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高博
[摘要]怀特是美国当代著名的童话作家,他的童话故事浅显易懂、风趣幽默而且寓意深刻。所以,为了尽可能完整地还原这些童话故事中所蕴含的道德之美和艺术之美,由此改编而来的电影则更加注重对听觉和视觉叙事方式的双重运用,用唯美的音乐与画面来包裹童话故事中的审美理念和伦理道德。此类文学改编电影会将原文中的道德意境完全照搬过来,其道德所指的意象标志均是由童话中代表善与恶的审美意象的道德标准转化而来的,电影就是用这种浅显易懂而且充满童趣的方式提升儿童的艺术审美能力和道德意识。
[关键词]美国文学;改编电影;童话;情节
EB怀特是美国当代著名散文家、评论家及童话作家。他倾尽自己毕生的心血为子女们撰写了三本童话故事,分别是《夏洛的网》《吹小号的天鹅》和《精灵鼠小弟》。怀特用唯美的童话故事包裹住现实世界中的伦理道德,在彰显艺术与道德之美的同时,带领读者感悟一场不一样的伦理道德之旅。而在他童话故事的电影改编中,也可以发现审美画面与伦理导向的巧妙结合。
一、提前感悟真实
童话电影的受众自然是儿童,他们的理解能力有限,阅历几乎为零,所以根本无法用理性的认知方式去感知童话电影中渗透出来的伦理道德观。所以,在将怀特童话故事改编成电影时,编创人便更加希望从感性审美体验的角度引导小观众去尝试理解并接受一些美好的道德伦理观。童话故事的伦理逻辑性较差,所以由其改编而来的电影也不会采用非常严密的验证方式,通常都会用最浅显易懂的画面或语言从审美的角度去传达一种充满真诚、包容、互爱、奉献、无私付出等美好品德的意象,用这种积极向上的表象给儿童以正面的引导。小观众在观看这类电影的时候,会自然而然地被这些充满温馨情感的画面所吸引,被故事中蕴含的道德伦理感染,然后憧憬未来。
在怀特所营造的童话世界中,不是每一位主人公的形象都是完美的,他们同样也会遇到生活的困境,失去一些东西。就像《精灵鼠小弟》的主角斯图尔特,作为父母的次子,他出生时仅仅高约两英寸,像极了一只可爱的小老鼠。为了维护他的自尊,父母便在他面前刻意回避有关老鼠的话题;而在《夏洛的网》中主要描述了生活在朱克曼家的谷仓里的一只小猪,名叫威尔伯。这只可爱的小猪因为担心自己会在圣诞夜被杀掉,所以在恐惧中艰难地度过每一天。从审美角度出发,这两部童话小说中的主角似乎生活得都不是很美满,都有自己的困惑和担心,并且无法找到可以解决的办法。
鼠小弟斯图尔特从生下来开始便存在身高上的劣势,并且外貌与老鼠酷似,这些都是无法改变的现实,也是他人生中最大的困境。作为他的至亲,其父母也因其长相而整天担心,因为他们认为只要是老鼠都会想钻洞。一个身材矮小到连开水龙头洗脸都需要别人帮忙的人该如何阳光自信地与他人相处呢?这就是存在于鼠小弟心中最大的困惑。
在《吹小号的天鹅》中,天生发声存在障碍的小天鹅路易斯在与其他伙伴一起玩耍时,只能听其他天鹅发出“毕毕”的声音,自己却只能沉默。而且响亮的嗓音是雌雄天鹅间表达爱意的唯一途径。在懂事之后,路易斯的妈妈向他阐明了他是先天哑巴的现实,这只可爱的小天鹅只能在心里默默地感叹命运的不公平。声音的缺失令路易斯在如何获得他人尊重的问题中倍感纠结和困惑。
再看一直都战战兢兢生活的可爱小猪威尔伯,他的伦理困惑也是从出生就开始的。从他落地开始,就因为又弱又小差点惨遭阿拉布尔先生屠杀,幸亏得到弗恩的帮助,保住了小小的生命。度过一段稍微轻松的时光后,它长大了却要面临被卖给朱克曼先生的新困境。在这位先生的谷仓中,他屡次计划逃跑却最终失败。不过却在这个过程中与其他动物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下定决心以后都在谷仓中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可现实并不允许他无忧无虑地躺在阳光下呼吸甜美的空气。他不得不天天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在死亡的边缘艰难度日。
