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形势下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策略研究

时间:2024-06-19

柴国娜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新形势下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策略研究

柴国娜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教育关系着国家长治久安和和民族振兴,党和政府始终把教育放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地位。深刻领会党的教育思想,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全面贯彻党的教育主张,为社会主义建设培育优质人才,应做到以下几点: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造就坚定品质;提高教育质量,培育优质人才;推进教育公平,实现全民教育。

教育;策略;研究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一直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要事业之一。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教育兴则民族兴,教育强则民族强。教育的任务不仅是传递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造就坚定品质

坚定理想信念教育,是根据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需要提出来的。教育的阶级属性要求社会主义教育以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为重点,指引全国人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以“中国梦”为重点,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指出,要实现中国梦,广大青年和党员干部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和青年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动摇,就会导致“缺钙”,在精神上得“软骨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是千千万万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是符合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有着深厚的理论根基和实践基础。坚持道路、理论和制度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选择。中国梦既是国人的梦,也是广大青年和党员干部的梦。这就要求把实现中国梦贯穿到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学生将个人梦与国家梦、民族梦结合起来,在国家梦、民族梦的带领下实现个人梦,在实现个人梦的推动下实现国家梦、民族梦。同时重视道德建设,将道德认知、道德养成与实践行动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弘扬社会主义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青年人的热情感染和带动周围其他人,推动建设社会良好风气,推动社会良好道德品质建设。青年学生要重视将道德品格的修养与社会实践活动,乐于承担社会责任,勇于奉献热血青春。

(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想信念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的课堂学习、社会实践和现实生活中。***就大学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勤学就是要青年学生把学习放在首要位置,增强自身科学文化知识,增长知识和见闻;修德就是要加强道德实践,包括公德和私德,以更好的服务于国家和人民;明辨就是要勤于思考,善于分析问题,正确处理和看待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笃行就是要坚持知行合一,既要志存高远,又要脚踏实地,将理想化为行动,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落实到青年学生具体的学习和工作中。

二、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优质人才

教育质量既是一个国家教育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也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质量的竞争。要提高教育质量,既要立足国内,推动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重视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激发教师投入到无限的教育事业当中,也要放眼世界,吸收世界先进的教育经验,创办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流大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质量人才。

(一)改善教育教学方式,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在教育内容上,改变以往教育课程注重学科之间的体系,忽视社会发展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状况。增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进行课程内容的重组、选择和结构性调整,精简课程内容,改变内容偏多、深、抽象的状况,在学生已有知识、能力的情况下,教材应该结合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在教学方式上,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学、重视知识灌输、缺乏启发的教学方式,将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效率。加快建设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数字图书馆、网络学校,推进教育教学资源数字化、网络化。

(二)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造就高素质教师

***指出“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更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内容,以实际行动推动教育改革,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做出贡献。

(三)立足国际视野,加强与国际交流合作

教育要面向世界,要求我们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知识和管理经验,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积极推进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同时,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要加强与国际院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早日建成一批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

三、推进教育公平,实现全民教育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追求的基本人权,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要积极推进教育公平,保障13亿人享有更好、更平等的教育,让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出彩的机会,与祖国和伟大时代一起进步与成长。

(一)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弱化和缩小教育差距,首先应该均衡教育资源,打破以城市为中心的教育政策倾向,坚持教育公共资源向农村、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偏远民族地区倾斜,保证所有地区的基本办学条件都能达到中央规定的统一标准。对农村落后地区,改善师资力量、物资分配不均、办学条件落后的状况,使落后地区的硬件设施不断更新,跟上现代化教育水平。要取消设立重点学校、重点班级,各级政府领导、学校教职工要真正关注每个学校每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鼓励优质学校和班级积极带动薄弱的学校和班级,实行教师校长交流轮岗,促进师生均衡、生源均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能够共享。

(二)健全国家资助体系,维护教育公平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要根据各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因地而异的建立相应的教育补偿机制。当前我国义务教育经费的支出主要来源于政府,对于经济发展落后地区来说,缩小与其他经济发达地区的教育差异是十分困难的。因此,要提高基础教育普及率,政府就必须完善补偿机制,对弱势群体予以补偿,保障经济困难的特殊群体能够平等的接受教育,使每个社会成员都有享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

(三)完善教育制度,保障教育公平

制度建设带有全局性、根本性和长期性的影响,要将教育公平落实到实处,就要用法律法规加以约束,并引导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要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重点,要将现有的法律配套设施更加细化,使得义务教育能够惠及最广泛的人民,凸显教育公平。加强对教育法律法规的监督机制。围绕影响社会公平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研究和督导工作,开展教育满意度测评工作和教育现代化评价监测工作,办好让人们满意的、符合时代发展的现代化教育。

[1]《***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2]《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3]《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4]《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ina's Educa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CHAI Guo-na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23, China)

Education is related to national long-term peace and national revitalization, our party and government always put education on the important status of socialist construction. Deeply understanding the party's education thought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training of qualified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of socialism, it’s also very important to achiev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t present, to fully implement the party's educational ideas and cultivate high-quality talents for the socialist construction, we should focus on the following: strengthen the ideal faith education and create firm qualit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high-quality talents; promote the education fairness and realize education for all.

education; strategy; research

2016-10-21

柴国娜(1991- ),女,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三年级,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G521

A

1671-3974(2016)04-0020-0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