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法制节目也可以轻松幽默
2014年8月24日,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法制节目工作委员会和北京电视台科教节目中心倡导,广西、江西、陕西、重庆、云南、大连、太原和江苏九省市电视台的地面强势频道正式成立全国法制节目联合体,11月16日《法治中国60》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
作为联合体的发起人,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主任杜研谈到发起联合体的初衷时说,完全是基于互联网思维,因为人们的需求是坐在家中观天下,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当地的新鲜事,其次结盟的方式使资源更加丰富,另外由于电视节目生产投入很大,一笔如此庞大的资金不再由一家电视台承担而是多家成员台共同分担,这对于电视工作者来讲无疑是共赢的。回忆起令他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便是他最想突破的也是最大的难点即如何让节目接地气。究竟一档什么样的节目能够让全国每个地区的受众都能接受?从资源开放性角度考虑,他首先想到的是现代人希望接受的信息是封闭的还是开放的?事实证明他们需要的是开放的信息。其次,电视语言的节奏和内容的节奏要适应现代人,看过《法治中国60》的观众会发现节目无论在编排上还是架构上都显得比较明快,有的地区生活节奏比较慢,但实际上他们在接受信息上并不需要慢节奏,接地气并不是要和这个城市的人互动,而是内容要被他们所接受。他曾经在休假的5天内走访了10个成员台中的7个,去到每个台都要做4个小时的讲解,都是关于怎么制作公安、司法、热线突发事件节目以及法治专题,事实证明对于各个台来讲这是非常受益的,杜研认为不仅需要做节目,还要共同生存共同提高,尤其是能带动所有人提高制作节目的水平,在他个人看来也特别有意义。他笑言,法制节目也需要用娱乐幽默的方式呈献给观众,捆绑的形式是地面频道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一现场捕捉素材,各地信息集制聚合
据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法治中国60》制片人董炬光介绍,该栏目由广西电视台的综艺频道、陕西广播电视台的都市青春频道、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云南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重庆电视台都市频道、江西电视台公共频道、太原电视台社教法治频道、大连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天津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九家媒体结盟联合制作,结盟媒体共同出资,各自上传本地法治案件的素材,由北京电视台整体合成、包装、制作完成后再上传到盟员内部的公共平台,供其他盟员频道下载并安排播出。这九家媒体来自天南地北,恰好分属全国不同的区域,所覆盖的内容信息量之大可略见一斑,至于它们为什么会聚集在一起又成立了联合体,那也是机缘巧合。要说牵线之人,那还得益于中国广播电视联合会法制节目委员会,因为十家电视台都是这一委员会的成员,各个频道的总监在开会过程中面对共同遇到的困难和将如何解决的问题,都一致地认为应该团结起来。董炬光介绍道。结盟后的优势在于,法制节目资源能够有效聚合,并且由于每一家合作的成员台都有一个专业的法治栏目,他们各自手上都有非常鲜活的法治案件和法治素材,各地记者也能深入到案发现场或第一线掌握案件的真实情况,资料编辑好后再上传到北京总部,由北京总部按照北京的节目制作标准进行修改和包装。“作为地面媒体,包括各台地面频道,在人力和资金上相对于卫视、央视来讲都是弱势群体,资金少,人力少,节目制作能力不强,但大家把有限的资金聚集到一起,这样就能形成一笔非常大的制作费用,如果单单是北京电视台来承担每天60分钟的节目制作费用也是一个天文数字,每个频道可以用不到百万的经费却能制作出一档日播节目,从投入产出比来讲都是占据非常大的优势的。”
不同案件归类处理,不宜面面巧妙处理
这档日播节目每天播出一小时,涉及的内容主要通过以案说教以达到预防案件发生及法律知识普及的效果。就在开播当天还赶上了一个绝佳的时机,由于北方天气渐冷,户外活动群,本减少并逐渐聚焦到电视机前观看节目,就在开播当天收视率斩获意想不到的出奇结果,由第一天的收视0.6上升至第二天的0.9,第三天就已经突破收视1的大关,之后收视一直处于良好状态。但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的,就在今年三月份天气逐渐转暖后收视出现突然下滑的趋势,制片人坦言当时栏目组确实感到有点束手无策,虽然日播节目能让观众产生收视习惯,但优势之余仍有其不可避免的劣势,那就是观众可能产生的熟视无睹,基于这一角度,栏目组开始在编排上做新的尝试,首先做的就是打破媒体人习以为常的主题化编排,所谓主题化编排就是将性质类似的案件编在一个系列,例如若干盗窃案归整为一个短系列,若干缉毒案为一个短系列,若干交通事故案放—起,即按件归类,观众以传统思维考虑,在看完第一个案件后自然而然地会猜测接下来的案件也会是类似的,为了避免这一情况,栏目组决定打破常规模式,让观众无规律可循,并戏称这一编排模式为“东—榔头西一棒”,即在规定的时间内展现出意想不到的内容,增加观众的悬念,这也上升为如何提高观众对节目的驻足率的问题。
