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电影《饥饿游戏》女主人公形象解析

时间:2024-06-19

崔晓莉 (东北大学软件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9)

《饥饿游戏》三部曲是美国作家苏珊·柯林斯(Suzanne Collins)创作的小说,包括《饥饿游戏》(TheHungerGame, 2008)、《燃烧的女孩》(CatchingFire, 2009)和《嘲笑鸟》(Mockingjay,2010)。该三部曲被称为2008年以来“最令人惊奇的系列小说”,每一部都登上《纽约时报》等美国各大主流畅销书排行榜,广受好评,获得了包括加利福尼亚小读者奖以及2008年《出版者周刊》“最佳年度书籍”之一在内的众多奖项。

由小说改编的电影也在2012年到2015年陆续上映,每一部都有骄人的票房,受到众多观众的好评。2012年3月,《饥饿游戏》首部电影上映,以7800万美元的投资在全球赢得6.5亿美元的票房,电影被称为“罗马斗兽场的现代翻版”和“职场游戏真人秀”,更多的观众认为该电影“对现实有影射意义”,给处在当今竞争激烈社会中的人们以启示。

《饥饿游戏》电影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未来的世界,在人类世界遭受巨大的灾难之后,地球上一片废墟,一个叫作帕纳姆的新政权建立起来。这个国家的首都是凯匹特,管辖着13个行政区。75年以前,由于不满凯匹特的高压和残酷的统治,第13区联合其他12个行政区发动了被称为“黑暗时期”的暴乱。暴乱最后被镇压,而第13区被炸为平地,彻底消失。凯匹特的统治者为了惩罚其他12个行政区的叛乱,告诫人民放弃抵抗,达到巩固自己统治的目的,规定12个行政区每年要抽签选出12—18岁的男女青少年各一名,作为“贡品”送到首都,参加“饥饿游戏”的真人决斗节目,该节目会通过电视直播给所有地区的人观看。而游戏的规则是24个贡品互相残杀,最后唯一的幸存者就是比赛的获胜者。故事的女主角凯特尼斯生活在12区,她自愿代替被抽中当“贡品”的妹妹,参加了“饥饿游戏”。在比赛过程中,她凭借自己的机智勇敢,在队友皮塔和场外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幸存下来。并且,凯特尼斯虽然身在游戏中,却不是统治者操纵的木偶,她在“饥饿游戏”中所表现出的决绝和反抗精神通过电视直播传播到12个行政区,被人们当成反抗帕纳姆政权的精神领袖。最后,在凯特尼斯的带领下,人们通过努力抗争和艰苦斗争,推翻了帕纳姆的统治。广大观众之所以喜欢这部电影,是因为它有着深刻的思想性、鲜明的人物特征、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跌宕起伏的众多悬念。

一、《饥饿游戏》系列电影中的原型解析

《饥饿游戏》系列电影自2012年上映以来,已有一些电影评论家从不同的视角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比较普遍的解读视角是该系列影射了当今世界上的现实问题,例如独裁统治、贫富差距和“娱乐至死”的电视真人秀节目;也有一些评论家从伦理学、反乌托邦、文化解读等方面对该电影进行阐释。以上这些评论都有助于观众对该电影进行全方位的欣赏和理解,却忽略了电影与圣经原型的联系。所以本文尝试从原型理论出发,对小说女主人公的原型进行分析,探讨圣经原型在《饥饿游戏》系列电影中的重组变形及其意义。

原型是反映人类生存状态的永恒性方面的古老模式。原型理论的代表人之一荣格认为,人类的集体无意识中潜伏着原始意象,即各种“自古以来就存在的宇宙形象”[1],它们融会了初民世世代代的人生体验、情感和思想,作为心理积淀以不同形式反复出现在神话、传说、童话等民间作品中,并对文人创作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2]而《圣经》作为西方世界最基本、最具有影响力、最重要的神话原型,对西方文学和文化的影响无处不在,《饥饿游戏》系列电影中在女主人公的塑造上不难发现圣经原型的痕迹。

