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袁家兰
[摘要]2011年英国女导演安德里亚·阿诺德将世界文学巨著《呼啸山庄》搬上大银幕,并对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使之成为名著改编电影的精品之作。该影片刻意回避了小说固定的叙事模式,采用新的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场景人物、拍摄手法等内容的同时,将宗教、人性、自然等文化内容融入其中。本文对电影《呼啸山庄》的叙事特征及文化意蕴进行研究,以期启发我国影视界参考学习,促进我国本土影视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呼啸山庄》;改编;叙事;文化
英国知名女导演安德里亚·阿诺德于2011年改编、执导的爱情巨制《呼啸山庄》以现代的电影叙事特点及深刻的文化内涵,让其在世界电影的发展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影片成功地将小说叙事转化为现代电影叙事,刻意回避了传统电影照搬原著的叙事形式,让电影变得唯美感人的同时,也展现了导演对于宗教、人性等问题的思考。本文试图从电影《呼啸山庄》的个性化叙事特征角度入手,对这部经典影片进行全面分析,探究其背后的文化意蕴。
一、电影《呼啸山庄》的叙事特征
(一)电影采用较为单一的叙事视角,凸显价值和感情取向
不同于原小说超前的多视角叙事,导演在影片中故意将视角缩小为单一的全聚焦形式,导演阿诺德故意从希克利的男性视角出发,从他的眼中观察呼啸山庄及画眉山庄中各色人物之间的纠葛。影片删除了小说中洛克乌的外聚焦叙事的作用,消除了娜丽的内聚焦叙事身份,让整部电影的视角更加简单,矛盾更加集中。从小说多视角到影片单视角,导演故意删除洛克乌的外在叙述,来强化男主人公在影片发展中的作用,让其从被叙述转为主动叙述。同时,导演阿诺德让黑人来演绎希克利,以黑人的视角淡化小说中种族的意义,让电影在新的时代更容易被社会所接受,这种改编是原作者在殖民主义的背景下难以企及的目标,可以说代表了现代的、先进的人权及种族观念,促进了现代观众的吸收。当然影片的成功与导演大胆地确定希克利的肤色,在影片叙事中关注时代语境下的种族问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导演采用单一的叙事视角也成功地凸显了希克利与凯瑟琳之间超越一切的爱情及复杂多义的人性。影片让观众对于主人公之间的爱恨情仇、人性的堕落及回归历程有了明晰的认识,一目了然。导演阿诺德之所以采取固定、单一的叙事视角,主要是考虑了电影特性需求,在深化原著小说主题的基础上,完美地改善了电影无核心、无头绪的弊端。
(二)电影采用简单的叙事结构和情节,突出故事主题和色彩
电影《呼啸山庄》以符合影视创作规律的叙事结构和情节设计,摆脱了原小说对于情节的限制,让原来艾米莉独创的复杂叙事变得简单易懂,提高了观众对电影的理解程度。电影《呼啸山庄》中导演在叙事情节的安排上只保留了原小说的三分之一,对角色及剧情大刀阔斧地简化,将故事局限在希克利和凯瑟琳身上。虽然导演将电影的全部情节限制在129分钟之内,但是这种简化却突出了影片的爱情主题。为凸显浪漫的爱情,影片故意采用了现代观众更易接受的浪漫温馨桥段,如当凯瑟琳香销玉殒时,希克利将其拥入怀中遥望童年的“城堡”,这一情景不仅使得影片浪漫感人,也符合戏剧化的影视效果,让观众如醉如痴,同时也让观众淡忘了影片的悲剧色彩。尽管影片伊始大量快速切换的景深镜头让观众产生了疑惑感而略显突兀,但是也让爱情叙事情节更加集中紧凑,让故事的叙事结构显得如行云流水,并以脱俗的、另类的故事结构打破了观众早已形成的既定观影思维和模式,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和满足感。虽然叙事情节和结构与原小说有所不同,但是让观众在观影中产生了更加美好的心情和心理,缓解了观众在现代社会的心理压力,不失为电影的点睛之笔。
(三)电影采用了互文性叙事场景和人物,实现了小说与现代影视的双重享受
