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丁瑾靓,廖 斌,段善君,傅凌梅
(武夷学院 学生处,福建 武夷山 354300)
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构建“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教育模式
丁瑾靓,廖 斌,段善君,傅凌梅
(武夷学院 学生处,福建 武夷山 354300)
当今,新建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对新建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及大学生思想特点的分析,论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必要性。文章从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内涵出发,在实际探索的基础上,构建了新建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模式,以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新建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心理疏导
新建本科院校是指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一批专科院校通过重组、合并其它一所或几所专科学校而得以升格的本科院校。它们体制上是属省(直辖市)、市地方政府部门管辖的普通高校。由于办学条件、地理位置、生源等方面的特殊性,使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其特殊性,然而如何加强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提高地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对提高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人文一词最早见于《易经》:“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上,人文也。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已化成天下。”人文关怀始于西方的人文主义思想,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与价值,追求人的自由平等与个性解放,其出发点和归宿地都是独立的人、现实的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视野中,人文关怀是指在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的基础上,满足学生的现实需求和精神需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自由及个性化发展。
心理疏导系心理学专用名词,指建立在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基础上,由经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学专家,运用心理咨询技术和理论,以缓解或消除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促进其人格健康发展的过程[1]。沈壮海教授认为“思想政治工作视野中的心理疏导是指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帮助人们进行一定的心理调适,使其不良情绪得到宣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为进一步实施思想影响创造必要的健康心理条件,或者在进行心理调适的过程中解决思想问题[2]。”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科技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高校主体因素的影响
1.校园文化底蕴不够厚重。新建本科院校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产生的,其办学历史短、办学经验欠缺、文化底蕴不深厚。具体表现为精神文化未定型如治学理念、氛围、校训等;制度文化尚未完善,管理制度缺乏创新和特色;行为文化氛围不够浓厚,学术研究水平低;物质文化形态形式化,过于现代化,这对于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大瓶颈。因此,校园文化建设需要融入更多人文元素,挖掘优势,探索特色办学之路。
2.投资经费不够充足。新建本科院校管理体制多是省市共建、以市为主。事实上,“省市共建”在投资渠道上难以保证,地级市经费不及发展所需。投资渠道不畅仍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可持续发展的障碍。这类院校大多建在地市,划归地方管理,目前三级办学、二级管理的格局普遍存在,制约了地方高校的发展。这一现状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一定的经济保障,难以使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具体贯彻实施。
3.办学理念不够清晰。通过国家教育部教学评估的新建本科院校,基本完成了从专科教育到本科教育的转型,学校的基础设施、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等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新建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中必然要处理好发展转型与办学理念之间的关系,学校要根据转型发展来确定办学理念,通过新的办学理念引领转型发展。然而部分学校在转型发展中忽略了 “一切为了学生”“以生为本”“育人为本”“人才强(兴)校”等的教育理念。而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是“以人为本”办学理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也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实践要求,即视学生为主体,或把学生看做像教师一样的教育主体才能实施有效的人文关怀[3]。
(二)教育主体因素的影响
1.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不足。高校辅导员处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肩负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新建本科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辅导员角色定位不清。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但辅导员工作被认为是“保姆式”的工作,没有价值感和成就感。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导致角色模糊、角色定位不准确、角色转化不适当,传统的角色定位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学生思想工作的需要。二是辅导员队伍不稳。新建本科院校受办学规模、管理水平、投入资金等局限,加上辅导员岗位责任重大,工作繁琐,导致辅导员待遇偏低,社会认可度不高,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失现象严重。三是辅导员整体素质不高。新建本科院校建校时间短,学校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和培养方面,而辅导员忙于学生管理实务,同时受到高校行政管理体制的约束,导致外出进修机会较少,专业化水平得不到提高。尤其表现为人文素养偏低,随着辅导员队伍逐渐年轻化,“80后”、“90后”的他们社会阅历浅,人生经验不足,人文素质有待提高,把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于说教式、灌输式的教育,缺乏人文学科教育方法,从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也需要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应提高其心理授权力,才能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
