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关于建设中国应用科技型大学新体系的思考

时间:2024-06-19

董立平

(厦门理工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4)

一、问题的提出

“应用型”与 “应用技术型”人才及其教育的概念提出、实践探索与理论探究是从我国20 世纪80 年代开始,并在21 世纪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之后在全国部分新建本科院校、行业特色型院校中逐步自发探索的。

2013 年6 月,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立,首批35 所高校加入。这标志着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由自发走向自觉,由零散走向组织化。联盟的成立拉开了中国建设应用技术大学(学院)实践探索与改革运动的序幕。

2014 年6 月,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 “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1]。随后,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明确了应用技术大学(学院)的地位。至此,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基本方向和基本政策框架最终以政府和教育部门文件的形式确定,并将应用技术类型大学(学院)定位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并兼有普通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职能的新型大学(学院)。

从2014 年到2018 年的五年间,全国兴起了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与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热潮,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地方高校纷纷出台相应的政策制度来保障高校转型发展的顺利进行。这样,应用技术型大学在我国正式生根发芽,成为一种重要的高等教育类型。

但是,2019 年1 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到2022 年,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校开办应用技术类型专业或课程。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2]。这里就把应用技术类型局限于“专业或课程”而不再是“学校”层面。

2019 年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 “持续推动地方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比重”[3]。这里强调要“持续推动地方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但没有明确要转型为 “应用技术型高校”,只是把“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作为三种人才类型并列提出,从而使人们提出三者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应采用哪种类型高校来培养的疑问。

从2014 年前全国所普遍提及的 “应用型”到2014 年、2015 年的“应用技术型”再到2019年、2021 年的 “应用型”的重提以及 “职教本科”作为一种与 “应用型本科”相对独立的另一种类型的提出,在全国高校的实践改革界和理论研究界产生了较大的误解,以为2014 年所提出的 “产教融合”的 “应用技术型高校”的改革政策被否定了。

国家教育政策中这些提法之所以不断变更,原因在于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人们认为 “应用技术型”这一名称涵盖范围过于狭窄,不利于全面推进我国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与深化改革。它既不能准确涵盖行业特色型院校以及它们中占优势的工程类学科专业的内涵,也不能涵盖传统地方本科院校的定位发展,更不能清晰地涵盖新建本科院校、独立学院中大量的人文社科类学科专业的内涵。在实践中,这往往给人们的错觉是重点转型发展600 余所新建本科院校以及它们中的工程技术类的专业。因此,许多人主张重提 “应用型”这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可以涵盖所有新建本科院校的所有学科与专业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但是,“应用型”这个概念不仅包括本科层次,还包括高职专科层次的高等教育,具有外延过宽过大的问题。

因此,面对“应用型”与“应用技术型”的不同争议及其存在的不足,笔者认为,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情况,从构建更为完善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教育体系出发,提出构建 “中国特色高水平应用科技型大学体系”的改革设想可能更为恰当,更有利于中国特色高质量多元化高等教育新体系的构建与科学发展。