作为原小说的视觉文本,电影《呼啸山庄》以对小说特殊的叙事时空及人物设计,表达出一种当下流行的情感阐述及文化阐述方式,以多变的视觉享受来映射原小说内涵,在文本和视觉两种形式上达到完美的契合和呼应。影片在场景的选择上煞费苦心,一开始就以阴郁灰暗的荒原及孤零的山庄为开场,借助影视直观的媒体技术,创造出风雪夜空中狂风的怒吼、幽灵哀怨的尖叫声,极为准确地展示了原著中世界的狰狞恐怖,让观众有种战栗感,同时也将观众引入对洛克伍德的好奇情绪之中。影片中,在画眉山庄及凯瑟琳的坟墓等多个场景中也同样与小说的场景描写有异曲同工之妙,将小说中的文字意象以逼真形象的视觉文字直接呈现给观众,让观众步入了电影既定的情景氛围,身临其境地理解影片中要表达的真实意图。电影《呼啸山庄》与小说的呼应,实现了文本与视觉艺术之间共同的功能,让有该小说阅读经历的观众深刻领悟影片的情感和主题。与此同时,在影片的人物刻画方面,电影《呼啸山庄》完全借鉴了小说对人物的描述和刻画,将小说中人物的语言、肖像、心理及动作都活灵活现地展示在大银幕上。以凯瑟琳为例,电影演员的气质、相貌、衣着和语言等精确地再现了原小说。当然,电影以黑人演员演绎希克利,其样貌及表情神态容易导致敌意和排斥,但是也丰富了小说原有的人物形象和内涵。同时依托影视的技术优势,《呼啸山庄》中导演将音乐效果及演员表演结合在一起,将希克利的自私、孤傲及爱恨分明的性格与凯瑟琳单纯、奔放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总之,影片迎合了对小说拥有阅读经历观众的审美喜好及思维,也让观众在影视和文本的对比中更能透彻地理解人物性格。
(四)电影采用蒙太奇的拍摄手法,增加了镜头的感染力
《呼啸山庄》中,导演采用了隐喻性的蒙太奇电影叙事风格的拍摄手法。影片通过多组镜头连续性地播放,达到类比、隐喻的目的,非常形象地将人物命运倾向和活动倾向表达给观众。例如,在影片中,希克利和凯瑟琳在荒原游玩之前,影片先将恩肖带着狗、牵着马,甚至空中还有鹰隼相随的无关镜头展示给观众。这些蒙太奇镜头看似在展示着狗、马、鹰隼的追逐玩耍,实际上是在隐喻男女主人公之间青梅竹马的感情。当希克利晚上偷偷溜到林顿家看望养伤的凯瑟琳时,也出现了一串蒙太奇的镜头,如花蕾凋萎随风抖动、溪流寥落、杂草败落、枯树孤立、狂风瑟瑟等。这一组镜头展示的事物好像没什么直接关系,但实质上都展示出萧条、孤独、衰败的迹象,这也暗示凯瑟琳逐渐改变的婚恋观,她必将与希克利出现感情裂痕,导致分手,而希克利的爱情之路也必将崎岖坎坷。影片中,蒙太奇的叙事手法展示出极为强大的表现力和概括力,把迥异的事物间的联系性凸显出来,让影片拥有了强大的情绪影响力,激发观众的思考和联想,加深观众对影片寓意以及人物内心的理解。
二、解析电影《呼啸山庄》的文化意蕴
电影虽然讲述的是爱情和复仇,但是浪漫的故事背后却隐藏着影片对于宗教的质疑和颠覆、对自然文明的向往以及对超世俗爱情观的赞颂,这些无不体现出该影片深刻的文化内蕴,值得深思。
(一)电影蕴含了对基督教的文化质疑,颠覆了观众对于宗教的认识
影片中,无论是希克利还是凯瑟琳,甚至是亨德利等角色,都在剧情的发展中透露出对代表终极真理的上帝的怀疑及排斥。例如,影片中,希克利用自我的爱情动机及复仇动机摒弃了上帝所谓的福音,每个场景中希克利的活动都在抵抗着宗教的影响,甚至呐喊着要“打掉牧师的门牙”。同样,女主人公凯瑟琳在影片中也毅然放弃了宗教中所向往的幸福终点,不承认天堂是她的归宿。凯瑟琳在影片中对于幸福的定义,突破了基督教的道德约束,以自己爱的本能取代了宗教意志的安排。除此之外,在电影中,各色人物大都矢志不渝地沿着自己设定的路在一步步地走着,无论结果是什么。例如,亨德利坚持自己的做法,从本质和形式两方面彻底地颠覆了宗教的教义和教规,在观众群体中衍生出某种虚无主义以及非道德化的意识倾向。可以说,影片透露出的反宗教文化内涵释放了观众在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中精神及价值观上的压力,让观众获得了暂时的、虚假的心理安慰,迎合了观众对抗命运安排的潜在意识需求。总之,影片《呼啸山庄》中对宗教文化的质疑让观众产生出对自我理想化的认识,知道自己并不是宗教的囚徒,自己的生活应该自己决定,即使困难重重,即使碰得头破血流,也要让自己的意志凌驾在所谓的“命运”之上。
