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美国导演瑞恩·库格勒的导演风格

时间:2024-06-19

牛 莉

(华南农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2011年,25岁的黑人导演瑞恩·库格勒执导了《微不足道》,这是一部片长只有15分钟的电影短片,并没有引起什么轰动,但是这部短片却意味着演员、编剧瑞恩·库格勒正式走上了导演之路。此后,2013年,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导演处女作,剧情片《弗鲁特韦尔车站》为瑞恩·库格勒赢得了戛纳国际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未来奖”以及圣丹斯电影节评审团大奖与观众奖。这部影片为他带来了名气和关注,很多人开始注意到这位年轻而又颇具天赋的黑人导演。不过,真正令大多数中国观众认识这位导演的电影则是2018年初上映的漫威系列科幻电影《黑豹》。

从《弗鲁特韦尔车站》开始,瑞恩·库格勒就展现出了极具个人特色的导演风格。作为一名非裔美国导演,他深刻体会到美国文化对黑人文化的吞噬和消解以及非洲黑人与美国黑人之间的文化断层:“一直以来,我们(黑人)总是被教育说,我们已经失去了那些身为非洲黑人的传承,我们丢掉了自己的文化,现在只能拾人牙慧。”

出于对黑人文化逐步消解的忧虑、对美国政治文化语境中黑人权利的呼吁等理由,瑞恩·库格勒连续执导了以非裔美国人为主角,反映美国种族歧视,打破思维定式,重新解构黑人形象的电影《弗鲁特韦尔车站》《奎迪》《黑豹》,以及尚未上映的《错误答案》。于是,我们看到了《弗鲁特韦尔车站》中那个平凡的青年奥斯卡·格兰特,这是一个真实的名字,来自于真实的事件。2009年1月1日,22岁的黑人青年奥斯卡在旧金山弗鲁特韦尔车站被白人警察枪杀,事后白人警察辩解说拔错了枪,这一说法得到了陪审团的认可,因此这位白人警察仅获刑两年。这部电影讲述了枪击事件发生前的24个小时,4岁女孩的父亲奥斯卡·格兰特如何度过了普通的一天,却在最后成为一起不该发生的悲剧的主角。

瑞恩·库格勒在《弗鲁特韦尔车站》中,运用倒叙、闪回等拍摄手段,并采取真实录影与虚构影片相结合的手段,加上基本符合事实、略作艺术加工的剧情安排,还原了一个可信度极高的、形象真实立体的黑人青年形象。这使整个故事的悲剧色彩变得更加浓郁,令人对无辜丧命的奥斯卡·格兰特报以最深切的同情。在这部影片中,瑞恩·库格勒充分展现了自己关注黑人现状、充满人文关怀、十分沉稳克制的导演风格。其后的《奎迪》与《黑豹》,同样有着属于瑞恩·库格勒独特的导演风格,我们将主要以这两部影片为例,逐一进行探讨。

一、内容方面

(一)题材

黑人题材的电影从《月光男孩》问鼎奥斯卡,到《逃出绝命镇》《底特律》等多类型影片百花齐放,已经成为美国电影的新潮流。这意味着美国主流电影文化的固有模式逐渐被打破,更为多元化、更具有包容性的环境逐渐形成。在这种前提下,《黑豹》的异军突起似乎并不是多么令人意外的事情。

从《弗鲁特韦尔车站》《奎迪》到《黑豹》,瑞恩·库格勒执导的影片题材跨度很大。《弗鲁特韦尔车站》取材自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新闻事件,反映了美国种族歧视文化语境下一名普通黑人青年的生活轨迹和命运悲剧;《奎迪》是“洛奇”系列电影的衍生作品,讲述了重量级拳击冠军阿波罗·奎迪的儿子阿多尼斯·奎迪如何突破重重阻挠,在洛奇的指导下,最后成长为一名优秀黑人拳击手的故事。这是一部令人热血沸腾的运动题材电影,同时又充满了亲情的余韵,记录了黑人青年奎迪在亦师亦父的洛奇陪伴指导下勇敢追寻梦想的人生之路;《黑豹》则是漫威系列电影之一,属于庞大复杂的漫威宇宙的一隅。在美国电影中被异类化和边缘化的黑人形象,第一次突破了他者的桎梏,主角黑豹特查拉成为美国电影史上第一个黑人超级英雄。在与堂弟杀人魔头埃里克的对抗中,他逐渐领悟到父亲与自己对于瓦坎达科技的保守策略并非完全正确,其实瓦坎达能为世界和世界上的黑人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情。振金是世所罕见的珍宝,是悬在瓦坎达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但也是全世界黑人的希望。《黑豹》是肩负国王和超级英雄两项使命的特查拉的成长史诗,是一首对非洲传统文化的赞歌。

