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百合:一个被误读了的东方女性

时间:2024-06-19

谭利思

[摘要]几年前的好莱坞大片《艺伎回忆录》曾引起了国人的关注。本文试着在全球化背景下用意识形态电影的批评方法分析这部影片中西方和男性两种视角,从而揭示艺伎这一传统日本文化被西方强势文化重新书写、描述和建构的过程。

[关键词]全球化;意识形态;建构

几年前的一部改编自美国作家阿瑟·高登的同名畅销小说的好莱坞巨制《艺伎回忆录》因其几位主要演员皆来自中国,以及美国的投资,制片、导演、配乐而讲述的又是极具日本传统文化色彩的艺伎的故事等各种因素,赚足了国人甚至世界的眼球。这部影片从表面上看描述了一个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红极一时的艺伎——小百合的一生。然而,影片其实带着双重视角,小百合的故事是一个西方男性眼中的东方女性的故事。它通过简单的时间顺序把故事展开,具有经典电影所特有的直接化和现实化的效果,但是实际上这部电影及其改编的同名小说按照西方男性的视角重新塑造了“艺伎”——这一极具东方色彩的艺术形象。影片用其特有的镜头语言,花费近两个小时的时间加工、重组了小说中素材,使得这种视角更加直观、鲜明。

一、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对东方及东方文化的表述和建构

人类社会和世界经济发展至今,“全球化”无疑在当代社会是一个时髦的词汇,是一种趋势,也是各国都不能避开的并业已成为人类历史的主旋律。人们期待全球化,也是为了谋求更好的生存、发展和繁荣,共同创造并享受人类的文明。全球化原本只是一种经济贸易和技术分配现象。尽管普遍认为各个国家都将从这种全球化中得到好处,都是一定意义上的受益者,但受益程度却有很大的不同。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眼里,全球化其实应该是其他国家服从美国等国的国家利益,依从他们所设定好的秩序。另外,正如经济基础可以决定一切上层建筑那样,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推动和主导的全球化不仅是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相适应的经济关系全球化,而且要使美国和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的核心价值观、意识形态的全球化。那么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又具体是什么呢?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法国哲学家新马克思主义者路易·阿尔都塞在他的文章《国家机器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中把意识形态定义为“一种表象,在这个表象中,个体与实际生存状况的关系是一种想象关系。”意识形态的真正功能就是一整套的实践体系;而各种意识形态中,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主流意识形态。阿尔都塞把这种主流意识形态称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他认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是以散漫的各具特点的独立专门机构的形态运作的,如宗教、教育、家庭、法律、工会及文化、大众传媒等。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功能就在于把个体“询唤”为主体,并使其服务于主流意识形态。“询唤”的过程就是使个体主体臣服主流意识形态的过程,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使主体产生归属感、安全感和荣誉感,自觉接受社会秩序的驱使。

电影作为意识形态上层建筑的一种工具,作为一种表象性的叙述语言和大众化的娱乐形式,受着各个层面上的制约。作为资本主义体系和它的意识形态的产物,电影的任务就是对自身进行再生产,然后再去帮助资本主义体系内其他的生存者。这是因为电影做为一种艺术不可能只按照一种线型的、表现性的、直接的因果关系同它的社会历史背景相连接,而是与社会历史背景有一个复杂的、折射的、离心的关系。任何文学作品或类似的艺术作品都不是一种生产关系的被动反映,而是居于这些关系中,并且产生作用。随着商业全球化的加速,西方强势文化正是通过电影这样上层建筑的工具,利用手中的话语权对弱势的东方文化进行界定、表述,并由此达到在表述东方文化过程中宣扬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念的目的。西方向全球进行以经济、军事为基础的政治、文化扩张的一个基本信念,就是西方文明不仅应该是西方所独用,她具有全人类的普遍性并且优越于与其异质的东方文明。《艺伎回忆录》从小说的创作到剧本改编投拍、上映过程就是好莱坞电影全球化经营策略的一个很好的范例。这部影片已经不仅仅是一部纯粹的商业片。其背后所蕴藏的东西方文化意识形态的冲突以及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重新描述与建构却是深刻的。这部作品的背后是东方及东方文化被西方现代传媒所重新表述、呈现的一个缩影。

《艺伎回忆录》讲述了一个出身贫寒、一无所有的姑娘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顽强努力奋斗,终于当上头牌艺伎的故事。其实这也是一个置放在东方时空下的“美国梦”式的故事。与小说娓娓道来的小百合童年故事描述的开头不同的是,影片的开始就极具戏剧冲突性地交代了女主角小百合出生在一个家徒四壁的渔夫家庭。父亲因为迫于生计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将小百合和她的一个姐姐托付或者说卖给了一个叫田中的人。田中的旧马车载着惊魂未定的姐妹俩来到一个陌生的天地。这些交代意味着小百合以后的日子只能靠自己努力。这暗自契合了美国的核心价值观。所有在17世纪到达美洲大陆的殖民者都是处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背井离乡,一如小百合一样属于“被摒弃者”,被原来的生活、家园所“摒弃”,都不得不在另一块陌生的领地里开拓自己的世界,生存下去。这样的开头是符合西方受众的审美习惯的。然而,事实上在日本,艺伎被看做是京都艺术的象征,是日本艺术史上的“瑰宝”,许多家庭还以女儿能走入艺坛为荣。原因是这不仅表明这个家庭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而且有足够的资金能供女儿学艺。影片中小白合的原形岩崎峰子的父亲就是贵族,家族生意曾经很好。

