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培养儿童“自控力”

时间:2024-06-19

编辑/张艳红 文/付小平(复旦大学博士,知名亲子教育专家,儿童成长力培训专家)

培养儿童“自控力”

编辑/张艳红文/付小平(复旦大学博士,知名亲子教育专家,儿童成长力培训专家)

对于孩子,自控力比智商更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比情商更有助于社会交往。从这个角度来看,自控力就是孩子自我成长的“秘密武器”,虽然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时时处处都在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母子健康》:付博士,您好。很高兴又看到您的亲子教育新作。您为何会提出“培养儿童自控力”这一新的育儿理念呢?

付小平博士:我把自控力比作孩子自我成长的“秘密武器”,从认知神经科学和发展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来看,应当是名副其实的。但这一点却没有被很多家长深刻认识到,当然,更多人的困惑还在于,他们压根儿就不知道如何着手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几年前,也就是我的女儿伊伊三四岁时,我就开始认真观察她与几个经常一起玩的孩子的行为表现。其中的一些细节引发了我的极大关注和深入思考。举个例子,每次带伊伊到外面玩的时候,只要事先跟她说好几点钟回家或者过多久就回家,她基本上都能做到,不用大人苦口婆心地劝说。

后来我又注意到另外一件事情。我们所居住的小区里有一条步行街,每天都有很多小朋友到步行街玩。这条几百米长的步行街两边,有一些小商家入驻,部分商店外面安装了孩子们最喜欢的“摇摇车”。大多数时候,我们也会让伊伊去坐“摇摇车”。不过,我们从小就给她养成了一个很好的习惯,那就是“一天只能坐一次”,所以,她坐了一次以后,就会自动下来,不会吵着再坐一次,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如此。

孩子管好自己家长才能省心

孩子管好自己的25个秘密+ 父母需要做好的10件事=培养儿童自控力的“金钥匙”

卢勤、张思莱、蒋佩蓉倾情推荐

《母子健康》:聊到您女儿,让我想起我家宝贝如如,她出生时家里没有小孩子,所以姥姥姥爷给她买东西从来都是买很多。后来,演变成每件东西不买很多她都会哭闹。有了这样的苗头,我开始一次一次地对她说说,每次我们只买一件物品。现在她会自觉地一次只买一件东西,好像这样也成了非常自然的事。

付小平博士:嗯,是的。然而,我也经常看到这样的一幕:有的小朋友坐完一次以后总是会嚷嚷着再坐一次,大人欣然应允。坐完第二次后,他们又开始耍赖,一定要再玩一次。大人拗不过孩子,只好迁就他们。更有甚者,还会一连坐上好几次,才肯善罢甘休。

我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一边是家长求爷爷告奶奶似的哀求孩子早点回家,另一边却是孩子“两耳不闻身边事,一心只顾自己玩”。

其实,类似这样的孩子,可以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去超市购物,总会看到有些孩子买了这还要那,稍不如意就倒地撒泼;到餐厅吃饭,总会看到有的孩子自顾自地玩手中的玩具,身旁正守着几个大人给他喂饭;到游乐场玩,总会看到一些孩子动不动就对其他孩子横眉冷对,甚至拳脚相加。

虽然那些所谓的“熊孩子”各有各的“熊样”,但是,根源问题往往都一样——缺乏基本的自控力。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和要求,所以就会“及时行乐”,稍不满足就对家长软硬兼施;因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所以就会乱发脾气,稍不如意就对别人使用“武力”。

所以说,自控力,就是孩子自我成长的“秘密武器”。

从喂奶开始,播下自控力的种子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喂奶这件看上去再普通不过的小事,怎么可能跟孩子的自控力扯上关系呢?宝宝出生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妈妈要奶喝。妈妈给孩子喂奶这个行为本身,似乎同培养自控力这件事八竿子打不着,但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选择不同的喂奶方法,会对孩子自我抑制系统的发育产生不同的影响。

从喂奶的规律性来看,一般有两种喂奶方法,一是“要了就给”,二是“规律喂奶”。宝宝出生之后的几周内,由于正处于学习吃奶的阶段,而且母乳的分泌量不多,孩子饿了就会哭,很难做到按时喂奶。

