足。没有结婚生子、衰老和相貌平庸等,被女性默认为在女性自己的心中之痛,女性被物化而不自知。而这正是已经40余岁,外貌被评价为“四分”的贝克所不能苟同的。她的阿富汗之旅,正是一次突破精神困惑与身份焦虑之旅。
在意识到自己从属于男性社会的不利境地,自己面临着精神困惑与身份焦虑的问题后,女性开始调整自己的生活。在《威士忌,探戈,狐步舞》中,贝克便以一种务实的精神致力于改变自我人生,甚至改变他人与世界的实践当中。她在电影中多姿多彩而又险象环生的经历,不仅在视觉层面上给观众造成冲击,也是一种在核心文化层面,女性的强力发声。
首先,在职场上,贝克敏感地察觉了对女性的刻板印象桎梏,果断地决定以拼搏的方式为自己赢得更有利的地位。长久以来,女性传媒从业者被局限在“软新闻”的报道领域,或是在传媒机构的商业化利用下,成为无奈的被看者,有着低龄化,美貌化以及“愚”乐化的趋势。而类似于战争、灾难等工作地域艰苦,但报道直接关系社会效益的“硬新闻”领域则少有女性的身影,直到近年来,女性才在“硬新闻”领域崭露头角,以巾帼不让须眉之势声名大振。贝克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才毫不犹豫地要求前往阿富汗。在舒适安逸的生活中,贝克表面上已经是一个自立自强的传媒人,但她留在写字楼中无法做出有独创性和真正人文性的新闻,无法改变女性在职场上的非主流和边缘化位置,如电影中提到的“温水煮青蛙”寓言一样,被看似舒适安逸的生活杀死。为此,她来到条件极为艰苦的阿富汗战区,在路上遭遇袭击时惊讶于车顶上落下来的滚烫弹壳,但很快就能拉开车门手持摄影机冲到枪林弹雨中拍摄,就此一战成名,开始接触到阿富汗的政要与军阀。渐渐地,贝克对晚上零星的枪声见怪不怪,也克服了一系列生活上的困难,如弥漫的风沙,缺乏厕所,没有足够的洗澡条件等。贝克捕捉到的新闻在国内引起关注,她也赢得了同事的掌声。女性在拼搏中得到了充分的历练。
在事业上,从无所适从到得心应手,顺利坐稳战地记者的位子之外,贝克还表现出了在残酷战地中的生存智慧。男主角伊恩是来自苏格兰的摄影记者,在与男友分手后,贝克和伊恩在喀布尔坠入爱河。但伊恩很快就在一次出行中遭遇了绑架,在这样的困境下,贝克先是找到了一直瞧不起自己的海军陆战队长官霍拉尼克求援。她从之前霍拉尼克对于“呼啊”一词的介意感受到了霍拉尼克对海军陆战队地位的在意,于是暗示解救伊恩将使得正受三角洲部队、海豹突击队等其他友军威胁的海军陆战队赢得声誉。在求援未果后,贝克又马上向之前追求过她的当地内政部长求援,用一段两人纠缠的监控录像暗示这有可能让人误解部长参加饮酒派对并追求白人女性。最终,在内政部长和霍拉尼克的合力下,伊恩被救出。如果女性在与两位强权认识的交往中,没有建立起一种进退有度,交际留有分寸的生活哲学,那么,她救人的诉求是很难得到实现的。在传统性别模式中,男性往往是女性的拯救者和保护者,但是处变不惊的贝克用自己精明务实的、深谙人心的方式拯救了伊恩,回击着世俗对女性的贬抑。
在电影中,美军以帮助阿富汗人民重建生活,为民谋利者自居,但他们并没有求真务实地深入到当地人的生活中,他们被阿富汗人视为苏联人,而他们对阿富汗的了解也是赛义德所说的东方主义式的,即“将东方置于其意识结构中,视东方为‘他者’,通过话语霸权建构一个完全是西方对立面的‘东方’:缺乏理性、撩人色欲、暴政专制、异端邪教,由此证实西方文明是体现理性、道德、正义的优越文明,从而可以堂而皇之地对东方实行殖民统治”。如美军为阿富汗人打了水井,自认为是改善当地民生之举,然而水井屡屡被炸毁,于是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重修。而贝克是能真正进入当地生活与意识形态的人,阿富汗对于她来说不再是个“他者”。只有她调查出了事情的真相,即当地女性将到远处一个地方打水视为她们唯一的交际方式,为此她们憎恨美军打的水井,用私藏的苏军地雷炸毁了它们。贝克的调查令霍拉尼克对她刮目相看。女性在战地基层生活中表现出了比男性更多的细腻与积极能动性。
