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李 烨,蒋 炜
(1.安徽新华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0088;2.安徽新华学院 艺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88)
《共产党宣言》是一部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其问世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共产党宣言》是永恒的思想灯塔,具有伟大的真理力量。***同志指出:“《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营养。”[1]陈望道译本作为《共产党宣言》在国内最早的一部中译本被广泛介绍,但需要指出的是,该译本中还存在一些不够严谨的问题。本文以陈译本为中心,着重讨论陈译本的底本问题、陈译本的目标读者与翻译策略,以及华岗译本与陈译本的渊源。拟通过对上述三个问题的分析,准确还原《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的翻译和传播情况,进而为《宣言》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目前学界较为流行的说法是戴季陶提供的日文版及陈独秀从北京大学图书馆借来的英文版,陈望道在此基础上,于1920 年的3 月到4 月底,翻译出《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此说见诸多种资料,后更被广泛引用,似乎成为不刊之论。然而日本学者石川祯浩经过研究认为:“陈译本基本上是以日语为蓝本翻译的,难以找到参考陈独秀提供的英译本的迹象。”[2]后任教于日本的学者陈力卫也遵从此说[3]。那么,陈译本的底本到底是哪一个日文版本?陈望道本人翻译时究竟有没有参考英文版本?本研究结合多种资料,试图揭开这一谜底。
1920 年3 月,陈望道开始翻译《宣言》之前,《宣言》的日文译本主要有两种形态,其一是1904年11 月3 日,日本学者幸德秋水和堺利彦发表于《平民新闻》上的,以恩格斯校订,赛米尔·穆尔翻译的英文版为底本,内容包含恩格斯英文版序言、《宣言》的第1、2、4章,缺少第3章。随着该刊物第53 号发行后被禁止,第3 章终未刊出。其二是1906年,堺利彦在《社会主义研究》创刊号杂志上,将第3 章和之前翻译的1、2、4 章,合并为全文刊行。1910年大叛逆事件后,幸德秋水被逮捕并被处以死刑,《宣言》成为禁书,直至1920年之前,《宣言》再没有新版本出版。
那么,陈译本参照的是哪一个版本呢?石川祯浩通过对陈译本中几处英语原文、日语译文与汉语译文的比较,断定于1906 年发表在《社会主义研究》创刊号上的《宣言》应该是陈译本的底本。他的证据是:
第一章开头
日文原文:
希臘の自由民(Freeman)と奴隸(Slave)、羅馬の貴族(Patrician)と平民(Prebian)、中世の領主(Lord)と農奴(Serf)、同業組合員(Guildmaster)と被雇職人(Journey-man)。
陈译文:
自由民(Freeman)和奴隸(Slave)貴族(Patrician)和平民(Prebian)領主(Lord)和農奴(Serf)行東(Guild-master)和佣工(Journey-man)。
笔者也赞同这一观点。但仅有此一条证据还不足以说明陈译本和底本的关系,下面笔者将进一步提出相关证据,以支持石川的说法。
从表1可以看出,两种译本都保留了21处英语原文,并且均以括号的样式标注在译文之后,形式上极为一致;再从对英语文句的翻译来看,日文采用音译的地方,陈译本也基本上采用汉文音译,仅有3 处日文音译,汉文采取了意译;而日文意译的部分,汉文全部采用了意译,用词几乎完全一致。此外,笔者将日文版第一部分和第四部分总计1200个汉字词与陈译本进行比较,完全相同的超过1000个词汇,重复率高达83%,这些都足以说明,陈望道译本的底本是1906年发表在《社会主义研究》创刊号上的《宣言》。
表1 1906年版《共产党宣言》英语原文、日译与陈译比照
那么,陈望道在翻译时有没有参考英文版的《宣言》?
陈望道在关于《宣言》翻译的个人回忆录中没有提及英文版,他说:
回国(1919 年6 月——引者注)后,我在杭州的第一师范学校教书,学生施存统写了一篇题为《非孝》的文章,遭到顽固势力的猛烈攻击,牵涉到我,我也被加上“非孝、废孔、公妻、共产”的罪名,随即离开一师,回家乡义乌翻译《共产党宣言》,我是从日文本转译的,书是戴季陶供给我的,译好后,由上海共产主义小组设法出版。[4]
如果参考了英文版的《宣言》的话,这样重大的事情,陈望道在回忆录中不可能只字不提。
但陈译本中又有一处译文是根据英文版修改的,一些学者已经指出,即日语译本引言部分的Danish错误地译成了“荷兰的”一词,在陈译本中被正确的译成“丹麦的”了。此外,笔者还发现另一例受英文版影响的翻译:
英文:It has converted the physician,the lawyer,the priest,thepoet,the man of science,into its paid wage-labourers.