2.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特点多元化。大学生整体思想政治状况较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认为,“他们思想开放、积极向上、进取、个性自由独立。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等问题”。而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即包含了如上思想特点的共性,也呈现了以下各类特殊学生群体的个性特点。
(1)贫困生。新建本科院校的生源多元化,大多来自农村和中小城镇,贫困生比例相对较高。相对于正常的学生,贫困生因其家庭经济压力容易产生自卑、焦虑、偏激、轻生厌世等思想,这些不健康的心理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这使得做他们思想工作的难度增大。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创新工作方法,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既要帮助贫困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又要从心理上让他们摆脱阴影,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做到资助工作与解决问题、勤工助学、思想教育相结合,从而建立强化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机制。
(2)学困生。所谓学习困难大学生(简称学困生),是指感官和智力水平正常,由于多种主客观因素引起其学习成绩下降,因课程考试不及格且未能修满学分而无法完成学业,进而影响毕业,甚至引发心理疾病的大学生。新建本科院校前身大多为专科学校,相对于老牌本科院校,其教学质量相对偏低,加上二本院校大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动力和学习毅力等个体差异,大学生群体因主客观条件影响在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效果上逐渐出现了分化,部分大学生因学业成绩达不到基本要求而挂科、跟班试读、退学等。据教育部数据统计显示,2003年普通高校本专科毕业生约239.1万人,授予学士学位人数约105.1万人,还有约13.4万人未获得学位[4]。学困生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特殊群体,对此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需采用学习心理进行疏导,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激发学习内部动机,加强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保证高校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建立和实施大学生学业困难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有效地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增强其学习信心,提高学习能力。在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凸显了高校对学困生的人文关怀。
(3)其他群体。高校中还包括一些少数民族、留学生和有宗教信仰的学生。这类特殊学生有不同的民族风俗、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因此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充分考虑和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留学生的文化价值观,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文关怀机制的重要体现。
通过以上分析,受学校自身与大学生主体的影响,新建本科院校在实际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这就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实施心理疏导,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健全和完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精神理念,有利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模式和内容。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方法,二者相辅相成,人文关怀中渗透着心理疏导,心理疏导体现着人文关怀,二者的宗旨都是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5]。新建本科院校应当充分认识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和实际情况,针对大学生思想特点,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进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一)理念更新,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尊重教师和学生主体地位,保障他们在学校事务上的参与感和责任感。改变长期以来“思想工作+行政命令”的工作方法,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树立了新的教育理念,它强调三点:一是要体现校内人文关怀,提高教职工的心理授权水平,让更多高校教职工感受到创造性劳动带来的愉快和幸福。二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强化学生主人翁意识,及时保持对学生合理诉求的回应,将人文关怀融入教育和管理理念中,提高学生对学校的信任度,增强师生的凝聚力。三是在尊重师生主体性原则的前提下,创造各种条件,搭建学习平台,满足师生发展的需求,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
(二)方式创新,妙用心理咨询的技巧
教育者可以采用心理咨询等多种技巧营造轻松的环境帮助大学生疏导心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教育中引入适当的心理咨询原则与技术,让学生主动参与思想教育过程中,克服传统思想教育中的单一说教的缺点,凸显教育人性化,提高思想教育的实效性。借鉴心理学研究的有关成果,吸收心理咨询的咨询特质和倾听技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咨询特质,即“助长条件”、“帮助者特点”,咨询关系要件,是指心理咨询师与当事人的咨询关系中具有的促使有效心理治疗的基本条件[7]。主要包括真诚、积极关注、同情心、尊重、具体化等,重视咨询者与来访者的关系。一是同理心,就是教育者从学生角度,设身处地地思考、感受他们的心理,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理解、被接纳;借助心理学知识,将学生的体验与其人格等联系,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实质,并将教育者的理解与关切传达给学生。二是积极关注,即教育者把学生视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完整地接纳每一个学生的优缺点,促进学生的自我接纳,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三是真诚,教育者以真实的自我与学生沟通,打开心扉与学生谈谈自己的体验、思想、经历等,促进学生也能真诚地与人交往。
(三)善用媒体,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新媒体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一方面,高校应规范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网站建设,整合网上资源及时掌握学生思想状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创新形式,扩展各种载体,利用网络虚拟性、创新性等特点进行心理疏导。设计便捷灵活的“自助式”网络教育方式,积极借助微博、QQ群、网络论坛、易班等新的媒体形式,开发出融教育性、知识性、服务性、趣味性和实效性为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软件,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给他们,引导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
