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2017年4月5日,清明。这天,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为“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与郭永怀夫人,著名应用语言学家、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李佩先生举行了合葬仪式。在郭永怀和李佩先生合葬处,雕塑下方,一句铭文清晰可见:“一对伉俪,两种传奇。怀瑾佩瑜,师表后继。”
李佩和大科学家丈夫伉俪情深
时间回到1938年,时年20岁的李佩不顾父亲的反对,从容地离开北京的家。她和两个同学会合后一同搭船离开天津,先去香港,再转道河内,最终到达昆明,就读西南联大。
昆明作为中国大后方的重要城市,是日军飞机重点光顾的区域,西南联大的师生们无论是上课,还是宿舍休息,都时刻处于危险之中。值得一提的是在西南联大众多的师生中,还有后来李佩的先生,“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当时的李佩是学生会副会长,积极组织各种学生活动,对学校里的师生都很熟悉。而郭永怀作为学长则在给当时著名光学专家饶毓泰做助教,再加上为人低调,在众多的学生中并不起眼,所以两人在西南联大并无多少交集。
李佩没有想到的是,这个不熟的学长,会在多年之后成为那个与她相约互伴终身的人。
1947年,时年30岁的李佩来到位于美国纽约州的康奈尔大学工业与劳工关系学院学习,有一天,她听说航空研究生院有一位年轻的华裔学者要做一个航空航天方面的报告。没想到这个做报告的,正是郭永怀。郭永怀当时在康奈尔大学任教,成为该校航空研究院的三位奠基人之一。两位昔日西南联大的同窗再次相遇了。
有道是他乡遇故人,李佩对这位学识渊博、踏实朴素的学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郭永怀也开始留意这位谈吐优雅、风姿绰约的女学生。随后在康奈尔大学如画的风景中,多了两人相约一起散步聊天的场景。郭李二人相知相恋,并最终走到一起。
1948年的2月8日,两人举办了婚礼。婚后,他们在康奈尔大学附近的伊萨卡小镇上租了一栋别墅,度过了人生中最为甜蜜的一段时光。
1951年8月,郭永怀、李佩夫妇的女儿郭芹出生了。也是在这一年,李佩硕士毕业,留在了康奈尔大学任教,和郭永怀成为了同事。夫妇俩事业有成,在世界一流大学任教,生活无忧。
但郭永怀和李佩夫妇心里却都明白,梁园虽好,却不是久恋之家……
回国半年再度离开,却不辱使命
1949年初,北平解放的时候,李佩就乘坐第一艘从香港到天津的轮船,回到了国内;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尚在召开,共和国尚未成立,李佩就已经在北京参加了华北革命大学学习。
半年后,高层领导决定要她回美国去,尽量动员科学家回国为祖国效力,并且由组织上专门派人把她送到美国,劝说留美科学家回国。郭永怀、钱学森、钱三强等这些高级科学家的归国,背后都有着李佩的一份功劳,李佩的命运就这样神奇地和共和国的科学事业交织在了一起。
李佩的任务是劝说这些留美科学家回国,这个任务的难点不在劝,而在回国。1953年,英国的莱特希尔教授邀请郭永怀去讲学,郭永怀计划带着妻子和女儿一起去趟英国,但这趟旅程未能成行。
原因是当时的美国政府对新生的共和国充满敌意,他们害怕郭永怀李佩夫妇会趁着这次讲学的机会回国,所以直接禁止了郭永怀出境。这在当时并不是个例,有相同遭遇的还有郭永怀的挚友钱学森。
转机在1955年出现了,周恩来总理在日内瓦经过外交努力,迫使美国政府同意用释放美国战俘来换取留美科学家的自由。在这一政策影响下,钱学森归国了。郭永怀李佩夫妇更是归心似箭。
成为“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
1956年9月30日,郭永怀李佩夫妇带着女儿登上了的“克里兰夫总统号”邮轮终于回到了祖國。归国后,郭永怀和钱学森一起承担了刚成立不久的力学研究所学术领导工作。李佩则在中国科学院的西郊办公室工作,女儿郭芹也按部就班地念着小学……一家人很|夹就适应了国内的生活,快速地投入到了工作学习中。
有趣的是在上世纪60年代,李佩和郭永怀再次成为了同事,他们同时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教,一个是化学物理系主任,一个是外语教研室老师。但这对夫妻相处的时间并没有因此而变长,相反,一家人团聚的时光越来越少了。
当时郭永怀参与了“两弹一星”的研制。开始频繁往返于青海与北京之间,常常和家人不辞而别、离家数月。根据李佩后来的回忆,那段时间里,郭永怀仅有五分之一的时间是待在家里的。
1968年12月5日凌晨,因飞机失事,郭永怀永远地离开了。这一天,得知消息的李佩在窗前静静地站立了5个小时,据说,悲伤到了极致,是没有眼泪的。
“文革”结束之后,国家百废待兴。即将60岁的李佩,接到了一个新任务,就是负担起新成立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的外语教学工作。
新成立的研究生院,第一年就招收了800多名学生,往后还会更多,这么多学生的英语教学任务就全压在了李佩身上。李佩带着三名教员,从自己编写油印讲义开始,创办了中科院研究生院外语教研室。人手不足,她便四处寻找英语教员,还真找来不少学界才子。
在教学上,李佩十分注重科学知识和外语教学的结合,对课程的设置内容也十分广泛,在担任外语教研室主任期间里,她教过的学生成千上万。1989年,美国一家语言教学研究杂志,特意刊出一篇专文,称李佩是“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
晚年忙碌,却从未搬家
李政道,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也是第一个将李佩称为先生的人。
70年代他回国访问时,发现国内严重缺乏科技人才,便开始游说美国和加拿大的一些著名大学接收中国学生,而李佩,成为了他重要的合作伙伴,负责考核学生们的英语水平。
李政道和李佩一起推动了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研究生项目,帮助在封闭的国门里成长起来的学生们直接进入哈佛、斯坦福、普林斯顿等世界一流名校,到1989年该项目结束时,共有76所外国大学接收了中国915名物理研究生。后来,这些人中很多人归国,活跃在科研的第一线。
更为大胆的是,李佩为那些没有取得公费的学生,首次开辟了一条申请自费留学的道路,在美国一些大学的推荐信中,英文水平证明书中,只要有李佩的签名,都会得到认可。
李佩81岁的时候,在中科大厦里创办了“中关村大讲坛”,每到周五下午,她总会准时出现在会场,用标准而柔和的北京普通话,娓娓动听地介绍讲座的讲演者,周周如此。讲坛从1998年开始,一直开办到2011年,总共办了600多场,94岁那年,李佩先生实在“忙不动”了,才关闭了大讲坛。
可以说,李佩刻意让自己维持在一个非常忙碌的状态,但细心的人会发现,近五十年的时光里,她从来没有搬家,依然住在中关村13号楼里,家里的陈设也一直没有变化,甚至当初和郭永怀一起淘换来的旧家具也—件没动过。
2013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师生们根据郭永怀李佩夫妇的故事,创作了音乐剧《爱在天际》,李佩亲临演出现场,全场观众起立向李佩先生致意。
李佩将她和郭永怀的毕生积蓄60万元,分别捐献给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处理这么大的一笔资产,李佩就像是交水电费一样平常。在收到李佩的60万捐款之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都专门设立了“郭永怀奖学金”,以此鼓励更多共和国科学事业的后来者。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