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环巢湖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供给服务发展路径

时间:2024-06-19

马 飞

随着环巢湖区域2014年进入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1],以及2015年国家旅游局批复同意合肥市创建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2],环巢湖围绕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级旅游休闲区试点区域,有效促进了旅游资源的不断聚集.在一系列强有力的利好政策与措施持续发力下,环巢湖区域将获得极大的发展机遇期,必然成为合肥市对外宣传与展示窗口.而环巢湖区域的地理环境多样化不但适合旅游开发,也适合开展形式丰富的体育+旅游活动,从而也加速了体育资源不断向环巢湖区域聚集.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作为环巢湖“美好乡村建设”农村体育供给重要组成部分,也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在当前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是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关键部分.中心村作为乡村基本服务单元,主要建设任务是完善基本乡村公共服务及支农服务功能[3].鉴于此,对环巢湖区域周边农村中心村居民体育场地设施进行研究,掌握和获取环巢湖区域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实际供给情况.结合环巢湖区域当前体育资源不断聚集与“美好乡村建设”的有利条件,提出有关体育场地供给服务针对性建议,对形成环巢湖区域农村体育良好发展势头,有效推进环巢湖区域资源共享改革成果,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加快美好乡村建设速度都会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依据安徽省《全省美好乡村建设第一批中心村名单》通知[3],选取合肥市下辖的环巢湖区域沿岸的四个县(市)中的10个中心村(表1).考虑到选取对象的空间分布科学性,中心村具体为肥东县1个、巢湖市5个、庐江县2个、肥西县2个,共10个中心村体育场地设施供给状况为调查对象.统计包括距中心村15分钟健身圈内的各类健身路径、健身广场、乡村大舞台、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室等各级各类体育场地设施,截至2018年12月环巢湖区域农村中心村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供给分布情况.

1.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中国知网等文献数据库,以“环巢湖”“农村体育”等关键词进行网络资料检索,搜索与研究相关文献,了解有关学者最新研究成果,掌握最新研究动态,从理论上为项目研究提供支持.

(2)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共发放400份,收回383份,其中有效问卷357份,有效率为93.2%.对调查问卷效度和信度均进行检验,符合本课题研究的要求.

(3)田野调查法.通过对合肥市下辖的环巢湖区域沿岸的肥东县、巢湖市、庐江县,以及肥西县四县(市)10个中心村进行实地走访调查,掌握和获取环巢湖区域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实际供给情况.

(4)数理统计法.根据研究需要,采用了Excel统计软件统计分析论证.

2 结果与分析

2.1 健身场地设施布局不均衡

从表1中可知,人口规模前5位的中心村分别是:齐咀、大丁、温村、湖西新村、九疃;场地面积前5位的中心村的分别是:滨湖、九疃、齐咀、湖西新村、大丁;人均场地面积前5位的中心村是:滨湖、九疃、湖西新村、金村、齐咀.通过对10个中心村常住人口、场地面积及人均场地面积统计情况可以看出,滨湖中心村与九疃中心村常住人口排序分别为第6位与第5位,而场地面积与人均场地面积都分别为第1位与第2位,人均场地面积明显高于其他8个中心村;场地面积及人均场地面积排序在第9位与第10位的是位于巢湖的东西中心村与大山朱村滨湖中心村.对比场地面积及人均场地面积排序前2位与后2位中心村,从地理位置看出占据前两位的中心村位于肥西县与巢湖市,位居后2位中心村都位于巢湖市下辖的两个镇.总体上环巢湖区域10个中心村场地面积与人均场地面分布不平衡,环巢湖南岸与其他调查到中心村有较大差距.

表1 环巢湖区域10个中心村常住人口、场地面积及人均场地面积统计

2.2 健身场地设施管理不完善

从表2中可知,环巢湖区域10个中心村体育场地设施存在的问题,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主要集中在5个方面.首先是场地缺少科学规划,中心村前期建设过程中对场地空间布局考虑欠妥,反映在场地不集中,以至于居民锻炼不便.其次是场地设施管理不到位,社区居委会对居民社区内的体育场地设施有关管理制度没有细化,一般划归社区文化站统一管理,平时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器械受损未能得到及时维修,周边卫生清理不够及时影响锻炼环境.中心村周边场地如健身路径、乡村大舞台、篮球场等都是居民使用频率较高的场所,健身者在傍晚天黑时段缺少照明设施无疑会使锻炼受限.三是体育设施功能不明确,健身者对一些健身路径配置的器械使用方法尚不清楚,对所起到的锻炼效果不知晓,限制了器械的使用实效.四是设施种类不健全,在对中心村所属的15分钟健身圈内体育场地设施种类的统计中发现,体育场地设施主要是以篮球场、健身广场、乡村大舞台、乒乓球场(馆)和全民健身路径为主.但篮球场绝大多数位于中心村附近中小学校内,日常锻炼使用有所受限.五是体育设施不能及时更新换代,此次调查的环巢湖10个中心村是安徽省2012年部署规划建设的第一批乡村,室外健身设施器械历经风吹日晒发生自然老化情况严重,有些锻炼器械平时缺少维护也进一步加速了折旧.