日文:彼の醫師、法律家、僧侶、科學者の如きは、皆彼等が雇用せる賃銀勞動者となり了れり。
陈文:无论医生,法律家,僧侣,诗人,科学家,都成为他们的工银劳动者。
上例中,日文版漏译了“诗人”(poet,划线为笔者所加)这一词语,陈译本则补充完整。
如何解释这一现象,能不能认为这类修改是陈望道根据英文版修改的呢?目前并没有十分令人信服的依据,首先正如上文陈望道回忆录所言,并没有提及参考英文版之事; 唯一可能的是陈望道于1920年6月27日将译稿交给陈独秀之后至8月出版之前,陈独秀和李汉俊等人对译稿做过粗略的审订,将明显错误加以纠正而已。如果此说能够成立,我们认为陈译《宣言》的底本仍然是1906年的日文版本。
《宣言》是一部划时代的思想巨著,其核心是通过阶级斗争的方式,在各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下层劳动无产者,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理想的社会主义新模式。因此,《宣言》的主要阅读和传播对象应是各国共产党的组织成员以及最广泛的普通劳动者。而陈望道作为早期共产主义思想和学说的追随者和信仰者,对《宣言》的目标读者应该是十分清楚的。比较《宣言》在中国的早期翻译就可以发现,陈译本之前,多用文言用语,比如,1908年民鸣的译文,这也符合那一时期中国新闻报刊的普遍语言形式,陈译本则是第一个使用白话文翻译《宣言》的。
1906年日译本:
此事實は以て左の二事を知ゐに足ゐ。
一、共產主義は、既に歐洲の各權力者に依て、亦是れ一個の勢力として認識せらゐ丶に至れゐ事。二、共產黨員が公然全世界の眼前に立つて、其意見、目的、趨向を明白にし、黨自ら發表せゐ所の宣言を以て、此共產主義の怪物に關す伽新と對陣すべの機熟せゐ事。
1908年民鸣译本:
即此事实足知如左之二事。
一、共产主义者,致使欧洲权力个阶级认为有势力之一派。
二、共产党员、克公布其意见目的及趋向、促世界人民之注目。并以党员自为发表之宣言、与关于共产主义各论议互相对峙、今其机已熟。
1920年陈望道译本:
由这种事实可以看出二件事:
一、共产主义,已经被全欧洲有权力的人认作一种有权力的东西。
二、共产党员,已经有了时机可以公然在全世界面前,用自己党底宣言发布自己的意见,目的,趋向,并对抗关于共产主义这怪物底无稽之谈。
与民鸣译本比较,陈译本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不仅调整了译文的结构和顺序,最主要的是白话文的采用,让普通文化水平的读者能够看懂。除了受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张白话文的影响外,《宣言》的目标读者也应该是影响陈译本翻译策略的主要因素。为了能让大众读者理解,读懂,陈译本大量替换日文文本中的汉字词的语体色彩,从文言到白话,从艰深到通俗,从歧义到一义。最典型的就是日文中“绅士”和“平民”的翻译,如果像其他汉字词一样移植到汉语译文里极容易产生误解,陈译本分别译为“有产者”或“资产阶级”和“无产者”或“无产阶级”。与之相关的词语也分别作了意义明确的翻译,如表2所示:
表2 陈译本与日译本部分词语比较
除了对有歧义的日语词汇进行明确意义之外,与汉语相同或相近的日语词译成汉语后也被设法转换成更通俗的白话文或口语词汇,从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等各方面都有大量的例子。下面略举数例:
从表3—表8可以看出,陈译本非常注重译文的通俗易懂,大量使用白话文和口语表达,即使一些非常容易懂的书面语,也设法转变成口语化的词汇,如“吾人”译成“我们”,“加盟”译为“加入”,“无数”译成“许多”,“亦并”译成“一同”,“此”译成“这种”,“得”译成“能够”等等。此外,结构助词“的”(有时用“底”)的大量使用,也增强了译文的口语化色彩。
表3 名词的翻译
表4 动词的翻译
表5 形容词的翻译
表6 连词的翻译
表7 代词的翻译
表8 副词的翻译
总之,陈译本有非常明确的目标读者意向,在以文言作为主要形式的翻译时代,具有进步的意义。
