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杨 梅,哈建民,白小卫
(1.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城关小学,甘肃 张掖 734200;2.甘肃省张掖市肃南县裕固族自治县祁丰学校,甘肃 张掖 735015)
小学数学课堂错题资源的分析与再利用
杨 梅1,哈建民2,白小卫1
(1.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城关小学,甘肃 张掖 734200;2.甘肃省张掖市肃南县裕固族自治县祁丰学校,甘肃 张掖 735015)
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有错误生成。教师应正确、合理、巧妙地运用课堂上的错误资源,点播引出学生正确的想法,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让学生从错误中求知,在错误中探究,使错题资源成为提高课堂实效的好帮手。
错误资源;质疑;反思;收获
相信大多数的教师都会认为一堂优质课就是教师和学生配合默契,无论是教师提问,学生发言,还是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巩固练习提升过程,整堂课中学生紧跟教师思维的指挥棒,一节一拍都毫无差错。可是沉思之余我们会发现课堂上我们似乎太多的关注都放在“对”上,却忽略了"错"。学习本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犯错是正常的现象,甚至是必不可少的过程。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凭借一双“慧”眼,敏于捕捉,善于发现差错背后隐含的教学价值,并巧妙处理,引领学生从错误中求知,在错误中探究,一定会让错题资源成为提高课堂实效的好帮手。
恩格斯曾经说过:最好的学习是从错误中学习。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错误的生成是难免的。我们应正确、合理、巧妙地运用课堂上的错误资源,把它化为教学的巨大财富,融入教学,化腐朽为神奇成为学生学习的契合点。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中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这个知识点时,我问“平行四边形”有几条对称轴?回答是:两条,四条。班级同学争执不清,等着我的肯定。我想既然同学们对此争执不休,对错已经不重要了。于是我利用学生此时的错误点,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研究。学生在反复的对折中恍然大悟,平行四边形无论沿哪一条直线对折,折痕两边的图形都不能完全重合,它不是轴对称图形。
从课堂的争执,见解的不同到学生动手实践,见解统一,相信学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面对教学中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错误,教师本身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要一味的追求一定的既定模式,定势学生的思维,而要迅速地抓住课堂中可以利用的错误资源,让学生动脑、动手、合作、交流,分析错误的原因,这样不仅能帮助出错的学生正确地辨析,而且还能给大多数的学生分析和思考的机会,锻炼他们的发散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意想不到的突发情况往往会打破教师的预设,可能是个别学生的质疑,也可能是练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遇到这些突发状况时,教师要沉着应对,抓住契机并合理运用,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应该让孩子们面对错误,经历错误,化解错误。充分利用这个错误资源,引导、思辨、探究、认识从而得出正确的结果,我相信,以后的学习中,孩子们遇到同样的题目,脑中印象根深蒂固,定会准确计算。
数学学习不能只是一个遵照指令进行程序操作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因此,对待课堂中出现的错误,教师应铺设“陷阱”,引导学生去犯错,让学生在错误中寻找正确的方向,深化学生的思维。进而对自己的解题思路进行认真的回顾和分析,明白为何出错,使学生避免重蹈覆辙。例如:对“把一块木条锯成5段,每锯一段用4分钟,20分钟可以锯完。”进行判断时,学生不假思索异口同声地说:“对的”。我也立马在课件上出示了大大的红勾。这时我想如果我硬要把我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未必就学得好,我还教得累,倒不如把难题交给他们自己去解决。于是在他们正得意洋洋时,我挑兴得说真的是20分钟吗?学生听到我质疑的话,都极力想证明刚才的判断是正确的。他们有的拿纸条折,有的用小棒折,有的画图分析,还有的列表,通过各种形式探究。学生的潜能汇聚在一起,智慧汇拢到一处碰撞,最终得出“把一块木条锯成5段,每锯一段用4分钟,16分钟可以锯完。”课堂上教师在课前要充分预设,在课堂上故意给学生设“陷阱”,让他们犯错,从而促进他们反思自己的学习,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的目的是将其运用于生活,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所解决得出的问题结果,总会有一些与生活的实际问题相碰撞,只有在碰撞与争议中才能让学生更深层次地体会数学的魅力。例如:教学一年级数学“找规律”这节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前三只并排的方框里已经按照顺序分别放置了1、2、4只苹果,要求给后面的方框加苹果。第一个孩子上场了,答案是:7、11、16,规律是:前后两框苹果数之差依次是1、2、3……在逐个增加;第二个孩子也上场了,答案是:8、16、32,规律是:前一框苹果数重复相加即为后一框的苹果数。两位同学结束后,我想要的答案都已经有了,我正准备收手,没想到还有一个孩子举手,尽管我心存怀疑,但还是请了他,只见他抖抖索索地在黑板上把原题中的数字重写了一次:1、2、4,答案一出,全班立即哄堂大笑。这位学生十分发窘,我没有将这种解法一棍子打死,而是让学生停止笑,然后请他讲讲自己的解题思路。他说“每隔三框,苹果数重复一次”。对呀,虽然它太简单,怎么就不是“规律”了呢?当其他学生听了这位学生的想法后也认为可以。“错误”和“正确”本来就是相对而言的,我们不能抓住自己手中的“标准答案”不放,多一根评价的标尺,也许就会多一份惊喜。孩子的思维是独特而奇妙的。作为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错题中蕴含的可以被利用的部分,让学生能从一道题里学到更多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提高他们灵活学习数学的能力。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要宽容对待,并且要善加利用,正确巧妙地引导,有效地挖掘错误中蕴含的创新因素,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引领学生灵活地纠正错误,带领学生从错误中反思,从错误中学习,不断地从“错误”走向“正确”,走向成功。
杨梅(1979-),女,汉族,甘肃临泽人,甘肃临泽县城关小学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哈建民(1979-),男,汉族,甘肃肃南人,肃南县祁丰学校教导主任,研究方向:教育教学与科技创新。
白小卫(1976-),女,汉族,甘肃临泽人,甘肃临泽县城关小学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典型错误问题的收集与分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