通过上面的分析不难得出,三个故事中的主角都面临着不同的缺失,都存在道德伦理上的困境。生活中的不完美让他们纠结于各自的烦恼,并带领小观众进入情况各异的伦理情节中,让这些审美观还不够成熟的欣赏者去体验自己的困惑。童话电影就是利用一种看似轻松愉快的方式将生活中处处存在的不完美展现在小观众面前,让他们从视觉和听觉艺术上提前感悟这种真实的存在。
二、情感主义伦理思想的延伸
纵观怀特的童话电影三部曲,虽然里面充满了伦理性的哲理,但探究其语境,并没有过于古板刻意的说教,没有针对如何尊重他人、关怀他人对小观众进行告诫。电影非常尊重原著的思想与风格,都是借助故事情节自身的发展,来凸显人性中美好的一面。电影中主角的优秀品德再配以温馨和谐的画面,在潜移默化中传递出一种伦理性的呼喊,感染着屏幕前的小小欣赏者。人本身就是一种感性的存在,情感与理性都会对道德判断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判断力不足以决定对事情的“赞扬或谴责”,其所依靠的仍然是情感或感受。观众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相互作用,对童话电影中的具体情境展开基于人物情感的想象,从感官出发加入自己的真情实感,从唯美和谐的画面中探索出社会道德伦理的标尺,懂得尊重,学会感恩。
父母的爱总是沉默并且无私的,所以在《精灵鼠小弟》中,斯图尔特的父母并没有因为他的降生而感到困惑,相反他们更加细心地照顾这个天生就存在一定缺陷的儿子,并尽量呵护着他的自尊心,处处小心,避免提及与老鼠相关的话题,令他的生活中出现的都是一些美好的事物。父母细心无私的关爱,为这个自身具有缺失的孩子搭建了一个平等并且互爱的家庭空间,保护了他那份难能可贵的自尊心。也正是因为如此,斯图尔特才可以正面积极地面对自己的缺点,并乐观地将其转化为一种优点。比如,其能够利用自己身材矮小的优势,为自己的母亲捡起掉落在缝隙中的发夹。如此充满温情的家庭关系,自然能够感染到银幕前的小观众,让他们真实地意识到家庭成员间互助友爱是多么可贵。
再看《吹小号的天鹅》,路易斯因为得到了萨姆的帮助,成功地进入了一所小学,开始了正常的学习生活。一年半后,这只聪明的小天鹅已经具备读写的能力,所以他带着石板和石笔重新回归到天鹅中间。但他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其他小天鹅不认识字,所以他们之间沟通上的障碍还是存在的。尤其是在自己喜欢的天鹅小姐面前,他突然觉得好无力,满腔的爱意无法表达出来。这次,路易斯的父亲为自己的孩子挺身而出,勇敢地为自己的儿子盗取了一把小号。聪明的路易斯开始认真地进行练习,并借助小号完成了自己情感的表达。另外,这个特长也让他找到了一份能够证明其存在感的工作,即在波士顿的一家公园里担任号手,他吹出的美妙音乐为途经的游人带来了无数欢声笑语。后来,他辗转到了费城夜总会,成为那里的演奏明星,同时与自己一直都爱慕着的天鹅小姐再次邂逅。在重获爱情后,路易斯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归自然,与家人团聚,它的父亲更冒着生命危险将钱还给了乐器店的老板。经过一家人的努力,小天鹅获得了心灵的救赎,赢得了真正的自由。
而在《夏洛的网》中,威尔伯在经历了一些波折以后终于收获了与蜘蛛夏洛的深厚友谊。但生活的指针并没有因此暂停,小猪终究还是收到了要在圣诞节被屠杀的噩耗。但夏洛在此时向他承诺会拯救他。首先夏洛奇迹般地在网上织出了“很棒”和“好猪”这两个词,瞬间就让威尔伯变成了一只与众不同的猪;然后在农业展览会上,其再次为威尔伯织出了“谦虚”两字,使其成功夺得了特别奖,并再也不用为未来担忧。小猪最终逃过了被屠杀的厄运,但好朋友夏洛却再也无法陪它走下去。因为夏洛产下了第514个卵囊后便离开了,威尔伯心痛地将她的子孙带回故乡,悉心照顾,将这段友情在后代中延续下去。
由童话改编而来的电影,自然具备浓郁的童话氛围。唯美的画面和充满艺术感的场景将奉献、关爱和真诚等珍贵的道德伦理观完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以求心灵上的共鸣。理性能够帮助人们对品行的好与坏做出客观的判断,但无法对道德进行评判。基于伦理观的赞许或者责备只能借助情感的体验才能得到或幸福、或痛苦的感知,电影中的童话情节正是对情感主义伦理思想的一种延伸。