在陈望道译本《宣言》出版10年后,1930年,时年27岁的共产党员、团中央宣传部部长华岗翻译的英汉对照《宣言》的全译本出版了,这也是第二个《宣言》的全译本。在《宣言》的出版和传播史上,关系重大。因为是英汉对照,一般读者自然认为华岗译本是以英文为底本的,准确性自然要比日文为底本的陈译本要高出一个等级。况且,共产主义思想在中国又继续传播了十年之久,对宣言的理解理应更为准确和全面。华岗之女华景杭的看法非常具有代表性:“他对照原文(英文),逐字逐句进行研究和推敲,反复斟酌与比较,力求作出更准确的诠释。”[5]“华岗译本与陈望道译本相比,质量有显著提高,用语更加准确,文字更加流畅。”[6]22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陈家新更推重华岗译本,认为华岗译本开创了“六个第一”,其中一个“第一”是“它是我国第一次根据英文版翻译出版的《宣言》,采用的是由恩格斯亲自校阅的1888年英文版本”[7]。华岗译本与英文版的关系究竟如何,笔者经过与英文版和陈望道译本的比较,基本上否定了上述说法,而且正好相反,华岗的译本是以陈译本为底本的,用英文版进行校正的,这校正的部分,与陈译本篇幅比较,所占比例极小,共产主义传播史作为党史研究的一部分且处于重要的位置,学术研究应该秉持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这应该是每一位研究者应负的责任。下面通过对比说明。
第一组
陈译本:有一个怪物在欧洲徘徊着,这怪物就是共产主义。旧欧洲有权力的人都因为要驱除这怪物,加入了神圣同盟。罗马法王,俄国皇帝,梅特涅,基佐(Guizot)法国急进党,德国侦探,都在这里面。
华岗译:有一个怪物(正)在欧洲徘徊着——这怪物就是共产主义。旧欧洲列强为要驱除这怪物,乃结成一个神圣同盟。罗马法王,俄国皇帝,梅特涅,基佐(Guizot)法国急进党,德国(政治)侦探,都(加入)在这里面。①下划线表示译词区别,括号表示译词添加,下同。
第二组
陈译本:由这种事实可以看出两件事:
一、共产主义,已经被全欧洲有权力的人认作一种有权力的东西。
二、共产党员,已经有了时机可以公然在全世界面前,用自己党的宣言发表自己的意见,目的,趋向,并对抗关于共产主义这怪物底无稽之谈。
华岗本:由这种事实可以看出两件事:
一、共产主义,已经被全欧洲的列强认作一种有权力的东西。
一、共产主义已经到了一个恰好的时机,应该公然在全世界面前,用自己党的宣言发表自己的意见,目的,趋向,并对抗关于共产主义这怪物底无稽之谈。
第三组
陈译本:有产阶级得了权势,那封建的,家长的,山林的种种关系,便到处被他们消灭了。结合人和他的“生来的长上”(Natural Superiors)的封建线索,被他们尽情剪断了。人和人中间,除了明目张胆的自利,刻薄寡情的现金主义,再也找不出什么别的联结关系。宗教的热忱,义侠的血性,儿女的深情,早已在利害计较的冰水中淹死了。人的价值变成了交换价值,无数永久特许的自由换了单纯的无理的自由,就是自由贸易。简单说,有产阶级,是由从前戴着宗教和政治的假面的掠夺,更变为赤条条的,没廉耻的,残忍的掠夺。
华岗本:有产阶级得了权势,那封建的,家长的,田园生活的种种关系,便到处被它消灭了。结合人和他的“生来的长上”(Natural Superiors)的封建线索,(也)被它尽情剪断了。人和人中间,除了明目张胆的自利,刻薄寡情的现金主义,再也找不出什么别的联结关系。宗教的热忱,义侠的血性,儿女的深情,早已在利害计较的冰水中淹死了。人的价值变成了交换价值,无数永久特许的自由换了单纯的无理的自由——自由贸易。总之,有产阶级,是将从前戴着宗教和政治的假面的掠夺,更变为赤条条的,没廉耻的,(迫切的)残忍的掠夺。
以上例子并非特例,而是在整个《宣言》译本中普遍存在,从常识来说,从英文译出的文章,句式、结构和词语的选用,很难与日文译出的文本完全一样,更何况是不同的译者译出的作品,因此,华岗译本并非以英文为底本翻译出来的这一事实非常清楚了。华岗的译本,以陈望道为底本的事实亦无须争辩了。
华岗译本以陈望道译本为底本,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华岗译本仍在某些地方根据英文版对陈译本做了必要的校正,虽然数量相对不多,但也提供了华岗译本参照英文版的直接证据。略举几例。
第一组
陈译本:有产阶级得了权势,那封建的,家长的,山林的种种关系,便到处被他们消灭了。
华岗本:有产阶级得了权势,那封建的,家长的,田园生活的种种关系,便到处被它消灭了。
第二组
陈译本:他们做成的惊人事业,便是埃及底金字塔,罗马底水道,中世纪底礼拜堂,也赶不上。
华岗本:他所做成的惊人事业,便是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水道,歌德式的礼拜堂,都赶不上。
第三组
陈译本:因此,那革命的种子便在颓废的封建社会里急激的发展了。
