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断裂与链接路径

时间:2024-06-19

江洪明

(河池学院 思政部,广西 宜州 546300)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断裂与链接路径

江洪明

(河池学院 思政部,广西 宜州 546300)

长久以来,由于多种原因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域文化所包含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被人们所遗忘或忽略了。时至今日,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断裂现象也并未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这无疑是桂西北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缺憾。深入探寻两者的链接路径方法,是一项具有凿空拓荒意义的课题。

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时空;断裂;链接

积淀深厚、绚丽多彩、特色浓郁、魅力四射的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遗憾的是,长久以来,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域文化所包含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却被人们所遗忘或忽略。时至今日,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断裂现象也并未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进一步探寻两者的链接路径方法,是一项具有凿空拓荒意义的课题。

一、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断裂现象剖析

(一)大学生与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域文化认知上的断裂

桂西北涉广西西北部河池市11个县(市、区)。截至2014年6月23日,河池市拥有1处世界遗产(环江),非物质文化遗产8740个。涵盖17个门类100多个种类,其中刘三姐歌谣等8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数量居广西之首。但是,河池学院大学生对于灿若繁星的河池少数民族地域文化的知晓度、认知度并不高。如对中国第一个村民自治委员会地址了解的大学生只有56.1%,“依饭节是仫佬族的传统节日”的选率为53.6%。“全国唯一一个仫佬族自治县是罗城县”的选率为69.0%。全国唯一一个毛南族自治县是环江县的选率为64.4%。“‘中国白裤瑶之乡’位于河池南丹县”的选率为50.0%。“连中三元的宜州冯京是宋朝人”的选率为42.3%。“中国第一个村民自治委员会在宜州屏南合寨村”的选率为56.2%。“河池世界长寿之乡是巴马”选率为88.2% 。“河池被称为‘将军之乡’的是东兰县”选率为64.4%。“河池的东兰民间收藏的传世铜鼓达613面之多,占世界传世铜鼓总量的1/3强,因而被誉为‘世界铜鼓之乡’的选率为34.0%”。问及 “百色市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国家地质公园和河池哪个县的岩溶国家地质公园,现已发现大小天坑30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天坑群之一?”时,“凤山”的选率为50.5%。“河池非常出名的开国功臣是韦国清”的选率为35.1%。“被誉为‘中国锡都’的是河池南丹县”的选率为48.5%。“中国第二大水电站——龙滩水电站位于河池天峨县”的选率为51.5%。“一代廉吏于成龙出自河池罗城”的选率为10.2%。问及“2006年宜州市申报的‘刘三姐歌谣’入选第一批哪个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时,正确作答“国家级”的学生占51.5%。河池拥有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但却未能被大学生知晓、深入了解并加以利用,究其原因,一是学生本身花在参观游览河池各个地方的时间比较少。二是他们所在的集体也不重视这方面的组织活动,又减少了他们了解的机会。三是在占用他们时间最多的课堂中,老师的讲授也很少涉及这方面的内容。四是经费的限制。五是宣传力度不够。在问及“课堂上老师会不会给您们介绍有关河池少数民族地域文化知识?”时,学生各项选率分别为经常讲9.3%、偶尔讲82.0%、从来没有讲过8.7%。在问及 “您觉得河池对本地区的地域文化宣传力度怎么样?”时,学生各项选率分别为非常大5.2%、一般66.5%、力度太小28.3%。社会实践本来是获取知识、养成德性的重要途径。但学生能够参与这些活动的机会并不多,参与面也不大。

(二)大学生与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域文化实践上的断裂。调查表明,大学生与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域文化在实践上存在脱节现象。在问及“您在双休日或假期去河池的各个县(市区)玩吗?”时,学生各项选率分别为经常去8.2%、偶尔去57.7%、从来不去34.1%。47.4%大学生没有实地参观过“中国村民自治第一村”宜州屏南乡合寨村。56.2%大学生竟没有参观过近在咫尺的、被列为全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教育基地的“中国村民自治展示中心”。在问及“河池地区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特色浓郁,白裤瑶服饰、毛南族打猴鼓舞和肥套、依饭节、壮族蚂拐节、瑶族盘王节、神话古歌《密洛陀》等均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您是否有兴趣了解?”时,学生各项选率分别为非常感兴趣14.4%、有些兴趣54.7%、没兴趣30.9%。在问及“河池素有‘六乡之誉’,是中国有色金属之乡、中国水电之乡、世界长寿之乡、世界铜鼓之乡、歌仙刘三姐故乡、红七军和韦拔群故乡。您参观游览过上述六乡当中的几个乡?”时,学生各项选率分别为4~6个10.3%、2~3个32.0%、1个37.6%、0个20.1%。在问及“你们班或你们系经常组织学生到河池各个地区进行考察吗?”时,学生各项选率分别为经常去3.6%、偶尔去61.3%、从来没有去过35.1%。

