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唐乃桐
把朱晓辉的前半生比做文学作品,像散文,“形散而神聚”;而40岁的朱晓辉的人生中场则像小说,内涵丰富,情节跌宕,未来的不确定性都可以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变幻无穷……
朱晓辉,这位朗讯科技(中国)大中国区副总裁,有着怎样的人生和故事?
男人四十,一篇好小说的开始
有人说在人的生中,少年如诗歌,中年如小说,老年如散文。这倒是把人生中不同阶段的特征概括得颇为精准。诗歌是跳跃的,小说是内涵丰富的,散文是流淌的。中年的人生,该是一种登高望远的惬意人生,编织了许多内容丰富的人生故事。
朱晓辉,朗讯科技大中国区副总裁,第眼看见他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神情淡定,风格硬朗,有金属质感,又有点水样的柔韧和流动感。
重温旧事,对朱晓辉来说似乎还为时尚早。在别人眼中早已功成名就的朱晓辉,认为自己现在根本没有成就感,更没有成功。在他看来,“成功”只是一种世俗情结。对他来说,生活和工作,都像一本有着美好故事和情节的小说,才刚刚开始。
朱晓辉的人生之路顺风顺水,28岁时就出任家大型公司的常务副总。虽然少年得志,但朱晓辉认为,那时候对社会的认识、对人生的看法还比较肤浅。他很认同孔子对人生阶段的划分,所谓“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当而立感叹弱冠,当不惑感叹而立……”人生每一个阶段有每一个阶段应该做的事情。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需要思想、知识和丰富的生活阅历来沉淀。二十岁到三十岁之间,大多数人可能正处于求学的阶段,个人真正工作和发展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大概就在三十岁到五十岁之、司。三十岁是找寻自己的人生方向,到四十岁应该基本确定,正是开始发展的阶段。
朱晓辉是“误打误撞”进入到IT行业的。大学学计算机专业,然而毕业分配时却被分配到工厂。朱晓辉感叹造化弄人,出于对专业的爱好,初出茅庐的朱晓辉毅然辞职,到一家新兴科技公司任职。放弃并重新选择,对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来说,需要足够大的勇气和决心。正是这一大胆的决定,让朱晓辉的人生路锦绣。
少年诗人,风华依旧似当年
朱晓辉的少年时代和同时代人没有太大的不同读书、上大学、参加工作。不同的是,当很多人跻身体制内的时候,朱晓辉曾经主动选择了离开。
少年朱晓辉,梦想是当作家,做记者青年朱晓辉,更希望成为一个社会活动家。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不安分的大学生朱晓辉成天忙得一塌糊涂:办诗社、办刊物,还参加学生会的竞选,一不小心还当上了学生会主席。
每思及此,已经成为“著名企业家”的朱晓辉唏嘘不已:经历不可替代,年轻时或许更多的是梦想,即便是在青年时代,拥有的都只是梦想,当梦想和现实相矛盾的时候,更多的时候,现实都能改变梦想的最初形态。
现在,做了多年商人和职业经理人的朱晓辉,心态恬淡,人生从容。在他心中,不管是商人、学者,还是作家,首先是要成为个纯粹的人,才会有价值。一个人,打动他人的,首先是他的经历和故事,影响他人的却是思想。你可以看到,任何一个思想巨人,在他的思想大旗下,都会聚集大批追随者,他们都通过思想的延展创造价值、改变世界。
朱晓辉说,企业家的价值在就是得到消费者的认同。什么是企业?企业就是满足人类某些需求的组织。所以,企业家的使命就是创造社会认同。
商道仁道,leader是一种思想魅力
曾经风靡一时的韩国小说《商道》是朱晓辉喜爱的书之一。他崇敬小说中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人文关怀的企业家。如何做人,怎么发家致富,拥有财富之后又怎么办,在《商道》中都作了非常细致的探讨。经受《商道》洗礼的朱晓辉深切地感受到,“作为一个企业家,首先是要把企业管理好,然后还有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个人人格的提升和责任感的培养。”在他看来,这是衡量一个男人的首要标准,其次是坚忍不拔的精神意志,这是另外一个衡量标准。
