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安康水生态旅游游客亲环境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时间:2024-06-19

沈宏洁

(1.安康学院 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陕西 安康 725000;2.安康学院 陕南生态经济研究中心,陕西 安康 725000)

一、引言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保护好水生态系统,建设水生态文明,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对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需求进一步增加,对于观水、亲水、戏水的体验形式有更多期待,在人水和谐的理念下,尊重自然规律,倡导节约行为,因水制宜,开展水生态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安康是陕西省水资源大市,水资源总量占全省总量的61%,汉江由西向东横贯安康全境,总流长340公里,占汉江总长的22%。呈现出大空间“一江两山”、局部“三山夹两川”的特色地形地貌条件,安康所有县(区)均有核心水利风景区资源,相对于汉江上、下游分别流经的汉中平原和江汉平原而言,安康境内的汉江滩多、峡深、行险,形成了山、峡、河、水、田、民俗等不同空间下的水资源组合与特色吸引力,为安康的水生态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引汉济渭引水工程的水源涵养地,安康承担着“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责任和义务。无论从水资源本底还是肩负的重任来说,保护水生态都是安康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在发展水生态旅游的过程中,由于大量游客的到来,势必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冲击和影响,因此,对游客游览行为的约束与引导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哪些因素会影响游客在非惯常环境中的行为选择?如何培育具有自发亲环境行为的旅游者,促进水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何种路径能够将保护自然生态的政治责任与发挥生态优势的价值取向有机统一?本研究结合安康水生态旅游发展实践,探寻游客亲环境行为的驱动机制与影响因素,为目的地的水资源环境保护和游客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为安康水生态价值的持续转化与实现奠定基础,为培育旅游者亲环境行为提供可行方向。

二、文献综述

亲环境行为是指有意识地将个人行为对自然世界和建成世界的负面影响最小化的行为[1],是游客在旅游地对广义的环境及环境要素所做出的亲善行为,包括保护性行为在内的共情行为、尊重行为、学习行为、审美行为等高层次的游客文明旅游行为[2]。该行为近年来已成为旅游地理学、旅游管理学、环境心理学等相关学界的研究热点。目前该领域主要集中于对亲环境行为驱动机制的研究,包括理性驱动因素如地方知识[3]、感知价值[4]、人格教育[5]、环境教育[6]等,主要通过旅游目的地的管理与引导,要求旅游者遵照执行相关环境保护规定,实施环境保护行为。感性驱动因素如自我效能感知[7]、地方依恋[8]、旅游涉入[9]、自然共情[10]、榜样力量[11]、敬畏情绪[12]等,主要依托于游客对目的地的认识与认同以激发其自觉自发的保护意愿与保护行为,变被动保护为主动关注的关键因素。其次,亲环境行为的影响力研究表明,具有亲环境行为倾向的游客群体与旅游地生态环境之间存在一种共生关系,是推动目的地环境资源保护的重要“资产”,能够对生态系统结构及平衡产生重要的积极溢出效应[13],能够显著降低旅游地生态环境保育的交易成本,更好地应对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14],增强游客的主观幸福感[15],是突破当前旅游产业资源与环境困境的重要途径[16]。最后,还有学者尝试以草原旅游[17]、森林旅游[18]、宗教旅游[19]、红色旅游[20]、古村落旅游[21]等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资源特色下的亲环境行为特征与影响因素。但尚未有学者以水生态旅游为题,研究游客亲环境行为。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拟从水生态旅游的视角研究游客亲环境行为的驱动因素与影响机理,探索安康水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与方向。

三、研究设计与资料收集

(一)研究对象选取

本文以安康汉水资源旅游地为研究对象,选择国家级水力风景区(瀛湖旅游风景区、汉阴凤堰梯田、千层河旅游风景区、飞渡峡风景区、任河水利风景区)、博物馆(安康博物馆、中国汉江航运博物馆、汉阴移民生态博物馆、五省会馆)、沿江古镇(后柳镇、熨斗镇、蜀河古镇)等地进行调查,按照访谈提纲(见表1)与游客面对面进行访谈,获取一手资料。2022年4月到2022年10月期间,共采访了79名游客,每次访谈时间30~50分钟左右,访谈对象的基本信息如表2所示。

