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黑暗而浪漫的哥特歌剧

时间:2024-06-19

徐振东

[摘要]蒂姆·波顿由于其特立独行的影视及动画作品而被称为“鬼才导演”,其作品题材介于现实和幻想之间,风格已经铭刻上了“哥特”式的烙印。哥特作为一种风格表现在诸多领域,涵盖了文学、美术、建筑、服饰等范畴,在蒂姆·波顿电影中,“哥特”已经成为他的标志,同时,歌剧也成为其电影的一个载体。

[关键词]蒂姆·波顿,风格,哥特;歌剧

蒂姆·波顿被称为电影“鬼才”,他(所导演)的电影通常是黑色童话,题材介于现实和幻想之间,他的作品始终铭刻着他本人的烙印——黑色的哥特风格。他的多数影视作品是好莱坞少有的既能保证票房又能保留独特个性的电影佳作。蒂姆·渡顿的作品类型丰富,包含了定格动画作品(《圣诞夜惊魂》《僵尸新娘》等)和电影作品(《剪刀手爱德华》《大鱼》《蝙蝠侠》等),其中多数都涉及哥特风格与歌剧的应用。

一、在哥特风格中凤凰涅槃

哥特作为艺术风格,出现于十二世纪晚期,主要体现在建筑与绘画上,意指恐怖的、黑暗的、怪诞的、野蛮的并带有宗教色彩的内涵,后来逐渐在文学、音乐、服饰、电影等领域出现哥特风格。在文学上,哥特小说通常描写发生在阴森恐怖的哥特式城堡中的复仇或古怪故事,这些作品戮力于描摹残酷的激情与超自然的恐怖主题,哥特文学是对人类自身黑色阴暗面的展示,也是对社会正统思维模式的一种挑战。哥特音乐悲伤、缓慢,歌唱死亡、恐惧、黑暗,多数涉及宗教领域,带有精细的美感,展现着生命与爱欲的荒凉,追求心灵深处的奇诡乐趣。

作为电影流派,哥特文化与西方世界的吸血鬼传说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从哥特文化融入电影艺术领域之始,异教、死亡、巫术等阴暗面元素就成为电影的表现主题。从外部造型上看,哥特人物通常面色苍白、体型颀长消瘦、形体俊美,着装偏重于阴暗的黑色、深灰、暗红、金黑色等色调,女性服饰装饰以蕾丝,在阴暗更肃穆的环境中则装饰以宗教和金属装饰等物体。从心理造型上看,哥特角色都有一种看透世事,桀骜不驯的英伦贵族的既忧郁又有些邪恶恐怖的高贵气质,基本上被理解为是一种消极厌世的心理。

蒂姆·波顿的哥特电影是孤独的,他童年被小人书和恐怖电影包围,他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又不乏黑暗。蒂姆·波顿早期拍摄的定格动画《文森特》为他的风格确定了基调,片中包含了他标志性的所有视觉元素和哥特式的恐怖氛围。本片讲述的是一个叫文森特的小男孩,幻想自己是著名的恐怖片演员文森特·普雷斯,在幻想与现实的交错中难以自拔,最后在自己幻想的爱伦·坡式结尾中“死去”。本片中的人物、道具及场景造型带有明显的哥特风格:哥特式黑暗的色调,哥特式的恐怖人物和动物(里面涉及猫和狗),造型奇特恐怖的刑具,尖利的阴影,强烈的明暗对比,变形倾斜的场景,所有的恐怖特征都表达得淋漓尽致。独白配音也呈现了蒂姆-波顿动画电影中人物特有的语言节奏,黑色的狂想气氛充斥在全片中并标志着蒂姆·波顿自身的风格。

