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电影《失孤》所赋予的哲学命题

时间:2024-06-19

潘利天

[摘要]电影《失孤》为我们讲述了主人公雷泽宽千里寻子的故事,影片虽然没有过多的悲情渲染,却给观众带来了极为震撼的心灵感应,影片的叙事技巧看似轻描淡写、不愠不火,然而却有着“四两拨千斤”的艺术功力。影片《失孤》没有完全忠实于记录寻亲的过程,而是把视角伸向了更为宽泛的“寻亲”之中,从开始的“大爱无疆”到最后的“缘起缘灭”“缘聚缘散”,最终赋予了影片极为深奥的哲学命题。

[关键词]寻亲电影;轻描淡写;大爱无疆;缘起缘灭

《失孤》是华谊兄弟制作的一部“寻亲电影”,由彭三源自编自导,香港演员刘德华倾情演出。片中,刘德华在造型上颠覆了以往的偶像形象,着实让观众大吃一惊。在一艘过江轮渡上,刘德华饰演的雷泽宽趴在摩托车上正昏昏入睡,当他抬起头来的时候,我们看到的俨然是一个“农民工”的形象:不修边幅、脸色暗淡、衣着破旧。这就是本片的主人公——雷泽宽,他正在为寻找丢失14年的儿子奔波于路上。

雷泽宽下了轮渡,在一个地方休息吃饭的时候,偶然看见了一则“寻子广告”,他揭下了这则广告,并到处张贴,还把它油印成了一面旗帜,于是,雷泽宽的摩托车后面,由一面旗帜变成了两面旗帜。其实观众不难发现,雷泽宽帮助寻找的这个孩子,正是影片开头那个失踪的孩子——周天意。雷泽宽与周天意的不期而遇,不能不说是一种“缘起”,但是,当人贩子(吴君如饰)抱着周天意坐在大巴车上,而雷泽宽骑着摩托车,与大巴车擦肩而过的一刹那,又何尝不是一种令人惋惜的“缘灭”?

雷泽宽顶风冒雨,骑行在武夷山崎岖泥泞的山路之上,多日的奔波劳累让他精力不够集中,于是,一场车祸随之而来。然而,这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却让雷泽宽与修车小伙曾帅(井柏然饰)偶遇。导演彭三源在此处设置的曾帅这一人物,在影片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后来雷泽宽与曾帅的几次偶遇,不但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且进一步印证了影片的哲学命题。曾帅是一个修摩托车的青年,出于同情,曾帅并没有要维修摩托车的钱,雷泽宽便又踏上了前往泉州寻子的路程。在中途,雷泽宽停下摩托车,在路边烧香拜佛,祈求神灵能够保佑他找到孩子,这时,曾帅骑着摩托车突然出现,曾帅之所以跟随雷泽宽,是因为他也是一个曾经丢失的孩子,两人的谈话,让我们明白了雷泽宽和曾帅内心都有一种“寻亲”情结,于是,雷泽宽肩上又多了一份责任,那就是帮助曾帅找到他的亲生父母。

高速公路上,雷泽宽继续前行,还是那样的饱经沧桑,还是那样的风餐露宿,还是那辆破旧的摩托车,只不过摩托车后面又多了一面旗帜。高速交警(梁家辉饰)拦下了雷泽宽,告诉他去泉州的路走错了,并在地图上为他标明了方向。看到这里,我们以为雷泽宽与高速交警的故事已经结束,然而,接下来的情节,让我们甚为感动。当雷泽宽拿出地图,打算确认一下方向的时候,两百块钱却从地图中飘落下来。雷泽宽本来与高速交警只有一面之缘,但是那一份同情之心,却可以让这种缘分一直延续,一种暖暖的感觉在雷泽宽内心激荡,他也不忘在他的笔记本上重重地写下了“高速公路警察,200元”的字样。也许,这两百元钱,雷泽宽不知何时能够归还那个警察,但是,正是这两百元钱,让我们看到了社会力量的存在,看到了“人间自有真情在”。