二、凯特尼斯与圣母原型

诺斯洛普·弗来在《伟大的代码》中以女性为例,将《圣经》中的女性形象分为两类:母性类和婚姻类。母性类即母亲的形象,它包括三种:一是启示的母亲形象,代表人物是玛利亚;二是中介的母亲形象,有夏娃和拉结;三是恶魔母亲形象,来源于苏美尔的女夜妖莉利丝(Lilith),曾在《以赛亚书》第34章第14节中提到过,她被说成是恶魔和骗人妖精的母亲。[3]

作为小说主人公的凯特尼斯,有着显著的启示母亲形象。在凯特尼斯年仅11岁的时候,父亲在矿难中去世,妹妹波丽姆只有7岁,而母亲则被父亲的过世打击得一蹶不振。当时的凯特尼斯也感到很恐惧,但是她作为长女,体谅母亲的处境,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学习做各类家务。在母亲不能出去工作赚钱的情况下,她忍饥挨饿冒险到树林里打猎,用猎物换取一家人的生活必需品。凯特尼斯的母亲是柔弱的,在家庭面临危机之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照顾自己年幼的孩子们。母爱的缺席使得凯特尼斯和妹妹如同置身于创世之初的荒原,对于举步维艰、在生死线上挣扎的一家人来说,凯特尼斯从女儿的身份转变成母亲,带来了温暖和光亮、勇气和希望。凯特尼斯还是妹妹波丽姆的保护者,当波丽姆被抽中参加饥饿游戏时,她挺身而出,虽然知道生存的希望非常渺茫,仍然自愿代替她参加比赛,把生存的希望留给了妹妹,明显具有圣母玛利亚的母性特质,即坚强、宽容和勇于牺牲的精神。

在饥饿游戏中,凯特尼斯主动和弱小的参赛者露露结盟,把烤熟的猎物分给饥肠辘辘的露露,担心晚上太冷而和露露共用一个睡袋。她和露露之间没有钩心斗角和尔虞我诈,而是建立起真诚的友谊。露露知道哪些浆果和植物的根茎可以食用,而凯特尼斯会打猎,如果没有饥饿游戏比赛和其他的选手,可以说她们所在的竞技场代表着人类久违的伊甸园。在露露被其他参赛者杀死之后,凯特尼斯非常悲痛,用野花装饰了露露的尸体,让她走得安详而有尊严,进一步体现了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关爱、照顾他人的启示母亲形象。

三、凯特尼斯与摩西原型

除了启示母亲形象,在凯特尼斯身上还能清楚地看到“摩西”的原型。《圣经》中的摩西,是希伯来文学中很著名的英雄人物,他的身上体现着希伯来人的民族精神,有着强烈的献身精神和民族忧患意识。在《圣经·出埃及记》中,摩西带领着以色列人,反抗埃及人的压迫,经过艰苦卓绝的远征,最终重返流着蜜糖和牛奶的故乡——迦南之地。如果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饥饿游戏》电影中的凯特尼斯形象和带领希伯来人出埃及的摩西有着惊人的相似。

首先,摩西和凯特尼斯都出身卑微。摩西的父母都是平凡的利未人,是埃及人统治下的奴隶。埃及的法老命令凡有男婴降世,一律格杀勿论,所以他的父母把他放在蒲草箱里,弃于河上,却被埃及的公主收养。虽然摩西在皇宫里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但是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出身和受到压迫的人民。最终,他离开了皇宫,回到了自己的人民当中,带领着大家开始了远征。同样,凯特尼斯生活在第12行政区的一个普通矿工的家庭里,经常食不果腹,为生计发愁,还有过几次险些被饿死的经历,她饱尝生活的艰辛,憎恶凯匹特的统治,却不知道如何去反抗。

其次,摩西和凯特尼斯生活的背景都有着集权统治,人民受到残酷的压迫和奴役。《出埃及记》中,埃及人派督工辖制以色列人,加重担迫害他们。《饥饿游戏》中的帕纳姆统治也是残酷的,12个行政区的人民日夜工作,却得到仅能维持基本生活的物资,“瘦弱不堪的孩子躺在我家厨房的桌子上……他们需要更多的食物,可他们的父母买不起……有些孩子已经因为过度饥馑而无药可救。在凯匹特,他们仅仅为了吃得高兴而一次次地呕吐……人们习以为常,这是欢宴的一部分”[4]。而他们辛苦劳作的成果却源源不断地送到首都凯匹特,供统治阶级奢华地生活。

