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岳飞之死的幕后原因

时间:2024-06-19

岳飞之死的幕后原因

众所周知,岳飞是中国古代数一数二的百战名将;至死不渝抗击金国的民族英雄;是仅次于关羽的忠诚的代表人物;是武能于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文能写出慷慨激昂的《满江红》的中国古代罕见的儒将,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人,却因为莫须有的罪名,于绍兴十一年惨死于风波亭,可谓是千古奇冤!那么究竟是谁害死了岳飞?

岳飞之死,似乎都被“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句诗解释清楚了。无非就是奸臣秦桧害死的,但是一个小小的秦桧真的有这么大能力吗?那么将岳飞之死全部归咎于秦桧会不会有失公平?让我们全面地认识一下历史的原貌,探索一下隐藏在其中的多维原因。

品行高尚有错吗

一件事的内因往往是该事的根本原因,然而作为“岳飞之死”的主角——岳飞,其自身原因虽不说是根本原因,但也有很大影响。

有学者从岳飞临死前写的“天日昭昭”四个大字着眼,从道德角度分析岳飞之死。认为岳飞死的内因是其以天道本源的为人处世的原则和“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惜命”的价值诉求得到了士、民、军的赞赏和拥戴,外因是其洁身自好的品行引起了高宗的猜忌。具体来说,岳飞不爱财,这与宋代不成文的加法是背道而驰的,宋太祖在位时就曾鼓励将帅敛财,到高宗时期这种做法有增无减,对于许多将领的贪财,高宗是高兴的、纵容甚至奖励的,其用意在于诸将的腐化,从而达到于己的销蚀理想、与人不会仰慕的目的。手握四分之一兵力的岳飞却不会像秦之大将王翦,他的同僚韩世忠那样通过敛财来得到将导信任,这样高宗的猜忌不仅在所难免反而还在情理之中。

再者由于岳家军“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而深得民心。岳飞本人“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因“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远戌,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而深得军心。又因其品行高尚,“幕僚们多愿为知己者用,乃至于效死力”。如本为朝廷耳目朱芾应倾慕岳飞的为人,遂与其情投意合,成为岳飞的得力助手。如此岳飞又深的士心。这样一位深的民心、军心、士心的手握重兵的岳飞又怎么能不让高宗猜忌呢?

这样说反而是岳飞那高尚的品性害死了他。那么一个人品德高尚有错吗?没错,所以只能是因岳飞不会适当地隐藏遮盖自己的光芒,而引起领导的猜忌和同僚的嫉妒而招致杀身之祸。相比之下后面说岳飞政治上的幼稚反而更具说服力。

军事天才,政治弱智

有学者认为岳飞这位天才的军事统帅,富有军事上的洞察力,在政治上却表现出了十足的幼稚。他政治上的幼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岳飞提出的口号让高宗很不快。岳飞的口号叫“直捣黄龙迎回二圣”。岳飞要一直打到黄龙府,把被俘的徽钦二宗迎接回来。这对百姓来说,当然是扬眉吐气的事,但对宋高宗赵构却很有点儿尴尬了。这“二圣”,一个是他老爸,一个是他老哥,无论哪个回来,这皇帝之位都没有他的份了。历朝历代为了争穿那一身龙袍,父子、兄弟兵戎相见的触目皆是,赵构怎么能让岳飞迎虎归山呢?显然岳飞在政治上是幼稚的,他不能深明上意。即使要北伐也应该打着替高宗收回赵氏江山的口号,而不是“迎回二圣“,这是个最令高宗敏感的字眼!

另外在绍兴七年四月,因高宗在让他节制淮西军北伐问题上出尔反尔。岳飞一怒之下上山守孝了,高宗视其为“要君“。鉴于金人的威胁还在,高宗不得不好言抚慰,促其下山,但同时引用宋太祖“犯吾法者,唯有剑耳。”以示警告,在表达不满时,已暗藏杀机可见在这件事上岳飞是很不冷静的,本来宋朝就怕武将拥兵自重,尾大不掉。而岳飞却因不给兵而辞职,让高宗感觉岳飞是在要挟他,国家离不开他岳飞。那么这无疑让高宗对岳飞更不放心,甚至起了将来用不着的时候就杀了岳飞的念头。

还是绍兴七年,这年八月初岳飞建议高宗立储。这年,高宗才三十他唯一的儿子,三岁的赵旉早在八年前就惊悸而死。就此有人认为,岳飞建议立褚是触犯了祖宗家法中武将不得干预朝政的忌讳。而正如大家所知道的,皇权继承问题,在历朝历代都是一个绝对核心的敏感问题,人们很容易把这个问题和那手握重兵的文臣武将们的政治野心联系起来。虽然岳飞并没所谓的政治野心,可是宋高宗不知道呀。所以岳飞由于他的忠心他的耿直,做了作为武将最不应该事——干预立储。这无疑又给本来就伤痕累累的君臣关系又撒了一把盐!

这样看来岳飞之死也有几分是他在政治上的幼稚造成的。俗话说:伴君如伴虎。特别是岳飞碰上了赵构这样一个没骨气而又猜忌的皇帝,身处于宋代这个重文轻武的朝代,政治上言行的不谨慎,必然会为他的死推波助澜!

