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完整 ”的人——访沈阳一中团委书记王静

时间:2024-06-19

记者:赵维莉 陈籽初

在沈城东部有这样一所学校,走过了90年的历史沧桑,培育了无数栋梁之才,这就是沈阳一中。学校一直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这所传统名校,在历史的积淀中,结合新时代发展要求,打破传统教育的壁垒,以共青团工作为突破口,以学生社团建设为抓手,努力把学生培育成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有规划的好青年。

育人:一切都为了学生

一中校长岳春峰曾在工作会议上说,教育更重要的是把一种文化、一种文明、一种理念传递给孩子,要善待每一个生命,净化学生的灵魂,完善学生的心智,教会学生洞察人生。“我觉得这就是要求老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就像我们学校的‘43221’情智德育工作体系,最后落在的一个点上,这就是学生。”在一中的校园里你会看到“从心开始,向一进发”这八个大字,这是学校精神,无论是学校管理还是个人工作都要做到从心开始,老师对于自己的工作要有真心和恒心,对学生要有爱心、耐心和信心。

所以,一中从上到下,学校的整体发展,一切教学、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所有工作都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完整’的人”!王老师解释说,现在的高中生早已开启了“00后”时代,而社会也不再是只靠分数说话的年代,所以这里所谓“完整的人”,不只是知识上的完整,更多的可能是从思想上、精神上等综合方面来说的,是要通过教育让学生更适应时代的发展,能站住脚跟,同时更具有竞争力。因此,一中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他们的特长。单一课堂上的知识内容,是不足以满足学生这方面的要求,那么如何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社会经验呢?

学校的传统“项目”129冬季长跑

社团:确定人生目标

有着多年校园团委工作经历的王静老师说,随着时代的变迁,团工作也面临着诸多新要求、新任务。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团的所有工作,归结到一点,就是要当好这个助手和后备军。如何把青年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全品德、完备知识、开阔视野、远大理想的有为青年,都是需要不断摸索和寻找的重要方向。结合学校实际,一中团委就以社团活动为抓手,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同时,也提供给学生更多了解社会、寻找自己长处的平台,帮助学生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

“对学生来说,学习固然重要,但参加高考并不是我们人生的终点,只是另一段生活的起点,而这个起点之后的征程,就不单单是分数可以为学生‘保驾护航’的了,综合素质就成了决定你人生走向的关键所在。”有多年从教经验的王静老师说,现今社会高考已经不再是只拼分数的“人生大考”,学生的未来发展也不单单只看分数、学历,社会更需要有担当、有责任感的复合型人才,“死读书,读死书”是没有出路的,也会被时代所淘汰。而校园社团活动就填补了传统教学的这一短板。

2013年,一中在原有的社团部基础上,成立了社团联合会,旨在尊重个性、发掘潜力,并组建了三十余个学生社团,鼓励每一名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参加到社团活动中去,目前在校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率达100%。在固定的社团活动之外,学校还定期举办艺术节、体育节、阅读节、社团节等。“丰富的社团活动,多样的校园节日,让学生的在校生活不再枯燥,同时也利于展示他们不同的风采和才华,提升自身综合素养。鼓励学生参加活动,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挖掘学生潜能,为学生成长搭建平台。”王老师说。

改变:成为有担当的人

在社团工作开展之初,王老师说也遇到了不同的声音,比如家长担心耽误学习,老师怕挤占课堂时间——总而言之,就是担心这些看似与学习无关的活动,影响孩子的成绩,影响高考。但是随着社团活动渐成规模,家长的担心少了,老师们也主动给社团当起了顾问,因为他们发现,社团活动给学生们带来的变化真的是太大了。

采访中,王老师和记者聊起了学校最大的社团“志愿者社团”对学生的改变。“现在的学生都是‘00后’,家里都惯着、宠着,习惯了人人为我的生活状态,这样的孩子自我、缺乏爱心,在未来社会的竞争中一旦受挫,特别容易消极、一蹶不振,所以参加校园志愿者活动,让他们学会付出、懂得奉献,是对他们人生的洗礼。”王老师说,一中志愿者团队可以算得上是全校上下、全员参加,会经常组织大家利用课余时间到周边社区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到“敬老院”为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送温暖,对口帮助智力有障碍的孩子,为贫困地区学生捐书本……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们开始懂得付出、奉献,从内心深处根植责任感,学会担当,不再只做温室里的花朵,这样的改变,是坐在教室里、从课本上学不来的。

未来: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路

除了责任、担当之外,社团、社会实践这些活动给学生们带来的还有自信,以及更开阔的视野。王老师说,社团活动能帮助孩子挖掘自己的兴趣点,找到自己真正的所长,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他会获得满足感,从而激发他的自信,而这样的自信会带动其他方面的学习。而通过社团活动,学生们有机会走出校园,与其他学校的同龄人交流、接触,能更准确地给自己定位,激发上进心,这些都是社团活动带给学生们特别的益处。

同时,在参加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中,会帮助同学们更清楚去思考未来、确立人生目标。在挖掘学生兴趣的社团活动之外,学校还定期举行校外实践活动,带领同学们深入不同行业的工作领域,揭开各职业的神秘面纱,“通过这样直接的接触,学生们能第一时间更直观地了解社会各行各业的工作状态,这对他们未来人生蓝图的规划特别有意义。”

学校还尝试开展“家长课堂”这一创新课堂模式,邀请从事不同行业的学生家长,通过“沈阳人的一天”等不同主题,来展现自己的实际工作状态,帮助学生们更多地了解社会、走近社会。

“以前,我们高考填报志愿,很多情况下都是‘盲填’,真正到了大学、到了就业才知道,自己不合适,而现在我们鼓励学生多参加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就是希望给学生们打开更多的门,让他们了解更多的不一样的职业,从而能找到一条更适合自己发展的路。”王静老师说。

采访的最后,王静老师说,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有“在路上”的心态和眼光,为了学生的幸福,为了教师的良知,为了明天的美好,不停地奔走和呐喊,不断地探索和追求。让我们与时代、与国家一起努力奔跑,做永远的追梦人!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