所以这个时期,最好的方法就是孩子想什么时候吃奶,妈妈就什么时候喂奶。

但过了这个时期,妈妈就需要慢慢改变“一要奶就给”的喂养方法,尽可能采取“规律喂奶”的方法。“要了就给”的喂奶法,对于只具备大脑边缘系的低等哺乳动物来说,是无可厚非的。但对于作为高等动物的人类而言,出生后不久,低等动物所不具备的大脑新皮质就开始发育,就有了表现喜怒哀乐的可能。所以,人类不能像动物那样想吃的时候就吃,需要逐渐养成有规律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采用“规律喂奶”法,有利于大脑中抑制大脑边缘系冲动欲的“眼窝前额皮质”的发育,这是自我抑制力的中枢。如果妈妈经常做到“规律喂奶”,很多时候就可以断了孩子“想要什么就立即得到”的念头,从而让孩子从吃奶这件事上逐渐学会放弃和忍耐。

《母子健康》爱心提示

很多人会问,究竟间隔多长时间喂奶好呢?这个问题没有任何标准答案,完全取决于孩子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发育阶段、喂奶的环境等,甚至还要考虑性别差异。比如,我家大宝是女孩,小时候夜里一般只需要喂1到2次,二宝是男孩,夜里就需要喂3到4次才行。

其实,“规律喂奶”法的重点不在于喂奶的间隔时间长短,而是根据孩子的特点,尽可能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喂奶,不是“孩子哭了就喂、要了就给”,导致每一天的喂养没有一定的规律性。当然,我们也绝不能为了让孩子学会放弃,就一味地进行刻板和严酷的放弃训练,否则就变成虐待孩子的行为了。

用身体语言,让孩子学会自动停止

对于1岁以内的孩子,当他们的运动能力得到很大提高时,除了通过大吼大叫、哭闹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以外,他们还会用自己的手脚和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或者唤起大人的关注。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他们难免会做一些不合适的行为,甚至是危险的举动。

出现这些状况的时候,也正是可以让孩子逐渐学会自动停止、进行放弃训练的大好时机。不过,大人的口头语言对1岁以内的他们而言,一般情况下就是鸡同鸭讲。这个阶段,我们的身体语言才是最好的交流工具。

小雨8个多月时,手指的运动技能就得到了飞速发展,学会了用拇指和其他手指进行抓握。当小孩学会了一项技能时,总是喜欢不失时机地大展拳脚,尤其是1岁以内的婴儿,更是如此。

因此,从那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当大人把他抱在身上的时候,几乎每次他都会用手指来展示自己的才能。刚开始是抓脸,很快就学会了捏人,同时还会乱抓大人戴的眼镜。只要是他手之所触,大有所向披靡之势。最初,我们也没有太注意,基本上任他随心所欲,觉得这么小的婴儿,爱干吗就干吗,尽量不去干涉他的行动。

有一天,当我抱着他的时候,他居然已经学会用双手把我的眼镜摘下来,然后迅速地扔到地上。幸好是树脂镜片,我的眼镜完好无损。之前他只是把眼镜取下来,拿在手上把玩几下。这一次的速战速决之举,直让我大跌眼镜。

从此以后,再抱他时,我总是对他心有余悸,所以每次就会多一分防备之心。当他试图摘下我的眼镜时,我就开始不停地摇头,一方面是为了避开他的双手,另一方面也是想通过这样的身体语言逐渐让他明白这样的举动是不可以的。

这一招最开始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顶多就是暂时避开了他,随后他仍然会穷追不舍。但每一次我都会通过摇头来暗示他,并继续使出《大卫,不可以》中的“咒语”来配合。

过了十多天,我突然发现小雨已经能够理解我的身体语言了。只要我一摇头,他的手就不再继续去取眼镜,而是放在我的脸上,开始胡乱摸脸和抓脸。此后的一段时间,当他抓脸或者捏人比较痛的时候,我同样通过摇头和“咒语”来告诉他可以停止了。没想到,大多数时候他都非常配合地自动停止了。

《母子健康》爱心提示

如果我们在孩子1岁之前,就通过放弃训练为他们播下了自控力的种子,那么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就需要让孩子慢慢学会忍耐和等待,逐步训练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逐渐让自控力这颗种子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