二、应用科技型大学的内涵及其构成体系

1.应用科技型大学的由来

应用科技大学作为高等教育专门类型名词的提出是从借鉴学习德国的 “应用科学大学”开始的。“应用科学大学”这个词源于德国大学校长联席会(HRK)为消除国际社会对德国应用科学大学Fachhochschulen(FH)的误解而设计的英文翻译,并于1998 年通过决议正式使用,荷兰、芬兰、挪威、奥地利等欧盟国家也都开始使用该英文名称作为各自国家同等类型高校的国际名称。正如《朗氏德汉双解大词典》将其释义为:“一类特别的高等学校,在这类高等学校,学生的实践性培训要比在综合性大学更为强调”,同时还给出了中文译名 “专科高等学校(大学)”。[4]其后,奥地利、荷兰、瑞士和芬兰陆续使用 Universities of Applied Sciences(UAS)这个英文国际名称。自1998 年起,应用科学大学(UAS)就被世界各国广为接受并成为一种内涵明确、办学特色鲜明、办学成效显著的区别于传统大学的一种高等教育类型,对欧洲和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改革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我国学界和实践界也不断学习和借鉴德国的应用科技大学的办学理念与办学实践经验,大量翻译和引介了相关资料。有些学者将德国的Fachhochschulen 一般译介为 “高等专科学院(FH)”或 “高等专科学校(FH)”等,但也有许多学者将德国的这类高校译成中文 “应用科学大学”或 “应用科技大学”来介绍,对我国21 世纪的高等教育改革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通过以上对 “应用型”、“应用技术型”和“应用科技型”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演变梳理及概念的比较,我们可以认为,三者的内涵基本上是一致的。“应用型”只是更为宽泛,可以涵盖一切除研究型大学之外的高等教育类型即高等职业教育类型,既包括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包括除本科之外的专业硕士、专业博士和职业技术专科层次的教育。而 “应用技术型”虽说是从欧洲尤其是德国的Univesities of Applied Sciences 翻译过来的一种特定称谓,亦已写入2014 年以来国务院和教育部的相关政策文件,其原意是既有等同于德国的应用科学大学之意,又有强调在目前中国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教育为注重技术技能教育,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意蕴。笔者也曾对此进行过明确:应用技术大学中的 “技术”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 “技术”,是蕴涵 “科学、知识、工程、技术、艺术”等应用性科学与技艺含义的名称。[5]但在实践中很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和错觉,以为 “应用技术型”只是单指工程技术类的院校或专业,并不能涵盖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文社科类专业,仅仅是指600 余所新建本科院校要转型发展为应用技术型大学,而且在应用技术大学联盟中有相当一部分高校是民办本科院校。这就给人们一种错觉——应用技术大学是一类低层次、低质量、低水平的大学,致使许多高校的管理者和教师对转型发展为应用技术大学持有抵触心理和观望态度。这一点,从2020 年全国范围内的独立学院转设风波略见一斑。2020 年以来全国范围内的独立学院转设为职业技术类大学时,在浙江、江苏、山东、福建等地出现了因学生家长和部分办学者、教职员工纷纷抵制而导致暂停转设的情况。另外,除去100 余所学术型大学(研究型大学)即 “双一流”大学和600 余所新建本科与独立学院,其余的400 余所传统本科院校和特色行业型本科院校又该如何进行办学定位:是定位于向研究型大学发展,还是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如果向研究型大学发展,它们将很难进入一流研究型大学之列,很难赶超国内 “双一流”高校,并且社会上也不需要这么多的学术型人才;如果它们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它们又不甘于屈尊降低身份与新建本科院校为伍。因此,许多人仍然主张用 “应用型”“应用型本科”“应用型人才”等。笔者认为,“应用型”太过于宽泛,既包括本科教育,也包括高职高专;既和 “研究型”“学术型”相对立,又被许多人当作和 “工程型”“职业型”“技术型”“技能型”“实用型”相并列的一种普通高等教育类型,并往往把它与职教本科教育相并列。因此,为了更明确地统一大家的观念认识,更有利于推进地方高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独立学院的转型发展和我国行业院校的特色发展,更科学地构建我国职业高等教育新体系,借鉴国际(欧洲)和我国港澳台地区高等教育改革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 “应用科技大学/应用科技型大学”是更符合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实际的特定称谓和高等教育类型体系。

2.应用科技型大学的内涵

应用科技型大学(Universities of applied sciences and technologies)是一种以培养应用科技型人才为核心、以应用科技型研究为支撑、直接为区域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提供应用科技型服务的本科层次及以上的一种类型的高等院校。它区别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核心,以基础研究为支撑,以广泛的社会、国家和人类服务为目的的研究型大学;也区别于以培养一线实战性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直接为社区和中小微企业发展服务的职业技术型院校。所以,应用科技型大学的主要特征是培养应用科技型人才,以本科教育为主,辅以一定比例的学术型与专业型硕士、博士教育;研究型大学的主要特征是培养研究型、学术型人才,以本科生与研究生教育教学并重,以学术型硕士、博士为主,辅以专业型硕士、博士教育;而职业技术型院校的主要特征则是培养一线实战性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以专科层次为主,辅以职业本科、职业硕士层次教育。