华岗本:且因此使那革命的要素便在颓废的封建社会里急激的发展了。
第四组:
陈译本:他那价廉物美的射击力,就是中华的城壁,也被他打破了。
华岗本:它那价廉物美的商品便是猛烈的大炮,中国的城壁为他所摧毁。
以上四组译文中不同译词的对比,都体现了华岗译本根据英文校正的迹象,在第一组中,华岗将“山林”改译为“田园生活”,是依据英文版中的“idyllic”(田园诗的,牧歌的,悠闲的)一词翻译的;在第二组中,华岗将“中世纪”改译为“歌德式的”是根据英文版中的“Gothic”(现通常译作“哥特式的,哥特风格的”);第三组中,华岗将“种子”改译为“要素”,是根据英文版中的“elements”(元素,要素,成分)翻译的;在第四组中,陈译本的表述“他那价廉物美的射击力”,有些难以理解,华岗的翻译为“它那价廉物美的商品便是猛烈的大炮”很是清楚,便是根据英文版“The cheap prices of its commodities are the heavy artillery with which it batters down all Chinese walls.”译出的。
华岗的改译从客观上促进了陈译本的准确和完善,(但有些地方还有待商榷,比如,从表达效果上来看,上文的“种子”可能比“元素”更好)可惜的是这一部分工作做得还远远不够。结果是,陈译本中的显著的问题,华岗译本中同样保留着。试举二例。
第一组
陈译本:结合人和他的“生来的长上”(Natural Superiors)的封建线索,被他们尽情剪断了。
华岗本:结合人和他的“生来的长上”(Natural Superiors)的封建线索,(也)被它尽情剪断了。
第二组
陈译本:但有产阶级,不但锻炼了致自己死命的武器,还培养了一些使用武器的人。
华岗本:但有产阶级,不但锻炼了致自己死命的武器,还培养了一些使用武器的人。
第一组画线句子的英文版原文是,“It has pitilessly torn asunder the motley feudal ties that bound man to his‘natural superiors’.”。(译:它无情地斩断了那些将人们与“天然尊长”联系在一起的复杂的封建关系),在英文中,“bound”是动词,与“to”连用,意思是“把……和……捆绑起来或联系起来”,不是“man”的定语,不能译成“结合人”,“natural superiors”译成“生来的长上”意思不明确,让读者不知所云。
第二组画线的英文原文是“forged”,是动词“forge”的过去式,有“打制、锻造、制作”的意思,考虑到后文的“武器”一词,译成“制造、锻造”比较恰当,“锻炼”就不符合语言规范。但华岗译文中都没有改进。
华岗译本最大的贡献是对陈译本语言的修饰和润色,力图使语言表达上更加清晰和连贯,逻辑性更强一些。这类修改和润色表现在多个地方,也成为华岗译本的重要特色。采用的方法有增加词语,替换词语,调整语序,甚至根据英文重译某些句子。
增加词语:
陈译本:到了手工业时代,他们被半封建或专制的君主,用作抵抗贵族的器具,大王国统一底柱石,最后,近代的产业和世界的市场,都成立了,他们就成了有产阶级。
华岗本:(以后)到了手工业时代,他们被半封建或专制的君主,用作抵抗贵族的器具,(且是事实上)大王国统一的柱石,最后,(自从)近代的产业和世界的市场都成立了,他们就成为有产阶级。
替换词语:
陈译本:总而言之,就是压迫阶级和被压迫阶级,从古到今,没有不站在反对的地位,继续着明争暗斗。
华岗本:总而言之,就是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从古到今,没有不站在相反的地位,继续着有时隐秘有时公开的斗争。
陈译本:有产阶级,既急激的改良了生产机关,又不断的开拓了交通机关,于是一切国民,连极野蛮的,也尽数牵入文明对里。……简单说,有产阶级按照自己的模形,造成了世界。
华岗本:有产阶级,既急激的改良了生产手段,又不断的开拓了交通利器,于是把一切国民,连极野蛮的也尽数牵入文明对里。……要之,有产阶级按照自己的模型,造成了世界。
陈译本:在这种恐慌里面,发生一种古代梦想不到的流行病——就是生产过度的流行病。
华岗本:在这种恐慌里面,发生一种古代梦想不到的流行病——就是生产过剩的流行病。
调整语序:
陈译本:我们略看前代的历史,便会晓得无论何处都是组织复杂的社会里分出各种阶级。
华岗译:在以往历史的各时期中,我们差不多可以到处看到组织复杂的社会分成各种阶级。
重译句子:
英文版:Workingmen of all countries unite!