表1 访谈提纲

表2 访谈对象基本信息

(二)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方法最早出现在社会学家巴尼·格拉泽和安塞尔姆·施特劳斯的成功合作中,他们一起研究了医院中病人的死亡过程,后来逐渐被应用于社会研究的其他领域[22]。扎根理论从搜集和分析数据开始,通过质性编码来区分、归类和综合数据,以贴标签的方式描述每个数据的不同特征,最后把最适合和最能解释这些数据的想法定义为尝试性的分析类属,对研究经验形成抽象的理论解释,构建理论框架。它注重“发现逻辑”而非“验证逻辑”,强调从一手资料中获得“社会真实”的知识和理论,是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23]。本研究通过对原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总结游客对于安康水生态旅游的感受与评价,构建理论框架。

1.开放式编码

开放式编码是对原始资料分类、比较、概念化和范畴化的过程。首先要保证信息的完整性,要求研究者对所有的原始资料逐词、逐句、逐段分类编码。其次要做到心态的开放性,不带任何个人预设与偏见,尊重客观数据。最后,将具备统一特征的概念进行范畴化归类并命名。表3 显示了开放式编码的部分过程和结果。由于编码过程涉及大量原始访谈记录,因此仅列举部分编码过程。

表3 开放式编码过程和结果

2.主轴式编码

主轴式编码是将开放式编码中的质性资料通过聚类分析,在不同范畴之间建立联系,从而发展出主轴范畴。本研究挖掘通过开放式编码产生的8 个范畴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可归纳为4 个主范畴,如表4所示。

表4 主轴式编码主范畴

3.选择式编码

选择式编码是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再次将数据恢复为连贯整体的策略,探索主范畴之间的故事线,用科学术语来建立各范畴之间的联系,从而构建一个有意义的行动理论或应用框架。根据安康水生态旅游游客感知评价的主范畴分类,本研究提炼出水生态旅游游客亲环境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水生态旅游游客亲环境行为影响因素模型

水生态旅游游客亲环境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图1)显示,全方位的水生态旅游感知刺激是形成亲环境行为的首要因素。其一,依赖于高质量的水生态环境资源本底。安康汉江水质清澈、水岸青绿、水生物丰富、水环境优良,汉江水质连续多年稳定保持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良好的汉水资源本底更易于形成绿水青山生态氛围的短暂沉浸,提高游览满意感,刺激游客自发的环境保护意识。其二,多样化的汉水体验活动是游客了解汉江感受汉江热爱汉江的重要途径。依托于水利风景区、水土保持园、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景区景点,通过体验画舫、游艇、游泳垂钓等亲水活动,品尝汉江渔宴、富硒绿茶等美食特产,感受龙舟节、油菜花节等节庆氛围,在亲密接触中全方位了解汉江、认识汉江,积极的情绪感知与良好的游览体验能够激发游客对汉江的热爱与珍惜。其三,当地居民的爱水护水意识与行为表现影响游客的行为选择。访谈中很多游客表示看到了汉江两岸河湖长制工作牌、志愿者们汉江保护的志愿行为,感受到了当地居民发自内心地对汉江的自豪与认可,这些都深深地感动并感染着游客,纷纷表示自愿成为汉江水生态环境的保护者。

其次,情感要素是游客亲环境行为意识植根内心与持续贯彻的关键所在。旅游感知刺激往往能够带来当下的即刻感染与冲击,对一时的行为选择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触及心底的触动与改变还需依靠情感上的认同。比如,对源远流长的汉江文化的认识与解读,包括五省会馆体现的移民文化,凤堰梯田中看到的农耕文化,紫阳民歌、旬阳民歌、汉调二黄里蕴含的民歌文化和非遗文化,茶叶采摘与品茗中体会的茶文化和富硒文化,泡汤宴、摔碗酒里的民俗文化与仪式性文化,等等,在深层次的认知基础上能够带来更多的共鸣与归属意识,更好地推动文化景观要素的保护与传承。很多游客来安旅游以后才了解到这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引汉济渭引水工程的水源涵养地,为了保护好这一江清水,安康人民付出了巨大的发展成本,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访谈中,听到了如下的反馈与感叹:“这里人民的牺牲精神令人敬佩”“突然觉得自己很渺小”“很感谢安康同胞们,正是他们的奉献,保障了我们的生活”“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决心和做法太让人感动,我们怎么可能去破坏水环境呢?”“关中人喝的就是这里的水,我们自己还有什么理由破坏水源地?”等等,游客们被深深地震撼,折服于汉水精神与汉水价值,感动于安康人民的无私奉献,敬畏感油然而生,以此构成亲环境行为的内在驱动力,能更好地规范个体行为,保护生态环境,发挥生态效益。