应用科技型大学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技术进步的产物,是基于实体经济发展需求,服务国家技术技能创新积累,立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直接融入区域产业发展,是集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于一体的新的大学类型。[6]应用科技型大学特别注重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根据其学科专业特点及服务情况还可以划分为应用科学型(工程型)、应用科技型(工程技术型)、应用技术型(技术型)、职业技术型本科院校等不同的类型。应用科技型大学的显著特征就是面向产业/行业/职业、依托学科、注重专业、通过实践、突出应用、以本科教育为主兼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用科技型大学侧重培养从理论到实践的人才,即培养理论应用(将客观规律运用于相关领域,进行工程与技术设计、规划、决策、施工、评估,或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组织、管理等)人才。这种人才的主要特点是学以致用,具有一定的理论联系实际以及较强的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正如欧洲应用科技型大学的办学定位是以实践为导向,将科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荷兰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法》规定应用科技大学(Hogescholen)应 “促进理论知识的迁移与技能的培养,并使之与专业实践紧密结合”[7]。

3.应用科技型大学体系提出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在西方,1965 年,美国教育家费依屈克(Harod A.Foechek)教授提出:“在将来某一个时候,大学本科水平上,至少有四种基本类型的学士学位教育计划——科学类(Science)、工程科学类(Engineering Science)、工程类(Engineering)和工程技术类(Engineering Technology)。”[8]这为当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类型与高等学校类型的划分提供了较大的参考价值。

在我国,黄克孝在20 世纪90 年代初就以人才类型理论为基础,把教育划分为基础教育、专门教育两大类,并进一步把专门教育划分为科学教育和技术教育两类,进而又按照内容把科学教育和技术教育划分成了学术性、应用性、技术性和技能性四种不同类别。[9]2001 年,陈勃生也对“职业高等教育”进行了初步探究。[10]他们的相关理论都为确立新的职业高等教育类型属性及其内部分类提供了学理的逻辑基础。据此,我们可把高等教育体系分为学术型高等教育与职业型高等教育两大体系;职业型高等教育则可细分为应用科技型与职业技术技能型,应用科技型又可细分为应用科技型(工程技术型)、应用科学型(工程型)、应用技术型(技术型)教育;而职业技术技能型则可分为职业技术型(本科高职)与职业技术技能型(专科高职)两个层次教育。

从学理上讲,应用科技型大学有着不同于普通大学的知识生产与产品研发功能定位,是具有不同社会分工的社会组织。它们处于知识结构中不同的位置,具有各自的特性。在图1中,左边的B 代表主要由学术型大学所开展的基础性的、学科性的学术研究(主要是模式1,波尔象限)。应用科技型大学主要位于P 和E区,P 和E 代表的是:

图1 学术型大学与应用科技型大学在知识架构中的位置 [11]

P=实践导向的研究(越来越接近模式2;斯托克斯:巴斯图象限);

E=新产品和服务的实验发展(模式2;斯托克斯:爱迪生象限)。

从知识论的角度进一步分析,大学的核心是研究高级知识、高深学问。知识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科学分为纯科学(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著名的英国科学家拉塞尔(E.J.Rassel)提出,“有两个科学分支,更正确些说是两种科学类型:为了解释未知的科学和为了应用的科学。第一类成为纯粹科学,第二类成为应用科学。纯粹科学深刻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而应用科学深刻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12]。基础科学(纯科学)可分为自然科学、基础社会科学和基础人文科学(又称人文学科);应用科学又可以细分为工程科学、技术科学与应用社会科学、应用人文科学(学科)。人们在分析科学技术进步与发展时,常常把 “研究—生产”这一漫长而又复杂的周期分为以下几个基本阶段: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设计工作→新技术项目的试验生产→新技术的生产→使用新技术的范围。前两个属于科学研究范围,其余的概括了新技术的创造、开发、生产和使用过程。而除了第一阶段的基础研究之外,“应用研究→试验设计工作→新技术项目的试验生产→新技术的生产→使用新技术”这一过程都属于应用科技型大学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范围,可以说,应用科技型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职能覆盖了现代社会的绝大多数领域。