而统治阶级对人民的迫害方式也有相似之处:杀死他们的孩子。为了遏制以色列人的繁衍,法老命令希伯来的两个接生婆:“你们为希伯来妇人收生,看她们临盆的时候,若是男孩,就把他杀了。”法老同时也吩咐他的民众说:“以色列人所生的男孩,你们都要丢在河里。”而帕纳姆为了达到震慑人民的目的所举办的“饥饿游戏”也是针对民众的孩子们,用抽签的方式将孩子从父母身边带走,迫使孩子们互相残杀。而孩子们在混乱的搏杀中,生存的机会又是那么的微乎其微。无论对于哪个国家、哪个民族来讲,孩子都是被视若珍宝,需要竭力保护的。所以,在这样的残酷统治之下,人民似乎没有选择,只有奋起反抗。

最后,摩西和凯特尼斯都成为领袖,经历艰难困苦以后,带领人民走向自由,成为人民心中的英雄。所谓英雄,就是可以代表神对民族和人民承担重大责任的人。但是在成为领袖之前,他们都曾经怀疑过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无法承担重任。在《出埃及记》中,耶和华对摩西说:“我要打发你去见法老,使你可以将我的百姓从埃及领出来。”摩西却推脱说:“我是什么人,竟能去见法老,将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呢?”摩西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带领百姓走出埃及。而凯特尼斯也有类似的经历,在从“饥饿游戏”中幸存下来之后,她成为带领大家反抗暴政的精神领袖,而她却没有信心,认为她每次采取行动,都会带来痛苦和死亡。后来,摩西的哥哥亚伦说服摩西携妻儿回归埃及,摩西最终承担了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重任。凯特尼斯也出于责任和对独裁政府的仇恨站了出来,义无反顾地走上抗争的道路。

摩西勇敢、正直,他不忍同胞受苦,怒杀监工,从而被迫离家出走。他勇于帮助受压迫者,同情弱者,深深爱着自己的同胞。摩西身上体现出谦卑和爱的美德,同时,他也拥有坚强的心和甘愿献身的精神。最终,摩西成功地带领以色列人重返故土,获得了民族自由。凯特尼斯也由于自己在“饥饿游戏”中的出色表现成为12个行政区人民的精神领袖。虽然身处残酷的游戏当中,但是凯特尼斯并没有随波逐流,她决绝、勇敢,敢于挑战统治者们制定的游戏规则,更是和自己的队友皮塔一起以死相威胁,使统治者被迫改变了规则,显示了她不畏强权、敢于抗争的精神。当这些表现通过电视转播被12个区的人们看到之后,凯特尼斯成为反抗压迫的代表,各区纷纷发生激烈的反抗行动,使得帕纳姆的统治岌岌可危。最后,在凯特尼斯的引领之下,在各区人民的艰苦抗争之下,帕纳姆政权终于被推翻了。

四、结 语

原型,是文学史上说不尽的话题,而圣经原型,更是被文学家、艺术家们不断加工和创造的素材。《饥饿游戏》系列电影在为观众展现跌宕起伏故事的同时,也带给观众深深的震撼。女主人公凯特尼斯勇敢无畏的奋斗精神带给现代社会年轻人一定的激励作用。在她的身上可以感受到坚强、宽容、勇于牺牲的圣母精神,在她的身上可以看到有着强烈的献身精神和民族忧患意识的英雄摩西的幻影。这也似乎是对西方宗教传统中“罪感文化”的一种影像表达,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人对自身罪感的不断忏悔是求得人神和解,并最终使人得以救赎的唯一路径”[5]。女主人公凯特尼斯身上透露出的这种坚强无畏、自我牺牲、求得救赎的精神,不仅使她成为圣经原型的化身,而且传递出一种寻求救赎的神圣精神,这是现代社会沉浸在物欲之中的人们所欠缺的,也是他们所呼唤的。一千个读者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希望此文能为《饥饿游戏》系列电影的热爱者提供新的解读视角。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