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铁观音,进士书房里的茶

时间:2024-04-23

鲍丽丽

铁观音的风靡大概是从上世纪末开始的——冲泡后的天然兰花清香飘浮在大小茶席茶会中,俘获众生。

说起铁观音的由来,要归功于清朝乾隆年间一个名叫王仕让的书生。为了进京应考,他在闽南安溪西坪南山盖了一处书房,取名“南轩”,并在书房前搭建了一间茶圃,一边寒窗苦读,一边种茶养家。

有一天,王仕让读书读得有些疲倦,走出书房休憩。他边走边思考,突然被岩石旁的一棵茶树吸引住了。那茶树约有半人多高,芽叶肥厚发紫,叶缘椭圆,叶面平坦展开,与其他茶树很不一样。王仕让颇费了一番工夫,小心翼翼地把这棵茶树连根带土移植到了自己书房前的茶圃中,精心照料。很快,茶树在新环境中枝繁叶茂。

第二年春天,到了茶叶开园季节,王仕让以“晨露初干、芽叶呈两叶一旗”的标准采下了这棵茶树上的嫩芽,单独摇青炒制,泡饮之后,茶香四溢,滋味甘醇,沁人肺腑,令前来品茶的学友们连连称赞。

乾隆六年,王仕让进京赶考,收拾行囊时,带上了这样一罐茶叶。后来他高中进士,有缘得见礼部侍郎方苞,为表敬意,就把茶叶送给了他。方苞一尝,大为赞叹,很快又将这罐茶叶转交内延进献给了乾隆皇帝。乾隆只轻啜了几口,就感觉唇齿留香、神清气爽、通体舒畅,于是龙心大悦,当即询问:“此茶何名?”在场的人都答不上来,乾隆就让人拿来茶罐,取出茶叶,亲自阅看。只见此茶色泽乌润呈铁色,外形犹如观音,放在手心,似有铁的重感,遂赐名“铁观音”。从此,铁观音的美名不胫而走,安溪便成了铁观音的发源地。

慢慢地,铁观音茶树被广泛移植,人们喜欢上这种发酵度较高,又经过炭焙,温和不伤胃的茶。因為出产量不高,品质上乘,铁观音被视为乌龙茶(青茶)中的极品。

到了清末光绪年间,出现了一种轻微发酵的新铁观音。

当时,安溪一个张姓茶师将家乡的铁观音茶种带到了台湾的木栅樟湖区,在此开辟茶园。或许是因为这里的土壤与安溪的相似,种于此的铁观音品质也相当不错。为了适应当地人的口味,张茶师的后人将台湾铁观音的加工方式进行了改良,发酵和烘焙程度较轻,保持了青翠的外形和鲜爽的口感。这种乌龙茶更接近绿茶,进入市场后很快就有了一批年轻的追随者。上世纪90年代,台湾人创立了一家茶企,经营台湾的冻顶乌龙、阿里山乌龙、文山包种等轻发酵型乌龙茶。由此,台湾铁观音名声大震,畅销至今。

与此同时,安溪人在家乡的茶园里坚持制作传统的铁观音。“铁观音始祖”王仕让第十三代传人王辉荣,如今仍严格遵循着祖传的生产技艺,用手工生产铁观音茶,十道工序一道也不少。他坚信:新茶客们在成长,老茶客们在回归,市场会渐趋理性,传统型铁观音有着不可替代的魅力。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