根据科学(知识)及其研究类型的划分,研究高深知识、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大学,就随之分为以研究与扩展基础科学为主、培养学术性人才为主的学术型大学(即研究型大学)和以研究与传授应用科学为主、培养应用科技型人才的应用科技型大学。应用科技型大学又可以根据各自高校的学科与专业的聚焦与定位分为以工程类学科专业为主的工程型大学、以技术类学科专业为主的技术型大学、兼有工程与技术类学科专业的工程技术型大学、以人文与社会科学类学科专业为主的应用文理型大学、具有产业行业特色的单科性应用科技型大学、具有多科性的应用科技型大学等。从广义上讲,民办高校升本所设立的 “职业技术大学”(即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相当于德国具有 “双元制”特色的职业技术型大学(又称 “双元制大学”)和日本的“专门职大学”[13],它们也应包含在应用科技型大学体系范畴——应用科学型(工程型)→应用科技型(工程技术型)→应用技术型(技术型)→职业技术型——之内,属于从“科学→工程→技术→技能”的技术技能一端。但由于二者在办学目标、办学模式、课程体系与课程实施等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区别,职教本科是高职专科院校职业技术教育办学层次的延伸与提升,故把它列为职业技术教育一个单独类型,但都属于我国职业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4.我国高校分类及应用科技型大学新体系的构成

关于我国高校的分类,许多学者和机构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如上海市、江苏省、山东省等曾把高校分为学术研究型、应用研究型、应用技术型和应用技能型四种类型;马陆亭在“厦大高教论坛2021”上提出研究型、工程型、应用型、职业型的划分方法;[14]还有人提出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服务型等不同的分类方法。为此,2009 年,笔者与潘懋元先生在《关于高等学校分类、定位、特色发展的探讨》一文中提出,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高校分类应该根据高等学校的这一基本职能进行划分才较为合理。也就是说,高校分类所依据的主要标准应该是人才培养类型而不只是科研规模的大小、管理体制或办学形式。当然,也可根据不同的需要和目的从不同的视角加以分类,但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来说,社会分工对高校培养人才类型要求是高等学校类型划分与定位的最终依据。据此,我们提出了我国高校应分为学术型大学、应用型本科高校、职业技术高校三种类型。[15]同年,笔者在《研究型大学的本科质量观研究》一文中对三种人才类型(学术性人才、专业性人才、职业技术性人才)的特征作了比较分析。[16]从世界高等教育体系的实际情形来看,世界各国基本上都是分为大学(Universities)与非大学高等教育(Non-University Sector)即学术型高等教育与职业型高等教育(学术型大学与应用科技型院校)这两大体系,只是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与教育传统、教育制度的不同,在高等教育具体的学制、形态和名称上有所不同,各具特色而已。目前,欧洲虽有意大利的一轨制,但其他国家都是双轨制或双重制,也有英国、西班牙同一系统下的双重制形式。Scott 区分了大学主导系统、双轨制、双重制、统一制和分层制。①并且Kyvik 也进一步分析了欧洲第三级高等教育系统类型,见表1。

表1 西欧的高等教育系统类型 [17]

目前,欧洲最普遍的系统是双重制(binary systems)。双重制在大多数欧洲国家(德国、奥地利、荷兰、芬兰、挪威等)较为普遍。它创造出一种与传统大学不同的高等教育机构类型。“非大学部门”或 “非大学高等教育”在过去也曾采取以下几个命名用以区分大学之外的高等教育机构:短期(short-cycle)、职业高等教育(vocational higher education)和专业高等教育(professional higher education)、学院(colleges)和多科技术学院(polytechnics)。[18]

