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新三中心”理念的学生学习满意度测评差异分析

时间:2024-06-19

方 昕

(安康学院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安康 陕西 725000)

一、前言

“新三中心”理念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其核心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内涵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即分别从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习结果来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中心。为了更好将这一理念融入学生学习满意度测评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了解学生参与学习的感受与期望之间的差异,需要构建基于“新三中心”教育理念的学生学习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学生学习满意度测评可反映出学生对高校人才培养和质量管理满意的程度,从而有利于高校不断完善自身的不足,补充学校各方面学习资源,提高人才竞争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和“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强调将学生满意度作为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教育评估的重要补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感受,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1]。

学生学习满意度调查最早开始于1966年美国教育委员会组织的大学新生满意度调查[2]。国外很多国家将学习满意度作为衡量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对学生满意度实证调查的研究也已经非常成熟和普遍,例如美国大学生学习投入调查(NSSE),英国大学生满意度调查(NSS),澳大利亚大学生课程体验调查(CEQ) 等[3-6]。而我国关于学生学习满意度的研究起步较晚,甚至早期学生的学习感受是被忽略的。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主体逐渐得到重视,学生满意度研究也开始逐渐增长[7-11],但从目前我国关于学生学习满意度的研究成果来看,来自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学生学习满意度测评相对较少,致使这类高校学生学习满意度的情况被忽视。然而,地方应用型高校具有各自的地理区域的办学特点,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整体发展和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这一群体学生学习满意度的研究和测评,融入“新三中心”教育理念于其中,对于了解满意度现状和影响因素、寻求提高地方高校教师教育质量的路径和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本研究结合“新三中心”教育理念,明确理念内涵,分析构建学生学习满意度测评体系,联系“新三中心”理念阐明测评内涵,从学生发展、学习过程、学习效果三个维度展开对学习满意度的研究,利用测评模型和数据差异分析的方法分析不同学生群体间的学习满意度差异及形成差异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建议根据不同学生群体渐进式地提出改进意见和策略。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介绍

本研究的经验数据来源于一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该学校为所在省属普通高校,以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实施特色发展,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改进模式。数据来自各个二级学院500余名本科生的满意度测评数据。这些学生的基本特征情况如下:从性别分布来看,男生为166名,约占总数的31.5%;女生为361名,约占总数的68.5%。从年级来看,本科一年级为193名,占36.62%;本科二年级284名,占53.89%;本科三年级50名,占9.49%。从学生所在生源地分布来看,省会城市40名,占7.6%;地级城市59名,占11.20%;县城镇164名,占31.11%;乡村264名,占50.09%。从学生专业选取方式看,调剂85名,占16.13%;自选442名,占83.87%。

(二)测量设计

本研究综合参考了国内外已有的满意度指标如顾客满意度指数(ASCI)及大学生学习满意度(CCSS)等,同时也参考了《中国教育心理测评手册》中收录的《大学生学习满意度量表》中的相关描述,根据“新三中心”教育理念,此处分学生发展、学习过程、学习效果三个维度,每个维度涉及若干个题项,一共涉及23个测评题项。问卷结构指标见表1所示。

表1 测评结构指标

各指标对应的题项采用了李克特5级评分方式,1代表非常不满意,2代表不满意,3代表一般满意,4代表较为满意,5代表非常满意。

(三) 数据处理

学习满意度测评采样以在线问卷的形式收集测评结果,利用SPSS22.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主要包括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分析等统计技术。经检验此学生学习满意度总体测评的信度分析中克隆巴赫系数值为α=0.937,表明样本整体可靠性检测通过(一般情况,α系数越高,可靠性越好,0.7以上可接受)。在效度分析中通过KMO检验与Bartlett检验,得到KMO=0.950,Bartlett球形度检验显著性Sig值=0.000,说明满意度测评效度较高。通过对测评的信效度分析得知,此次测评稳定性强、可靠性高、客观性好。

三、差异分析

(一)学生学习满意度总体处于中等水平

经过统计得知学生学习总体满意度评分均值为3.85;第一维度学生发展满意度评分均值为3.66,第二维度学习过程满意度评分均值为4.02,第三维度学习效果满意度评分均值为3.74。总体来看,学生学习满意度处于一般满意与比较满意之间,说明学生其实满意度并不是很高,说明存在着一些隐形问题需要挖掘和解决。其中,第二维度学习过程的满意度评分均值最高,第一维度学生发展满意度评分均值最低。这与学校校区的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均有关系,样本高校地处非省会城市,地域优势不突出,存在硬件设备陈旧老化现象,在这么有限的教学环境中提高教学质量确实有一定的困难,这也会成为学生学习满意度测评的客观影响因素。因此,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校园环境和设施的评分较低。在统计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希望增设学习场所,改善生活环境设施和服务。

(二)性别间的总体学习满意度差异分析

性别差异一直存在,且是重要研究话题之一。从性别角度分析学生学习满意度差异,也是对男女间学习满意度的差异程度的认识和了解。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性别的学生群体之间学习满意度均值差异非常少,显著性P=0.63,远远大于0.01,意味着性别不是衡量学生学习满意度的有效变量。结合理论和实际分析,学校长期存在性别比例不对称的问题,性别应该会对学习满意度产生影响,但在对样本学生的实际调查中体现了不同性别学生之间的学习满意度差异较小,说明该校确保了男、女生享有同等的教育机会和资源,不存在性别歧视,体现了教育公平。

表2 性别间的总体学习满意度差异分析

(三)学科间的总体学习满意度差异分析

学科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方向,能塑造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通过调查不同学科学生的学习满意度来了解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和需求,具有实际的意义和改进依据,也是研究者们在研究学生学习满意度时的一个关注焦点。

从表3可以看出,样本数据中理工类学生人数明显高于人文社科类、体育艺术类的学生人数。在学习满意度测评中,理工类、人文社科类、体育艺术类的学生评分均值相差较小,显著性P=0.08,说明这些学生总体学习满意度并无明显差异,即不同学科的学生对于学习的需求和诉求都是一样的。学生都希望学校的校内外实训、实习条件得到改善,课外第二课堂活动更能体现专业化,老师辅导学习的时长和精力更多些,学校提供的学习资源更多样化,等等。这些诉求为学校在今后完善资源和进行教学改革时提供了改进的参考依据和方向。

表3 学科间的总体学习满意度差异分析

四、改进策略

聚焦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引导教师潜心于教育教学改革,与时俱进转变教育理念。学校应该加大投入力度并出台鼓励政策和制度,关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走出去”到校外与同行交流、学习,鼓励教师建设“一流课程”[12]。教师的工作热情将直接影响课程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教师本身应该领会和接受教育新理念,然后将新理念融入课堂,激发学生群体的主动性和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内驱动力和学习满意度。其次,学生学习要有一定的渐进式。不同年级的学生对于学习需求是不同的,老师要用心研究学生间的差异,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帮助,同时学校也要根据不同年级段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最后,通过申请和合作争取更多的政府帮扶和企业投资,改善学校整体环境和教学设施。例如食堂、宿舍、学习场所的环境和服务,都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学习体验,因此要对这些场所给予特别关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