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21世纪中国数学教育的机遇与挑战——2017年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暨广州大学第八届数学教育学术研讨会纪要

时间:2024-06-19

张彩云,代 钦



21世纪中国数学教育的机遇与挑战——2017年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暨广州大学第八届数学教育学术研讨会纪要

张彩云,代 钦

(内蒙古师范大学 科学技术史研究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2017年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暨广州大学第八届数学教育学术研讨会于11月4—5日在广州召开.来自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地区的四百多名专家学者、教研骨干和一线教师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有6个大会报告、22个分组报告,研讨的主题有8项:(1)21世纪的中国数学教育改革;(2)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3)数学教育比较研究;(4)数学教学实践研究;(5)数学核心素养研究;(6)影子教育与考试研究;(7)数学教师专业发展; (8)几何教科书发展史.

数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会;数学教育

由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和广州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协办的2017年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暨广州大学第八届数学教育学术研讨会于11月4—5日在广州华泰酒店召开.来自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地区的四百多名专家学者、教研骨干和一线教师出席了会议.于11月3日晚召开了常务理事会,做出了重要决定,并于11月4日下午由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秘书长内蒙古师范大学代钦教授在大会上予以通告,主要涉及如下3个方面:

(1)确定了2018年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将于2018年7月31日—8月3日在贵州师范大学召开.

(2)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在2016年7月—2017年11月开展的各项工作.

(3)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今后工作展望.

11月4日上午,会议开幕式由广州大学卢建川教授主持,广州大学曹广福教授代表广州大学致欢迎辞,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曹一鸣教授致开幕辞.

此次会议特别邀请了宋乃庆、涂荣豹、梁贯成、曹一鸣、曹广福、何小亚等6位教授作大会主题报告.代钦、孙旭花、陈静安等22位与会者作了30分钟的小组报告.

1 21世纪的中国数学教育改革

北京师范大学曹一鸣教授的报告以“21世纪的中国数学教育改革”为题,第一部分提出问题:中国的数学教育到底是先进还是落后?从全球的视角审视中国的数学教育工作,在此基础上倡导越来越多的数学教育工作者和一线教师共同参与研究.第二部分是由曹一鸣教授和梁贯成教授主编的《21世纪的中国数学教育》中英文出版项目发布会.曹一鸣教授隆重推出了这部凝聚众多知名学者心血的著作,对其内容、编写团队、内容结构和重要意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该著作共6个专题部分,由24个独立章节构成,涵盖了中国数学教育的各个方面的内容.专题名称依次是:中国数学教育概况;数学课程与教材;数学学习;数学课堂教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数学教育评价.第三部分探讨了数学课堂教学结构及其主要特征的研究,针对提出的拟解决问题,从研究对象、研究工具和编码设计展开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有:(1)学生数学新知识的获得以“课堂教学”形式为主;(2)专注于“解决数学问题”,容量大;(3)数学课堂的结构比较稳定;(4)对于数学问题的引出集中表现为直接提出数学问题,较少选择“呈现情境→描述情境→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方式.在报告中,曹一鸣教授强调了中国数学教育研究所面临的新的问题与挑战:对现状的深入研究、总结与提炼还远远不够,应该更深入分析相关因素(教师、学生、社会文化等),在精准找出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解决.最后,曹一鸣教授阐明《21世纪中国数学教育》是国际同行认识中国数学教育近几十年快速发展及数学教育研究水平的重要窗口,它将产生重要影响.

广州大学曹广福教授的报告“从数学教育的本质看数学基础教育改革”,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8次基础教育改革,简单总结了不同时期的改革特点.指出过去的改革忽视了一个重要的方面,即一线课堂教学.此外,报告探讨了数学教育的本质,认为数学教学是一个活动过程,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把要学的知识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则是引导学生进行这种创造工作,而不是灌输现成的知识.他指出,教育改革应该更多地关注一线课堂,否则无论多么先进的教育理念都无法落到实处.针对一线课堂提出具体的教学改革建议,不妨从3个方面入手:(1)精炼教材,剔除教材中不伦不类的问题情境;(2)重编教参,针对教材中的重要内容编写一套真正体现数学思想性的教学指导书;(3)强化培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师培训,而不是空泛的理论报告.

2 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

南京师范大学涂荣豹教授的报告“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从数学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础入手,深入剖析了数学教学设计原理新构建所秉持的基本思想,在此基础上对“教学生学会思考”、“运用研究问题一般方法教学”、“问题结构推进教学”、“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用启发性提示语引导”、“以寻找思路为核心”等9个数学教学设计原理进行了重新构建,提出了3种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即数学课堂教学分析性评价、数学课堂教学的特征判断评价、数学课堂教学的价值判断评价.论述了分析性评价的基本思想,搭建了分析性评价的系统分析框架;探讨了数学课堂教学的特征判断评价的理论基础,从重新构建的9个数学教学设计原理进行深入解析,提供了特征判断评价的依据.最后通过具体例析阐明了数学课堂教学的价值判断是一种理性的、思辨的判断,最终揭示了数学课堂评价的重要性.

