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周景辉 聂英杰 (大连工业大学,辽宁 大连 116034)
由美国梦工厂出品的《功夫熊猫》系列电影,以中国功夫为主题,以古典中国作为故事场景,讲述一只笨重朴拙的熊猫如何从零起步不断突破,成为武林高手并行侠仗义、济世安民的故事。影片从形式到内容都充满中国元素,从中国古典音乐的运用到中国山水、建筑、民俗、饮食、饰物的呈现,从盖世五侠所代表的中国功夫的五个棱面到师徒授业的习武传统,无不彰显着浓厚的中国风情,表达了美国电影人致敬中国文化的态度和夺取票房高地的决心。当然,揣摩之下,不难看出,《功夫熊猫》仍然存在对中国文化的躯壳化戏说现象,影片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的重构与解构,与美国电影人对中国文化的释读与误读密不可分。
且不论影片中刚柔并济的中国功夫,憨态可掬的熊猫形象,缠绵婉转的中国古典音乐,白墙青瓦的中国式建筑,悠远寥廓的中国意境,单就人物和故事所承载的文化意蕴而论,中国传统文化韵味已然蔚为大观。
对武功一无所知的熊猫阿宝梦想成为功夫大侠,在各种机缘巧合的助推下,经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最终如愿成为武功盖世的神龙大侠,先后打败雪豹太郎、沈王爷和天煞。阿宝打败反派分子的目的并不在于为自己树碑立传,而是出于济世救民的责任与使命,这与济世安邦、匡正时世、除暴安良的儒家观念是一致的。
此外,和平谷与熊猫村里有条不紊、怡然自乐、其乐融融的生活场面,居民之间携老挈幼、协同合作、团结互助的和谐关系,都体现了中国人民爱好和平、重情重义、讲伦理、重礼仪,与万物和谐共生的理念和素养。
影片的主角定位为中国独有的国宝熊猫,制作方还利用熊猫周身黑白两色相间的特点,抽象出极具中国特色的八卦图案和阴阳调和理念,可谓匠心运用之至。阿宝的功夫精髓部分即刚柔相济、动静结合的太极拳法。
片中乌龟大师与浣熊师父,阿宝与反派雪豹太郎、沈王爷、天煞构成了静与动、柔与刚[1]两组对照。徒手面对沈王爷炮弹的阿宝也曾慌乱,但当他想起师父的教导“看清炮火的轨迹,心如止水”,便静下心来,朝炮弹迎过去,不闪不避,却轻松地把炮弹或推入水中或抛回沈王爷的船队,体现了老子“静为躁君”“以柔克刚”的道家哲学。
乌龟大师是通晓天地的得道高人,他喜静,善于用自然之法劝诫浣熊,对水的颖悟一段极为经典:“你的思想如同水, 水波摇曳时, 很难看清, 当它平静下来, 答案就清澈见底了。”而二者谈论树与果时,浣熊的“我可以控制果实何时坠落, 还可以控制在何处播种”以儒者积极有为的态度延伸和拓展了乌龟的“看着这棵树, 我不能让树为我开花, 也不能让它提前结果”这一顺应自然的观念,最后乌龟的“不过无论你做了什么, 那个种子还是会长成桃树, 你可能想要苹果或橘子, 可你只能得到桃子, 那个种子还是会长成桃树”则高屋建瓴,更胜一筹,生动诠释了“道法自然”、安时处顺的道家哲学理念。
再者,乌龟大师羽化登仙这一浪漫唯美的情节设置既传达了道家生死轮回的观念,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影片第一部阿宝和太郎心心念念的龙卷秘籍上面居然空空如也,不着一字。另有平先生对阿宝交代所谓的“神秘配方”其实根本没有。两个情景扑朔迷离,又空灵神秘,饱含“道可道,非常道”的玄妙智慧,修身悟道,而“道”为何?只可意会,不能言传,如若能够清晰表述,便不再是“道”。而“道”的妙处即在于它原本就在人们心中,能否得“道”,则要看体悟的功夫,正所谓“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2]又酷似六祖告知惠明的“汝若返照,会在汝边”般明心见性:此中本无秘密,唯返照自心,方可察见。
影片制作团队多为美国人,在构思和生产这部传达中国元素的电影过程中势必夹杂着对中国文化有意为之的演绎和对美国文化无意为之的呈现。因此,《功夫熊猫》系列电影展现的是中西文化的杂糅并置,构成了对中国文化的重构。
头戴斗笠,身披披风,一身中国功夫,除暴安良、济世安邦的熊猫阿宝俨然中国侠者之风。而身躯庞大、动作笨拙的阿宝本不具备任何武术基础,甚至并没有先天的体态优势,即便如此,它从零起点攻克,超常神奇地以闪电速度掌握了中国功夫,完成了一直被它视为白日梦的成为“神龙大侠”的夙愿。这种情节的设置无异于“灰姑娘”传奇的翻版,更神似1776年以来,世世代代美国人深信不疑的美国梦。影片主创殊不知或者有意忽略了中国功夫的练就绝非一蹴而就,也绝不是单纯仰仗“梦想成真”的良好愿望便能轻易获得的绝技。
比较而言,《功夫熊猫》前两部更多在于着意表现阿宝凭借神奇的功夫绝技和颖悟能力,以一己之力战胜对手,体现了美国文化所弘扬的个人英雄主义。而电影主创团队加入中国人之后,第三部中,阿宝回到熊猫村,因材施教训练熊猫村民,依据自身特长,衍生克敌技能。在阿宝与天煞生死对决时,阿宝生父李山感应到儿子需要帮助,便带领熊猫村村民将各自的“气”聚集成巨大的能量冲破凡界,直奔灵界,帮助阿宝。凭借来自李山和伙伴们的“气”,阿宝不仅得救,而且获得了新的超能力——召唤出了一条真气神龙!天煞于是被阿宝打败。很明显,第三部中阿宝的成功更有说服力,也更能体现中国亲情伦理文化: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力量;共情和谐,无往不胜。