作为一个企业家,manager是一种初步的职业能力,而leader则是一种思想魅力。对朱晓辉来说,作为一个企业的leader,“亲和力总是被忽视,但那却非常重要,是一种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客户的认同、员工的认同和行业的认同。”
工作中的朱晓辉基本上是一个“空中飞人”,每星期大概有两三天在空中度过。生活中的朱晓辉是个感性动物。每个周末,除了重要的公务事情,朱晓辉都会尽量和家人呆在一起。亲情与家庭,是幸福的保证。家庭对他来说至关重要,但凡取得些成就的人,都有一些坎坷的经历,是亲人伴随着这一路的风风雨雨。所以,亲情在朱晓辉的心中沉淀得很重。
书茶飘香,浮生半日好快哉
朱晓辉并不是那种特别爱玩和能玩的人,没有什么特殊的爱好,甚至运动时间也不是很多,最多约朋友打打高尔夫,做做健身运动。
业余时间,他最大的爱好是看书,喜欢历史类和政治类的书,喜欢和书中的那些历史人物和政治人物在另一时空进行思想对话。他和朋友们成立了个小型的读书会,经常在起交流读书心得。周末则推掉应酬,躲进书斋,一杯清茶,两本闲书,茶香浸书香,浮生半日闲,好不快哉。
朱晓辉说,每个人的幸福指教都来自三个方面家庭,朋友和精神。对任何个企业家来说,人生的上半场追求的是成功体验,人生的下半场追求的是境界。但不论是上半场还是下半场,亲情和友情都伴随左右的人生才会让生命更完美。精神的需求则是对人生意义的实践和追求。
朱晓辉嘲笑自己不大在意生活的时尚和潮流的动向。他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更愿意选择那些富有历史感和文化内涵的生活方式。比如对颜色的偏好,他喜欢一些稍微厚重和传统的颜色搭配:对家居的选择,他喜欢Rococo古典风格。在这样的环境中,你随时会感受到作为个体的文化属性和处于时代发展的阶段感。
他说自己骨子里是一个节用、薄享之人,生活不因财富而高贵,享受不因财富而骄奢。重要的是生活的品质。“我们很多时候很困惑,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有品质的生活,是香车宝马吗?是大HOUSE或者是顶级会所的顶级派对吗?如果我说不是,年轻的朋友或许不相信,但事实是这样,品质生活永远都是由自己的认知和心态决定的,当你有所经历,当你对人生有所理解,你就能发现,从容和恬淡才是品质生活的基本要义。”《古兰经》里面说得好,我们都要平静地往前走,对,是平静地往前走。只有这样的人生,才是最恬淡的人生和有质感的人生。
未来理想,创办“中国伊顿公学”
朱晓辉说,现在最大的愿望是开办一所“中国伊顿公学”。朱晓辉这样的想法由来已久,作为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又一直在跨国公司工作的朱晓辉对中国教育体制颇有感受。而关于教育问题,基本都成了中国社会的热点话题。作为企业家,实在的做法就是身体力行,参与其中。所以,他有一个宏伟的计划,那就是创办一所“中国伊顿公学”,为就学者提供一种综合的素质教育。
朱晓辉理想中的“中国伊顿公学”,既有英国“伊顿公学”对绅士贵族文化的传承,又能充分开发学生的个性;既能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发展,又能让学生明白道的内涵和术的技巧。
他向记者展望他的学校,他会资助些优秀的贫困学生,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机会。要知道,受教育的权利不平等,最终造成的是代甚至几代人的悲伤……
朱晓辉说,从世俗的眼光来看,他40多年的人生成功并充满光彩和绚烂,但那并不是来自心灵深处的快乐,或许以前他也以此为荣,或许曾经他乐此不疲。
但是现在,他对快乐人生有了新的认知。“所谓快乐,一是自己被社会认同,向社会证明你有某方面的才能,获得尊重;二是要将自己的理想变成现实,创造价值,就会真正获得快乐。”
所以,如果把人生比做文学作品的章节,关于朱晓辉的前40个章节“形散而神聚”,而后面的章节,这位阅人无数的商人说,人生的美好在于它的不确定性,要是今天我们知道明天要发生什么,我们还会那么期待明天太阳的升起吗?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