西南大学宋乃庆教授的报告“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控测评模型建构的研究”,从如下6个问题展开:(1)你认为教育统计与测评是不是数学教育的研究方向,如果是,应该怎么做?(2)测评模型的内涵是什么,基础教育测评模型的内涵是什么?(3)基础教育测评模型建构的意义是什么?(4)基础教育测评模型的表现形式有哪些?(5)基础教育测评模型构建的步骤有哪些?(6)正在研究的基础教育项目主要有哪些?宋乃庆教授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科学的论证,做出了合理的回答.

华南师范大学钟佩儒的报告“数学职前教师函数概念的认知水平现状测量”,以数学职前教师对函数概念的认知水平为研究对象,基于SOLO分类理论构建了函数概念分维度的评级系统,借助测量问卷,以量化研究为主,为数学职前教师的自我发展提供了相应的建议.

3 数学教育比较研究

香港大学梁贯成教授的报告“国际教育成就比较研究的政策含义”,基于过去20年“国际数学及科学趋势研究(TIMSS)”、“全球学生阅读能力进展研究(PIRLS)”和“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等国际教育成就比较研究,指出它的评分结果在世界各地被一些国家用于教育政策的调整,而此种调整往往是根据研究所作出的排名榜而没有考虑到这些研究的性质和目标.他的报告告诫教育工作者在制定教育决策时应该如何运用这些研究的结果及如何避免误用研究数据,即在解读研究结果时,不应过分强调国家排名,断言各背景因素与学生成绩的因果关系,或对老师的表现作出结论.应更加着重数据所显示的国家成绩趋势,和学生在不同内容与认知能力领域的表现.他强调在运用比较研究结果以制定教育政策时,应注意这些研究的性质及限制,并应考虑不同国家的文化因素对教与学的影响.

温州大学赵晓、罗碧烜的报告“两岸小学数学教科书难度比较分析”,是一项基于教材难度比较的研究,教科书集学科知识、教育目的和学生认知特点于一体,是教学活动开展和教学质量生成的基本要素,并对其产生决定性、根本性、实质性的影响.对教科书的研究至关重要,通过教科书难度比较分析可以让教育工作者更清楚地认识教材,更好地理解教材和更有效地利用教材.

4 数学教学实践研究

华南师范大学何小亚教授的报告“学生接受假设的认知困难与课程、教学对策”,从“国内外大众不喜欢数学”这一现象引发思考,分析了导致这一现象最直接的原因是数学素养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缺失,而另外的原因可能与学生在数学概念的建构、数学原理的获得和数学证明的认知过程中接受假设的认知困难有关.对此,他分别予以论证并总结出在数学概念、数学原理和数学证明的认知过程中,学生接受假设的认知困难的主要表现,给出了如何克服学生接受假设的认知困难的对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课程建议:只要解决了教学的问题,文科生和理科生均可学习曲线与方程、数学归纳法的内容.指出接受假设,甚至是不理解地接受假设,是数学认知的助推器.无法接受假设会使学生的思维受阻,数学认知无法继续;不理解地接受假设,尽管不影响认知的继续,但却影响了数学素养的达成.

澳门大学教育学院孙旭花教授的报告“螺旋变式课程理论与实践”,谈到长期以来数学是唯一国际通教的必修学科,数学教育研究与教学一直处于国际化当中,“教什么”,“如何教”似乎是统一的,但是国际化也给中国数学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知己知彼.她从中国数学教育的文化独特性,论述了背后所遵循的中国式的理性和逻辑——螺旋变式课程设计模型.并以分数除法为例的螺旋变式课程实验,促进反思什么是中国内地数学课程与教学之优良传统,进而揭示螺旋变式设计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华南师范大学黎楚倩的报告“高中数学概念课学习意义讲解的必要性研究”,广州市执信中学张蜀青的报告“问题驱动下高中数学概念教学设计原则”,惠州学院王海青的报告“关于圆锥曲线概念教学的几点思考”都围绕数学概念展开研究,对其进行分类比较、难度分析,揭示了数学概念在课堂教学上存在的原因、作用及价值,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际调查论述了概念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此外还针对具体概念教学提出教学设计和教学建议.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陈静安、曾志红、黄思华的报告“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活动经验研究”,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王彦伟、丁雁玲的报告“小学数学教育中科普场馆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研究”,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袁志斌的报告“有助于初学者探寻平面几何解题思路之策略的教学实验研究”和广州市黄埔教育局教学研究室肖凌戆的报告“中学数学优效教学研究”都是教学实践活动研究,立足数学课堂教学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5 数学核心素养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陈昊的报告“数学核心素养在知识建构中形成”,基于建构主义的起源论述了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建构主义教学,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并强调作为教师应该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以促进形成数学核心素养.华中师范大学胡吉振的报告“中西文化之比较及对目前核心数学素养的启示”,从中西文化的文字、世界观、教育等3种视角对思维方式的形成过程进行比较,从而得出:中国传统文化最稀缺的思维方式是以形式逻辑推理为主的抽象思维.他指出这一结论对当前六大核心数学素养教学的启示是:数学抽象与逻辑推理体现数学的本质特征,是六大数学核心素养的核心与灵魂,在目前教学中必须把这两个核心素养放在重要的地位培养.南京师范大学严卿的报告“从PME视角看逻辑推理素养及其培养”,是一项专门针对逻辑推理素养培养的研究.为了在教学、评价中更好地体现逻辑推理素养,需要明确学生逻辑推理素养的发展水平.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可以考虑以下策略:搭建脚手架,为演绎推理铺平道路;比较异同,为归纳推理指引方向;突出关系特征,为类比推理提供线索.