以应用科技型大学为主体的非大学是当前欧洲高等教育的一个现实。在荷兰、比利时、芬兰、爱尔兰和挪威,非大学的学生已经超过大学,在其他一些国家中,这种大学的学生人数更高。在一些国家(如荷兰、挪威、德国、芬兰和葡萄牙),非大学机构的应用科技型大学也能像大学一样提供同一类型的培训和学位(Ph.D 博士学位除外,在一些国家如德国已有个别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综上所述,在中外有关学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世界高等教育新变化尤其是欧洲高等教育体系的改革实践,结合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新形势、新情况、新目标、新要求,笔者进一步把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分为两大体系三大类型(见表2)。由比较可以看出,应用科技型大学与职业技术型本科在办学目标、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办学条件等方面都有着不同于研究型大学的显著特征。只有紧紧围绕应用科技型大学的本质特征来办学治校,才能办出中国特色高水平应用科技型大学。

表2 不同类型高校基本特征的比较

三、关于中国特色高水平应用科技型大学新体系改革与建设的几点认识

1.应用科技型大学是一种多元化的体系建设

应用科技型大学是一种多类型、多层次、多元化的体系。它可分为应用科技型、应用科学型、应用技术型院校,甚至还包括职业技术型(双元制大学)等;它既是综合性、多科性,也可是单科性院校或行业特色型院校;它既是以本科层次为主的,也可是本科、专科、硕士、博士兼而有之的;它既可以是培养各行业各领域顶尖的精英型专业人才的学校,类似于法国大学校,也可以是面向广大中小微企业与社会事业组织培养高素质一线应用科技型人才的学校,类似于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含双元制大学)、英国多科技术学院、日本的技术科学大学(含专门职大学)、我国台湾地区的应用科技大学和技术学院等;它既可是区域一流、省域一流、国内一流,也可是世界知名、世界一流、世界顶尖。该类高校名称中既可有应用科技、应用科学、应用技术、工程技术、职业技术,也可有区域、城市或产业、行业、职业特色,也可无此种种之名而自行冠名,校名不在其大,也不在其高,而在其办学之实质、办学之特色与办学之质量是否符合应用科技型大学的本质特征和地方社会经济与文化建设之需要。总之,不应把应用科技型大学作为一种单一化、定式化、模式化、统一化的要求。正如有学者指出,“高等院校的多样性尤其需要对各种各样的院校类型予以特别的关注。因为,每一种类型的院校都有其自身的历史、目标与社会功能”[19]。

2.应用科技型大学是一种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大学体系

“任何类型的大学都是遗传与环境的产物。”[20]任何大学都不是在真空中存在,都是为了满足特定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建设需要,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在特定的国家或地区所产生、变革与发展的。

“中国特色”是指应用科技型大学在中国的产生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与时代特征,它是扎根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办教育,是在汲取人类历史文明与世界高等教育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基础之上的中国需要、中国气派、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应用科技型大学。它具有如政府主导、高校自治、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多元参与的高校治理体制,以公办院校为主体、民办院校为辅的办学形式,以财政拨款为主、学费与其他收入为辅的非营利性办学宗旨,公办高校教职员工的事业单位属性等特色与优势;以及与欧洲应用科学大学相比,目前还存在着起点低、类型多、规模大、分布广、“双师型”师资少、经费短缺、办学条件不一、校企合作弱等问题与不足。正是这些特色与优势、问题与不足,才需要我国的应用科技型大学立足国情校情,正视问题与不足,探索出富有中国特色、自身特色的应用科技型大学改革与发展之路。

