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王品飞
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高等教育的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转型已成为当前众多高校的重中之重、当务之急.教育部在2014年工作要点中指出,要“研究制订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启动实施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引导一批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并将全国600多所本科院校确定为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转型高校,旨在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贴切实际生产的专门应用技术型人才.这意味着在政府推动下我国高等教育将进入布局结构新的调整期,至此,地方本科高校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主动服务于经济转型升级,已经提到地方本科高校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全国各地高校迅速掀起转型的热潮,形成了高校多元化发展的良好势头.吉林省早在2015年就批准确立了首批9所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和4个二级分院及23个专业集群,拉开了转型发展的序幕.尝试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定位”为基础,以“社会需求”为指引,以“行业企业”为伙伴,重新塑造高校的专业结构与人才培养模式,将高校教育由以往的“标准化生产模式”升级为“多元化订制模式”.理念是关键,制度是推手,在社会各界产生了积极的反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全社会都认识到转型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转型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专业教师要认清形势,要积极配合投身到转型工作中去,要对原有教学模式进行全面修正,主动适应求新求变的过程;学生更应该意识到转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知识的掌握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对专业人才的要求,随之而来的是专业综合能力和素养与网络信息及人工智能、大数据相匹配的时代需求,这是一个创新的时代,需要由原来已经形成的办学模式按新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重新设计人才培养的流程[1],以适应当前社会各界对高校人才的需求.
高校转型本身就是一次改革,目的是为了适应区域经济形势的发展需要,促进学校更好地发展壮大,学生是根本,专业教师是关键,团队合作是必然.然而很多高校没有打造出积极的转型氛围,学校转型的战略与规划更多地停留在管理层,一线专任教师对转型还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转型的进展.高校的基本现状是,计划的成分还在一定的工作范畴内存在,由于教师取消坐班,任课教师之间本来就缺少沟通,在一起的时间就是开会和各种业务学习,相互沟通、取长补短机会少,闭门造车、各自为战的工作状况较为普遍;再者,参与整合转型的专业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满负荷工作,学习进修的机会少,接触转型政策及实践前沿的成果不多;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专业选择绝大多数情非所愿,致使学习效率不高,前途茫然等情形已逐渐显露.另外,效率低下、办事程序繁琐、传统,部门扯皮制约、人浮于事、出工不出力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办事效率,阻碍了学校的转型发展进程.
学校转型是一盘棋,需要大家一起下.当务之急是培养专业教师和学生的转型认同,形成良好的转型趋势和氛围.从学校到二级学院都要配备专门负责人,研究起草设计制订转型的整体规划且有计划实施,将学校与社会企事业单位的链接有效建立,配备专人研究学校专业教师和专业学生与社会各界及相应企事业单位的深度融合[2],花大气力调查了解国家经济发展形势和趋势、企业的发展走势及对人才真正需求,将参与转型的各专业教师及各专业教育设施有机整合,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按社会需求成立专业服务部门,消除部门之门的严重内耗,轻装上阵,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基础建设的同时,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机构、专业设施、专业教师的能力和潜力,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人才培养、企业员工培训、校企共需科研成果的蕴育等等[3],达到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和效果.
专业教师是教育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专业教育过程的实施者,既是学生的专业教育的引路人,也是学生的人生规划导师,很多有造诣的学生都是在专业教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下逐渐发展成为某领域的成功人士.可以看出,专业教师在对学生专业教育和培养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地位是重要的,作用是明显的,他们的知识结构、人文情怀、专业素养对学生成长的影响至关重要.需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对专业教师进行统筹规划.
首先,要提高认识、端正态度.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随着国家针对高校教师的改革部署逐步展开,计划的成分渐渐消退,那种舒适、没有压力的工作状态已经一去不复返,市场的格调正悄然兴起,浸透到当前的各项教学工作中.专业教师要清醒地意识到,如果逆潮流自行其是,那么等待的即将是淘汰的结局.所以要正确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的形势,不要怨天尤人,做好方方面面的准备,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挑战[4],在转型过程中能够重塑自我、应运重生,寻找正确的定位和角色,为学校的转型工作尽职尽责.