这三部电影题材迥异,现实题材、运动题材和超级英雄题材差异巨大,但是它们却有着最明显的同一之处:黑人电影。《黑豹》的出现弥补了黑人电影在纯商业作品方面的空缺,而且真的做到了一黑到底,除了马丁·弗瑞曼、安迪·瑟金斯等零星几个白人外,影片中基本全都是黑人演员。其余两部电影的主角也无一例外都是黑人,起用黑人演员的比例达到了空前的程度。而三个故事反映的都是黑人青年的生活历程,尽管他们身份不同、立场不同、教育不同,但他们都代表了特定语境中的黑人形象。与通常美国电影中的黑人青年形象不同,这三部电影让人们看到了另一种视角下的黑人青年形象,破除了美国电影对黑人青年一贯的歪曲解读和俗常窠臼。

(二)文化

如果说,《奎迪》中对于黑人文化的表达尚不具有代表性的话,那么在《黑豹》中,瑞恩·库格勒则在各个方面融入了自己对黑人文化的理解和阐释。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黑人文化并非指向非裔美国人的黑人文化,而是直指非裔美国人的灵魂故乡——非洲。

1.环境。《奎迪》的主角阿多尼斯生活在洛杉矶,作为拳王奎迪的私生子,他甚至不知道父亲是谁,更是因为母亲的去世而流落辗转在孤儿院之间。与生俱来的战斗渴望燃烧着他的灵魂,也让他成为众人眼中的问题青年。当他终于得知生父身份,并在养母的帮助下回到正轨,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后,却选择服从内心的召唤,放弃安稳优渥的生活,成为一名拳击手。阴暗的色调、贲张的肌肉、流溢的鲜血是整部电影最常见的视觉符号,勾画出一幅与繁华都市迥然相异的拳击手生活图景。电影中,阿多尼斯生活的环境,便是现实中的非裔美国人的生活环境。

《黑豹》中特查拉和埃里克的家乡瓦坎达是一个虚构的非洲国家,由于贵重金属振金的原因,瓦坎达发展出了远远超过世界水平的科技。在电影中,你可以看到瓦坎达上空穿梭的各式科幻色彩浓郁的飞行器,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与优美的自然风光相映成趣。但是这一切都被一层结界与真实的世界分开,人们所知道的瓦坎达只是一个落后的非洲小国,仍然过着游牧农耕的原始生活。原始狂野的非洲草原与现代化的大都市为观众营造了一个如梦似幻般的非洲国度。

在这种极具现代性的表象下,瓦坎达人却一直保持着古老的风俗习惯,传承着古老的文化和传说。他们依然信奉图腾,尊重仪式,种植具有魔力的心形草,国王要靠决斗仪式选出,大多数酋长依然身着民族服饰,保持着强烈的族群特征,甚至某些部落的居住环境也与历史上毫无二致。瓦坎达人保存着最纯粹的文化传承,即便他们的科技已经发展到令世人震惊的程度,却没有抛弃这些看似老旧不堪的传统。这无疑是导演的个人期许,希望这世界上有那样一个国度,它实力强大而又和平保守,它高度发达而又传统守旧,是导演内心对黑人文化传承的美好愿景。

2.服饰。《奎迪》描绘的是现代都市非裔美国人的生活,在服饰上也多与主角拳击手的身份相契合。故事本身并没有给导演太多可发挥的空间,但是他仍然用极富黑人特色的日常发型和服饰展现了都市中非裔美国人的面貌。

《黑豹》电影中出现了大量身着非洲民族服饰的黑人角色,尤其是主角黑豹特查拉与埃里克决斗时,代表着不同部落的族群全部身着本部落的传统服饰参观仪式。一眼望去,即可轻易分辨出不同的部落。包括瓦坎达的几位部落首领,相对保守的首领直接身着传统服饰,而即便被现代文明浸染的部落首领,在穿着西装的时候却依然保持着部落的鲜明特征。

