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末日迷踪》看西方意识形态的入侵

时间:2024-06-19

丛琳 刘景矿

[摘要]由维克·阿姆斯特朗执导的影片《末日迷踪》于2014年10月在美国本土上映,获得全美累计票房1401.9万美元的好成绩。2016年2月26日,该片在中国内地上映,凭借影片的情节设计与多样主题获得良好口碑。影片通过信仰、责任感、家庭、亲情等方面的主题潜移默化地体现了西方电影中意识形态的入侵。

[关键词]《末日迷踪》;意识形态;入侵

由维克·阿姆斯特朗执导的影片《末日迷踪》于2016年2月26日在中国内地上映。影片由尼古拉斯,凯奇领衔主演,是一部具有一定意识形态的灾难片。影片于2014年10月3日在美国本土1825家影院同步上映,以全美累计1401.9万美元的票房成绩收官。该片根据全球同名系列小说改编,讲述机长瑞福,斯蒂尔驾驶飞机在万米高空突遇匪夷所思的恐怖事件:在同一时间,飞机上的小孩和一部分成年人瞬间消失,而他们的衣服鞋帽以及物品却完整地留在座位上。瞬间,飞机上的人们陷入了一片惊慌与恐惧之中,由于受到撞击,凯奇驾驶的飞机燃料泄漏,不得不返航纽约。令人不寒而栗的是,这样的事情在全球各地都发生了。突如其来的全球浩劫,让世界一片混乱,飞机失事、火车脱轨、汽车相撞、巨轮沉没、交通事故四起。影片通过飞机与陆地两条主线层层展开情节,从影片反映的主题中不难看到西方影片的意识形态的入侵。

一、影片情节简介

由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瑞福德·斯迪尔机长,因无法忍受迷恋宗教的妻子成天宣传世界末日的来临,与妻子产生了隔阂。而斯迪尔的女儿克洛伊也因母亲痴迷于末日之说而感到不理解。紧张的气氛围绕在这个家庭之中。斯迪尔机长生日当天,女儿决定与父亲冰释前嫌,给父亲一个惊喜,从伦敦赶回为父亲过生日,却无意中发现父亲与同机空姐哈蒂暧昧。回到家中看到母亲仍痴迷于教会的末日之说,失望的克洛伊无法忍受母亲的执迷不悟,更痛恨教会之说给家庭带来的不幸。克洛伊带着弟弟到游乐场游玩,在拥抱弟弟的瞬间,弟弟却凭空消失了。游乐场其他的儿童也近乎同一时间消失。瞬间游乐场被恐惧的尖叫声充斥着,惊慌中的克洛伊跑出游乐场,却发现很多人都平白无故消失。与此同時,斯迪尔机长在空中也遭遇了同样的事情,飞机上的部分乘客凭空消失,而飞机上的无线电通讯同时中断,不知道缘由的乘客与机组人员陷入一片惊慌之中。更糟糕的是,由于对向的飞机上机长的消失,斯迪尔驾驶的飞机不幸与对向飞机相撞,面临燃料耗尽的问题。斯迪尔驾驶的飞机不得不返航纽约,但地面也同样陷入一片混乱,机场早已没有可以停飞的跑道。然而,受到撞击的飞机起落架与机翼受损,不能上升且不能减速,没有足够的停飞跑道,无法安全降落。飞机上乘客的性命掌握在斯迪尔机长的手中。突如其来的全球浩劫,让世界一片混乱,整个城市充满着恐惧与不安。克洛伊回到家中发现母亲也消失了,家中的飞机记录仪显示父亲的飞机也没有任何消息。万念俱灰的克洛伊找到向母亲传教的神父,从神父那里得知,凭空消失的人们是被上帝带去天堂避难了。绝望的克洛伊跑到大桥上准备自杀,却碰巧接到父亲的电话。克洛伊重新获得了活下去的勇气,并充满智慧地帮助父亲成功降落。飞机上的人们得救了,但消失的人们却一直没有回来……

