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鲁春旭
2016 年12 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就是培养能够担当时代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对人类生产生活的作用越来越大,逐渐成为助推各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此,***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2]。因此,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深入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分析大数据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带来的挑战及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大数据”一词起源于近年来新发展的天文学、基因学等学科,这些学科的信息以爆炸式、指数级增长,信息量过大,已经超出用于处理信息的普通电脑内存要求。我国学者涂子沛认为,随着数据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有的数据处理工具已经不能对全部数据进行捕捉、管理和分析[3]57。关于大数据的概念,周涛指出,“大数据是基于多源异构、跨域关联的海量数据分析所产生的决策流程、商业模式、科学范式、教育理念、生活方式和观念形态上的颠覆性变化的总和”[4]38。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和肯尼恩·库克耶在《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思维的大变革》中给出了对大数据的理解,是指“不用随机分析法(抽样调查)的捷径,而是采用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5]4。钟家伟对大数据这一概念进行了概括,大数据“是一门能对海量、复杂的数据信息进行快速、精准处理和分析并能发现其中相关关系和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的新技术,也是一种能为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提供解决办法的新思维,更是一种能给人们带来多样化信息和创造价值的新资源”[6]。
综合分析以上观点,关于大数据我们得出以下几点结论:第一,大数据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技术,以前没有过;第二,大数据是用于获取信息、提升产品或服务质量的有效技术手段;第三,大数据技术的处理建立在对现象或事件全部信息的搜集和处理基础上,而不是进行抽样调查;第四,大数据技术的核心功能是预测;第五,大数据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作用重大,甚至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基于此,各国都在积极推广大数据技术,将其运用到政府机关、企业、事业等各领域。大数据的突出特征包括数据规模大、搜集和处理速度快、数据形式多样、具有实际价值等。具体来说,数据规模大是指大数据囊括的是所有海量数据,而不是数据的单一方面。信息时代,人们每天都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生产各种各样的信息,信息总量爆发式增长。随着微信、微博、QQ 等新兴多媒体通信技术及网络搜索引擎的迅猛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不再简单通过报纸等固定媒介,而是可以随时随地搜集处理所需要的信息。数据的形式也不再局限于纸质产品,而是形成了声音、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供信息使用者择优选择。大数据的应用具有实际价值,不仅能够及时、准确提供用户需要的信息,而且能够对海量信息进行分析,预测未来发生事件的概率。
大数据技术在各行业领域的应用促进了行业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同样,大数据技术也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带来了新的机遇,具体包括:
学生多、教师和辅导员少,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少是目前各高校的普遍现象。为应对这种情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般将学生划定为三个层次,包括优秀群体、特殊群体和稳定群体,进行分类教育指导。一般将在学习、生活等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划入优秀群体,这部分学生各方面发展良好,不需要教师特别关注。因此,对于这一层次的学生,思政教师主要以间接指导为主。将存在经济或学业困难,或者有心理障碍情况的学生划入特殊群体,这部分学生在某些方面存在特殊情况,有进一步发展的风险。因此,对于这一层次的学生,高校思政教师要重点关注。稳定群体是除上述两种情况外的其他学生,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往往花费较少的精力。但即使进行分类管理,教师少、学生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无法做到全覆盖的情况也很难得到彻底改善。利用大数据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利用大数据信息搜集的便捷性、信息覆盖的全面性特点,就可以用一种整体的眼光看待学生思想情感、行为方式等方面的成长变化,为高校思政教育方法的全面发展指明方向。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大数据的加持,可以放开原本被束缚的双手,将关注重点由个别群体转向全员覆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服务整体而不是个人上,从而更好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质增效。
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以思想品德和情感教育为主,感性的东西比较多,理性的东西少,特别缺乏对数据的全面收集、精准分析和预测。利用大数据的精准分析,可以及时地掌握学生群体的思想倾向,获取学生个体的经济情况、短期心理困惑、反常表现等,帮助思政工作者精准开展思政工作,尤其在学生管理中“问题”学生的处理上,大数据的应用对评奖、资助、就业指导等工作的开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高校的思政工作很难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思政教师往往只能做到将学生需要特殊关注的群体按照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心理障碍等进行大类别划分,再根据类别进行教育。虽然在工作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这样分类的前提势必导致无法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身处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每时每刻都有大量数据产生。只有全面、系统、及时收集完整数据,并进行精准分析,才能根据分析结果了解到具体个体的特点及需求,才能根据这些信息作出适当的判断、采取必要的行动,才能保证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落实到人、因材施教。大数据分析的精准性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因材施教提供了技术保证。
大数据技术的核心是预测功能,它可以量化搜集到的信息,并进行有效分析,提出对未来的预测,进而指导实践。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往往是先有事件发生,然后根据具体事件的处理流程,通过解决、反思,积累一定的经验,进而指导以后的具体工作。多以事后处理为主,缺乏对前期量的积累过程的掌握,一旦问题积攒到了一定量,最终爆发了,出现问题了,才考虑解决,导致应对不力,出现严重后果。
大数据技术的预测功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作为提供了保证。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个体的信息进行定量分析、处理,能够掌握学生思想动态、行为倾向,及时发现潜在问题,从而预判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例如,通过对学生在微信朋友圈、微博、贴吧、论坛等媒介的留言、浏览记录的分析,可以判断学生日常关注的热点问题,对社会重大事件的看法、观点,在校园生活、学习、交友等方面的困惑,学生的兴趣爱好,掌握学生近期的思想状态、价值导向、心理状况等,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出有针对性的舆情对策、思想教育或心理干预提供必要科学依据。
