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互联网+”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时间:2024-04-24

刘 佳

(兰州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甘肃 兰州 730000)

1 引 言

现如今,互联网全面渗透在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提高了国际贸易的质量和效率,还加快了资本的流通,丰富了贸易形式。因此我国各高校应明确“互联网+”背景下,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现状,以期通过改进教学模式,促进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

2 基于“互联网+”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2.1 岗位设置方面的需求

在“互联网+”背景下,不仅促进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的改进和完善,还促进了社会经济分工的快速发展。当前各外贸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开展贸易活动时,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岗位设置需求大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出口营销方面:本专业所涉及的相关岗位中,出口营销岗位对人才需求最为紧缺;二是报关、报检及单证处理等岗位。上述岗位在国际贸易中必不可少且有着较高的实用性。因此,基于“互联网+”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需求现状,要求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及理论基础,还应具备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必须进行人才培养途径的探索和创新。[1]

2.2 专业能力与发展能力需求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跨境电商已成为国际贸易的一大趋势。这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外贸基本技能,如熟知国际贸易规则、交往礼仪,掌握进出口业务所涉及各个流程,具备较强的商务谈判能力。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网络营销能力,在“互联网+”背景下,已经成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必备的技能之一。在开展跨境电商交易活动中,能够借助互联网的便捷性及时获取到当前的国际贸易市场信息,并进行有效信息的收集与整理,通过科学方法分析和评估信息制定营销方案,确保营销效果。

2.3 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量

基于当前我国国际经济贸易活动,进出口贸易量呈现稳步上升趋势。针对进出口产品,其在结构上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优化,表明我国的国际地位及竞争力不断提升。我国大多数企业纷纷抓住这一机遇,实现市场的转型,从国内市场延伸到国际市场。各类外贸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浮现,国际贸易活动日渐频繁、商品流通加快,基于此种现状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多。

3 “互联网+”视域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3.1 重视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在确保学生已经熟练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应增加教学实践,给予学生广阔的实践空间,为学生今后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开展实践性教学过程中,应丰富教学表现形式,通过案例教学、实验、实习、实训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为了营造良性竞争氛围,教师可以组织专业技能竞赛,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竞赛,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不仅巩固了学生理论知识基础,还锻炼了其实际运用能力,而且发挥了优势互补作用,优生通过指导和帮助落后学生,使其能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更有侧重地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此外,在开展专业技能竞赛过程中,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另一方面加强了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增进了师生感情,有利于教师各项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能够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质量和效率。[2]

3.2 实施个性化人才培养战略计划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发展的个体,各有其特色。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制订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人才培养计划。而人才的培养无外乎两种模式,具体表现为以下两方面:一是研究型人才培养:研究型人才更偏向于学术研究,多会选择通过考研继续深造实现自我提升。针对此类型人才开展教学活动,应重视对其理论知识的夯实与科研能力的培养,从而为今后的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很显然应用型人才在毕业后就面临着就业,所以针对该类型人才的培养应兼顾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本科阶段,针对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对其进行分流,实施差异化人才培养战略。同时应丰富课程设置,针对两种不同类型人才,分别设置深造与就业方面的课程,拓展学生视野,实现人才的个性化培养。

3.3 基于跨境电商,提升学生的电子商务能力

“互联网+”视域下,跨境电商有效促进了外贸额的增长,国际贸易市场对于人才的跨境电商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重视对学生跨境电子商务能力的培养。优化课程设置,增加计算机课程的课时,使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来学习电子商务相关知识。针对跨境电商平台,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该平台操作流程,具备较高的管理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网店的开设、产品信息的实时发布、相关业务的推广,并结合当前市场现状进行合理报价与核算,科学有效地处理跨境电商所涉及的各类结算业务。针对经营产品数据进行分析与评估,实现对运营活动的进一步完善。[3]

3.4 加强外语能力与商务礼仪教育

对于学习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来说,只有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才能为将来更好的就业增添筹码。然而实际情况却是,虽然很多学生已经顺利拿到了大学英语六级证书,但其自身英语口语水平较差,无法实现畅通无阻的英语交流。基于此种现状,我国各高校应不断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不仅要开设商务英语、外贸英语函电等专业课程,还要进一步增加双语专业课时,兼顾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及外贸英语函电能力。此外,高校还应结合实际需求,开设各类小语种课程,以此培养更具国际竞争力的专业人才。现阶段,“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实施,加强了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也就是说,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将会展开频繁且密切的商务活动。因此,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国际商务礼仪与文化的教育。针对“一带一路”国家及地区,其各自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礼仪文化等进行深入的了解。因此,应开设相应的跨文化课程,向学生讲述沿线国家历史发展历程、文化特色及宗教信仰。这样一来,能够在最大限度上避免因礼仪文化差异导致的商贸交流冲突发生。

4 结 论

综上所述,在经济全球化与“互联网+”背景下,给国际贸易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应最大限度上规避风险,迎接挑战和机遇。通过全面分析当前行业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需求情况,转变人才培养方式,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培养出更多高水平专业人才,为国际贸易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