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谈谈板胡的起源与发展

时间:2024-06-19

李亚军

所谓板胡,顾名思意,就是以木板为震动发声体而制作的弓弦乐器,板胡又称作“胡琴”,它是随着北方梆子腔的出现经过改进,成为板胡,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在弓弦乐器这个大家族中,它以其高亢、明亮、欢快及火爆的个性独树一帜,在文乐队中起到领弦主奏的作用。

最初的板胡只仅仅是一种单一的伴奏乐器,只是为戏曲伴奏服务的,经过历代音乐人的呕心沥血,不断地完善和革新,尤其是建国后,板胡有了很大的发展,使很多新品种、新面孔加入了板胡的家族,板胡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力也更加丰富多彩,成为民族乐器中不可缺少和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独奏乐器,并为民族歌舞剧和声乐伴奏,因此就将音乐板胡和戏曲板胡另立门户,各自为阵形成了板胡家庭中的两大体系。

音乐板胡体系里,根据音域和演奏风格的不同,大概可分为高、中、低三个类型,高、中、低音的具体划分是:高音板胡的把位较小,大概把位为25公分左右,琴壳直径为9—10公分之间,琴壳发出的声音尖细而悠扬,表现力极强,适合演奏舒悦的作品,代表作品有《秦川新歌》等。中音板胡把位大概为30公分左右,琴壳直径为10.5—11.5公分,音域较高音相比较宽厚宏亮,适合演奏欢快、豪迈的旋律,其代表作有《秦腔牌子曲》《红军哥哥回来了》等一大批耳熟的旋律,低音板胡是由陕西籍著名板胡演奏家孙尔敏先生最先尝试用于陕西合阳线腔为原声基调将其搬上音乐舞台,把位大概为30公分左右,琴壳直径为12—13公分,声音低沉、浑厚,更能体现民间原生态的状态,是板胡领域的一支最能体现委婉的生力军,它的代表作品有最早的《古树银花》和吉喆老师作曲并演奏的《看线戏》等。戏剧板胡则根据各地方剧种的不同,品种繁多,具有典型和代表性的如豫剧板胡、晋剧板胡、蒲剧板胡、评剧板胡、秦腔板胡等等。作为一名职业秦腔板胡专业教师,这里我就着重对秦腔板胡的起源与发展谈点我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秦腔板胡,按照其音域划分,应该归属中音板胡的范畴,也可以说它是中音板胡的雏形,秦腔板胡的定弦和演奏方法几乎和中音板胡同出一辙。秦腔板胡在整个秦腔戏曲的乐队伴奏中起着领弦主奏的作用。因此,人们通常俗称板胡演奏员为“头把弦”,这也充分说明了秦腔板胡在整个乐队中的灵魂所在。

一、秦腔板胡的结构及发声要求

1、秦腔板胡的结构

秦腔板胡和其它板胡一样,其主要结构由琴杆、琴壳、琴轴、琴弦、千斤、琴码、琴弓、底托组成。以下对其各部位做一细致的讲述:

(1)琴杆:也称“杆子”,是板胡的骨架,虽然并不发声,可它是一把琴的灵魂所在,一把板胡的价格高低首先是用琴杆所采用的材质来衡量的,一般采用木质坚硬的酸枝木、紫檀木、乌木、黑檀木,也有用花梨木和其它杂木而制的。根据历代人的经验总结,秦腔板胡琴杆长度大概为74—75厘米,琴杆上端为琴头部分,呈方形,开有两个安装琴轴的孔,为了美观,经过工匠们的一步步研究,顶端形成了多种精美的造型,如:龙头、平头、弯头、如意头等,这些精美的造型,将板胡的整体艺术水平提升了一个重要层面。

(2)琴壳:也称“壳子”,是板胡的发声体,是由坚硬的椰壳配合结构松软的桐木面板精制而成。制作琴壳的具体要求是,选用较老的椰子(椰子太嫩则壳壁薄,易碎不耐用而且颜色发白,也不美观),去掉外边的椰皮和里面的椰肉,经过打磨抛光,使其乌黑或棕黑发亮,然后锯掉两头,大口用于粘贴桐木板。挑选一个好琴壳的首要标准是,壳形要圆、壳壁要直、壁厚均匀适中,所以壳子的选材是很难挑选的,要选一个真正上乘的椰子壳保守的说百里挑一并不为过。

(3)琴轴:也叫“弦轴”,分为上下两个,起调整音高的作用,上方的为“内弦轴”,下方的为“外弦轴”。木质多用琴杆的木料或黄杨木制成,轴体基本雕刻为螺旋纹,装在琴杆同一侧面,琴轴有木质轴和木柄齿轮铜轴两种,目前大部分板胡采用木柄齿轮铜轴,调弦快而自如,准确又不会跑弦。

(4)琴弦:琴弦分为金属弦和丝弦两种。金属弦比丝弦发音明亮、清脆,不易跑弦,故现在都采用金属弦。琴弦又分为内弦和外弦,内弦:采用钢芯,外用金属丝或银丝缠绕,简称缠弦。外弦:采用钢丝光弦,简称钢弦。