(四)环境熏陶,营造心理疏导的人文氛围
结合地方特色,融入人文元素,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利用校园校报、宣传栏、教学设施等物质载体,赋予人文底蕴,美化校园人文环境,宣传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理念;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构建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教育模式,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做到责任到人,职责分明,考核到位;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强化学校“三风”建设,即发挥旗帜性的校风、培养良好的教风、树立优良的学风,开设心理疏导、心理沙龙、心理电影展播等活动,营造心理疏导的良好氛围。
(五)服务育人,解决学生群体的实际难题
加强对学困生的管理和帮扶机制的建设,及时解决学生的实际难题,保证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建立高校结对帮扶机制,搭建服务平台,探索服务载体。一是定帮扶对象和内容,重点关注经济困难的贫困生,构建帮扶体系,拓宽助学渠道。建立“奖、助、贷、减、免、缓、勤”七位一体的助学帮扶体系,资助与育人、励志、心理教育相结合;重点帮助学习困难的学困生,建立学业预警机制、导师帮扶机制,编印《学业指导手册》和《大学生指导与服务手册》,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与服务。实施导师制,推动教师深入学生宿舍、教室开展学业、生活、工作指导,做实学习指导,调动学习热情;重点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心理关注和疏导,建立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二是定帮扶责任人,充分调动学生党员、教职工党员开展“一对一”帮扶,分工协作,责任到人。
(六)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者的专业化水平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思想政治课程教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主要承担者,家长也是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影响者,他们都是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实施者。需要较高的人文素养、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第一,加强辅导员和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开展业务培训,提高人文素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理念,掌握人文学科的教育方法特别是心理学、哲学等学科方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水平。第二,建立家校联动机制,“以生为本”理念是家校联动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以家长会、家访、信函反馈、网络会议等制度为家校互动的沟通平台和途径,填补家庭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缺位现象。只有多方寻求合力,联动协作,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局面,才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1]宋劲松,王滨.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指向[J].天府新论,2008(3):45.
[2]沈壮海,李岩.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2).
[3]姚念龙,刘颖.简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108-109.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机构)学生数.[2007-03-15](2014-07-01)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 moe/moe_1394/200703/20394.html,2007.3/2014.7
[5]杨淑欣,赵志川,付海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思考与实践[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4 (14):81.
[6]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下)[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28).
(责任编辑:吕增艳)
Study on Effectiveness of New Undergraduate Colleges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Construction of"Humanistic Care an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Education Mode
DING Jin-liang,LIAO bin,DUAN Shan-jun,FU Ling-mei
(Students'Affairs Office,Wuyi University,Wuyishan,Fujian 354300,China)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new undergraduate college facing new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Through the analysi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l dilemma of new undergraduate college and students'id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starting from the connotation of humanistic care an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based on the practice,the"humanistic care an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mode is established,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ew undergraduate college;post-90s 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humanistic care;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G641
A
1008—7974(2014)06—0127—04
2014-08-20
丁瑾靓(1983-)女,福建武夷山人,硕士,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福建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项目:“新建本科院校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模式研究”。项目编号:闽政研2014-B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