蒂姆·波顿并不是纯粹的吸血鬼(纯粹的哥特电影其主角总是吸血鬼)的追随者,在他的电影《剪刀手爱德华》中,他把古老的哥特文化和当下的时代背景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了一起。影片讲述的是古堡中的发明家,制造出了一个机器人,取名爱德华,并教授他人类的礼仪和诗歌,何时微笑何时沉默,然而,没有等到机器人最后完成,发明家就去世了,留下已有人类心智却残留着一双剪刀手的爱德华独自在古堡生活。一位推销化妆品的中年女子佩格遇到爱德华,怜其孤独,把他带回自己的家。爱德华由于拥有出色的修剪才华而成为小镇的明星,他也爱上了佩格的女儿——金。为了金,爱德华甘愿承担人室抢劫的罪名,在后来古堡的打斗中爱德华杀死了金恶毒的男友,金也接受了爱德华不求回报的爱。这是爱情最初的交融,也是最后一次的交融,从此爱德华永远隐藏进了不为人知的角落,在那里修剪他的植物、冰雪还有爱情……在观看这部影片时,观众总能够体验到情感的魔力,这是一部“披着狼皮的羊”——表面是哥特的,内里是浪漫的,这部影片为哥特题材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力,从而在根本上拓展了哥特电影的题材范围。

蒂姆·波顿的哥特式电影的一般逻辑是:人类的世界总是死气沉沉的(如僵尸新娘),主角都有心理创伤(如剪刀手爱德华),相反僵尸(鬼怪)们的世界却是多姿多彩的(如圣诞夜惊魂)。他的电影阴郁、压抑、诡异,但却能够为观众们提供直达心灵的温暖。从主题上看,虽然哥特文化氛围浓重,黑色或偏暗场景,惨白的脸,神经质的话语和动作(主角),还有明显故意的黑眼圈,但影片的高潮时刻总是欢快的、疯狂的、发人深省的。

二、在残酷的样式中提供希望

传统的幸福美满的童话故事构成了快乐、和平、纯洁、幸福的精神世界,因此被归类在儿童文学范畴中,而蒂姆·波顿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童话:长满锋利剪刀手指的爱德华,古怪可笑的外星人,爱上人的母猩猩,变成一条大鱼的父亲,巨大的糖果工厂,骷髅狗和海盗,四肢超长但内心童真的南瓜王,这样的黑色童话是蒂姆·波顿对童话新的解构,是在现实世界的基础上对童话的重新解构和塑造,这是黑色的童话,但是影片体现出来的黑暗并不是传统意义上恐怖片中令人毛骨悚然的黑暗,而是仅仅作为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展现出来的,观众能够体验出来的是导演怪异而可爱的创造力。

《圣诞夜惊魂》是波顿监制的定格动画影片,由于本片将波顿的哥特式风格发扬得淋漓尽致,习惯上仍被纳入波顿的个人电影体系中,影片讲述南瓜王杰克满怀好意想要装扮一下人类的圣诞节,却带来了万圣节的恐怖礼物,结果可想而知。不过却让观众感受到温暖,因为杰克的动机是如此的纯粹和美丽。波顿2005年推出定格动画《僵尸新娘》,影片色彩对比强烈,人间的世界灰暗阴冷,死气沉沉,而死人(僵尸)的世界却色彩明亮,生机勃勃,本片采用阶段性的歌剧来描摹高潮,死人的世界欢快、艳丽,骷髅们的舞蹈充满欢快的节奏,影片的结尾虽然有些悲凉无奈但依旧充满温情。2007年,波顿翻拍著名的百老汇歌剧《理发师陶德》,这又是一部把哥特式的阴暗风格贯彻到底的影片,哥特建筑单调的黑白灰三色,狭长街道上被拉长的人影,伦敦阴霾的天空,主人公自始至终僵硬苍白的脸,二重唱下锋利的剃刀划过咽喉,血溅五尺,整个影片充满了一种让人不寒而栗的阴冷,仇恨、欺骗都在优雅的舞蹈和顿挫的歌声中酝酿,喷溅的鲜血和矢志不渝的爱情共舞。影片融合了大量哥特元素,痛苦、仇恨、血腥、优雅,颇耐人寻味。使这部影片完全突破了儿童甚至少年可以接受的界限,这也是波顿作品中少有的压抑、庄严之作。