最后,感知刺激与情感体验共同作用于游客的消费心理,赋予安康汉江特殊的意义与情感联系,使游客在心理上对目的地产生依恋和归属感,进而形成地方认同,主要包括对汉水资源、生物资源、水生态环境的资源认同,对安康水生态旅游过程的经历认同,对舍己慧人、永续北上的汉水价值的认同,对破坏行为的谴责、珍惜保护行为的赞扬的情感共情,“这里确实是青山绿水,环境宜人”“这次来真是不虚此行呢,收获很大!”“有机会我要来这里长住,仿佛自己就是这里的一份子”,这样的表述与感叹充分体现出游客对安康水生态旅游的认同,往往地方认同度越强,越能激发出更多积极的环境保护行为。通过调查发现,安康水生态旅游的亲环境行为主要体现为游客们表现出的强烈责任意识、环境意识和使命意识,除了自我管理与约束外,还愿意主动地对他人的不利行为予以劝说和制止。很多游客谈到,“愿意自觉保护水生态环境”“如果看到水质污染会非常难过”“如果看到别人的破坏行为,会进行劝说”“这样的情谊之水,奉献之水更要格外珍惜”。这说明,通过全方位地接触与了解,游客们的亲环境行为意愿和亲环境行为表现愈加明显,环境保护的效果显著提升。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安康水生态旅游的实地调研访谈与归纳,构建了水生态旅游游客亲环境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总结了影响游客水生态旅游亲环境行为的主要因素,包括4个主范畴和8个核心要素。其中感知刺激是基础,情感体验是关键,两者共同作用于地方认同,直接影响游客的亲环境行为选择。其次,汉水精神与汉水价值是安康水生态旅游发展区别于其他地区的特质所在,对汉水精神与汉水价值的认可是游客自愿形成亲环境行为的重要内在驱动力。最后,安康水生态旅游游客的亲环境行为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意识与使命意识,安康“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政治担当深深地感动着游客,游客们在游览结束后的亲环境行为倾向明显高于出游前的行为倾向,说明安康水生态旅游的环境教育功能发挥良好,效果明显。

未来,为了更好地守住一江清水,促进游客亲环境行为的实施,在感知刺激方面,首先要做好汉江水体、水质和水量的保护,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实现人水和谐,保证感官刺激。再者,要整合沿江水利风景资源,提升产品组合优势,打造集沿江观光、滨水度假、水上运动、森林养生、古镇游憩、生态教育等主要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水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以丰富的汉水体验激发游客的珍惜之情。最后,要完善水生态保护的机制体制,严格实施生态红线管理,探索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培养当地居民水体保护的主人翁意识,共建亲环境行为的城市氛围。情感体验方面,深入挖掘汉文化、水运文化、移民文化、会馆文化、茶文化、民歌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内涵,通过展演、节庆、VR/AR技术等进行全方位的展示,形成以水文化为核心的水生态产品体系。通过建设南水北调汉江博物馆、引汉济渭水利工程展示馆、汉水文化博物馆、安康水文化科普教育基地、水利科普长廊等,大力弘扬山区人民保障首都、服从大局的奉献精神,以激励游客们自觉珍惜这联系南北东西的情谊之水,情感之水。在此基础上帮助游客形成对安康水生态、水文化、水精神的地方认同,提升安康旅游的形象与品牌知名度,强化安康水生态旅游的社会影响力,引导和提升游客游览过程中的“亲环境行为”意向,在兼顾水旅游生态价值、社会价值的同时积极发挥经济价值。受制于调研时间与精力的限制,未来还可以继续扩大调研范围,根据人口统计特征做相关分析,引入结构方程研究方法做定性分析,更加精确地探讨影响安康水生态环境保护行为因素的权重与差异。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