我国的应用科技型大学虽是在积极学习与借鉴欧洲国家应用科学大学办学实践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发展而来,但它在当代中国的产生、发展与形成却有着独特的国家需要、时代背景与高等教育新体系建设的特殊性。因此,它不是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办学模式的简单照搬,而是国外应用科技型大学办学模式与中国高等教育实践发展相结合的产物,是创造性地中国化与本地化、特色化。“一切世界标准都来源于某种或某些本土化的文明。换言之,只有文明本土化才有可能为文明全球化做贡献。”[21]应用科技型大学是历史发展、时代背景、国家需要、民族特性、政治制度等与世界文明的交相融合与综合创新。2016 年12 月,***总书记指出:“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22]那种脱离中国现实、中国未来、中国需要、中国气派、中国特征而 “言必称希腊”“言必称欧美”的应用科技型大学是民族虚无主义的、形而上学的认识。因此,中国高水平应用科技型大学的改革与发展要走体系化、特色化与差别化的改革与发展之路。

3.中国应用科技型大学体系是立足于高等专业教育基础之上的现代大职业教育新体系

关于应用科技型大学是专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的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论。一种观点认为,它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应该紧密地面向职业/工种/岗位来进行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定位与课程体系的设计,从而淡化理论课程的学习,强化职业实践能力的训练。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它属于专业教育的范畴,在传统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不应把它降低为职业操作技能的培训。

从世界高等教育尤其是应用科技型大学的产生与发展、变革的历史来看,传统大学即学术型大学、研究型大学不断出现 “职业漂移”的现象,也就是说,学术型(研究型)大学也在积极面对毕业生未来职业不断变换与工作流动的现实,不断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的提升。而欧美国家的应用科技型大学在其变革与发展的过程中也纷纷出现了 “学术漂移”的现象,如德国在19 世纪产生的工业大学、技术学院、多科技术学院等后来逐渐发展为研究型大学,为了适应社会急需的应用科技型人才,在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又在原有工业学校的基础上升格组建了一批高等专科学院(FH),即应用科学大学。随着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改革与发展,这些学校也大都有了硕士授予权,少数高校近年来也获得了博士授予资格或与综合性大学、研究型大学联合培养博士。英国19 世纪出现的城市大学也是为了适应当时工商业发展对大批应用科技型人才的需求而在大中城市纷纷建立起来的,但是这些城市大学也逐渐发展成为研究型大学,最终在20 世纪六七十年代通过的《罗宾斯报告》推动的改革中又先后组建了34 所新型的应用科技型大学——多科技术学院。1992 年后,这些多科技术学院也都升格为 “大学”,逐步获得了硕士和博士授予权。美国的州立大学与赠地学院,这些为地方社会经济与文化建设培养急需人才的应用科技型大学后来有许多也逐渐发展成了研究型大学,还有像麻省理工学院和劳伦斯理工学院等也是从最初的培养应用科技型人才的应用科技型大学逐渐发展成为世界顶尖的研究型大学。因此说,“职业漂移”与 “学术漂移”是世界两种类型大学变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基本规律之一,究其根本原因,正是高等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所致。正如斯科尼克(M.Skolnik)和戴维斯(W.G.Davis)所强调的:“高等教育历史中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中等教育后机构是作为区分于大学出现而又向大学演化。”[23]即使不同于传统研究型大学,非大学部门(应用科技型大学)的目标也并没有阻碍它们像大学那样发展,特别是关于组织、学位时长和学位授予。在许多情况下,非大学部门被认同为一个国际圈,诸如应用科技大学或大学学院。[24]