(三)高校对河池少数民族地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挖掘利用上的断裂。长期以来,就全国而言,高校对河池少数民族地域文化的研究存在着“墙内开花墙外香”或远香近臭的现象,本土高校缺少应有的学术敏锐和科研条件。近年来,这种现象稍有改观,一些域外高校对河池少数民族地域文化的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但对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挖掘利用上基本处于自然自在、不觉无为状态。将河池少数民族地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接研究甚少,遑论系统深入的研究。已有的研究基本上只局限于文学、体育、艺术、旅游等方面,而且研究者各自为政,未能互通有无和实现及时有效的资源共享和整合。高校对河池少数民族地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挖掘利用尚处于初始状态。这与大学生的内在渴望是相悖的。调查显示,88.7%的学生认为河池少数民族地域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是有价值的,而且从人生观、价值观等多方面对他们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从总体上看,河池少数民族地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挖掘和利用程度不高。在问及“您觉得学校组织社会考察活动有意义吗?”时,学生各项选率分别为有65.5%、没有16.5%、不清楚18.0%。在问及 “您希望学校开设有关河池少数民族地域文化介绍的课程吗?”时,学生各项选率分别为希望57.2%、不希望12.4%、无所谓30.4%。在问及“如果学校开设有关河池少数民族地域文化讲座、摄影、书画展览,您会去参加吗?”时,学生各项选率分别为有空一定去30.9%、看情况再说60.8%、不去8.3%。可见,对河池少数民族地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挖掘利用前景广阔。

二、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链接路径

(一)认知链接路径

1.准确把握少数民族地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在联系。认识是实践的向导,观念是行动的指南。“知之愈深,行之愈笃”。只有深刻认知、真心认同,才会自觉践履、坚定践行。少数民族地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滋养、相互促进、互动共生。两者在目标追求上具有内在一致性,均以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少数民族地域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厚滋养,少数民族地域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精神源泉和重要内容。少数民族地域文化是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载体,是贯彻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贴近”原则的重要接入点,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切入点和新建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实现转型升级的撬动点。反过来,思想政治教育是少数民族地域文化的重要传承方式,还是少数民族地域文化革新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和动力。它能为少数民族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扫除障碍并指明道路。这与思想政治教育对少数民族地域文化的能动作用紧密相连。这种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其对少数民族地域文化的腐朽方面的批判抵制、落后方面的改造扬弃、健康有益方面的扶植支持、先进方面的发展弘扬等方面。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历史的原因,少数民族地域文化菁芜杂存,既有先进文化、健康有益文化的基因,也有落后的甚至腐朽的成分。思想政治教育还担负着引领少数民族地域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提炼少数民族地域文化的思想精髓,促进少数民族地域文化再生再造、创新转型的重要使命。思想政治教育在传播少数民族地域文化的过程中,能够赋予民族地域文化以现代意义,使原有的民族地域文化发生结构性质、功能等方面的变化,从而衍生出新的民族地域文化要素。这些新的文化要素往往会成为文化改革创新和转型跃升的萌芽。

2.充分认识和挖掘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域文化蕴涵着的弥足珍贵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只有植根于少数民族地域文化,汲取其中的营养成分,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接地气、有底气,增强现实感和生活性,提高生命力和感染力。依托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域文化,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必须的,也是可行的。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文化建设不断推进,桂西北文化资源富集区的特点日益凸显。由人们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氤氲化育出来的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域文化凝结着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承载着民族精神追求和思想精华,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譬如刘三姐文化的不屈服于压迫、敢于斗争、追求自由平等、机智勇敢、豁达乐观意识;宜州村民自治文化的民主权利、改革创新意识;冯京状元文化的自立自强、勤勉笃学精神;河池东兰红色文化的坚定革命理想信念、百折不挠、奋斗不已、为人民解放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韦拔群革命精神;“中国锡都”南丹矿藏文化和工业文化的市场经济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劳动意识;有着“人类文明活化石”之称的南丹白裤瑶民族文化的淳朴善良、粗犷野性品质,热情好客、与人为善、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处世之道,竞争、团队精神和娱乐精神,坚韧不拔、团结一心、砥砺奋进精神;环江喀斯特文化的环保意识、生态理念和审美价值;毛南族文化的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收,超越自我、驱鬼逐疫、禳灾纳吉的良好期盼,热爱生活、歌唱爱情、向往幸福的美好情怀;铜鼓文化的历史文化素养、民族自豪感;民族地域品牌文化的富民强桂(县)的精神;大化县守望瑶山、悬壶济世的乡村医生蓝云的敬业爱岗精神;各民族团结统一、和谐发展精神、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交流互鉴的开放包容精神等等,共同构成了以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域文化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宝库,具有以真启智、以善益德、以美怡情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亟待深度挖掘和充分利用。

