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孟美好 王玥涵
[摘要]《百鸟朝凤》是吴天明导演的遗作,虽然在上映初期经历了排片的冷淡,但凭借高口碑,电影逐渐大放异彩,最终以8690万元的票房谢幕,成为国内罕见的高票房文艺片。电影通过焦三爷和游天鸣师徒两代唢呐匠人在城市化浪潮的冲击下,对唢呐艺术的传承与坚持,表达了他对理想人生形式的赞扬和追求。本文通过对电影中人物形象和行为的分析,研究其中蕴含的有态度、有信念、有情义的人生形式。
[关键词]《百鸟朝凤》;态度;信念;情义
沈从文曾说,他在《边城》中要表现的是优美、健康、自然而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他在各本所分的人生缺陷中发掘了顺乎自然的人性圆满,为现代文明撕裂了灵魂的人们提供了一种恍若隔世的亦真亦梦的人性理想。他描绘的是一个工业文明的洪水泛滥于全球的时代中,行将失落而未曾失落的古朴的生命绿洲。吴天明导演同沈从文一样,对人的生存方式有着自己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感悟。如果说沈从文表现的是一种以爱与美为主题的人生形式,那么吴天明导演的《百鸟朝凤》则展现了一种有态度、有信念、有情义的人生形式。“百鸟朝凤”既是一首用唢呐吹奏的曲子,也是电影中一个神圣的符号。“凤”象征着高贵与和美,“百鸟朝凤”的名字实际暗示了电影对理想人生形式的追求和对美好人性的歌颂。
一、忠于自己的生活态度
焦三爷是无双镇唢呐班焦家班的班主,镇上自古流传下来一个乡俗,村民家中如果有红、白事,都要请人吹奏唢呐,焦三爷就因为唢呐技艺的高超而受到了村民们的尊敬,多少人都想拜他为师。游天鸣和蓝玉通过了焦三爷的初步考验,成为他最小的两个徒弟。入门的第一课,焦三爷不是教他们吹奏唢呐,而是让他们练习用细长杆去吸河里的水,一练就是几个月。焦三爷对唢呐抱着极为认真的态度,他尊重这门艺术,也不允许有人轻视这门艺术的门槛。打基础是学习过程中最枯燥的环节,但同时也是最考验恒心和毅力的环节,这一过程中能够使徒弟们正视唢呐艺术,端正学习态度。焦三爷不骄不躁的生活态度也由此可见一斑,沉静内心,适当慢下步伐去学习、去生活、去感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生活状态。
焦三爷十分热爱唢呐,正如他对游天鸣说的:“要把唢呐吹到骨头缝里”“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是吹给自己听的”,一个人能够找到自己真正喜爱的事物,愿意为之付出心血,又能够从中得到发自心底的单纯的快乐,这是一种无上的幸福。焦三爷有着将唢呐吹到极致的决心,他吹奏唢呐不为取悦别人,只为愉悦自己。他以一种独立、怡然的姿态坚定地走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而不受利益的驱动,展现了自己有态度的人生。人只有不受物质的羁绊,才会获得灵魂的自由和生命的朝气。而现代社会中,人们被物质、权利等欲望所驱使,不再关注事物本身,必然会导致灵魂的异化。
电影通过游天鸣与蓝玉行为的对比,进一步展现了游天鸣的人生态度。游天鸣与蓝玉第一次拿到唢呐时的反应完全不同,蓝玉只是单纯的兴奋,而游天鸣因为资质一般,比蓝玉晚了很久才被师父允许学习唢呐。第一次拿到师父给他的唢呐时,游天鸣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捧着唢呐,甚至以一种近乎虔诚的目光看着唢呐,流下了激动的眼泪。对于师父“唢呐离口不离手”的嘱咐,游天鸣一直在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游天鸣对唢呐有一份喜爱、敬畏之心,这是天分高于他的蓝玉所没有的,他极为认真、用心的态度成为焦三爷选他为接班人的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游天鸣凡事都有自己的思考,也坚定自己的选择,他不会轻易被别人的行为所影响,只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他的行为彰显了个体思考的独立性。这种意志坚定的态度能够使人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无论何时都忠于自己的内心,保持自己独立的思考和独立的心灵。吴天明导演通过对游天鸣这种态度的展示,也表明了自己在商业电影横行的时代中,不以迎合市场和受众娱乐需求为目标,认真做有艺术水准的电影的决心。