雷泽宽终于来到泉州的一个小渔村,见到了那个孩子,遗憾的是,这个孩子并不是他的亲生儿子。但是,固执的雷泽宽却依然要求带着孩子去做亲子鉴定,这样的要求换来的是孩子养父母的愤怒,付出的代价可想而知,雷泽宽与他的摩托车被抛入海里。就在这极度绝望的时刻,曾帅再一次出现,也许,他们俩注定有一份缘,“缘起”与“缘聚”自在个人。于是,一段美好的类似“父子情深”的温情画面映入我们的眼帘。在浴室里,曾帅与雷泽宽推心置腹地交流,曾帅说:小时候担心自己没有找到亲生父母,自己就死掉了;后来他又担心来不及找到亲生父母,父母已经死掉了。这句话其实非常具有哲理性,“缘起缘灭”“缘聚缘散”本来就是一个生命的轮回,人生一世,我们可以遇到一些人,当然也会错过一些人,相遇是一种缘分,错过其实也是一种缘分,“缘分”二字本就包含了“缘”,也包括了“分”。两个人相偎而眠,曾帅说他学习很好,但是因为没有户口而不能考学,这句话让雷泽宽也想起了他的儿子,两个人的心越靠越近,一个失去了父亲,一个失去了儿子,两个人恰好互为依靠。一对陌生人,在此时此地,竟然奇妙地演变成了“父与子”的关系,这不得不说是一种人世间最值得珍惜的“缘分”。

“缘分”依然起着奇妙的催化作用。曾帅想去四川看看他儿时记忆中的那座铁索桥,邀请雷泽宽一起前往,于是,“父与子”又踏上了一段不同寻常的寻亲之旅。导演在处理这一段寻亲之旅的时候,故意加入了一些温情而又略带幽默的成分。两个人吃肥肠粉的段落颇为温馨,雷泽宽给曾帅的碗里夹菜,而曾帅又把碗里的菜夹给雷泽宽,雷泽宽再夹菜给曾帅,当曾帅再一次要把菜夹给雷泽宽的时候,雷泽宽用手中的筷子夹住了曾帅手中的筷子。从这一场戏可以发现本片导演非常注重细节的使用,一个“夹菜”的动作细节,演绎出了一段感人至深的“父子情缘”。“父子关系”本身就是一个不好把握的主题,因为父亲疼爱儿子不像母亲疼爱儿子那样直白,如何让一对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父子进行内心交流,导演此处再次使用了“四两拨千斤”的手段,一个轻轻的“夹菜”动作,触动了观众内心那最柔软的地方。而幽默的画面则比比皆是,比如,四川粉肠店女老板的色情调侃,两人在打工洗车时候的嬉笑打闹,以及两人在小吃街上的互相责备等,这些在不经意间轻描淡写的一些小细节,其实具有一种“四两拨千斤”的艺术功力。“父子缘分”对于他们两人来说是何等重要,他们谁也不想再失去谁,他们都经历过骨肉分离的痛苦,所以就格外珍惜彼此所带来的那一份“缘起缘聚”的亲情。导演这种“以苦为乐”的处理手法,给影片带来一份温情的同时,也使得影片具有一种“文艺范”的气质。

然而,“缘起”终要“缘灭”,“缘聚”注定“缘散”。曾帅由于在四川没有找到他的亲生父母,打算只身回福建。在广汉火车站,雷泽宽与曾帅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他们的“缘分”看似已尽,导演此时并没有继续他们的故事,而是巧妙地插入了另一个“寻子故事”。影片开头那个丢失的孩子——周天意,竟然被找到了,人贩子也在火车上被警察抓获,这本来应该是一个好的开始,但是周天意的母亲却因为承受不了失去孩子的打击,从桥上跳江自尽。一个“缘起缘灭、缘聚缘散”的故事,就这样残酷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一对母子就这样恍如隔世,他们离得那样近,却又是那么远!我们不禁要问,“缘起”为何总要“缘灭”?“缘聚”为何注定“缘散”?这也许永远是一个我们无法解答的哲学命题吧!

雷泽宽在曾帅的睡梦呓语中,偶然发现了寻找他亲生父母的线索,曾帅的那个村子,当年曾经同时丢失了两个孩子,而且被卖到了同一个地方,雷泽宽把这个有价值的线索传到了网络上。于是,一场网络寻亲的好戏上演了,最终,曾帅的亲生父母在重庆綦江被找到。“缘分”有时来得就是那么突然,有时让你觉得都不敢相信,就像曾帅一样,他不知道如何去接受他多年未见,而又一直魂牵梦绕的亲生父母,还有那埋藏在记忆深处的铁索桥、小竹林以及母亲的大辫子。夜晚的重庆江边,雷泽宽与曾帅类似“父子”的交流,再一次预示了他们“缘分已尽”,因为曾帅找到了他的亲生父母,而雷泽宽却不敢回家,他不敢面对那一双双失望的眼睛,曾帅也从雷泽宽的无奈叙述中,理解并原谅了自己的亲生父母,释放的心情让他打算去染一下头发。理发店里,曾帅向雷泽宽讲述了他和养父家姐姐的故事,这个故事本来可以没有,可是导演却风轻云淡地加上去,并且是从曾帅的口中娓娓道来,这不得不说是导演的一个神来之笔。一个四川的男孩和一个福建的女孩,由于错误的“缘起”而成就了一桩美好的婚姻,这也许是导演给予观众的极大安慰和对于“缘起缘灭”的最好注解吧!