蒂姆·波顿的动画作品完全脱离了外形与内里的关联。多数主角心灵纯洁美丽。然而外表却不那么惹人怜爱,比如长着剪刀手的爱德华,着一身黑色皮衣,面色苍白毫无血色并且布满伤疤,却是一个内心单纯的大孩子,南瓜王杰克四肢奇长,面目可憎,却是一个充满想

象力的创造者。蒂姆·波顿的电影,充满了黑色幽默的温婉和忧伤,自闭又很有张力,他始终对生活充满了乐观和期盼,正因为如此,在他的电影中,有阴郁的氛围。有许多的不幸,有神经质的人物,人与人的交往有那么多困难,但是到了最后,蒂姆·波顿总是转过身来对我们微笑。我们可以看到剪刀手爱德华得到了少女的爱情,看到儿子终于理解了父亲,看到南瓜王杰克的无邪而真挚的心灵,看到僵尸新娘成全了别人的爱情——无论如何,困难再多也是可以跨越的,气氛再阴郁也是可以孕育光明结局的,人物再忧郁也是可以展露笑颜的。总之,生活的基调是美好的。

三、歌剧的舞台

蒂姆·波顿的影片是杂糅了歌剧语言和影视语言的综合体。虽然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波顿总是能够让两者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蒂姆·波顿电影的音乐几乎都是由他的长期搭档丹尼·埃夫曼创作,这些音乐按照对影片所起的作用,大体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烘托气氛的,另一类则是作为叙事的一部分,有时两者合二为一,在着重叙事的段落,丹尼·埃夫曼用大型管弦乐编奏出优美却低沉、紧迫的音乐与画面相配合,《僵尸新娘》开场时的吟唱段落将维特虚荣的父母和贪婪的岳父母隐藏在心中的不可告人的目的表露无遗,同时揭开了两家身世的不同,将故事背景全盘托出。在着重抒情的段落,根据剧情的疾缓,或欢快或凝重,将观众带入影片的氛围。在维特落入僵尸世界时,僵尸们欢快的充满生命节律的歌舞将人类世界的肮脏和铜臭表露无遗,同时也交代了僵尸新娘的身世背景;在僵尸新娘与绿毛虫和黑寡妇蜘蛛的对唱中,我们可以了解她进退维谷的内心活动。在这些段落中,歌剧既承担了叙述故事的功能,又有表情达意的功能,在蒂姆·波顿的电影中,歌剧借助电影的形式,比舞台歌剧的表现力更加突出。

四、结语

从蒂姆·波顿的《剪刀手爱德华》中的人居社区、《僵尸新娘》中僵尸的世界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如儿童幻想世界一样明丽的场景和光影设定,这让蒂姆·波顿始终与众不同,这一点拉开了他与纯哥特电影的距离,也让我们从黑色中感受到浪漫的气息。时至今日,哥特电影的题材越来越广泛。同时,哥特电影也开始向传统的类型片靠拢,逐渐融合了其他传统类型片的特点,使得观众们接受起来更加容易,比如在法国哥特电影《狼族盟约》中我们可以看到诗化的意境和美得令人窒息的场景,虽然本片也是哥特主题影片,其中角色依然缺少不了吸血鬼,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与传统哥特影片不同的明丽色调和气氛,这种带有调和味道的处理方法可以看成是纯哥特风格向大众谄媚的表现,也可以看成是小众电影向大市场迈进的标志。在“哥特”艺术的作用下,阴暗与优雅不再是绝对的矛盾体、美好和邪恶也不再完全对立。他们成为新的符号载体,其中黑暗、痛苦,精致带来的美感,深深地触动着人们的视觉和心灵,在这一类型中,蒂姆·波顿始终让我们记起。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