对游天鸣来说,唢呐是值得他全情投入、不求回报的东西,他不浮躁,也不功利,踏踏实实地只专注于手里的唢呐,但他这种态度却常常不被人理解。游天鸣受小学同学邀请,去他的婚礼上吹奏唢呐,他卖力地吹着,毫不偷懒,同学给他红包他也没有马上停下来去接,但同学却不耐烦地打断了他,“歇了歇了,吹那么认真干什么”。在别人看来,无论做什么事情,获得利益才是唯一的目的,过程和形式在最终目的面前显得微不足道。游天鸣的做法在人们眼中反而是死心眼、不知變通的一种表现。这也揭示了当今时代中一个悲哀的社会现实,社会中充斥着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把戏,而踏实认真的态度反遭人嘲笑。在功利性下,人们学会了追逐利益的手段,却丢弃了对精致的追求,而这种追求需要的正是认真、用心和踏实的态度。
二、择而不弃的人生信念
焦三爷拒绝死者家属的请求,坚决不为查家村长吹奏《百鸟朝凤》,他认为逝者的所作所为并没有尽到一村之长的职责,不配听到《百鸟朝凤》,即使面对金钱的诱惑,他也坚定拒绝。焦三爷多次告诫游天鸣,唢呐匠别光看眼前的票子,而要看手里的唢呐。焦三爷对唢呐有一种坚定的信念,他不仅要传承唢呐这门技艺,更要发扬这门艺术的精神,保护这门艺术所蕴含的文化。唢呐是能够映照人心、人性的镜子,是衡量人格高低的标尺。《百鸟朝风》只能吹给德高望重的死者,是规矩,也是原则,不能打破。甚至在他临死前,徒弟游天鸣要为他吹《百鸟朝凤》也被他拒绝了。焦三爷没有一丝私心杂念,尽自己所能地维护着唢呐艺术内涵的纯粹和纯洁,也坚守着自己人格的高度,但求无愧于心。《百鸟朝凤》的制片人方励谈到这部电影时说:“文化艺术的价值不能简单拿金钱衡量。这部电影讲述的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种意境。不管外界多么喧嚣浮华,心中一直有自己的坚持,这是这个时代特别需要的。”人不能只看一件事物的附加值和它能够带给自己的利益,否则必然会迷失本心,只有坚守事物本身价值与意义的信念,不受世俗的诱惑,不让虚荣心作祟,才能保持内心的清明和人格的独立。
在影片的后段,无双镇渐渐受到了城市化浪潮的冲击,一方面,洋乐队的到来吸引了村民的广泛关注,请唢呐班的人家越来越少,唢呐在现代文明和西方文明的双重夹击中只能无奈地走向衰落,和传统习俗一起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另一方面,吹奏唢呐已不能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唢呐班的许多人也像其他村民一样,想要去城里打工赚钱,游家班已难以维持,好不容易有人请游家班去吹唢呐,却连人都凑不齐。焦三爷眼见此景,既痛心,又愤怒。他不顾病体,挨家挨户地找徒弟让他们出活,游天鸣发烧没有力气,他就亲自为德高望重的死者吹奏《百鸟朝凤》,甚至坚持吹到吐血的地步。一位风烛残年、病体虚弱的老人,为了坚持自己所爱的艺术、坚守传承唢呐文化的信念而做到这种程度,然而唢呐的衰落作为一种趋势已经无法避免,传统文化的消亡不可能凭借一人之力挽回。这种对比使得电影更加震撼人心,也蕴含了一种悲悯的情怀,在大的历史趋势下,焦三爷是渺小的,他竭尽所能带来的影响也微乎其微,但他却依然凭借自己的信念将唢呐艺术坚守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焦三爷痛心的不仅是唢呐的衰落,更是人们坚定、执著信念的丧失,人人都在寻找更赚钱的事情做,而不在乎做的是什么,不考虑用多少时间去做。
