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五十年前的动作片都是这样拍的

时间:2024-06-19

文/滕朝

分 享

五十年前的动作片都是这样拍的

文/滕朝

《侠女》剧照

作为享誉国内外的武侠电影宗师,胡金铨在拍武侠片之前,对于如何处理动作场面,也是彷徨了很久。

对于真实武术中的对打,胡金铨没有亲眼见过,一直以来比较好奇。直到有一天,他在香港的报刊上看到澳门要举办武术比赛的消息,也就是武侠小说中所谓的“打擂台”,兴奋不已,如期买了船票赶去澳门观赏。那场比赛的双方是香港的太极派和澳门的白鹤派。

在胡金铨的想象中,两派高手一定会在擂台上大战几百回合,即使不会出现昏天暗地、飞沙走石的壮观景象,那也一定让人看得血脉偾张。结果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当时只见白鹤派的拳师和太极派的高手摆好架势,突然一交手,不到两分钟,其中一位就摔到台下,而台上那位亦鼻孔流血,接着司仪宣布比赛结束。胡金铨乘兴而去,败兴而归。

真实武术中的打斗和胡金铨的想象出入颇大。后来,胡金铨仔细一想,写武侠小说的作者,大多数不会武术,他见过的还珠楼主、金庸、古龙等几位都是书生,虽不文弱,但却不是练家子,他们描写高手对决时候用的白鹤展翅 、降龙十八掌、一阳指等武功绝学尽管十分精彩,但是拍电影的时候基本用不上。

其实,澳门那场两分钟的武术比赛,与当代武侠片导演徐浩峰所追求的武侠电影美学颇为一致。他认为,在真实的武术对决中,两个高手交手时,不论是身体还是兵器在触碰的那一瞬间,胜负就已经分出来了,绝不会出现双方僵持的局面。所以,在徐浩峰的电影中,在处理动作设计时大都采用“一招制胜”的方式。然而,这种追求纪实风格的动作设计在银幕上呈现时,也相应会损失一定的观赏性。

考虑再三,胡金铨决定创造一套全新的武侠动作场面。

中国传统舞台剧在台上对打虽然是象征性的,但是演员的基本功夫确是多年苦练而成的,一些动作技术看起来都很提神。舞蹈和杂技也是同样的道理。

于是,胡金铨决定采用中国传统戏剧、舞蹈、杂技做基础,把其中的动作分解,想办法设计出一套动作程序,让它在电影中达到最惊人最突出的效果。这套办法必须看来真实、有美感、有节奏,而且还要分清楚片中角色武功的高低。

《大醉侠》剧照

拍摄第一部武侠片《大醉侠》时,胡金铨找来“富连成”京剧科班出身的韩英杰(香港最早的武术指导之一)师傅,会同日本摄影师西本正,把自己的想法提出来,大家讨论,然后像连环画一样画出来,研究什么样的动作适合哪一种镜头,最后再根据场景画出分镜头表。

正式拍摄之前,武术指导韩英杰找来武师先演习一遍。这种演习有几个目的:第一,给演员看看是否能做到,动作是否需要用替身演员;第二,让道具师看清楚,什么地方用真道具,什么地方用假道具;第三,预先设计好将来剪接胶片的刀口;最主要的是准备安全措施,演员表演危险动作的时候,地下必须垫好海绵和空纸盒。

拍第一场戏的时候还是失败了,虽然准备很充分,但是武师对动作不熟悉,结果看起来不是很理想。直到郑佩佩出场,才渐渐步入正轨。

《大醉侠》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结于胡金铨运用电影技巧,将真实与幻觉交替应用在动作的程序之中,并融入了戏剧、舞蹈、杂技等艺术形式,创作出一种独特的武侠片风格。郑佩佩饰演的女侠金燕子在客栈中独斗群贼的那场戏,动作设计上别出心裁,利用酒坛、筷子、板凳、铜钱等道具,创造出类似于杂耍与舞蹈的武打动作,再以快速凌厉的剪辑让这场戏更富有节奏。

特别是其快速的剪辑,创作出一种“惊鸿一瞥”式的动作美学。《大醉侠》中的平均镜头长度仅有6秒,而到了《侠女》,平均镜头长度缩短到了4.5秒。

《侠女》中那场经典的竹林大战,徐枫、白鹰在竹林中与两个高手对打,徐枫的轻功很好,要使对方眼花缭乱,在剧本中用四个字就够了。但是在电影中,就必须用镜头技巧来表现。于是,胡金铨就用一组虚幻和写实的画面交替剪接,用4格胶片(相当于0.17秒)把这些镜头组成一连串的影像,形成一个运动的幻像。最后,徐枫从竹林的顶部冲下来,又用一个稍微长的镜头,以写实的手法,让观众看清楚。

另外,在《侠女》中,为了表现乔宏饰演的高僧武功高强,胡金铨故意调整摄影机的拍摄速度,让高僧带着徒弟从山坡上缓缓的“飘”下来,从而显得这位高僧武功深厚,气定神闲,使得敌人不战自溃,这些几乎全是虚幻的手法。

现在动作片对这一套程序都很熟悉了,但是五十年前这还是创举。胡金铨曾自豪地表示,许多好莱坞导演的手法都是从香港电影学习的,不少导演反复观看他的录像带,设计他们影片中的动作部分,只是他们不愿意承认罢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