应用科技型大学是立足于完全中等教育之上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本质是专业教育,其内涵就是通过高深专业性知识传授来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专业性是立足于学术性基础之上社会分工所需要的专门职业人才规格需求的知识、能力与素养的统一性。因此,专业性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的有机统一。没有高等学术性基础之上的职业性是中低层次的职业人才,而没有专门职业性的专业性则是通识性的专业性人才,都不符合应用科技型人才学术性与职业性相统一的高级专业专门人才的本质要求。这就是传统意义上专业性与职业性二者相互对立的原因。在18—19 世纪至20 世纪上半叶,由于当时科学技术水平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工厂企业第一线的工人、管理人员并不需要高深的科学技术知识,接受过初等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就可以满足当时生产与管理的需要。但随着20 世纪后半叶尤其是21 世纪后的 “新工业革命”与 “新科技革命”的到来,信息社会与现代化大生产越来越需要具备高等专业知识技术与技能的专业人才,因此,职业教育才逐步由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逐步向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最终由高等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发展为职业本科、职业硕士乃至向职业博士教育层次递进发展。

因此,当前的中国应用科技型大学体系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狭义职业教育体系,它是立足于高等专业教育基础之上的现代大职业教育新体系。2014 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与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一个重大突破与重大贡献就是把 “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划入 “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大框架中来。

4.中国应用科技型大学是一种高水平的建设体系

高水平就是高质量,它是与低水平、低质量相对的概念。人们一般认为,高等教育是分层次、分水平的,研究型大学位居高等教育体系金字塔的塔尖,办学水平与办学质量都是顶尖、一流的,普通高等院校则是次等的、二流的,而应用科技型大学位居第三层次,是三流的水平与质量,依次而下,高职高专与民办高校以及成人高校等更是金字塔的底端,办学水平与办学质量则是更低层次、更低质量、更低水平。

虽然这种认识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的观念,在世界高等教育现实中也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但是,这种认识和现实是由各国各种历史、政治、文化及教育招生与拨款体制等原因造成的,并不是高等教育及其高校类型本身的内在特征。美国的文理学院、法国的大学校、欧洲的应用科技型大学等都是高水平、高质量的,其声誉、质量与水平丝毫不亚于甚至还高于许多研究型大学。因此,应用科技型大学与研究型大学只是类型不同但价值等同,关键还是看高校自身的办学努力、社会贡献与外部政治、经济、文化的公平环境与政策制度支持等。

应用科技型大学的 “高水平”,就其高校内部而言,一般体现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领导、管理与治理的高水平,办学理念与办学定位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的高水平,生源质量的高水平,人才培养过程与质量的高水平,办学条件的高水平,办学经费充足的高水平,科研基础与成果的高水平,社会服务与产教融合度的高水平,国际化办学程度的高水平,人才就业质量的高水平,杰出校友的高水平等。就其高校外部而言,既可以是特色鲜明、区域一流的应用科技型大学,也可以是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应用科技型大学,更可以是特色鲜明、世界一流的应用科技型大学甚或是世界旗舰型的应用科技型大学,如欧洲特别是德国的一些应用科技型大学就是特色鲜明、世界一流的应用科技型大学。应用科技型大学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高等院校系统与办学体系,因此不同高校之间的办学水平与办学质量也有高低优劣之分。

以上主要方面都是在围绕应用科技型大学本质特征与属性的基础上展开的高水平,而不是体现研究型大学本质特征与属性基础上的高水平。

5.中国应用科技型大学是一种差别化的改革与发展新体系

差别化发展是指应用科技型大学是一个近千所本科院校的体系,在这个应用科技型大学体系的建设中,每一所大学都应根据自身的办学传统、办学基础、办学定位、办学条件、办学地域、区域社会经济与文化特点、区域高等院校生态位等确定自身的改革与发展之路,走特色化、差异化之路。正如德国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应用科学大学继续明确并自信地保持和发扬其传统的在实践与职业导向型、地域性、应用型研究等方面的特色。这个体系灵活、能够最好地适应不同群体对高校的多样化需求,并建立在高校自治的基础上。它也最利于高校有机会形成今天还无法预见的全新的特色”[25]。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指出,“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要探索适应自身特点的培养模式”,要 “促进高等学校科学定位、差异化发展”。[26]因此,应用科技型大学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统一模式,它是应用科技型大学统一化中的个体的差异化与多样化的统一。差别化要求就是既要在高校自身做好鲜明特色的差异化发展,更要充分体现地方特色与中国特色的差异化发展,走中国化的自身特色差别化改革与发展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够走出并形成一条中国特色高水平应用科技型大学差别化改革与发展之路。

