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八月十五云遮月

时间:2024-06-19

孙虎原

八月十五,秋分前后,正是瓜果飘香,庄稼成熟的季节。北国的秋夜已凉意渐浓,浸得人精神倍增。月亮越升越高,清辉穿过婆娑的树梢,洒在菜棚瓜架上。女主人设下桌案,摆上西瓜、苹果、葡萄、月饼等供品,全家人围在四周,虔诚地望着如洗夜空中金黄的圆月许愿祷告……这是我年少时家乡中秋祭月的印象。

又是金风送爽时,脑海中关于月亮的情思,像静夜中无意触碰了吉他的弦一样悠长——

《唐书·太宗传》有“八月十五中秋节”的记载,由此推测,是唐太宗把“八月十五”钦定为“中秋节”的。到明清时期,中秋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华民族第二大节日。这天,无论在外的是达官、富商,还是书生、平民,都要赶回家来。如果出嫁的姑娘住娘家,也必须返回到婆家。中秋节讲究阖家欢乐,所以也称团圆节。

相传文太师率兵伐纣时,给士兵烙制了一种拌糖的扁圆形干粮。因为好吃,民间也纷纷模仿,并把这种食物称作“太师饼”。张骞出使西域,带回芝麻和胡桃,人们在制作太师饼时掺添了这些原料,使味道更加鲜美,于是又把它叫成“胡饼”。一年中秋节,唐玄宗及群臣一边赏月一边吃胡饼,皇帝说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随口说出“月饼”二字,从此胡饼改叫月饼了。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地区,月饼又有“荷叶”“金花”“芙蓉”等等别称。月饼是中秋节必备的核心食物,与饺子、汤圆、粽子等传统节日美食相比,有易放、耐存、食用方便的特点。直到今天,经过精美包装的月饼,仍然是敬献长辈、馈赠亲友的佳品。

月亮每天一个样儿,像镰刀、像小船、像铜镜、像玉盘。中秋夜晚的月,似乎更大更圆更亮。中秋赏月,可以在亭台楼阁,享受钟灵毓秀;可以在名山大川,体验神爽气舒;可以在辽阔高原,领略致远旷达;可以在河岸湖边,感觉波光浩渺。

漂泊异乡的游子,晴好的白天总是为世故而忙碌。每当阴雨连绵、夜深人静、逢年过节、身体不适、仕途挫折、心情郁闷之时,便会想起故乡、想起父母、想起妻子、想起儿女……因而借月抒情。故,李太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成了伤感的绝唱;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晴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树起了咏月词的标高;郑板桥的“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诗情画意跃然纸上。

中秋佳节,我们吃着月饼,与圆月同在,与嫦娥共舞。中秋文化是月文化,亦是团圆文化,实现梦想的文化。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