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摘要]梁明作為我国第五代电影导演,有着独特的性格。他不仅是一位创作者,更是一位思想家。作为一名拥有影视创作与教育双重身份的人,他是成功的。他驾轻就熟地运用着他那深厚的理论根基,更充满激情、充满诗意地进行着拍摄。在他的影像中总是充满了至纯的色彩表达、至美的画面构成,仿佛一切都是那一段段美丽的忧伤。本文探析梁明那充满诗性表达的电影艺术境界和那份用无限诗意才能诠释的袅袅余音。
[关键词]影像诗意;电影美学;婉转细腻;画面构成
如果将一部影像作品看作一首诗歌,那么梁明这个名字就一定要提到。他用充满诗意的拍摄手法演绎出一部又一部的佳作,在浓墨重彩的画面中悄然俘获了观众的心。
一、影像的画意追求
纵览梁明的影像作品,会让人感觉他是有品位之人,他在画面中所表现出的审美态度与审美素养,随着画面的多变元素与构图,跃然呈现在了观众面前,从而给观众带来了艳而不俗的经典美感。
在他的影片中,无论是表现村落还是小桥流水,都能够透过真实的景象而引发人们画面之余的美感与愉悦感。或许这也是他的拍摄技巧,在他的影像中流水与桥都像是被赋予了诗意的生命,而在这份诗意之外融入了导演梁明那颗对于电影诗意般表达的心。在他所拍摄的作品中总是流露出不一样的视觉美感,就如同在影片《旗》中,那落日余晖、霞光异彩、天空与芦苇的影射,所有的景象都被一股诗意所笼罩,河边的夕阳作为画面主体,成就了美轮美奂的景象,也成就了观者那一颗颗爱美之心。
不仅在拍摄景象时如此,在他所拍摄的人物肖像中,同样毫不逊色。那少女的忧郁与羞涩、惆怅与理想,通过画面的景深手法与构图的策略性安排,再结合着画面构图的三七分的完美比例,将画面安排得恰到好处。不仅画面充实,更是丝毫没有影响到观众的欣赏视点,与此同时,又让我们感觉到了那份少女的情怀以及关于青春故事、青春梦的向往。而当这少女遇到她所爱的男人时,那份欢快用激发的喷泉表现了出来,通过运用垂直俯视的镜头,将这份年轻的爱,与年轻的浪漫演绎得淋漓尽致。他将拍摄景象规整为如同好莱坞黄金时代的歌舞片一般,将画面用几何图形的形态来表现,以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出他的简单,同时也通过这样的画面来表达出男女主人公那份简单的纯纯之爱。
梁明有着较好的美术功底、摄影功底,他能够游刃有余地运用光线这一元素,并且能够冲破传统摄影的技法束缚,光色运用得自由而大胆,并且能够很好地抓住画面的重点,将影片中的影像用非常戏剧化的表现手法进行呈现,那么最终跃然银幕之上的往往是层次分明而又具有多样化的视觉效果。
在他拍摄的作品中,既有青春浪漫,又有唯美浪漫。他既能够借助于自然景象的美来映衬出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与美好的心情,也能够通过特写的镜头来进行自然景物的拍摄。从而让这一自然景物被披拂上独特的视觉美感效应,散发出引人愉悦的诱人光芒,这就是高调的光线的运用手法。这种手法是他惯用的,当然更是拍摄浪漫唯美题材影片中所不可或缺的。从他的影片中来看,无论是夕阳还是焰火,都没有脱离开光的映射,这些光的存在,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这些光的运用,不仅让梁明的影片有了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更让影片增添了华丽的舞台感,也因此使他的影片颇具戏剧性效果。
可以说,用光影来传情达意作为摄影的主调表现手法,是十分高明也十分高级的手段,梁明在这一方面无疑是成功的。他通过影子的运用将少女的浪漫情怀、纯真之态展露无遗,并且通过少女天晴的身影舞动,再结合镜头语言的运用,能让观众产生视错感,觉得少女天晴与她的影子本身就是一个整体,或者说他们之间更像是一个合二为一的巧妙融合。而这样的视觉冲击力与视觉丰富往往会使观众浮想联翩。