6 影子教育与考试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王立东的报告“刍议数学教育视角下的影子教育研究”,从数学教育的视野论述了影子教育(课外补习)有着重要理论和实践研究价值,但目前未能获得足够关注.通过综述已有的研究,发现影子教育有效能研究,教学研究与学校咨询研究等多个研究发展方向.最后呼吁能有越来越多的数学教育工作者能够投入到这个研究主题中来.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彭海燕的报告“基于数学试题分析的高考复习重构”,也是关注课堂外补习或者复习、考试的专题研究.她阐述了考试的内容就应该是教学的内容,但考试要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和空间里评估3年的学业,其内容的综合和组合就与教学大不相同,尤其在复习备考阶段,在掌握了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如何理性地审视教学目标和考试的能力要求之间的关系,真正实现统揽全局,合理备考,有效复习.

7 数学教师专业发展

广州市第十七中学王杰航的报告“谈数学教师风格的类型”和广州市南武实验中学李平的报告“运用教育叙事反思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关于一线教师基于自身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从教师教学的角度讨论教师的专业素养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如何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形成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8 几何教科书发展史

内蒙古师范大学代钦教授的报告“作图是几何教育的根基——兼论清末民国时期几何作图教科书的发展”,报告第一部分介绍了自古希腊以来几何作图和几何教育的沿革,逻辑严密,脉络清晰;第二部分从中国清末民国时期数学教育制度的发展历程,梳理了课程标准中对几何作图教学的要求及其特点,论据详实,总结恰如其分;第三部分展示了清末民国时期几何作图教科书的出版概况,并某一时期出版教科书中的代表性个案和书中具体几何作图的个例予以展示,最后总结了清末民国时期几何作图教科书的特点,资料丰富,论述清楚明白.代钦教授的报告重现了一百年前中国数学教育的一个侧面,精彩的视听让与会者惊讶于中国数学教育历史中不为大多数人熟知的一面,掀起了与会者对数学教育史讨论的热情.内蒙古师范大学张彩云的报告“清末几何作图教科书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张冬莉的报告“清末数学教科书中的勾股定理”和内蒙古师范大学王瑞芳的报告“建国以来几何教科书中作图内容的初步研究”从数学史和数学教育史的角度展开研究,对教科书及其内容特点进行了深入剖析,以史为鉴,为今天的教科书编写和数学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相关建议.在此基础上,来自内蒙古师范大学的代钦教授,带领与会者重温了近代教育史上的“民国现象”,讲解生动鲜活,真实深刻,激发了大家对清末民国数学教育极大的兴趣和民族自信,让与会者们认识到今天的数学教育成绩的取得不是无源之水,不忘历史,立足当下,辩证的、全面的思考问题,信心百倍地迎接21世纪数学教育的问题与挑战.

此次会议内容丰富,讨论深刻,气氛活跃,体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精神.报告内容涉及数学教育研究的诸多领域,是一场关乎数学教育发展改革的盛会,为广大数学教育研究工作者提供了良好的学术交流研讨平台,开阔了与会者数学教育研究的国际视野,激发了与会者数学教育研究的热情,促进了各地区教研骨干和一线教师数学教育研究的进一步交流和学习,使中国数学教育研究呈现出更好更快的发展趋势.

[责任编校:周学智]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Chinese Mathematical Education at the 21st Century

ZHANG Cai-yun, DAI Qin

(Institute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Inner Mongolia Hohhot 010022, China)

The 2017 Chinese Mathematics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 Executive Council (enlarged) meeting and the Eighth Mathematical Education Symposium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was held in Guangzhou at April 4-5. More than 400 experts and scholars, teaching staff and school teachers from the Mainland, HongKong and Macao attended the meeting. The conference included six congress reports, 22 subgroup reports and eight conference themes. The eight themes were: 1. Chinese Mathematics Education Reform in 21st Century; 2.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3. Comparative Study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4. Study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Practice; 5. Research of Mathematics Key Competency; 6. Shadow Education and Research of Examination; 7.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Mathematics teacher; 8. History of Geometry textbook development.

mathematical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 executive council; mathematical education

G40–03

A

1004–9894(2017)06–0092–03

张彩云,代钦.21世纪中国数学教育的机遇与挑战——2017年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暨广州大学第八届数学教育学术研讨会纪要[J].数学教育学报,2017,26(6):92-94.

2017–11–25

张彩云(1984—),女,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人,博士生,主要从事数学史研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