三、利用电影与文学构建美好未来
因为儿童在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上的局限性,令他们暂时无法体验文学艺术中比较细腻或者精彩的地方,不能很好地把握文学精髓所在。儿童时期是人生中比较特殊的一个阶段,语言上的障碍令他们无法从文字中捕捉到故事的独特性,所以只能借助影视作品来完成一些审美上的体验。将儿童文学作品转换成电影,以一种更直观的方式向他们传递出道德的魅力。
论作《拉奥孔》中曾经这样表述,诗的叙述会严格按照因果逻辑的时间顺序展开,所以可以被定义成一种时间艺术;而画面则更偏向于对某种时刻的定格,是一种空间艺术。因此,电影的魅力就在于能够将小观众从时间的延续性中解放出来,利用音乐、摄影以及绘画等多重艺术形式,将灰色的语言转变成有血有肉的形象,带领他们展开一场感官的审美体验之旅,然后身临其境般地体验童话情节中的道德思想和教育意义。
电影《夏洛的网》和《精灵鼠小弟》的脚本并不是出自于怀特本人,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传世作家。理由就是,“不落俗套”才是评价一部文学作品的不变标杆。事实上,在市面上卖得比较好的小说都是按照一定套路出版的,人们在时间充裕或者无聊的时候用来打发时间,这是一种快餐文化现象,但真正的文学评论家断然不会在这类作品上浪费时间。但电影却不一样,虽然也需要“不落俗套”,但其主要目的就是传递正能量并且普罗文化。至于艺术,则是另外一回事。而且,电影还要考虑当时观众的喜好和票房收益等,因为电影制作需要一定的成本,这些现实的因素就注定电影会更容易落入俗套。
一部儿童作品是否真的优秀,首先要看其能不能同时被家长和儿童所喜爱。因为成人和儿童对同一部作品的关注点是不同的,理解也不在一个层次上,即便如此还能够让大家都找到自己阅读的兴趣点,就实属不易了。在阅读这件事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属于高能量的脑力活动,显然这也是电影艺术和文学艺术不同的根结所在。读一本书和看一场电影感觉是完全不同的,这也是改编电影会受到小说爱好者质疑的原因。就像由怀特童话改编而成的电影,虽然在道德伦理思想上完全尊重了原著,并且尽可能维护了文学作品中的艺术美,但还是会令爱好者们觉得不尽然。电影里面有既定的情境、成型的人物形象、明确的情感表达,给观众留下的想象空间绝对是有限的,而文学作品则完全不同,读者可以尽情地去品味其中的情感,想象力有多丰富,发挥的空间就有多开阔。不过,其也有好的一面,就是能够利用极尽唯美的画面将童话故事中那些美好温馨的情境具体化,将人物的快乐形象化,并以此感染儿童的心灵,让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并对未来有一个美好的憧憬。
四、结语
“电影有能力处理人类所有高深玄妙的议题”,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不仅能够传达出共同的审美趣味与社会意涵,而且能与原文本产生多重互文,深化主题及其内涵。由怀特的三部童话作品改编而成的电影,将原本以因果时间性为主的艺术转换成具有空间性的艺术,以帮助在语言理解方面能力尚且不足的儿童更好地体会文学作品的真谛。电影能够综合听觉和视觉两种感官,可以充分调动儿童的情感,让他们从更具体的形象中感悟道德伦理的内容,并在心灵深处体会童话情节中蕴含的审美元素与道德含义。
[参考文献]
[1] 吕媛.文学作品改编与电影内容生产[J].当代电影,2011(06).
[2] 杨流琴.欧美畅销文学成功改编电影例析[J].电影文学,2014(03).
[3] 范涛.论中国电影对文学作品的改编[J].电影文学,2012(12).
[4] 刘琼.论中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品电影改编的现状及发展策略[J].创作与评论,2013(1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