梁明善于运用光线来进行表达,他让光线的色彩充斥在影片之中,让那或深或浅的色彩,依据影片中的人物心情而变而动。也通过现实的光源运用来表现出影片主题中所要表现的理想、青春与懵懂。
对红色的极致运用也是梁明所喜欢的。那红色的服饰,穿映在他的整部影片中。他通过将主体人物的红与场景的冷色进行对比,让两种色彩在激烈碰撞中打破传统影像视觉效果的平庸。与此同时,他通过这种红色、蓝色的碰撞,也表达出现实与理想交错的对抗与拼搏,借此来预示出主人公的情感交集与情绪矛盾变化。除此之外,在他的影片中还会有红色与绿色的搭配,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他的影片更像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画盘。
二、诗意传达
一部好的电影影像需要承载许多东西,而最为主要的一是视觉美感,二是视觉寓意。这种视觉寓意往往是通过画面中所洋溢出的意境美感来进行传达的,而这也是梁明一直坚持的影像追求。用心来体会梁明的影像作品会发觉,他的影像是有生命的。这种生命中蕴含了太多无声的语言、对白,以至于能够让观众在还未听到演员对话时,便能够对其中的某些情节了然于胸。这便是影像的力量,也是梁明的拍摄实力,他能够让观众在他所拍摄的画面中感受到无需多言的细腻情感变化。
在他的影片中,表现了一个有着忧郁青春历程的少女半夏,这个女孩最终遇到了爱她的阳光少年高歌。如何表现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更好地来处理这种时间的隔断性?梁明通过运用造型手法的变换来达到这样的效果。于是,在半夏第一次遇见高歌时,影像拍摄聚焦在了黄昏下的铁轨旁,而半夏的出场无论是从装饰上还是从落寞的神情中,都能够让我们感受到那一抹忧伤。而人物与景象的相映、相衬,那白色的大耳麦、纯蓝色的天和那片富有魔力的夕阳霞光,一切都仿佛被定格在了那份少女忧伤情怀中。而男主人公高歌,则是以红色的服装,阳光般出现在了画面里。而在表现他们的第二次相遇时,则是通过运用长焦与广角的镜头语言,来渲染出他们相遇在草坪上的那份欢快,更是将那份青春洒脱肆意张扬开来。而影片的最后,当男主人公不幸意外离世,半夏那黑色的外套、苍白的面庞以及白色的小小发卡,都会让观众感到内心的刺痛。而这份黑白也显得格外扎眼。最后的旋转镜头,更是将这份悲凉推向了极致。
梁明通過运用这种画面拍摄手法,将影片中的情绪进行递进性传达。当然,这也是他善于运用的手法之一。他利用这种方法,不仅演绎出了影片中“半夏”的悲凉,更是将拥有自闭症儿子的母亲小琴的凄苦演绎得淋漓尽致。而在这次推进中,他同样是通过景物、光线的改变来进行操作的。影片中母亲小琴在面对自闭症儿子陷入绝望的同时,又满怀着希望。于是,她借用拜佛的举动来宣泄着、期待着心中的情绪变化。而梁明也是利用拜佛场景的光线变化,来表达出母亲小琴最后的绝望。而俯视镜头语言,将一个单亲母亲的凄苦无助呈现给了观众。影片也恰好在这一次又一次的色调推进中,来传达着剧情的发展,也通过一次次的影调变化来演绎着失望与希望。
光与色是有生命感的,梁明恰到好处地运用着这“生命感”,并通过将它们结合运用从而又组合成一种新的“生命感”。而恰好这份生命感迎合了观众的欣赏品位,让观众在享受到美妙的视觉效果的同时,更能够激荡起观众心中那一抹情绪的波动。梁明的影像总是充满了光影,就如同画面离不开笔、颜料一般。他借用这种方式很成功地挑动了观者的视觉神经,让他的影片也因此极富象征式意义。在他的影像画面中,一切存在都是有意义的,并且是带有含义性的。这也是他借用画面语言来进行电影意向传达的表现手法。梁明通常借用色彩来传达出画面之外的潜台词语境,再结合镜头的变换,从而达到影像语言传达。他可以用暗色的画面感来传达出影片中主人公情绪上的压迫感、压抑感,也能够用色彩变化来彰显出影片中的主人公所面临的境遇,或是传达出他们身上所富有的那份对于生命、生活的勇气与张力。