二、从影片主题看西方意识形态的入侵

(一)信仰的入侵

在影片《末日迷踪》中,孩子和一部分成年人凭空消失,使得留下的人们陷入一片惊慌与恐惧之中。试图寻找弟弟的克洛伊在慌乱中来到医院,却发现医院所有的儿童都凭空消失了。回到家中的克洛伊发现母亲也同样消失了。冷静下来的克洛伊突然想到母亲一直在说,《圣经》中传递了一种信仰,终究有一天,世界末日会来临,地球上会有很多人在同一时间凭空消失。无法相信这一切的克洛伊找到神父,从神父的口中得知,是上帝将所有孩子和拥有基督信仰的人们带去天堂避难了。影片中,在斯迪尔的飞机上同样有一名乘客,信仰伊斯兰教,却没有消失。并且因为其为伊斯兰教的人,被飞机上的其他乘客怀疑是否是他进行的恐怖活动。同样是拥有信仰的人,却只有信仰基督教的人能够去天堂避难,而拥有别的信仰的人,却不能受到保护,反而受到了攻击。可见影片中透露出拥有信仰的人就能够远离灾难和恐惧,宣扬了信仰基督教的伟大力量,从这一主题上可以看出西方电影在信仰文化上的入侵企图。

(二)责任感

虽然强调责任感并不是西方社会所特有的,但在西方文化中,责任感是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影片《末日迷踪》中,也将这种责任感的价值观体现得淋漓尽致。影片主要从三个方面突出强调了责任感的价值观。

首先,作为机长,斯迪尔在遇到灾难与困难之时表现出的对生命的敬畏与负责是责任感的重要表现。当飞机出现突发情况时,无法联系上机场无线电的斯迪尔同样对乘客凭空消失的事实感到无比恐惧。同在驾驶舱的副机长的消失,险些让飞机坠毁。而斯迪尔机长却十分镇定。处于惊慌中的乘客得不到合理的解释,更无法接受自己亲人的无故消失,按捺不住的乘客们开始暴动。斯迪尔机长并没有选择逃避,而是镇定地走到乘客舱,安抚乘客。而斯迪尔机长驾驶的飞机,由于与对向飞机相撞,起落架和尾翼均受到严重的损伤,无法减速与上升飞行动作,不能飞到可以安全降落的地方。此时此刻,斯迪尔机长拥有的对生命的敬畏感和作为机长的使命感,让他整个人镇定下来,在绝境中试图找到可以保住机上乘客性命的方法。在灾难面前,斯迪尔机长表现出的勇气、沉着与冷静,是其作为机长的责任感的重要体现。

此外,从影片的开始观众不难发现,斯迪尔机长其实是为了躲避妻子,想要和同机的空姐哈迪去伦敦约会。这带有对家庭缺乏责任感的嫌疑,而当灾难发生时,绝境中的斯迪尔似乎认识到作为丈夫应该相信和理解妻子,他能够有勇气承认自己之前的过错,担当起做丈夫的责任。影片通过斯迪尔机长对于家庭意识的转变凸显出一个丈夫对妻子与家庭所拥有的责任感,巧妙地升华了责任意识的价值观重要性。

最后,作为一名父亲,斯迪尔机长同样承载着对女儿的责任。灾难发生后,他发现所有消失的人都信仰基督教时,他想到了在陆地上的女儿。在飞机上,虽然信号全无,但是斯迪尔机长却从未停止拨通女儿克洛伊的电话。灾难来临,斯迪尔机长想要给同样不信仰基督教的女儿带去力量。从影片情节安排上看,斯迪尔机长的话无疑给万念俱灰的女儿克洛伊带来了新的希望。接通电话的斯迪尔机长首先向女儿克洛伊道歉,承认自己作为父亲的失职,同时也给克洛伊带去活下去的勇气与信念。当克洛伊得知父亲的飞机可能不能成功迫降时,克洛伊是绝望的。但作为父亲,斯迪尔机长却一直鼓励女儿要镇定,并为其创造飞机降落的有利条件。克洛伊与父亲巧妙地配合使得飞机能够成功迫降,父亲与女儿的冰释前嫌亦让影片有了一丝暖心的主题。从斯迪尔机长能够向女儿低头承认自己的错误,在女儿绝望时鼓励女儿,给女儿带去活下去的信念等情节来看,斯迪尔机长将一个父亲所需要有的责任感表达得非常充分,观众同样会将影片中的情节折射到自己身上,引发观众对责任感的思考。