表2 环巢湖区域10个中心村体育场地设施存在的问题

2.3 健身场地设施利用不充分

巢湖区域10个中心村体育设施项目使用情况由表3可知,在场地设施使用中“几乎不用”和“偶尔使用”约占63%,其中,“经常使用”和“频繁使用”约占37%,由此可以看出场地利用率比较低,说明当前超过大半的场地设施还处于不经常使用的状态.

表3 环巢湖区域10个中心村体育设施项目使用情况

由表4可知,环巢湖区域10个中心村近三年开展活动基本情况,取得一定成果.但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组织比赛和开展体育活动的次数偏低,人均参与场次就更低,反映出当前中心村居民参与者不多,组织的活动项目偏向小众化,总体来说不算太好,对场地的利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要做的事是在保持现有成绩基础上努力争取社区居民更广泛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

表4 环巢湖区域10个中心村近三年开展活动基本情况

3 环巢湖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服务发展路径

3.1 以中心村建设为抓手,科学规划健身场地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构想后,安徽省委省政府紧紧围绕这一中央会议精神,依据省情积极谋划实施美好乡村建设的相关决策.为落实这项战略布局任务,成立了省美好乡村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谋划精心布置各项政策与推进路径,在2013年安徽省政府出台了美好乡村建设规划.规划首次提出以中心村建设为抓手,突出了中心村作为乡村基本服务单元,各地按照要求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推进美好乡村各项目标任务建设,在合理半径内吸引周边居民人口最大化地向服务区内集聚.

农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场地设施的供给,不但要满足社区内居民的当前锻炼需求,还应该考虑到社会发展和居民未来体育需求变化,这就需要对健身场地进行科学的规划.通过走访调查,在美好乡村建设涉及到中心村规划有关农村体育投入建设方面,布局规划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总体体现便民锻炼原则.但是就体育规划建设项目对于居民的人口结构现状未能更好地考虑,使得实际居民参与的可得性不高,没有更多地考虑到居民实际锻炼需要.今后规划建设应充分考虑到体育设施的可及性,尽可能在十五分钟健身圈合理范围内便于锻炼,避免出现规划和居民需求严重脱节的情况.真正落实《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中着重强调的实现群众就近就便健身的需求.

3.2 以现有农村场地为基础,提高场地的开放与使用效率

环巢湖周边的各个中心村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加上政策方面支持,经过近几年大力发展,逐步形成产业聚集区,体育资源在整个合肥市辖区内的广大农村相对而言最完善.但目前还存在中心村社区内的学校、企业单位,以及隶属于政府部门单位的体育资源没有响应国家有关部门号召实现对社会开放,而这方面体育资源相当可观.同时,中心村社区内体育资源设施缺少专门的管理人员与体育活动组织人员,未能很好地最大化利用,存在场地器材闲置现象.为此,就有学者提出做好体育设施资源的存量改革,提高使用效率,同样是我国体育设施资源领域改革的重点[4].

当前与今后一段时期内,环巢湖区域农村体育工作要推进区域内体育设施资源共享[5],建立区域资源一体化供给模式,最大限度地整合提升与运用,缓解当前资源供给有限的制约因素.中心村社区内的学校、企业单位,以及隶属于政府部门单位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制定相应的开放方式,以供附近农村居民健身需求,达到充分利用,不至于闲置与浪费.对中心村现有的体育设施资源要进行维护,经常举行一些居民喜爱且便于开展的体育活动,对现有体育设施资源进行有组织地使用.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让体育设施服务发挥其相应的功效,使其最大限度地使用,避免居民无场地设施进行体育锻炼的现象发生.