拍摄法制节目,资料如何获取?案情报道与保护人民合法权利该如何衡量?也是关系到法治工作者与法制节目制作者业务水平的专业与否。董炬光透露,《法治中国60》的视频来源分为三个渠道:首先是监控录像;其次是每位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配戴的执法记录仪,它将自动记录执法者在执祛过程中所说的话和视频画面;最后就是法治记者与警队、法院的新闻工作者一起进行现场拍摄,因为现场抓捕过程中视频作为证据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抓捕毒贩的过程中在毒贩身上或现场搜出多少数量的毒品,当事人如何当场承认犯罪事实,整个过程画面是不能中断的,这样犯罪分子在事实记载面前才会服法且不容易翻供。拍摄过程中的危险性和保密性可以通过内部调理,对于展示的犯罪细节以及对当事人过度曝光的情况会作马赛克处理,毕竟需要保护犯罪分子的人权,也要考虑到他的亲属和周围的人是否因此对他产生歧视,有些太血腥的画面也会通过编辑处理掉。
“小关说法”笞疑解惑一台多看丰富眼球
自节目开播到演变、深化的过程中,栏目组也在不断摸索观众的收视脉络,在开播初期主要以各地上传的要案来冲击广大市民眼球,随着创作团队对节目的理解和认识逐渐加深,他们也逐渐在普法方面下功夫,首先就是加深了案件的评论,每期都有专业的评论员对重大案件或者有代表性的案件进行深入点评,以提示观众在观看案件的同时思考其背后所存在的法律问题、道德问题和社会问题,“我们考虑的是让观众在看完案件后如何提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制片人董炬光说道。另外节目中还有一个隐形的小板块叫“小关说法”,由主持人关文平对百姓生活中经常能碰到的或者感到困惑的法律问题进行解答,例如刑事拘留和行政拘留的区别,什么叫搜查,包括人民警察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警械,什么时候可以使用枪支,因为在所报道的案件中,各地暴力抗法情况极其严重,尤其是对人民警察执法产生的抗拒,对社会治安造成了危害,影响了法律的尊严,所以针对此情况专门制作了几期“人民警察法”关于何时使用警械枪支的节目。例如婚前财产问题、司法拘留案件,从与老百姓生活相关的角度以案说法,用以更直接的普法,而且事实证明也确实达到了不错的效果。董炬光坦言,他和团队下一步也在探索节目的发展方向,因为不一定暴力血腥的案件就是吸引百姓眼球的案件,而应该增加法律服务方面的案例,包括某些民事案例以及反映民生现象的案例,这些可能对观众的服务更加贴切。另一方面,栏目组也在和公安部、司法部、高检高法、武警总部从“依法治国”、普及法律角度在全国进行策划性的活动。目前,栏目组有两个摄制组在西藏跟武警森林部队随警作战,对他们如何保护环境,如何打击盗猎、盗伐现象进行纪录片拍摄,同时对于所发现的素材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发回北京总部进行包装后再发往其他地面频道,这是一项与武警总部合作报道全国行业性法律事件的尝试。
公众号互动求助《今日头条》一阅百万
制片人透露,目前《法治中国60》核心成员台有10家,通过节目的销售在全国省市自治区已经达到18家电视台同时播出,据不完全统计,所覆盖人口应该超过7亿。另外,谈到法制节目如何集制化使用的问题,董炬光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做法制节目的人都明白资源的宝贵性,和社会新闻记者不一样,如果在公检法司(即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司法局)的记者到不了现场,得不到消息,就会变得很茫然,而如果资源得到集制化使用,那么一个节目也可以派生出多种节目样态和不同的形式,在节假日时还可以对曾经播出过的案件重新整理和归类并重新评论,让节目在另一时空也能产生更好的社会效果,这也是对法制节目资源的再利用。如今栏目组也在尝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方式,除了自身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和互动外,还在《今日头条》和一些视频网站上活跃,其中在《今日头条》中一个案件的浏览量达上百万,视频网站上的浏览量经常超过两三万。除了上述尝试外,栏目组还与一些电视互动公司进行深入探讨,如何利用新媒体的手段把观众留在电视机前,例如通过有奖竞猜、互动游戏等方式使观众在严肃的法制节目面前也能够多驻足,同时也为了提高节目广告客户的投入成本回报,因为广告客户一旦认为自己所投放的广告消费群体不是节目的受众群体时就会立马撤出广告投放,所以对于媒体来讲,要站在市场的角度同时考虑到客户与观众的需求,观众得到的可能是生活上的用品和帮助,客户得到的是产品的销售额,作为电视栏目来讲,得到的是节目的制作经费和市场竞争力。