大数据时代,数据信息良莠不齐,蕴含着多样、多变、多元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冲击较大。学生接触到的各类数据信息中,既有正能量,也有负能量;既有积极向上、活泼健康的,也有淫秽色情、低俗粗劣的;既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主旋律的,也有敌对势力及个人出于意识形态、政治目的及其他险恶用心恶意散布的歪曲信息。这些不良信息对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构成了直接威胁。
大数据的基本特征是数据丰富。大数据成了人们分析情况、提出建议、解决问题的必要抓手。谁先获得了相关信息,谁就掌握了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大数据时代的相关信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复杂多样的,既有编码的,也有非编码的;既有结构化的,也有非结构化的;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既有静态的,也有动态的;既有语义的,也有非语义的。这些数据信息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分析、预测的前提和基础,对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效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基本都不是专业的网络、信息技术人员,不具有丰富、高超的网络信息处理技术能力。进行海量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技术挑战。
依托大数据技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针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得更加便利,更加得心应手。与大数据技术比较,人工进行数据的搜集、分析、预测效率低下,处于完全的劣势。因此,在遇到问题时,人们往往习惯于求助大数据技术。久而久之,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大数据技术的依赖,滋生了懒惰情绪,减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问题处理上的创新和思想能力。
大数据技术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来实现精准预测功能。数据是进行分析和预测的前提和基础,属于基础性资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价值观取向、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的了解和掌握,都需要以对现有客观数据的综合分析为前提。因此,高校通过有效途径对学生相关信息进行数据收集,并确保所收集信息真实完整尤为重要。高校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数据信息的收集。其一,校内相关部门相互配合,通过将不同部门的信息平台结合,进行信息的汇总和更新。例如,高校教务处、学工处、图书馆、后勤处、网络中心等部门在不涉及学生隐私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搜集学生信息,并将本部门搜集的学生相关数据统一上传学校的系统平台,进行信息的汇总并保持实时更新,供校内各部门随时取用。二是通过相关调查,如网络投票、课程选课学习、心理系统评测等实现对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思想动态、言论表达等数据的搜集,形成对应数据库,简称高校学生信息池,以供相关部门分析、使用。
高等院校主要以教学、科研为主,虽在某些方面有技术优势,但毕竟不是研究大数据技术的专门机构,对大数据信息的分析、处理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不可避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仅依靠高校现有力量很难较好解决。因此,需要通过校企联动方式引进服务,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提供必要技术支持。例如,高校可以通过招投标方式将数据信息平台的管理与维护整体外包给相关技术企业负责,高校只负责提出需求,由企业具体负责技术开发、数据搜集与运算分析,最终将数据分析结果形成报告提供给高校,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相关部门使用;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高校信息技术建设,减轻高校单独设计开发大数据系统及日常运行维护的资金投入,使高校可以充分发挥自身在科研、信息方面的优势,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实现信息共享,为保证企业提供的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分析和预测结果的实践应用提供全力支持。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促进了世界方方面面的发展,这一改变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由量变不断积累,进而发展到质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这一机遇,通过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特别是对数据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养成对数据信息的敏感意识,从而有效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
如今,我们都生活在自媒体时代,以大数据为背景。这个时代里,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数据信息产生,每个个体都是信息的创造者,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地收集、使用信息,有意或无意地传播信息,与他人共享信息。只有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才能更好适应时代要求,才能有效促进各项事业发展。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在综合掌握学生各类数据信息的基础上,才能全面、清晰、准确地认识教育对象,才能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在不触及隐私、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全面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网上行为等记录,并进行存储、分析和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完成本职工作后,也要加强信息技术等方面知识的学习,提高数据处理能力。要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及时把教育活动、学生资料等相关内容进行记录、存储,充分运用数据分析、数据统计等技术手段不定期加以分析处理,从而得出更多隐含信息。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应注意避免过度依赖大数据技术,形成懒惰心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时刻注意提升个人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发挥个人独有的判断、思考优势。另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在依托大数据技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须充分把握相关数据信息的使用范围,保证信息安全,避免出现信息泄露问题。
综上所述,大数据技术自诞生以来,推动了社会各方面的不断发展。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诸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建立高校学生数据池,形成校内学生信息共享数据库,加强校企联动,引进服务,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数据应用意识等手段能够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大数据时代的优化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