(三)对儿童的保护

在观看影片的时候,很多观众提出疑问:为什么所有的孩子都被带走了呢?刚出生的孩子难道已经开始信仰基督教?克洛伊的弟弟并不拥有信仰为什么也同样被带走了呢?其实,答案源于西方意识形态中对孩子的保护。在电影《泰坦尼克号》中,在救生艇不够的情况下,船长下令让孩子先上船。与《泰坦尼克号》中这一情节相似,在影片《末日迷踪》中,对孩子的保护也是显而易见的。根据神父的话,所有消失的人们都是被上帝接去天堂避难了。虽然孩子并不一定拥有信仰,但是上帝却是有意识地选择保护孩子们。在西方意识形态下,虽然突出强调人的平等性,但是当孩子未成年时,孩子都是弱者,是需要保护的对象。而当孩子成年后,就是需要自我发展的个体,影片中对于孩子的界定,也是以成年和未成年来区分的。从这一情节安排上不难看出,西方意识形态中,对于孩子的保护,从侧面上也可以体现出,对于成年孩子,个体培养的独立性非常重要。这样的情节安排,也让全球观众都体会到,在西方社会意识形态下对于弱者,尤其是孩子的保护。

三、影片的局限性

影片《末日迷踪》情节紧凑,扣人心弦。但不可否认的是,影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在逻辑上的混乱使得影片在情节安排上存在一定的不严谨性;此外,过多的电影元素与杂糅的主题,外加交代不清楚的影片结尾,导致影片所传递的信息不是非常清晰。

(一)逻辑的混乱

从逻辑上讲,影片《末日迷踪》存在一定的不严谨性。从神父的口中观众得知,全球平白无故消失的人们是被上帝带去天堂避难了。而西方信仰文化中强调个体的平等,强调用仁慈的态度对待一切万恶的事物。然而,当上帝带走一部分人的时候,留给世界的却是恐惧、灾难和混乱。失去亲人的人们惊慌无助,陷入一片混乱的世界充斥着无处安放的心。究其缘由,所有这一切都是由人们信仰的文化而导致的。信仰不仅没有使他们内心感到安慰,反而带来了无尽的恐惧。这一点,从逻辑上是不合理的。既然影片宣传的信仰文化是仁慈的,对个体平等的,拥有巨大力量的,那为何仅仅给信仰它的人带去安逸,而给不信仰的人留下恐惧呢?出于恐惧而信仰,未免有点强制的嫌疑。此外,影片中神父的角色亦让观众觉得匪夷所思。神父每天都在为人们传道,但是上帝却没有带走神父。神父的解释是:虽然每天都在传道,但是上帝只会带走那些真正信仰他的人。可见,神父虽然在传道,但自己本身却不能相信自己所说的内容。从影片大的主题上看,影片宣传的是要相信信仰的力量,而神父这个角色的存在,又让观众觉得影片逻辑上存在前后矛盾的问题。观众不免产生疑问:既然信仰拥有如此强大的力量,那为何神职人员却不信仰这份文化呢?在这个问题上,影片的逻辑存在不严谨的地方。

(二)元素与主题的杂糅

从影片结构上看,影片穿插着两条主线:陆地上与飞机上。说其是一部末日题材的电影,影片夹杂着空难;说其是一部空难题材的电影,影片却掺杂着末日之说。从主题上看,除了意识形态上的入侵企图外,影片也糅合了一些亲情的主题。然而,众多的主题糅合在一起,未免显得影片想要表达的主题不够突出。从影片的评价上看,一部分观众认为影片情节扣人心弦,场面宏大却不失暖心情节。但一部分观众也认为影片想要表达的主题太多,却交代不清,使得许多情节成了烂尾。该片由同名小说改编翻拍,销量仅次于《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然而影片显然未能将小说的宏观剧情完整展现,在有限的时间内想要传递的主题内涵过多,不免给观众留下主题不突出的印象,使得很多小说迷对影片加以诟病。

四、结语

《末日迷踪》是一部末日题材的灾难片。从影片的情节安排上看,不难发现在西方电影中,关于西方意识形态的入侵企图。影片凭借其扣人心弦的情节获得良好的口碑,但也因为其逻辑上的不严谨性与主题上的杂糅,使部分观众对其有所诟病。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西方影片在意识形态上的入侵,正潜移默化地深入到电影之中。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吉林大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项目“基于朋辈反馈的大学外语写作翻转课堂体系的建设”(项目编号:20150NYB031)。

[作者简介]丛琳(1982- ),女,吉林四平人,硕士,吉林师范大学外國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系统功能语言学。

刘景珍(1982- ),女,吉林白山人,硕士,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外语教学、社会语言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