“毛雪松,欢迎你回家”,大大的条幅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雷泽宽陪着毛雪松(曾帅本名)回到了他的父母身边,就在毛雪松和父母相拥而泣的那一瞬间,我们看到了人群中悲喜交加的雷泽宽。他高兴,是因为他为别人找到了亲人,他悲伤,是因为他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儿子,他的“大爱”换来了别人的“小爱”,而他与毛雪松的“缘起”最终演化成了“缘灭”,他们的“缘聚”终究化为了“缘散”。然而,他还在路上,因为他说过,“我要在路上,只有这样,我才觉得对得起自己的儿子”,他还在路上,因为在这条路上,还有很多像他一样需要帮助的人。也许,在未来的路上,他会遇到更多“有缘”的人,或许,在未来的路上,他会遇见一个可以打开他心结的人……

影片结尾,雷泽宽与一群僧人不期而遇,在休息吃饭时,雷泽宽一边啃着方便面,一边回头询问正在打坐的高僧:“师父,其实我心里总是不明白,为什么偏偏是我儿子丢呢?”高僧紧闭的双眼微微睁开,轻轻地说了一声:“阿弥陀佛。”雷泽宽内心哽咽起来,紧接着又说:“师父,我感觉和他就隔着一层窗户纸,可就是捅不破。”话音刚落,隐隐的诵经声伴随着木鱼的敲击声飘然而至,雷泽宽又踏上了寻子的征程。导演对于这一段的处理,可谓匠心独运,任凭雷泽宽怎么苦苦追问,高僧却始终避而不语,任凭雷泽宽内心如何苦闷,只有枯燥的诵经声陪他一路前行。然而后来我们才知道,高僧在这里只是故意卖了一个关子,而导演在这里也埋下了一个“欲扬先抑”的伏笔。

画面中,雷泽宽依然奔波在路上,而画外音却是雷泽宽的苦苦追问:“能不能告诉我,我儿子能找回来吗?”此时的诵经声由缓转急,而高僧也睁开了那久闭的双眼,开口说道:“他来了,缘聚;他走了,缘散。你找他,缘起;你不找他了,缘灭。走过的路,见过的人,各有其因,各有其源。”这就是本片的画龙点睛之处,一句话点醒梦中人,雷泽宽与曾帅的几次偶遇、与高速交警的一面之缘以及与周天意的擦肩而过,难道不都是一种“缘分”吗?雷泽宽虽然没有找到亲生儿子,但是走过的路,见过的人,已经足以让他感受到了世间真情;曾帅虽然找到了自己的亲生父母,但是他永远不会忘记雷泽宽这样一个“另类父亲”;高速交警多年以后也许不会记得那个走错路的“寻子父亲”,可是雷泽宽却永远不会忘记那个偷偷塞给他两百块钱的高速交警,这就是一种永不绝灭的“缘”,既然“缘起”,何惧“缘灭”?既然“缘聚”,又何必在乎“缘散”呢?雷泽宽在路上的坚持,就是一种他与儿子必定“有缘”的最好见证,高僧的话其实是在暗示雷泽宽:无论他的儿子能否找到,其实这都是一种人世间的“缘分”,只不过这种“缘分”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心中有但又谁也说不清的冥冥情愫。

对于雷泽宽关于“儿子是否还活着”的最后一问,高僧随手一指,继而说道:“施主,每一寸土地,你都在上面生过死过;每一个众生,都做过你的父母。多行善业,缘聚自能相见。”雷泽宽在寻子途中,为别人找到了儿子,这是何等的“大爱”?佛语云:“但行善事,莫问前程”,以平常心多行善事,不要计较得失,一切便会随缘自在。雷泽宽多行善事,相信自会找到他的儿子,“好人一生平安”“好人总有好报”,应该是我们送给伟大父亲——雷泽宽的最好祝福!电影《失孤》让我们看到了光明的结尾,同时也让我们陷入了对于禅宗佛语的深深思考之中。其实,“缘起”即为“缘灭”,“缘聚”即是“缘散”,两者互为因果,两者相辅相成,领会了两者之间那深不可测的辩证道理,也就明白了人世间那一切的一切……

[参考文献]

[1] 戴锦华.电影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 彭吉象.影视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 韩小磊.电影导演艺术教程[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