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在乌克兰炼“钢铁”

时间:2024-06-19

文/韩刚

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曾在中国广为流传,前苏联拍摄的电影也曾在中国放映,产生过很大影响,此次重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我来说既新鲜又富挑战性。也许正是因为前苏联曾拍过三版,此次我们的中国版才更有意义。

我是伴随着前苏联文学、诗歌、绘画和电影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四十岁以上的很多人都和我一样,不仅熟悉前苏联的艺术作品,甚至今天仍能背诵,不少苏联歌曲张口就唱。毕竟中国与苏联曾同在一个阵营,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是“同志加兄弟”的关系。我正是怀着对前苏联艺术大师们的崇敬与对乌克兰人民的情谊踏上了这片土地。

“你们为什么要重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初到乌克兰便遇到无数记者的相同提问。他们对中国人来拍自己民族的故事感到新鲜,这在情理之中,但他们几乎相同的疑惑表情也着实有些令人纳闷儿。后来当我看到博雅尔卡那已尘封多年的奥斯特洛夫斯基纪念馆才清晰地感受到独立后的乌克兰意识形态已与从前大相经庭。自由以及“多元化”的社会已经使他们的年轻人对保尔·柯察金越来越陌生……当然,这并不妨碍许多热心人对我们的支持,尤其是杜甫仁科电影制片厂的大力协作。

乌克兰的冬季非常寒冷。为了赶上季节,我们首先抢拍保尔修铁路的戏,由于人物众多,场面宏大,组织拍摄相当艰难。但几天之后我便发现最为艰难的还不是拍摄,而是技术问题。虽然杜甫仁科电影制片厂历史悠久,工作人员都很专业,但他们没拍过电视剧,甚至自乌克兰独立之后,由于经济衰退,连电影也很少拍。拍摄中乌克兰摄影师对摄相机的性能及操作难于掌握,接二连三地出现技术故障。拍了一段时间之后,我有一种体会:实际上我是在带领乌克兰电影厂的第一支电视剧摄制组拍戏,一切有如回到了中国电视剧刚刚起步的八十年代初。百般无奈之下只好撤换摄影,从国内急调摄影和照明重新来过,否则质量实在难于保障。

与摄影的技术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演员个个非常出色。这当然与乌克兰深厚的戏剧传统有关,至今他们的许多剧院几乎每天都有演出,话剧在他们的社会生活中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演员每天都在与观众直接交流,这种历练是很难得的。因此,乌克兰演员的心态和状态都极好。无论老演员还是青年演员都非常敬业。

此次中国人重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乌克兰也算一件大事,自然吸引了众多乌克兰最好的演员前来参演。许多与影视久违了的演员们穿上服装就不舍得脱下,甚至拍完戏不愿走,一直看摄制组拍戏至半夜才回家。许多乌克兰的人民演员、功勋演员、著名的老艺术家只在剧中扮演一个小小的角色,这也许是我们的整体表演水平保持高水准的根本原因。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关键的演员无疑是饰演保尔·柯察金的人选。正当我们忧心忡忡的时候,一名乌克兰“左岸”剧院的青年演员安德烈·萨米宁正在默默地期待着我们的挑选。他形象消瘦,棱角分明,有些局部很象58年版的保尔,但又比那个保尔柔和一些,也可爱一些。经过试妆,我们认为,仅从形象上看保尔非他莫属,但是否能胜任表演,我着实替他捏着一把汗。在以后的拍摄过程中,他的表现一再验证了我们当初决定的无比正确。第一,安德烈·萨米宁演戏非常地投入。也许因为这是他初登屏幕,心里压力很大,故格外重视。他用心体会人物的每一细微心理,寻找到塑造人物的真实、合理、恰当的方法。我时常见他蹲在角落里沉浸于戏中,激动处以至于浑身颤抖。第二,安德烈·萨米宁经常会提出自己的见解。我一向认为能否提出令人信服的见解,是作为优秀演员的前提,见解必定是他从再创作的思考中提炼出来的,其用心与执着难能可贵。拍摄现场,他经常要求反复试戏、反复琢磨,而且都象实拍一样,即使是“打戏”也要遍遍真摔,决不偷懒。第三,在安德烈·萨米宁身上体现出一个职业演员为艺术献身的精神。由于剧中人物保尔·柯察金的特殊经历,演员在塑造人物时必然是相当艰苦的,他要经历挨冻、挨饿、挨打,以及残酷“战争”的种种磨炼与考验,安德烈经常伤痕累累。一天拍谢寥沙牺牲前推保尔跳崖逃生一场戏,其实这个镜头完全可以用替身,但为了使这个战争场面真实连惯,他要求自己来演。从十几米高的河岸上跃下,跳进河中,这确实很危险,如果是在国内拍戏,这样的场面对任何演员来说都不敢调以轻心。

总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的扮演者安德烈·萨米宁,从形象、气质到表演都是相当令人满意的,当然其他如饰演冬妮娅、朱赫莱的演员也都很棒……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从拍摄到后期完成经历了一个很复杂的过程,预计将于年底完成,届时我相信将奉献给观众一部既新鲜又好看,而且雅俗共赏的电视剧精品。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