梁明正是通过这些借用的手法来表达着他所要传达给观众的东西,例如人物角色之间的关系。其影片的表达范畴不仅仅是局限在特定的人物情绪上,还能够表达出人物之间的关系。而影片《旗》就是通过这种手法来传达出学生教师与学生家长小琴这组人物关系的,颇具隐晦性。他也是利用了传统的光线变换手法来达到这样一种心理效应,进而传达给了观众。当人物小琴在痛失儿子后,那么这位儿子的老师所表现出的关爱与伤痛,以及当这位老师生病后,小琴在照料过程中,所有这些剧情都未离开过光线处理,光线在这里也全然成为一种隐喻式的表达。这意味着两人的关系在发生着改变,一种暧昧的情愫在悄然蔓延,这时镜头在移动,梁明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将两人的关系中那细微的变化进行推移,推移到观众的面前,让观众能够在这份悲苦的感受中体会到生活中的些许温暖,这也是梁明镜头语言的高明之处,他能够运用这种拍摄手法给观众的情感宣泄渠道做足铺垫。
梁明的镜头语言是带有明显的个人印记的,他的镜头语言总会处理得非常干净利落,却又在这干净利落中流露出些许阴郁与伤感。正如他在拍摄过程中通过微距摄影这一表现手法,将小物体进行数倍放大,让本不起眼的小物体能够突然间出现在观众的面前,而其中的一些影像环节也在这种拍摄手法的运用中,将其中的隐喻性进行了表现,就如同他在表现少女半夏用小刀切割橡皮的情节,肉色的橡皮被无限放大,放大后的橡皮又仿佛化为半夏的身体,而那一刀刀就像是割在了半夏的身上,也仿佛割向了观众的心。这是一种青春的刺痛,也是一种只属于青春的特殊印记,这种印记带有些许的叛逆,些许的幼稚,可任谁又无法摆脱对这份青春印记的痴迷与回忆。梁明很投机地掌控了观众的这份追忆心理,他将那份略带超现实的手法运用得熟练无比,他将那份情感表达也完完全全呈现在观众面前。因此,我们看到了少女天晴在重病住院时梦到自己在舞台上跳舞那唯美的画面和她最后的孤单。
在梁明的镜头语境下,一切都成为具有诗意性的唯美。尽管有些故事本身并不都是阳光,尽管男女主人公的生活并不是充满光亮,然而梁明的拍摄恰恰能够在唯美的镜头下越发彰显出黑暗社会的残忍。就如同影片中主人公康小小那般,原本平淡的生活被遭遇车祸的父亲打乱,而自己被好心的富商收养也不过是一种别有目的性的欺骗,一切都像是笼罩着压抑的黑暗。然而,梁明却用充满诗兴的镜头语言在表达着这份不公。社会生活充满了坎坷与不公,在这份坎坷与不公中人性被扭曲。所有的一切都变得毫无意义,当镜头下那鲜红的血液被灌输到富商父亲的体内时,观众们无不被震撼。这种唯美的深刻更能够撼动观众那颗日渐麻木的心,原来看似平静的表面还暗藏着如此不堪的勾当,但不可否认的是,梁明这具有象征式的表现手法更能够打动观众的心。而观众就在梁明所构建的充满感性故事的桥梁上领略了他骨子里想要表达的那份道德理性,也让观众能够在观看中更好地体味到这份良苦用心。
三、结语
梁明作为中国第五代电影人,有特立独行的一面,这也是他的魅力所在。他不仅是一位创作者,也是一位教育者。他将他渊博的理论学识通过拍摄实践,将其转换为一部部优秀的影视作品,他很好地拿捏了观众那颗爱美之心,不仅将故事讲述得美,更将故事拍摄得美,因为他深谙电影影像本体论之道,他非常清楚电影形式与内容之间依存关系,并且能够将这种依存关系很好地进行表现。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2016年度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项目编号:16A790040)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丽(1982- ),女,河南荥阳人,硕士,郑州成功财经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美术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