这使得栏目组必须努力分析用户,并考虑如何服务用户,即如何使节目制作理念投入到用户最大实惠处,而实际上在董炬光看来,法制节目并不是让观众来看“刀枪炮,黄赌毒”热闹的,这些只能让观众感受到视觉上的激烈画面,而真正法律的普及和对法律的理解就一视即过了,“所以我们现在会有意识地选取一些法条,选取一些案例来以案说法,而《法治中国60》的解说词就是‘以案说法,惠及百姓,让老百姓理解法、懂法、守法,让节目能够预防犯罪,提高观众自我保护意识。”会出现这种设想,来自于现实中太多因为缺少法律意识而在自我保护中失去生命的案例。栏目组也在考虑明年开播一些有力度的板块,例如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民间老百姓对法律有困惑和需要求助的信息,请律师或社会志愿者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或者法律调解,这样或多或少能使社会矛盾最小化,防止家庭矛盾、社会矛盾更加激烈导致走向犯罪。
北京人也关心地方事法制节目也“新闻联播”
编导员学彬是负责广西和云南地方频道对接的,她经常要把地方台上传的高清格式视频转换成标清格式的视频。编导易茜是负责对接江苏、江西地方频道的,比较难把控的是两地差异十分明显,其中江苏的案件和素材最为丰富,题材最好,但令人遗憾的是监控录像极少,内容呈现也偏少,她和同事们都觉得有点可惜;江西台上传的素材相比于江苏来讲则显得更为单一,而且题材偏民生化,法治案件涉及并不多,在前期甚至连现场录像都没有,视频也大多是关于事后的内容,经过不断的接触和沟通,这种地方水平差异渐渐不那么明显了。员学彬经手后期编辑处理的案件大大小小不计其数,曾经有个案件让她触动很深,这是个关于一位杨姓女士因拒交40元停车费而与收费员发生冲突后,恼羞成怒之下直接开车往前冲,收费员试图阻拦却被撞倒并拖行许久,她认为如果不是杨女士对法律意识的欠缺,就不会导致今天的恶果,所以在《法治中国60》栏目制作的道路上,她和其他工作组人员都将普法目的看得更加重要。
对于兄弟栏目《法治进行时》,身为《法治中国60》的制片人董炬光也毫不吝啬地给予赞誉:“《法治进行时》这一家喻户晓的节目,无论从收视率还是广告收入角度来讲都是非常优秀的一个栏目,在全国也是影响非常大的。”两档栏目如此相近,难免让人产生疑问,为何同是法制节目却要分档两播呢?这样不会产生内部竞争吗?对此,董炬光给出了这样的解释:《法治进行时》立足于北京,报道的基本上是北京所发生的事情,《法治中国60》则着眼全国,所报道的案件不仅仅局限于北京,为的是让观众有一种坐在家中看天下的感觉,两个节目之间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取长补短的关系,各自汲取对方最优秀的案例再进行报道,包括外省市非常经典的案例《法治进行时》也会加以引用,法制节目内容的特性是由观众兴趣所决定的,北京人除了关心自己周围发生了什么事,还有的人也关心外面的人发生了什么事,例如重庆少女走失案,北京人也很关心,它和北京人关心北京地区的生活起居变化又不一样,刑事案件是全国人民都关心的法律事件,对于年轻人来讲,要想知道天下大事只要上网搜索就可以了,对于中老年人来讲,最方便的途径仍然是习惯于看电视,而且电视节目通过核心成员台最有权威的发布,比网上传播的内容也更具可信性,因为都是核心成员台的记者到现场采访到的素材。包括广西、云南、江西、江苏等各个省市台的老百姓也想知道外面的人发生了什么事,如果他们观看本地的法制节目,就只能看到一个省或一个市在一个阶段内发生的事情,这对于他们来讲毕竟是有一定局限性的,从互联网思维形式来讲人们仍然是想获取大信息量的,因此《法治中国60》基于观众的收视需求和地面频道发展的需求应运而生。
刚开播的时候他和他的团队也担心过两个节目会不会产生内部竞争,两个栏目相互借鉴引用对方案例会不会有影响,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们发现这种担心显然是多余的,因为两个栏目的播出时段不一样,受众群体也会不一样,而受众不同需求也会不同,《法治进行时》播出时间是中午,《法治中国60》播出时间是晚上七点,和《新闻联播》是同一个时段播出,中午看完《法治进行时》的观众晚上如果看《法治中国60》则是另一个内容,而且中午和晚上的受众群体不可能一成不变,例如上班族可能看不了中午的《法治进行时》,他们可能晚上下班回家后会看《法治中国60》,所以两档节目并没有出现互相蚕食收视率的问题。相反,栏目组还做了大胆的尝试,首播时间设置在与《新闻联播》同时的19点,结束时间却持续到20点,比《新闻联播》长半小时,而重播时间选择在当天的21点47分,去后台看数据时结果让人大为惊讶,首播收视率为0.88,重播时收视率上升到1.27。
当晚上七点夜幕降临,褪去一天的疲劳后或就坐于美味的晚餐前,或慵懒地躺在沙发上,看看遥远的人们发生在身边的故事,警惕花样百出的犯罪手法,听听法律专家深入解读,没事找找小关答疑解惑,生活烦恼一下子都变成了浮云,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