(5)千金:也称“腰码”,一般采用木质坚硬的木头、牛角或金属等制成。千金为一头大一头小的塔状,大的一头贴在琴杆上,小的一端上搭上琴弦,这样的千金稳定性好,发音灵敏度强。千金还可分为固定和活动两种,固定千斤就是将千金用绳子绑定在琴杆上,这种千金对于初学者来说较好,可以掌握好把位和演奏时的音准。活动千金就是在琴杆和千金接触处安装上用骨头或金属制成的滑道,可根据演奏员所需要的把位大小,上下自由调节。

(6)琴码:也称“小码子”,是板胡发声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用竹子、骨头或质地坚硬的木头制成,直接压在板胡的共鸣板上,距共鸣板上端边沿3厘米左右为佳,别小瞧这个小小的琴码,它直接影响着板胡的音色和音量。

(7)琴弓:也称“弓子”,秦腔板胡的弓子根据历代演奏员的习惯与其它剧种还有所不同,一般采用马尾直接拴绑式的“马尾辫”弓子,弓杆用料以福建白竹或香妃竹为上乘,粗细要均匀适中,系白马尾,长短为82公分左右,过长笨重,不便灵活使用,过短又欠缺拉奏长音的效果,所以既不能长也不能短。对于弓子我个人的理解是,所为“弓”,不能理解为打仗使用的弓箭那弓的造型,而是要根据“弓”字的写法结构而象形弯曲,两头要有弧,中间要有撬,这样的弓子才富有弹性且不会内外摆动过大,使用起来得心应手。

(8)底托:也称“底座”,秦腔板胡最早没有底托,为了让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能够轻松自如的控制板胡,方便美观大方的演奏姿势,使板胡音色更加清脆、洪亮,后来才加上了底托。底托一般采用以下材质制做:坚硬且较重的木质、木质加灌铅、纯胶木或金属。

2、对于秦腔板胡的音量、音质及音色的要求:

音量,一把琴的好坏首先得用音量来衡量,如果没有声音,再好的木质,再好的做工都是白费心思,所以首先音量要大,音量大是板胡的基本条件,即使在十人甚至几十人的大乐队中也不会被乐队盖住,这样的板胡在演奏时才能吸引住观众的眼球。

音质,就是音的质量。何为质量?任何物体都有相应的质量,但是就音而言,质量本身就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金属或木质的质量就是根据它本身的密度来衡量,密度决定硬度也就是它的质量,而音的质量靠什么来衡量和鉴定呢?它本身就是没有密度大小区分的,这里所说的质量又是什么呢?首先就要回头说的前面提到的音量大小,然后听它发出声音的纯度、宽度、有没有杂音、狼音,这就是音的质量。

音色,当音量和音质都达到相应的要求时,就要选择它的音色了,音色就是更为抽象的概念,声音的色彩靠肉眼是看不见的,也是摸不着的,那么它是靠什么来衡量呢?这里就出现了醇和润的概念,在唱腔里有个名词叫润腔,板胡也一样,要用耳朵去听,用心去品,品那甜美的韵味。

以上所说的对于秦腔板胡的音量、音质及音色的要求不完全取决于板胡质量问题,它也与板胡演奏者的演奏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例如,运弓不直、运功不平、手指触弦位置不对等,方法不正确也可使其声音受到影响。因此,解决板胡的发音与音色问题,首先是培养演奏者具有良好的技术、内心听觉和审美要求,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把内心对声音的多种概念,尤其是美的概念变成实际的音响。

二、秦腔板胡的定弦和演奏中的特征音

1、秦腔板胡的定弦:

秦腔板胡内外弦是纯五度音程关系。用“1、5”弦演奏,秦腔板胡常用定调为F、#F和G调。

2、秦腔音乐中的特征音与板胡演奏时的技法处理:

秦腔音乐分为欢音和苦音两类声腔,苦音声腔中的“4、7”和欢音声腔中的“6、3”音是最具有特性的音,也是秦腔剧种风格的代表音符。秦腔音乐苦音中所用的“4”是“微#4”, “7”是“微b7”。而我们对“微#4”和“微b7”在板胡演奏的技法上一定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对于“微#4”和“微b7”音准的概念是在演奏中试效果而定;二是演奏员对于这两个音采用的揉弦方法及揉弦频率的快慢应特别注意,因为秦腔板胡的定弦调高弦硬,要想让秦腔苦音音乐的韵味浓厚,我们在这两个音上多采用压揉,且根据音的时值长短来控制揉弦频率的快慢,即时值长则揉慢,时值短则揉快,特别短则不揉。若拉出的音乐味道不浓、韵味不深,不妨试听一下这些音的演奏是否妥当。

总之,任何乐器都是为演奏者服务的,板胡也是一样,它也要根据演奏者的习惯,适当调整,不是一成不变的。

任何事物都有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演变过程,板胡从起源至今,经过几代人的呕心沥血,不断发掘和革新,才有了今天的成绩和成就,在整个弓弦乐器这个大家庭中占有了一席之地。根固才能叶茂,相信通过一代又一代音乐人的共同努力,会让板胡艺术扎根在民族音乐这片沃土中,不断吸取新的营养,它的艺术生命一定会源远流长,这一民族乐器一定会发挥更大的器乐作用。

(作者系陕西艺术职业学院器乐系教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