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周 慧
教研工作是保障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在推进国家课程改革、指导一线教学实践、促进教师持续发展、服务教育行政决策等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专业作用。“双减”政策的出台,提出了高质量课堂教学、高质量作业设计和课后服务的要求。基于此,有效聚合教研资源,引入便捷的教研技术,构建在线教研新常态等成为助力“双减”的新路径,在线教研新常态的构建是加强和创新教研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线上教研相对于传统教研来说更具有即时性、灵活性,是传统教研的有效补充。“双减”政策下,教师集体教研活动时间缩短很多,这种情况下需要学校延伸教研时空,以研究和实践为基础,以问题解决和任务驱动为目标,以展示和交流为基本形式,组建“多元”教研团队,为教师定制不同层级的团队学习,不断提炼教师的精神纯度,提升教师的专业高度,增加教师内在文化的厚度,让教师的成长不仅仅局限于“专业发展”,而更强调教育者个体的学术自由和个性独立。如基于专业引领的视角,利用网络的优势,建立在线名师工作室;基于学科实践的视角,构建OMO 模式下混合式师徒制教研;基于兴趣驱动的视角,围绕不同主题建立项目教研组;基于核心能力的视角,组建跨学科教学联盟,提升知识整合能力。基于衔接贯通的视角,组建跨学段教学联盟,突破学段教学壁垒,构建学科教学一体化格局。
这些在线教研多元团队开放性、联通性、协同性更强,团队的组建将有力地推动教师的互动学习与专业发展,促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流动和共享,而广大教师从在线教研和集智备课中所取得的经验也会移植到他们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改进和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
教研活动要立足于课堂教学,那么聚焦真实课堂问题就是在线教研的起点。“双减”政策的实施,要求学校自上而下走出惯性区、舒适区,每一位教师都面临着怎样认识、怎样思考、怎样研究、怎样工作的新问题。因此在线教研工作中,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的管理思路,基于“问题现象”改进在线教研模式,从问题到研究交互性递进,以案例研究法来分析教育中的重点、难点、热点,总结提升和推广教育改革经验,从课堂教学、教师、学生等不同角度分析学校的优势与短板,为教师定制成长路径,为学生定制学习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基于教师与资源、教师与教研员、教师与教师三维互动关系开展在线教研活动,构建共生共赢的教研生态系统。
结合互联网特点,在信息化手段支持下,学校可以开拓教研问题的来源渠道和收集方法。通过搭建直播教研、移动教研、网络集体备课、在线工作坊、名师网络课堂、线上线下混合教研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场景,引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多种方式为教师专业发展赋能。
“双减”政策下的线上教研活动,可以结合国家教育政策,确定教研主题和教研问题。从优质课程建设和教学活动中寻找教研问题,从学情数据分析和学业诊断情况中寻找教研问题,从专业建设困难和人才培养难点中寻找教研问题,从教学与技术融合应用的过程中寻找教研问题。总之,开展问题导向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教学研究,以教育科研的方式助力,才能有效推进“双减”工作落地生根。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教师要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2]再好的技术,如果没有与使用这种技术相适应的方法与机制,它在教育环境中就会变得毫无用处。“双减”工作目标的实现,不仅要完成思想的转型、内容的优化、模式的优化,也要促进机制的优化。
可以增设在线教研组织机构,协调校内各部门多方联动,组织教务处、教育技术中心(信息中心)和政教处等相关职能部门,相继成立在线教研领导小组和多个工作小组。各个工作小组分工明确,各尽其责,紧密协同。在工作机制方面还可以建立督导评价机制、教学沟通机制、团队协作机制、资源审核机制等,这些工作机制的建立与实施,能够有效保障在线教研任务的上传下达,可以严格执行与落实相关工作任务。建立数据驱动的评价机制也是激发在线教研动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发挥互联网、大数据的支持作用,采集在线教研的各种过程性数据,例如教师的特征数据、教师教研心理数据、教研行为数据、教研成果数据等等,进行多源性的数据采集和综合评价,实现以评促研、以评促学,利用数据、学情统计细化到人,动态监测在线教研实施状况,并及时做好指导和纠偏。
通过实践检验的机制,来倒逼提升线上教研的研究水平也是一种有效手段。要把在线教研过程中形成的理论、想法、公式、方案和资源,在人才培养的实践中进行应用转化。服务人才培养,把在线教研与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的应用紧密关联。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