2019 年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进一步明确提出,“分类建设一批世界一流高等学校,建立完善的高等学校分类发展政策体系,引导高等学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持续推动地方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集中力量建成一批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27]《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了应用科技型大学体系中也要有一批世界一流的高校与学科专业。这样,国家先后经历了从国家重点大学的 “双一流”建设到各种层次与各种类型高校的 “多一流”同时推进的一个不断深化、不断提高、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国特色高水平应用科技型大学的提出与变革就是在这样一个大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提出并不断演变,趋于完善。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多类型多层次多样化的人才体系。因此,中国的高等教育也必须是一个多类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体系。目前,中国有2940 所高校,[28]而入选“双一流”建设的高校和学科毕竟为少数。这些入选高校和学科即便都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其他高校如果还停留在现在的发展水平上,那么中国的高等教育就仍不能满足中国现代化建设对多样化人才的需要,充其量也只是提供了一部分研究型、学术型和精英型人才,社会经济文化建设所需要的大量工程技术型专业人才和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还是质量不高。

中国的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建设,没有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体系就没有世界一流的大学与世界一流的学科。阿特巴赫(Philip G.Altbach)曾指出:“过分强调获取世界一流大学地位,可能会有损于一所大学甚至整个学术系统。它可能把精力和资源从更重要的、或许是更实际的目标上挪开,且过于关注建设面向研究和精英的大学,也会忽视培养更多学生或服务国家需要。”[29]萨尔玛(J.Salmi)认为:“推动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压力必须在适当的范围内进行检查和回顾,以避免刻意夸大世界一流大学的价值和重要性,并造成在国家高等教育系统里资源分配格局的扭曲。”[30]所以,中国的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要把 “双一流”建设放在世界一流的中国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的系统工程中来总体设计与统筹推进,要分层次、分类型、分步骤地推进 “多一流”建设,既要有一批以研究型、学术型、精英型为龙头的世界一流大学与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名单,也要有应用科技型大学与职业技术型高校的国际一流、国家一流院校与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的名单,不仅仅有 “双一流”,还要有 “多一流”,每个层次每种类型都应有一批一流的高校和一流的学科专业与课程。[31]

综上所述,中国特色高水平应用科技型大学新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有着独特的历史背景、时代特征,它是在改革开放后我国教育改革政策不断驱动与理论研究逐渐深化的相互催生与共同推动下所展开的。它在中国的发生、变革与发展有着独特的内涵,只有真正明了这一独特内涵,按照应用科技型大学的本质特征结合高校自身的办学实际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的需要进行改革与建设,走特色办学之路,走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之路,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高水平应用科技型大学新体系的改革与发展,实现高等教育强国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注释:

①大学主导系统:指大学本身和其他大学水平的专业学院。在这种情况下,更职业定向地提供诸如工程、护理和教师教育是不被包括的。在20 世纪上半叶,欧洲倾向于这种模式。

双轨制:其他系统结构现在被承认为合适的中等教育后和与大学部门共存需要的机构,虽然大学部门还有结构上的优越性。

双重制:两种平行的高等教育系统,一种是由传统大学和其他基于可选择替代的机构组成,在双重制中,非大学部门通常受到一个共同的监管体系的约束。有一种倾向是两种系统相互补充而又相互竞争的漂移发展。

统一制又称 “一元制”:一种能提供传统学术课程并同时提供职业课程的大学系统。诸如从被提升为大学地位的多科技术学院演变而来的英国;大学和多科技术学院合并的澳大利亚;在大学课程中加入中等后职业教育课程的西班牙等。

分层制:美国的高等教育系统是一种金字塔式的分层体系,研究型大学位于塔尖,中间是各种类型的高校位于塔的中层,大量的社区学院则位于塔基。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