其次,要强化实践教学的理念.专业转型、重新构建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各界、政府、企事业单位互帮互助、深度融合、高效运行.很多工作是未知的,缺少成型的模式和经验,需要在工作中进行不断的摸索和探究,但有一点是有目共睹的,即缩短学校与企事业单位的距离,增强专业知识的实践应用性[5].俗话说:若想给别人一碗水,自己得拥有一桶水.作为专业教师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特别是专业领域不断发展和扩充的条件下,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敏感意识,以海纳百川的态势吸收积累专业、人文的相关知识,并不断探索专业前沿的学术领域.此外,学以致用,教的目的最终是应用,专业教师最好以调研、挂职锻炼或带队实习的方式从事专业实践活动,增强自身的专业操作技能,便于在教学中有更好的说服力和影响力,从而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在当今的网络化时代,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发展志向呈现多元化趋势,很难把握和控制.如何对这种状况加强有效引导,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志向引领到实践能力的提升上来.我们认为,进行教育方式创新是一种有效手段.
让手机成为有效学习的载体.当前高等专业教育的对象基本都是90后,独生子女占多数,学生个性强,手机依赖度极高.他们的生活条件优越,在现代化的环境下成长,纵容自己、严求他人,网络和手机是他们生活必备品.作为专业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动悉他们的动机和诉求、顺势而为,充分利用手机信息共享平台,引导学生走上自觉求知、解惑的道路上来;培养他们有效提升学习兴趣、广泛摄取知识,利用他们的个性追求培养发散思维、完善自我的执着,使手机成为教学和学习的工具,成为个性彰显的媒介[1],而不像当前很多教师的谈“机”色变,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负面效应.
让家长成为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协助者.学生适应性差,父母决定他们的选择.通过调查发现,学生的专业选择及他们的重要决策,家长是高度参与的.甚至连学生平时的学习选择,都要请示家长,有的学生甚至连日常琐事都要征得家长的同意.由此可以看出:相当部分的学生群体,对自己的学习、生活,乃至未来的职业选择缺乏自主性,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他们的父母.专业实践能力提高对学生今后的影响可谓巨大,专业实践能力的训练和实践,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和媒介由学生或学院传递到家长,借助网络信息平台或其他渠道与家长沟通,征求相应的意见,赢得家长的支持与共鸣,让部分学生的家长也参与到实践教学工作中来,充当一定的角色,或者为实践教学提供服务,或者监督学校实践教学的开展,继而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力[6],形成学校、学生、家长、社会各界共同协助开展实践教学,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的良好局面.
校企、校政合作是一个老话题,近年来倍受重视,学校层面和各个二级学院与企业间都有一定程度的沟通和协作.基本状况就是学校的专业学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践体验,满足实践性教学的开展.企事业单位及政府机关是大部分学生的就业选择,也是他们展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和参与社会竞争和博弈的后台,高校与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的合作是一种必然选择.
随着转型工作的深入开展,校企合作需要向纵深方向发展,需要深度融合,校企、校政正逐渐形成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双方要站在一个新的起点共谋相互间的建设和发展.首先,要将双方的需求坦诚相告,彼此间达成充分的互信;其次,双方要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并通过互利互赢平台实现共享,校企、校政要深度融合,学校给对方充分的智力支持,企业要回馈学校完善的实践保障[7];最后,双方遵从负责任的态度,定期沟通,围绕各自的利益诉求协商达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协议,达到优势互补、互助共赢的良好局面.
总之,转型工作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蜕变,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形势的必然,广大教师要积极参与并且与学生密切配合.这项工作没有成型的经验和模式,有着众多的不确定因素,也充满着机遇和挑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改进,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将专业转型及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等工作深入开展下去,切实达到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的最终目标.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