陈译本:万国劳动者团结起来呵!
华岗本: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华岗译本对陈译本的润色,增强了译文的可读性和意义的明确性,使行文更为紧凑和连贯,其中也不乏精彩之处,比如为人津津乐道的《宣言》的结尾句“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比陈译本“万国劳动者团结起来呵!”更具有鼓动性,更富于战斗的气概。而把“生产过度”译成“生产过剩”也更准确,后来也形成了更通行的译法。但整体看来,华岗译本只是对陈译本小范围、小规模的润色和修正工作,创造性和建设性的内容较少,亮点不是很多,与今天的评价有一定的落差。但华岗译本自1930年出版至1938年成仿吾、徐冰译本出现之前的8年中,据统计共有六个版本问世,发行数量很多,对苏区的革命工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一点是客观的事实。
如果更进一步讨论华岗译本的不够完美的原因,有几个因素值得考虑。
1.时间较为仓促
1920年陈望道译本《宣言》问世至1930年华岗译本出版,陈译本《宣言》已经传播10年,在社会上影响极大。但是由于陈望道早年与陈独秀交恶,最终于1923年退出共产党组织,从政治上来说,陈已经不是共产党员了,再加上陈译本不是直接来源于较有影响的德文版或英文版,而是日文版的转译,中央认为有必要重新翻译《宣言》。1928年9月,华岗接受上级任务,按照恩格斯亲自校阅的1888年英译本,重新翻译《宣言》,至1930 年出版英汉对照本,期间最多不过两年的时间。这期间华岗还不能全身心投入到翻译工作者来,因为还要负责团中央宣传工作,主编机关刊物《列宁青年》,同时还在进行《1925—1927中国大革命史》的撰写工作,翻译时间相当有限。
2.翻译环境和工作条件较为艰苦
华岗的二女儿华景杭的回忆:“当时环境十分险恶,居无定所,翻译工作只能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进行。”[6]22
3.译者外语水平不够突出
1928年国内被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氛围所笼罩,中央出于安全和保密起见,倾向于在党员而非大学教授或留学归国人员中寻找译者,所以外语水平并不突出的华岗成为比较可靠的人选。据华岗儿子华青山的回忆,华岗的英文水平不高,只是在中学阶段学习过。所以,翻译过程中采取了一些“笨”办法。华岗的大女儿华丹坡的回忆也证实了这一点,她说她父亲在翻译《宣言》时借助了不少工具书,为避免搜查,还在每次出门前都将这些书撕掉封面,随身携带甚至藏在身上。
正是上述因素,造成了华岗译本的某些不足,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能译本会更完美。对此,读者要历史地、客观地看待。
陈译本《共产党宣言》作为第一个中文译本,其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其源于日文的有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学说的基本词汇,奠定了之后国内诸译本的根基。陈译本的最初底本为日文版是确定无疑的,有可能在完成译稿后李汉俊等人据英文版进行了简略的修改;陈译本有明确的目标读者,那就是文化水平较低的工人和农民阶层,为了能让这一阶层的读者读懂,陈译本大量使用白话文和口语,成为修辞上的显著特色;华岗译本虽说从英文本译出,其实际上主要以陈译本为底本,并参照英文版做了少许校正和修改工作,由于特定的翻译环境和工作条件的限制,译本还不够完美,但在《共产党宣言》传播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