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刘欣欣 张翔 庞烨琼 严梦倩
突发灾害事故指的是因人为因素或自然灾害而诱发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伤,既往已有研究表明,突发灾害事故是造成中青年群体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2]。新冠封闭管理下急诊抢救室通常采用封闭管理模式,同时提高抢救成功率的护理管理模式[3,4]。新冠封闭管理下的抢救室封闭管理模式极易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不利于病情康复[5,6]。因此积极分析新冠封闭管理下的突发灾害事故患者心理问题,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分析新冠封闭管理下的突发灾害事故患者心理问题。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法,选择2021年1 月至2022 年6 月期间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96 例突发灾害事故患者,其中男性24 例、女性72 例;年龄为25~82 岁,平均年龄(45.98±12.19)岁;事故类型:交通事故33 例、爆炸事故22 例、高处坠落28 例、自然灾害5 例、其他8例。纳入标准为:①新冠抢救室封闭管理模式下的突发灾害事故患者;②年龄超过18 周岁的患者;③有准确语言表达能力,且无认知障碍或精神疾病的患者;④既往无急性心理创伤史或重大家庭事故的患者;并剔除:①合并免疫系统疾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恶性肿瘤的患者;②中途死亡或转院的患者。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所有患者均知情,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96 例突发灾害事故患者均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并依据评估分数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SAS≥50 分和SDS≥53 分)31 例和对照组(SAS<50 分和SDS<53 分)65 例。观察组中男性9 例、女性22 例;年龄25~82 岁,平均年龄(45.30±11.99)岁;病程范围11~30 d,平均病程(16.03±2.29)d。对照组中男性15 例、女性50 例;年龄26~81 岁,平均年龄(46.65±12.38)岁;病程范围10~29 d,平均病程(15.64±2.37)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 方法 收集两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职业状态、经济收入、医疗费用来源、受教育年限、居住地、事故类型。并且测评两组患者的心理危机情况、疾病不确定感。心理危机情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评,采用1~5 级评分,分数越高提示症状程度越重。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共33 条项目,其中不明确性13 条、复杂性7 条、信息缺乏8 条、不可预测性5 条,均采用1~5 级评分,分数越高提示疾病不确定感越高。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突发灾害事故患者不良心理感受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设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心理危机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心理危机情况比较/分
由表1 可见,观察组各项心理危机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58、2.51、2.44、2.40、2.28、2.92、2.49、2.25、2.56、5.67,P均<0.05)。
2.2 两组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比较/分
由表2 可见,观察组各项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和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37、2.28、2.80、2.57、2.00,P均<0.05)。
2.3 突发灾害事故患者不良心理感受的单因素分析见表3
表3 突发灾害事故患者不良心理感受的单因素分析/例(%)
由表3 可见,观察组年龄≥60 岁、经济收入<3000 元/月、医疗费用为自费、受教育年限<12 年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6.63、5.18、7.85、4.74,P均<0.05)。两组在性别、职业状态、居住地、事故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3.28、1.60、1.93,2.54,P均>0.05)。
2.4 突发灾害事故患者不良心理感受影响因素的logistic多因素分析见表4
表4 突发灾害事故患者不良心理感受影响因素的logistic多因素分析
由表4 可见,年龄≥60 岁、医疗费用为自费、受教育年限<12 年为突发灾害事故患者不良心理感受的危险因素(OR分别=1.74、3.52、3.67,P均<0.05)。
突发灾害事故患者通常病情危重,且病情进展迅速,随时存在死亡风险,因此患者常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护理需求也明显高于一般创伤患者。且新冠肺炎下抢救室封闭管理模式实施过程中,家属无法探视患者,因此为期2 周的封闭护理便极易导致患者出现强烈的心理反应。近年来临床中医学模式处于不断进步和转变过程,现代护理也逐渐由以疾病为中心发展为以健康为中心,在护理中强调干预活动应贯穿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整个过程,对于患者的心理问题应当给予重视。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合并有焦虑抑郁的观察组的心理危机评分、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提示抢救室封闭管理下的突发灾害事故患者多存在程度不同的焦虑、抑郁情绪,且合并有焦虑抑郁的患者存在更严重的心理危机和对疾病的不确定感。分析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患者对于突发灾害事故无思想准备,在急诊抢救室内因封闭管理模式也无法与家属等主要照顾者在一起,加之病情进展较快,因此极易在这种孤立无援的状态下产生负性情绪,加重对疾病的不确定感,影响治疗依从性[7]。同时因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灾害事故而入院的患者,在恢复的过程中常常回顾意外,对意外的发生久久不能释怀,担忧因住院而增加家庭的负担,甚至产生自责等情绪[8]。其次本次研究中进一步分析了突发灾害事故患者在抢救室封闭管理模式产生不良心理感受的相关因素,其中当患者的年龄≥60 岁时,患者的身体各项机能均明显减退,在入院后漫长的康复过程中常因体力、免疫力等因素而加重身心负担,同时年龄相对较高的患者常无稳定的经济收入,在后续康复中也需要维持长期花费,面对沉重的经济负担患者也极易产生不良心理感受。同理当患者入院期间的医疗费用全部为自费时,患者也会因无法工作和医疗费用的双重经济负担而产生负性情绪[9]。另外当患者的受教育年限<12 年时,其通常对于相关疾病和医疗水平的了解较少,极易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而做出错误判断和认知,加之在抢救室封闭管理模式下缺乏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途径,因此极易出现恐惧、害怕等情绪,造成不良心理感受[10]。
综上所述,新冠封闭管理下的突发灾害事故患者极易出现焦虑、抑郁、心理危机等负性情绪,对疾病也存在严重不确定感,应对年龄≥60 岁、医疗费用为自费、受教育年限<12 年的高危患者加强关注,以改善其心理感受。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