《论语·微子》中有的“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3]269,意为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可期。《论语·八佾》篇有“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3]42,意为已经做了的事不必解释,已经完成的事不必挽救,已经过去的事不必追究。两句都有告别过去,放眼未来的进步观念。
影片第一部中,乌龟大师对阿宝说“昨天已成为历史,明天仍是一团迷雾,但今天却是上天赐予的礼物”;第二部中羊仙姑对阿宝说“你的故事没有快乐的开头,但那不能决定你是谁……重要的是未来的故事里你要成为谁”;第三部中乌龟大师郑重其事地把自己的手杖交给阿宝,对它说“当我第一次见到你时,就从你身上看到了功夫的过去和未来……你是一位可以融古通今的功夫大师,这就是我选择你当神龙大侠的原因,你是我真正的接班人!”前两部对于时间的读解刻意模仿中国儒家观点,但流于浅表。第三部乌龟大师将过去、现在、未来统一调和在阿宝身上,则有意映射中国佛禅思想中圆融统贯、回环互摄的时序观,即在时间的统贯互摄中,惯常时间脉络中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对峙都被消解,实现沟通与回互[4],虽说观念上较之前两部有进步和突破,但依然浅尝辄止。
自张骞出使西域后,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渐入佳境。18世纪伴随着传教士对中国典籍的钻研、外译和对中国文化的深入了解,西方对中国文化的接受进入蜜月期。鸦片战争以后,伴随交流广度与力度的拓展,中西文化之间的抵抗与冲突越发明显。[5]异质文化的迥然不同,加之交流不足,或有意曲解,极易导致文化误读、疏离甚至敌视和丑化。特别是20世纪以来,对中国文化的误读式解构频频出现在美国文学和电影中,在电影《功夫熊猫》中,也有此类情况。
《功夫熊猫》第三部大反派天煞靠夺取别人的“气”增强自身实力,作恶无数。青年时代,天煞带着受重伤的乌龟寻求医治,到达熊猫村后,善良热情的熊猫不仅用神秘气功治愈乌龟,而且将气功修炼方法无私传授给乌龟。见识了“气”的神奇后,天煞贪婪地想把能量据为己有,它发现“气”不但能被赋予,还能被夺取,进而开发出夺取他人“气”的方法。乌龟大师抛开兄弟情义与天煞大战,将天煞放逐到灵界,免除了凡界一场大劫难。五百年后,天煞趁乌龟进入灵界修行之机,击败乌龟并夺取“气”,借以打开通往凡界的大门,继续作恶。
影片借浣熊师父之口,解说:“气”是宇宙生灵中永恒流转的能量。老庄道家思想中,“道”是隐藏在物质背后的无形无象规律,是气运化流转的内在推动力和引导,而气则是宇宙形成的极其微小、精妙的东西,是物质形成的基本元素。[6]显然,影片对“气”的理解混淆并杂糅了老庄道家思想中的“道”与“气”两个概念。
影片第三部阿宝生父李山带阿宝回到熊猫村,发现那里的熊猫贪吃嗜睡,轻歌曼舞,耽于享乐。影片制作方试图以这里指代中国,然而这个桥段与事实情况不相符合。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素有“克己复礼”的律己意识与“五更即起”的优良传统,与影片所述追求奢侈无度、享受口腹之欲、好逸恶劳的享乐主义截然相反,当属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式生活方式的曲解与误读。
作为西欧文化的一个分支,美国的社会价值观念强调对个人主义、基督教和代议制政府的信仰。[7]而传统中国与美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极不相似。这使得美国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流于肤浅,甚至出现误解。究其原因,概之有二:
在不十分深入了解对方的情况下,往往会想当然地以自身标准衡量他者,加以揣测和言说,甚至讽刺和否定,而殊不知此类所见仅是镜中幻象,甚或镜中自现,并不是真正的对方。所以极易出现以偏概全、失之主观的误解与误读。
对神秘东方的遐想与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化殖民心态致使美国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始终处于左摇右摆的动荡中,在对中国成就的惊奇和对异族的耶稣式拯救的纠缠和撕扯中,美国人眼中的中国文化时而神秘魅惑,时而美轮美奂,时而扑朔迷离,时而不可思议。建立在不够充分了解之下的主观猜测必然如盲人摸象,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重构与解构是美国中国观的实然态度,如何消除误解与误读,促成建立应然正确的中国观,是我们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时代课题。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虚怀有容,最有效的言说和最准确的释义应当也必然来自中国。我们需要的是虔敬的赤子之心,精专的原典研读,细腻的视听呈现,审慎的精良制作。
在全球一体化格局下,拥有悠久历史与深厚文化传统的中国,有责任挺立起民族文化的自尊和自信,积极主动地用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为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和多元并进的健康生态贡献力量。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