3.3 以环巢湖旅游休闲区建设为机遇,多元化筹集健身设施资金支持

农村体育长期以来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短板,除了多方制约因素以外体育资金投入不足是一直限制农村体育事业健康发展与推进速度的重要原因.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人口与资源不断向城镇周边聚集,加上国家政策性倾向优先发展城市,使之投向广大农村的资金有限,进一步扩大与城镇体育开展水平之间的差距.长期以来我国体育事业开展主要靠政府投入购买体育产品,广大农村地区资源与人口不像城镇那么集中,加上政府财政有限,农村体育事业一直滞后.为此,国家体育总局在《关于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意见》中指出,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要做到投资渠道的多元化[6].

2015年8月,合肥市创建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项目得到国家旅游局批复,这对环巢湖区域广大农村地区而言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加上当前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中心村规划措施的稳步推进,可谓双管齐下共同发力助推环巢湖区域农村建设.通过实地考察,当前环巢湖区域农村体育场地整体供给不仅表现不充分、应用不合理,还面临场地设施不完善的等问题.应借助合肥市创建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东风,牢牢抓住政策优势与区位优势,以政府投入建设为主导,合理利用社会投入到环巢湖建设中的资金红利,充分调动农民自身力量兴建体育场地,形成政府、社会、个人“三位一体”资金筹集模式,进而有效解决当前环巢湖区域内基层政府配套资金不足问题.

3.4 以充分挖掘乡村民俗体育资源为特色,丰富特色体育健身设施

民俗体育是由劳动人民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所创造,融入民众日常生活习惯之中的一种具有集体性、继承性、传统性、非正式性等特征的体育活动[7].环巢湖周边目前传承与开展较好的民俗体育文化有盛桥虾子灯舞,源于古代巢湖岸边渔民对神灵的崇拜;银屏山牡丹节,扇子舞、蝴蝶舞、摇水车、游花车;中庙庙会的纪念圣母娘娘,舞狮子、放风筝、玩灯笼;巢湖岸边举办的开渔节,禁渔到开渔的庆祝仪式,有民族锣鼓、水鼓舞、渔鼓舞、捕鱼比赛;亚父纪念节的纪念天下第一谋士范增,流传下来的击战鼓、舞龙灯.这些民俗体育活动都是巢湖周边居民长期与自然环境相互交融过程中产生的,相比现代体育这些民俗体育在巢湖周边开展与推广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环巢湖周边民俗体育文化活动也深受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相关因素影响,面临着流失以及传承与发展问题.2017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8]而针对当前环巢湖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供给不足问题,更应该深挖民俗体育健身功能,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开发与保护,促进民俗体育与居民健身的融合,丰富特色体育健身设施.健身设施的目的在于健身,因此对民俗体育项目的挖掘应做出必要的合理选择,在对民俗体育项目健身设施配置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配置的合理性,做到有效布局与推广建设,达到建好用好民俗体育项目设施要求,力求精准服务有效供给,使其具有地域风情特色.同时要拟定民俗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规划和标准指导群众健身设施建设,在不断提高社区居民身体素质,健身意识的同时,推动特色健身设施的发展.

3.5 以整合水域与观光大道等体育休闲项目为补充,拓展旅游休闲场地设施

当前环巢湖中心村居民社区体育资源在现有条件下体育资源闲置与无场地设施进行锻炼两者现象并存,缺少科学合理开发与利用.在大健康背景下,随着社区服务功能的多方位拓展,社区体育资源整合被社区有效利用成为社区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如何实现社区体育资源的物尽其用,杜绝资源闲置与浪费,盘活现有资源存量,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使其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这就需要对社区体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也是供给测改革下对现有资源存量有效供给的要求.

环巢湖旅游大道已于2015年全线贯通,串联起环湖十二镇,总长超过150公里.环巢湖旅游大道不仅仅是条普通的公路,在规划设计时就考虑到其今后作为环巢湖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倾力打造成为一条兼备多项功能的生态旅游大道.因此,应依托于环湖大道,合理规划与科学布置体育类主题健身休闲场所,如球类公园、武术类公园、民俗体育类公园、拓展基地等,让居民体验休闲健身参与乐趣.巢湖水域面积近800平方公里,可根据需要在一些乡镇周边农村社区选择最优地点打造各具特色的水上休闲运动场所,如开设水上娱乐项目垂钓、漂流、捕鱼、帆船、游泳、龙舟赛等.通过体育运动进行休闲娱乐正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环巢湖居民参与分享这些就在家门口附近的水域与观光大道体育资源,优势不言而喻,在充分挖掘了资源聚集效益的同时也给居民健身锻炼提供了新的便利途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