(二)电影蕴含了人性的思考,揭示了社会文明秩序对人性的摧残
影片中亨德莱是山庄的新庄主,代表了所谓的文明秩序,他的出现让希克利进入了悲惨的黑暗时光,也促使与凯瑟琳之间悲剧的开始。导演阿诺德将亨德莱塑造为暴君,代表着男权社会中身披文明外衣的施暴者,同时也象征 “文明”对人性的扼杀。亨德莱言行的准绳是《圣经》,却在文明社会中代表了陈腐和粗暴,与其父老欧肖淡化希克利兽性的做法不同,亨德莱却以惨无人道的暴行激发了希克利的原始狂暴。亨德莱虐待希克利,让他体验到人世的冷暖,同时还让本来单纯的凯瑟琳产生了等级观念,让她意识到希克利是个黑人,与她并不匹配。 影片中,导演阿诺德个性化地呈现了她眼中的男女主人公,让希克利和凯瑟琳代表了人性的两面。希克利代表了人原始的野性,而凯瑟琳代表了内在文明的秩序性。但他们之间的差异是由于受到外在文明的影响而形成的,阿诺德认为所谓的文明秩序让男主人公以抗拒、漠然的心态看待世界,也让凯瑟琳对世间的浮华和身份充满了无限的好奇。看似是亨德莱让男女主人公分道扬镳,其实是人性在文明社会遭受到了同样的压榨和打击,让同样单纯普通的人在文明社会的分岔路口有了不同的选择。影片中尽管希克利也曾身着绅士服装,却遭到他人的嘲讽。希克利主动地向社会文明妥协,却遭到无情的打击,导致其原始野性暴发。凯瑟琳却在这种文明中如鱼得水,这就凸显了两种人性的鸿沟。但影片结尾希克利奔向荒原的最深处时,男女主人公童年玩耍的镜头不断地回放,暗示了爱情最终会战胜死亡,也预示着尽管人生坎坷,但人性终将返璞归真。
(三)电影蕴含了迥异的浪漫主义韵味,展示着人类对于自由的渴望
影片《呼啸山庄》一改小说中浪漫主义的自然描写,将原来较为鲜明的环境色彩予以弱化。影片中荒凉悲壮的荒原风光,不仅仅是主人公生存客观环境的视觉呈现。荒原自然景象就像一个凄凉而又阴郁的幽灵,和画眉山庄生机勃勃的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即使是希克利管理下的山庄也显得那么冷酷和阴暗。在导演阿诺德眼中,自然荒凉的景色其实与人性的荒原一样,都指向了人精神的荒凉和无奈,充斥着冷漠与残酷的人性挣扎。除此之外,影片中导演将荒凉可怕的荒原视作希克利和凯瑟琳逃避痛苦和灾难唯一的避难所,无论是男主人公被亨德莱残忍地虐待后,还是在老庄主洗礼失败后,希克利和凯瑟琳两个人都会奔跑到荒原上。在荒原上,男女主人公仍建立了爱情与信任的栖息地,也寻找到最真实的自我。两个人的恋情就像荒原上的巨石一样奔放自然而又浑然天成。即使他们面对着狂风和阻碍,也仍然在坚持着对自然人性的追寻,希望找回原来的自由和纯洁,这也体现出影片对于现代社会中自由的渴望,也反映了导演独特的浪漫主义思维。
三、结语
电影《呼啸山庄》采取了一种更为现代的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场景及拍摄风格,将相对复杂的原著予以简化,增强了电影的艺术感染力,同时也让影片更加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能力。同时,影片融入了导演对于宗教、人性及浪漫主义的思考,让影片的娱乐性和文化性达到完美的统一。我国的影视界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将个性化的叙事与文化意蕴融入电影中,促进本土影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羊青.女性的个人书写——英国导演安德里亚·阿诺德的电影世界[J].当代电影,2013(02).
[2]覃志峰.约克郡荒原上的石楠花又开了:《呼啸山庄》别样的电影阐释[J].电影文学,2013(01).
[3]张永怀.电影《呼啸山庄》对经典的解构与重构[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4(05).
[4]梁建东.安德里亚·阿诺德的电影冒险——谈新版名著电影《呼啸山庄》[J].电影新作,2012(0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