接着影片交代了小百合的成长环境。童年时代的女主角在艺伎馆里是地位最低,相当于女仆,负责全馆的日常杂务,并伺候一个叫初桃的艺伎。就是这个初桃在女主角成长为艺伎的过程中百般刁难。除了应付艺伎馆漫长而辛苦的苦役生活,小百合还得时时忍受初桃的凌辱。初桃初见小百合时就称她为垃圾,后来还在不同的场合说小百合“永远也成不了艺伎”。影片还用一系列的镜头表现了小百合怎样努力学习并刻苦操练每个艺伎都必须学会的舞蹈、茶艺等。主角所受的所有磨难都是为主角后来的成功做铺垫,按照好莱坞电影的叙事模式,似乎主角地位越低,受苦越多,成功的资本越大。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形成的美国的核心价值观就认为“人生而平等”,自由、生命和对幸福财富的追求是人类神圣的权利。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的幸福最大化。纵观美国历史,历代美国移民都不乏白手起家、从社会底层凭借自己的辛苦劳作出人头地的例子。在这样的故事叙述中,观众不自觉地已经将对艺伎这一特殊文化传统的关注放到了人物命运上,并受其“询唤”。而“艺伎”这一特殊的东方文化现象只不过是另一个好莱坞励志故事的东方面纱而已。

二、《艺伎回忆录》的男性视角

虽然影片中小百合靠自己的努力在艺伎界取得的成功,可是当这个故事被放到父权社会的背景下时这仍然是一个是观众们再熟悉不过的“灰姑娘”式的故事,这是影片的第二个视角。影片中的小百合就是一个被“描述”和

“界定”的女性,是那个被动的、一直在等待被选择的灰姑娘。对小百合一直倍加侮辱,并处处阻挠小百合成为艺伎的初桃以及初桃的“徒弟”小南瓜就是灰姑娘的恶姐姐,一直呵护并帮助小百合的豆叶就是灰姑娘那会魔法的神仙教母。正是在这个豆叶的帮助下小百合脱胎换骨。未成年前小百合在街头碰到的“会长”就是她的“王子”,小说中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会长在商业上的成就,以便符合其“王子”的身份。影片中的小百合一直等待着“王子”的“救援”,不仅在自己的艺伎生涯中遭遇到初桃恶意的名誉破坏时,而且在战乱中自己的性命也是会长伸出了援助之手才得以保全。

另外,這部影片里的男性角色都一如小说中的描述全是有钱有势在社会生活中占支配地位的男性,有医生、大企业董事长和商界名流。艺伎的一切都是为了吸引男人为最终目的,这其中充满了情色意味。小说里有这么一段关于艺伎发型的描写,而做头发是艺伎一项出演前非常重要的步骤之一。

……发型师把我前额的头发往后梳,和其余头发拢在一起在头顶梳成一个针垫似的发髫。从背后看,这个针垫发髻上有道缝,就像被割成了两半,所以这款发型被命名为“裂桃”……从背后看,发髫是裂开的,会露出发髫里面的布……但是一名艺伎学徒——至少在她生命中的某个时刻之后——梳发髻时总是用一块红色的丝绸。一天夜晚,一个男人对我说:“这些天真的小姑娘大都根本不懂‘裂桃发型真正的挑逗意味……”

影片对这处场景都做了浓墨重彩的描述。而这样充满了情色暗示和挑逗的描写贯穿了整个小说和影片,小百合曾经为了吸引一位重要的医生客人,在自己的腿内侧划了道口子就医。小百合自己也觉得自己是“被人把玩的蟋蟀”。

艺伎能否生存下去,能否当红完全取决于该艺伎被客人即男人的接受程度,也就取决于艺伎一个晚上能够赴多少场宴会。每当出席一场宴会,艺伎所在的茶屋的女主人就会点燃一炷香,这种香被称作为“花”,一个艺伎能赚多少钱就看她离开茶屋时一共烧了多少炷香,每一炷香的价值都是要登记的,茶屋的日常开支全由这“花资”里来,所以如果一个艺伎没有很多男性客人的话,生活就会很艰难。影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场戏,也是小百合逐步走上头牌艺伎之路的一场重戏,就是小百合初夜权的拍卖。很明显在这部电影,女性角色被解读为或者被塑造成父权世界点缀性的饰品,是被选择、被定义的客体,没有主体意识。“一个女人在叙事故事中登台表演,那么观众的视线和影片中男性人物的视线就完全结合起来……”女性只作为形象,而男性则作为观看者,这部电影中艺伎完全被编码成性欲对象。他们的外貌和行为很具色情感染力。

三、结语

赛义德认为,西方人对东方的认识,是以西方文化为背景和基础,以西方科学为标准,以西方思维为运思方式来进行总结的。因此,西方对东方的“言说”“书写”“编造”,在这套话语中呈现出来的东方,只是他们眼中心上所认为的东方,并不是、也绝不可能是真正的东方。更进一步说,西方对东方的言说和书写,在认识东方的同时也遮蔽和歪曲了东方。借助于电影这一特殊的文化传播手段,西方在歪曲了东方的同时他们主流的意识形态也在悄然渗透着。通过扩展海外市场,使其他国家成为好莱坞的连锁超市,灌输和传播美国所倡导的意识形态,并通过意识形态的传播和渗透来进一步实现美国自己的商业和政治利益。这才是最可怕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