(二)实践链接路径

1.充分发挥高校与地方合作机制的桥梁作用,以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为契机,进一步拓展和提升合作渠道和内涵,让大学生在产教融合、校地合作中广泛受益。***曾多次强调:“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精神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文化的世界性与本土性有机结合的产物。民族地区高校应按照“地方出题、高校解题”的思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优势、科研优势、人才智能优势,以核心价值观为灵魂和重点,积极推进民族地区文化软实力建设,加快开展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研究,梳理和萃取少数民族地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为民族地区发展助力、为民族进步铸魂。当务之急是健全高校地方合作、产教融合机制,合理平衡高校、政府、企业之间的权益关系,构筑一个富于伸展性和广泛参与性的平台,整合包括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资源在内的各股力量,发挥民族地域文化养人心志、育人情操功能,促进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域文化的转型跃升,实现校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高效利用。

2.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让大学生体悟到民族地域文化隐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少数民族地域文化里熠熠闪耀着人类美德的光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活水源泉,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比教科书更为详尽、感性、生动的珍贵题材。将丰富的河池少数民族地域文化资源融入地方德育教材和校本教材,不仅有助于少数民族地域文化资源得以传承和创新,而且有助于克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有骨无肉的“骨感”弊病,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蓬勃发展。譬如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适当援引一些山歌,可收到锦上添花之效。敬老颂老的山歌如“生姜还是老的辣,八角还是老的香。不信你看打铁匠,都是老的拉风箱”。崇尚自然健康美的山歌如“白白嫩嫩妹不选,乌乌黑黑妹爱恋。”反映轻外表重内在的恋爱观的山歌如“芝麻落地有人拣,脸麻也应有人连。不信你吃荔枝果,外面麻麻里头甜”。歌颂爱情忠贞和永恒的山歌如“妹讲一心就一心,不再多心恋二人。不信你看芭蕉树,从头到低一条心”。这些充满智慧、富有哲理、妙趣横生的山歌情歌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多得的宝贵素材,弃之不用好似“捧着金饭碗去要饭”。

3.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让大学生在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中获得民族地域文化的丰厚滋养,进而达事明理。构建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时代气息的好学修德校园环境,是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润心铸魂、怡情养志、立德树人、启智育才功能的重要方式。校园文化环境是一个独立、开放的生态系统,会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着物质、能量和信息,从而使其保持有序状态,并不断地发挥着自己的功能。少数民族地域文化进校园,并渗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会营造一种与少数民族地域文化相匹配的校园文化环境,从而达到传承与教育的双重效果。丰富而优秀的民族地域文化资源蕴含着许多催人奋进的德育素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历史典故和历史事迹,讲解它们的来龙去脉,有条件的还可以组织师生到实地考察,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而且能增进师生、生生情谊。同时,对一些较为典型的地方文化现象,比如对英雄人物的典型事例进行重点阐述,还能不着痕迹,在持久的渗透熏陶中落实德育任务。

4.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让大学生在生活实践的知行统一中快乐健康地成长成才。社会实践不仅是大学生知民情、爱家乡、受教育的重要课堂、长才干的宝贵阵地、做贡献的有效形式,也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一些高校由于交通、经费、安全等原因,在组织大学生到民族地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方面存在着力度不够、覆盖面偏窄等不足。价值追求重在实践,价值行为贵在养成。因此,绝不能由于安全因素而因噎废食,忽视实践养成,而应拓展和利用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广泛开展民族地区群众喜闻乐见的、内涵丰富、形神兼备、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区、市全会精神,同时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和增强对人生的认知和社会责任感。

5.发挥制度体系的保障作用,让大学生在少数民族地域文化与高等教育有机对接的制度中获得思想政治素质的可持续提升。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链接有赖于一整套制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制度执行能力的提高。一是完善和实施高等教育扶贫制度。《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所确定的连片特困扶贫攻坚地区,其中包括滇桂黔石漠化区。河池就属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范围。但是,目前这项工作的力度仍显不够,尤其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扶贫援助可谓捉襟见肘。高校援助项目主要涉及大学生,高校教师受益力度和受惠面极为有限。对贫困地区的高等教育援助,应认真研究当地的特定文化传统和特殊环境因素,摒弃“贫困地区的人拥有的是贫困文化,只能用现代的文化对其进行改造”的陈旧观念,充分挖掘贫困地区文化中积极的非现代社会中有利的教育资源。二是完善和实施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域文化与高校相衔接的一系列制度,包括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高校传承弘扬少数民族地域文化的人才培养体制和科研体制、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实施监督检查评价制度体系等。

[1]郭齐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土壤与基础[N].光明日报,2014-04-02.

[2]徐柏才,等.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导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11.

(责任编辑:吕增艳)

G412

A

1008—7974(2014)06—0123—04

2014-07-05

江洪明(1966-)广西陆川人,法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2014年度广西高校科研项目“时间学维度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项目编号:YB201432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