逞嘴上功夫的士大夫

有学者曾经认为是宋高宗指使秦桧害死岳飞,违背了宋太祖“不诛大臣”的碑誓。但又有人考证,此处所谓“大臣”实指文臣士大夫,而不包括武将在内,即使如岳飞之类曾建立殊勋,身居高位的大将也如此。所以在宋初便奠定了重文轻武的传统。在这种情况下,岳飞别说“收复中原,迎回二圣”一展鸿鹄之志,就是他在手握重兵的情况下能否安身立命就是个问题。原因在于,有上百年根深蒂固重文轻武思想的士大夫也是岳飞之死的一大因素!

基于此,有学者指出:从更深的政治文化角度来看,岳飞实为士大夫

集团所共同谋害。它象征了士大夫从武将手中夺回兵权,重新恢复了宋代立国以来的文人主导政治的传统。岳飞之死亦显示了宋代文化的悲剧性质,是北宋以来文人迫害武将传统的历史循环,显示了宋代文人集团极其狭隘的政治心胸。而宋代士大夫也似乎真是一群只会说空话的人。当外敌入侵时,他们嚷着,还写了很多诗词歌赋以述爱国之情。可他们行吗?还得靠武将。但当武将势力大时。他们便又搬出内忧甚于外患,尾大不掉,宋太祖陈桥兵变等陈词滥调来怂恿皇帝去打压甚至杀害武将。从学士汪澡的上疏便能看出点端倪。“论其官则兼两镇之重,视执政之班,有韩琦、文彦博所不敢当者;论其则金帛充盈,锦衣玉食……平时飞扬跋扈,不循朝廷法度,所至驱虏,甚于外患……诸大将以负国家罪恶如此,臣观今日诸将,用古法当斩。”其士大夫对武将的敌视跃然纸上!

对于宋代的士大夫,有人是这样评价的:宋代士大夫诚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精神,但其文化人格并非完整,他们还有排除异己,为维护本集团政治利益不惜牺牲王朝大的一面。其虽有文化之功,亦少“女主、外戚、宗王、强藩之惑”,然实为一种畸形的政治文化,没有哪个王朝只靠修文崇士,擅长写文章辞赋就能够长盛不衰的。一旦外敌入侵,如空中楼阁的繁荣瞬息就灭。可见宋代士大夫乃是一群打着为国效忠,却私下里维护本集团利益的心胸狭隘之辈他们陷害武将也是有传统的,远的如北宋曹利用自杀,名将王德用和狄青同遭贬死,近的如曲所以岳的死,对于士大夫来说只不过是历史的重演罢了!

宋朝的文化空前繁荣,士大夫也享有太祖“不杀大臣”的优待。但却做了杀死武将这种自毁长城,另亲者痛,仇者快的蠢事。不能不说这是一种莫大的悲哀!因此有学者评论说:宋人的思自由只有在学问,只有在文化方面,而不是在管理的方法,宋代的儒生修养都很好,但这些人一辈子所受的训练都是为了道德文章,不是为了管理政府,不是为了开拓一个新的局面。所以岳飞的死就不仅仅是一个秦桧的事了,他仅仅是士大夫的杰出代表,并把害武将的手段表现的淋漓尽致!所以王夫之先生就说了:“其遇秦桧之奸而不免,不遇秦桧之奸而抑难乎免矣”。所以说岳飞只能感慨自己生错了朝代!

金人也有不可推脱的责任

无论是秦桧还是南宋士大夫,还是宋高宗,他们要害死岳飞都要看金人眼色。只要金人一天想灭南宋,那么对于南宋岳飞就有一天的生存价值,因为岳飞是南宋“中兴四将”中最有能力的,而岳家军是南宋最精锐的军队。岳飞及他的岳家军的存在就是南宋君臣苟且偷安的保障。他们打赢的胜仗,就是与金人和谈判的最大的筹码。但是岳飞不仅要保卫南宋,还要北复中原。所以当金人想与南宋议和就说:“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而一心想议和的南宋政权,便以一种鸟尽弓藏的态度,借机在绍和议仅成一年就害死了岳飞。

难道高宗贵为南宋皇帝就必须听金人的吗?其实金人手有一张让高宗唯命是从的王牌——宋钦宗。有学者解释说:别说金国扶植宋钦宗建立政权,就是简单地把赵构的这位大哥送回来,从赵构的角度说,威胁之大已经不亚于冒出一个敌国。数百年后的明朝,蒙古人就把俘获的明英宗送回来了,不久就发生了英宗复辟。历史事实证明,前任皇帝政变相当容易,容易得就像闹一场家务事。况且身为徽宗第九子,又是从傀儡皇帝张邦昌那里夺回帝位的赵构,本来就一直饱受不合法统的争议。因此一心苟且偷安的宋高宗,只能惟金人命是从。

所以,如果说秦桧是岳飞之死的直接原因,那么金人就是岳飞之死的决定因素。

对岳飞之死的总结

岳飞的人生悲剧绝对不是一个一维图形,而是一个多维的立方体。他不仅要为自己没有碰到像汉武大帝那样雄才大略的君主;没有碰到像张居正那样的千古名相;没有生在三国那个武将可以一展才华的时代而感叹,也应该为自己的过于耿直的性格,过于简单的政治头脑而负责。我们对岳飞之死的分析,也应该深刻的认识到,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分析评价,要客观全面,考虑各方面可能的因素。也应该从岳飞的人生悲剧中吸取教训,以史为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