最后则是女性在情感生活上的务实。大部分记者来到阿富汗后,很快就在刺激紧张的生活中及时行乐,自我沦丧,这其实是对女性身份重建并无帮助的。阿富汗翻译法希姆用自己在医院实习时,人们打断儿童的手偷吗啡的经历提醒着贝克不可以沉迷于战地浑水的堕落中。在阿富汗,贝克在遭遇男友背叛后与伊恩相恋,建立起一种相对稳定的情感关系。但贝克又隐约察觉到,伊恩虽然有重感情的一面,但他不是那种可以托付感情的人,对于两人的未来,伊恩并没有明确的计划。在救出伊恩后,贝克重新规划了自己的生活,决定返回纽约或华盛顿。因为当“我开始感到战地生活是正常的时候,就该要离开了。因为你我都知道,这不是生活的常态”,但伊恩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早已在“战地乐园”中随波逐流,满足于战地的刺激生活。贝克结束了这段感情回国,建立起自己人生的新起点。女性并没有因为爱情的萌生而放弃对人生的经营,并不对异性抱有虚妄的幻想。可以说,正是在战地,女性的生命韧性、女性的独立自主与务实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正如之前所提到的,《威士忌,探戈,狐步舞》中的金·贝克有着务实的品格,这帮助她实现着各种价值诉求。但电影并没有止步于单纯推出一个楷模式的人物,贝克这一角色真实而丰满,是观众透视当代社会现象和社会心理的一个窗口,在当代女性主义不断推进的语境中有着重要价值。
首先是对两性和谐共处的生态模式的探讨。陈龙在《当代电视剧批评模式的断想》中指出,女性主义者们试图通过对电视剧的研究,来影响历史传统,破解“男权中心主义”这一性别定式论,改变社会话语中,参照中心永远是男性的性别特征与欲望的这一现状,高扬女性意识,而其中必须强调男女的平等。这一断想对于电影批评亦是同样适用的。如若主创以一种激进的态势来对男性发起挑战,甚至为标举女权而对男性进行贬低,那么对彻底地解构性别歧视是并无助益的。在电影中,贝克固然是一个男权中心社会的受害者,但两性关系也同样可以是彼此促进的,男性的务实同样促进了贝克的提升。如一等兵考福林在战场上接受贝克的采访时,曾表示自己不会给武器装弹,在贝克将报道发回国内后,考福林被调往另一个更为危险的战区,最终双腿被炸断,返回美国。出于愧疚之心,贝克在回国之后便拜访了考福林一家,希望从对方的怨怼中获得心灵平静。但考福林完全没有抱怨或责备贝克,直指让自己残疾的是路边的炸弹而非贝克的报道,从考福林家门口悬挂的美国国旗也不难看出,对于国家他也没有怨言。
考福林让贝克看到了自己和妻女平静、幸福的生活,鼓励贝克向前迈进。务实的考福林让贝克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她意识到即便客观条件不尽如人意,即便身体有残缺,都不能阻止一个人热爱自己的生活,不能阻止一个人获得幸福喜乐。电影并没有对塑造女性角色而将男性角色边缘化和弱势化;反之,男性的坦然与务实正面影响着女性。
其次是对务实与功利差异的辨析。女性在生存之路上摸爬滚打,并不意味着其价值观为功利的物质主义所侵蚀,女性严思密行,熟谙人际关系的操作法则,并不意味着就不再依傍善良与爱。在《威士忌,探戈,狐步舞》中,贝克与谭雅两位女记者就分别代表了务实与功利,谭雅将贝克拉入“战地乐园”庸俗而荒唐的生活之中,以姿色这一“性别优势”获取在国内无法得到的虚荣,更令贝克无法接受的是,谭雅制造了引蛇出洞式的采访,设计了爆炸事件,导致十几个士兵的伤亡。于私,谭雅抢走了贝克的工作,于公,则违背了记者与受访者之间的信任关系。这让贝克怒不可遏,而贝克在纽约的上级,同为女传媒人的杰里则表示,在当下要做出引人瞩目的报道,就不得不行非常手段。原本理应求真的新闻人变成造假者,这是突破了贝克底线的。战地记者的光环因功利的谭雅等人而被剥下。电影在崇尚实效、解决问题、用智慧和韧性主宰命运与不择手段,丧失原则间画下了明晰的界线。
《威士忌,探戈,狐步舞》的故事是在男权依然居于主流的社会中,女性自我经验的描述,金·贝克以一种务实、理性的方式应对职场、情感等问题,走出了两种生活困境,为自己赢得重生,表现出一种值得讴歌的韧劲,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片对两性关系、务实与功利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了剖析,而有着类似经验与感受,正在寻求身份认同和梦想实现的女性们,则可以从中获取灵感和激励。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