焦三爷几次拿出有着几百年传承历史的唢呐展示给徒弟们看,古老的唢呐见证了每一位唢呐匠人坚守艺术的努力,历经百年依然被每一代传承人认真地完好保存着。这些唢呐实际上象征了生生不息的唢呐文化和代代传承的执著信念,它们是唢呐匠人认真、坚定、敬业的精神特质的最好展示。吴天明导演在这部电影中想要表达的并不是自己对现代文明的厌恶和对传统文化的留恋,而是借助焦三爷与现代文明的抗争和对传统文化的守护,提醒着人们,在城市化浪潮面前,总有一些东西不能丢弃,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底线,有自己要坚守的信念和精神品质。现代文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但不应该撼动人心底的道德根基,以坚守优秀人格、拒绝浮躁的信念去统领人的精神姿态,对于现代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影响着人的精神高度和人生方式。
当游家班只剩游天鸣一人时,他仍在苦苦支撑。他说,他答应过师父。游天鸣看到了唢呐所承载的道德精神,又因为承诺过要将唢呐艺术传承下去,即使再苦再难,他也牢记自己的使命,竭尽所能,坚持到底,不愿辜负师父对他的信任。游天鸣信守承诺的信念,在今天这个利益至上的时代中尤为可贵。
三、由心而生的真挚情义
游天鸣从小就是一个善良、孝顺的孩子,能够对别人的痛苦感同身受。作为焦三爷唢呐技艺的接班人,游天鸣的技巧和天分其实并不高,但他的善良、重情重义却被焦三爷所看重。唢呐艺术边缘化后,游天鸣在明知靠吹唢呐赚钱越来越艰难的情况下,还把自己赚的钱分给了师兄们。在听到师兄们感慨钱赚得少时,他体恤别人赚钱养家的不易,却无暇考虑自己,一分不留地把钱全都分给了师兄们。他去看望师父和师母,不仅买了很多礼物讨二老的欢心,更在临走前偷偷留下了自己身上所有的钱。面对没有钱娶媳妇的困境,连他的母亲都忍不住催促妹妹嫁人,好为家中添一笔钱,但游天鸣却不忍心让妹妹嫁给自己不喜欢的人,直说自己不想结婚,还要再多赚几年钱。影片结尾,游天鸣在焦三爷的坟前独自吹奏《百鸟朝凤》时,焦三爷以一种灵魂的方式出现,注视着游天鸣,直到看到一滴眼泪滑落他的脸庞,焦三爷放心地远去了,因为他知道重情重义的游天鸣必然会带着对自己的怀念与承诺,将唢呐艺术传承下去。
游天鸣在片头与片尾流下的这两滴眼泪互相呼应,串联起他情义两全的人生。他永远都把别人的需要放在自己的需要之前考虑,善意地对待他人。无论做什么事情,游天鸣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爱、为了情,而不在乎金钱和利益。父子情、师徒情、兄弟情,这些情义都在影片中深深地牵绊着他,但对于游天鸣来说,这并不是一种负担,因为重情重义的品质早已融入了他的骨血,成为他的人生立场。电影最感人之處也在于父子、师徒、兄弟之间温暖情义的呈现,人生在世如果只执著于外物,人心将越来越孤独、冰冷,而人与人之间存在的情义却能温暖人心,涤荡灵魂。心中常怀感动,以真挚的情感去体味生活、感染他人,即使是在金钱至上的冷漠社会中也能够感受到温情的存在。
影片的导演吴天明把主人公的名字取为读音完全一样的“天鸣”,同样是在表达自己的态度与信仰。一方面,他对电影艺术抱有极为认真的态度,在创作《百鸟朝凤》时,剧本改了很多稿吴天明导演都不满意,最后甚至闭关一个半月逐字修改,经常改到痛哭流涕,他洞察到中国电影缺乏精神的回归,缺乏对艺术的真诚,因此,他更坚持这种扎根于生活的创作,并希望以这样的方式向老一代中国电影人为艺术执著探索、锐意创新的精神致敬;另一方面,吴天明也在游天鸣的身上寄托着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人性的美好理想。现代化进程中随着人们之间经济联系的强化,情感的、伦理的、精神的纽带却在逐渐弱化。现代社会普遍以物化的标准去衡量人生,而不看重一个人情感的丰满和人格的健全,也缺乏对生命的热情。吴天明导演正是看到了这种社会现状,才以游天鸣这个形象来呼吁人们重新思考人生真正的价值与意义。人应该有态度、有信念、有情义,被心中的执著、善意推着向前,而不被利益和欲望所左右,无论何时,都保有自己内心的一片清明世界。
[作者简介]孟美妤(1993- ),女,吉林长春人,东北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15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王玥涵(1995- ),女,吉林长春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5级在读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