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刘颖
如果说中国电视剧是时代的记录者,那么现实剧就是紧贴时代脉搏跳动的听诊器,捕捉和记录着每一次强有力的心跳。从中国史上首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到即将作为2018年压轴大戏登场的《大江大河》,现实题材剧俨然成为了社会发展的“活化石”。观众从中看到的除了故事,更有对那个年代深深的记忆。
1978-1988年朴实 改革开放让电视剧发芽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电视剧行业也随之进步。压抑许久的人们太需要梦想照进现实,于是一大批朴实无华的现实剧井喷式诞生,底层百姓成了电视剧中绝对的主角。
至今很多老观众对知青电视剧《蹉跎岁月》如数家珍。该剧改编自叶辛的同名小说,首次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真实故事以电视剧的形式跃然于荧屏之上。如果说《蹉跎岁月》让人们了解了知青,那么1986年播出的《新星》则让观众了解了新一代的基层干部。该剧根据柯云路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古陵县新任县委书记李向南开展改革的故事,浓缩了1982年中国农村所经历的改革狂潮。
1988 -1998写实《渴望》让犯罪率降低
在经历了第一个“疯长期”后,电视剧生产数量开始放缓,创作者们的工作态度也更加理性客观。他们发现汹涌澎湃的思潮过后,观众想看到的是能够如实描绘社会各个层面的现实题材剧。于是,就有了表现农民的“农村三部曲”、以打工者为主角的《外来妹》、展现出国潮的《北京人在纽约》、讲述知识分子的《编辑部的故事》等。可见,“写实”成了这一时期现实剧的生命线。改编自韩志君长篇小说《命运四重奏》的“农村三部曲”,由《篱笆女人和狗》《辘轳女人和井》《古船女人和网》组成,堪称是至今为止最成功的农村剧之一。在这十年中,不得不提到的是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渴望》《编辑部的故事》《北京人在纽约》都诞生于此。用郑晓龙的话说,这几部作品都用写实的方式展现了普通人所经历的生活,从而对现实产生深刻的观照和干预。他表示:“《渴望》让犯罪率降低,《北京人在纽约》让出国率降低,《编辑部的故事》让国人学会了幽默,这是电视剧作品真正的功能所在。”
1998-2008真实 敏感字眼不再敏感
走进21世纪,中国的发展从飞速进入了平稳阶段,人们的眼光也开始由远及近,关注个体发展成了普遍现象,尤其对于探讨家庭生活的热衷程度更是空前高涨。一批将镜头伸入进普通人生活,真实再现迥异人生的电视剧也应运而生。就拿2001年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来说,这是第一部直观反映家庭暴力的影视作品,故事描写了医界名流安嘉和对美貌妻子梅湘南由猜忌而施暴的心路历程。“离婚”这个词在20年前是个羞于见人的词语。直到《中国式离婚》的播出,“离婚”这个社会问题才被拿出来探讨。《中国式离婚》对中国人婚姻状态进行了深刻探讨,引发观众评论热潮。
2008-2018扎实百姓需要接地气的现实剧
现实生活的主体,永远是平凡的百姓。他们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人生滋味、命运浮沉,与社会脉动息息相关。正是这些普通人的生活,构成最近这十年间现实题材创作的主要内容。现实剧在這十年中虽然并不是最热门的题材,但却是最接地气、最扎实、最深人人心的作品。
第一类作品以新鲜的内容和类型创作,为观众提供了不同以往的现实题材故事。《猎场》讲述了一批不为大众熟悉的高端职业人群的事业、情感与生活。《我的前半生》在描写现代人情感变化、婚姻家庭生活与女性人格独立的同时,给观众带来较为新鲜的职场生活内容。以五个女孩为主题的《欢乐颂》几乎风靡一时,观众通过这五个背景、性格、际遇各不相同的女孩,或多或少都能发现自己的影子,从而找到了认同感。
第二类作品是展现市井百姓生活的。就拿2016年的“剧王”《情满四合院》来说,没有明星撑场,没有狗血剧青,更没有超级大制作,但却展现出北京人浓浓的亲情。
第三类作品是关注社会问题的,这里不得不提到2017年大火的现象级作品《人民的名义》。该剧让文艺创作与重大社会政治生活内容“直接对话”“亲密接触”,爆发震撼人心的思想力量和艺术魅力,为现实题材作品在观众中重新赢得尊严与荣誉。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