3.音乐。“洛奇”系列电影的配乐已经成为一代又一代影迷心中的经典,对于资深影迷来说,旋律一响起就会热泪盈眶。《奎迪》作为“洛奇”系列电影的续作,配乐本身也十分精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片中不时出现的黑人说唱,更是将《奎迪》中浓郁的黑人文化气息烘托到了极致。到了执导《黑豹》时,瑞恩·库格勒更是加入了很多非洲音乐元素,包括武术动作,都是在非洲鼓乐中进行练习,以实现符合非洲音乐的韵律感。

二、内涵方面

如果说,《弗鲁特韦尔车站》主要表达了瑞恩·库格勒对于非裔美国人现实境遇的深切关怀和对白人至上文化语境的强烈谴责,那么《奎迪》则在前者的基础上更深层地表达了瑞恩·库格勒对于非裔美国人文化和精神传承的关切态度。通过对阿多尼斯勇敢追求梦想的举动的描写,歌颂了黑人青年身上蓬勃的生命力与追求梦想的勇气。影片中年迈的洛奇全心全意教导对手的儿子,表现出了他豁达的胸襟与不随年龄老去的竞技精神。一个是失去父亲教导的孩子,一个是年迈又身患绝症的老人,两个人之间逐渐培养出的感情胜似父子,令人动容。同时,通过阿多尼斯和女友的互动,也可以看出瑞恩·库格勒对于现代黑人青年精神的解读以及对女性意识觉醒的由衷赞赏。《黑豹》则更为复杂,虽然它的整体背景来自于漫威宇宙中的架构,但是却在瑞恩·库格勒的演绎下,形成了不同以往的独特风格以及新的架构。无论是对瓦坎达的设定,还是黑豹特查拉与埃里克对权力的争夺,其背后都昭示了与传统意义上的非洲国家截然不同的意象。瓦坎达不是囿于偏见的传统视野中战乱、落后、贫穷的代表,而是一个科技极为发达却奉行和平主义的安宁国度。影片中处处彰显着导演对黑人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古老非洲文明传承的眷恋。电影中,犹如非洲古老神话的场景,通过瓦坎达王室代代相传的特殊仪式,特查拉与埃里克都分别在幻境中与死去的父亲相聚,他们之间的对话与流露出的浓浓的情感让人忍不住热泪盈眶。童话般的瓦坎达是所有非裔美国人梦想中的故乡,每一个黑人角色身上都有不同的优秀品质,哪怕是最大的反派埃里克,夺取政权的目的也是为了拯救全世界的黑人兄弟。也许这种演绎过于理想化,也过于天真,但是这种天真的愿景却足以感动所有热爱和平与安宁的观众。除此之外,这部电影中不得不提到的是女性的地位,宫廷护卫队为清一色的女性,战斗力强悍的队长也是女性。她们集坚韧与柔软于一身,既可以身着战甲与敌人殊死搏斗,又可以穿上礼服,优雅地参加现代化的聚会。与《奎迪》所要表达的女性思想相似,却更进一步彰显了女性的地位,解构了男性对于女性的刻板印象。

三、结 语

从拍摄风格上讲,作为一名年轻的导演,瑞恩·库格勒的导演风格显得极为踏实,有一种厚重沉稳的感觉。看他执导的电影,很难令人把如此成熟的拍摄手段与一名这样年轻的导演联系起来。

可以说,瑞恩·库格勒在阐述黑人文化的同时,与美国主流文化、电影市场达成了妥协。尽管他所执导的《奎迪》被影评人称为“黑人演出白人角色”,不过是恰恰符合了近年来白人所倡导的“反歧视”思想而已;《黑豹》则被指为“一部迎合美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电影”,是对白人文化语境的妥协和靠拢,并没有表现出真实美国社会中黑人的艰难境况,只是一个美丽却虚假的泡影。

其实,我们没有必要对这位年轻的导演如此苛求,能在白人文化垄断的语境下发出属于其他人群的洪亮声音,哪怕只是让更多人意识到这声音的存在,就已经非常难得,不该因为电影的商业属性而饱受诟病。希望我们能在未来听到更多这样的声音,看到更多的年轻导演能够发出属于他们的声音。

注释:

① 2018年4月,瑞恩·库格勒获得《时代周刊》2018年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荣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