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姜丽霞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庆 401520)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思路分析
姜丽霞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庆 401520)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新形势下,必须思考如何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一是要明确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必要性;二是要遵循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原则;三是要确立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几点保证。
党的意识形态;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大学生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强调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1]新形势下,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必要性,研究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思路和方法。
1.1 落实高校政治使命的时代要求
做好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历来是高校的重要使命之一。无论是建国之初高等学校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各种专门人才,还是新时期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都表明高校承担着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所决定的,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体现,关乎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向。时代在变化,实践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依据国情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党不断推进理论的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2]因此,高校必须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始终站在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最前沿,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不断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内容来武装大学生的思想,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1.2 应对意识形态领域复杂斗争形势的现实需要
新时期的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西方思想文化大量涌入中国,敌对势力借此机会加强了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和分化,并将高校作为重点目标,与我方争夺青年、争夺下一代。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期,极易受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出现偏差,甚至出现一些较为激烈的对抗情绪,西化严重。这给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风险,也对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意识形态领域,社会主义思想不去占领,资本主义思想就必然去占领。面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不断渗透,为应对新时期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斗争形势,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只能强化,不能削弱。高校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阵地意识,抓好大学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统摄、整合大学生日趋多样化的价值观,使大学生学会思考、正确分析、合理抉择,更好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1.3 促进大学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
自古以来,“德才兼备”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才不具,没有能力显其德;德不备,没有正确的方向施其才。可见,良好的思想政治品德是人才素质的内在要求,在个体成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确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质能够为个体提供社会价值观的指导,为个体指明正确的价值标准和人生目标,从而保证人才成长的正确方向。大学生必须与主流政治价值文化趋同才能为社会所接纳,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人才之效能,实现人才之价值。因此,必须引导大学生增强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高校要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教育、培养人才,坚定人才的社会主义的政治立场,保证人才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确保人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推进主流意识形态大学生认同,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2.1 坚持党性原则
坚持党性原则,就是要求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把坚定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坚持党性原则,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工作,旗帜鲜明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决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维护党的权威。同时,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人心的向背,则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坚持党性的原则,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对党和对大学生负责的一致性,把为党的事业服务和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统一起来,这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财富,更是高校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以赢得大学生认同的根本。
2.2 坚持主体性原则
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我们党的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相信大学生,依靠大学生,充分尊重和发挥大学生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主体性,是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应坚持的重要原则。大学生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价值主体和实践主体。一方面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学生利益至上,维护和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和正当利益诉求;另一方面,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应积极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对大学生施以科学的引导和教育,在破立结合的过程中,提高大学生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自我教育和防卫能力,准确明辨是非,唤醒大多数学生自觉担当起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主体责任感。
2.3 坚持教育性原则
教育是客体通过认知获得价值认同从而改善行为的重要手段。坚持教育性原则,增强大学生的理论认同和价值认同,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赢得大学生的重要基础。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对他们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达和灌输党的意识形态及其发展方向等,对促进他们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提升认知程度和水平,认同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具有重要意义。信仰的坚定来自理论的坚实,教育的缺失,容易在大学生中产生意识形态真空。
2.4 坚持批判性原则
坚持批判性原则,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有效开展的基本原则和手段。一方面要科学分析和深入批驳弥漫于高校内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和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旗帜鲜明地批判“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淡化意识形态”和所谓的“普世价值”“宪政民主”等错误思潮和价值观念,引导学生认清和抵制网络推手、“死磕”律师、“呲必中国”、诋毁英雄人物等网络夹杂的不良现象和声音;另一方面,要把批判性同建设性统一起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统领校园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推进构建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的思想氛围,在尊重差异中扩大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共识,通过批判、消化和吸收,提高校园思潮引领能力。
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要寻求有力依托,不断提升对大学生的感召力、影响力、战斗力、凝聚力、说服力,彰显自身的生命力。
3.1 把握主导权,突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感召力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是指高校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领导地位和由此确定的主导规范及发挥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主动作为才能不断突出自身的感召力,高校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强化领导权,把抓好意识形态工作放在高校党建和各项工作的首位,清醒认识和担负起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责任,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加强理论武装,强化舆情研判,提高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能力和驾驭能力。加强管理权,努力形成党委领导、党政共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正确使用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权、控制权和审核权,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延伸工作触角,善用法律思维,落实考核,形成长效。提高话语权,突出感召力,“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争夺实质上是核心价值观的竞争,更充满活力而能赢得人心的核心价值观就能获得支配性的话语权”[3]。提高话语权,最基础的工作就是在大学生中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认同,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民族传统文化和精神教育,同时也要应对“网络自由”,批判错误思潮,澄清思想疑惑,壮大主流舆论。
3.2 发挥主体性,扩大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影响力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发挥主体性,就是在工作中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大学生以自身的青春优势成为党的意识形态的积极实践者和反渗透的坚决防卫者。在网络空间下,大学生的主体性不断提升,在对某些未知领域的探索和已知问题的理解上,甚至可以超越老师而成为老师的老师。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应尊重和把握这种角色格局的转换,有效引导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思想定力,强化学生的主体能力,在博客、QQ、微博、微信、BBS等网络媒体平台,交给学生一定的任务,赋予适当的职责,使他们成为担当主流意识形态的捍卫者、正能量的传播者,让他们在实际中感受工作赋予的使命与责任,探究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本质与价值。同时,大学生之间的平等尊重、同窗之情、共通的思维方式、熟悉的话语交流、共有的日常习惯,很容易让他们取得共鸣,获得归属感,强化彼此之间的价值影响和行为带动。通过正义的感染和榜样的示范,使他们越来越多地、更深刻地认识到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与现实,自觉在思想上、情感上、行为上与学校、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德、同向同步。
3.3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战斗力
提高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战斗力,赢得大学生认同,重在队伍建设。第一,锻造政治忠诚。政治上先进和忠诚,是高校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赢得青年认同的首要条件。把好教师聘用关,考核政治观,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对世情国情党情的了解,提高政治敏锐力和政治鉴别力,增强“心防”能力。第二,重视品德修养。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需要工作者具有良好思想品质、道德修养和生活作风,以良好的道德素质和人格魅力去影响、打动、鼓舞大学生。对他们要重视品德建设和作风建设,培养“底线意识”和“红线意识”,敦品励行。第三,提高理论素养。建好建强马克思主义学院,推进理论平台建设,提高工作队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素养,增强理论上的认同和自信,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第四,提升工作能力。重视意识形态工作队伍能力建设,“着力提升党政领导干部的组织协调能力”,“着力提升思政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人员的信仰引领能力”,“着力提升网络宣传队伍的网络运用能力”,“着力提升辅导员、班主任的工作创新能力”[4]。第五,构建全员育人格局。强化全体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做到意识形态工作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负责的全员育人格局。
3.4 强化阵地建设,形成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凝聚力
阵地,是坚固堡垒,攻防兼备,是高校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依托。第一,树立阵地意识。“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1]要增强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意识、岗位意识、责任意识,建好阵地,守住阵地,管好阵地。第二,筑牢五大育人阵地。建好党团组织工作阵地,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凝聚党员和群众,坚持党建带团建,做好共青团阵地建设。建好理论学习阵地,推进理论学习平台建设,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增强免疫力,自觉抵制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攻心、腐蚀、培植策略。建好网络工作阵地,抓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搭建校院官方网站、BBS、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和新媒体平台,打造特色主题网站,创建名站名栏。建好舆情建设阵地,建立党委领导、网工负责的通讯员、评论员、信息员工作队伍,做好舆情引导,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建好文化育人阵地,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发挥文化媒介和作品的熏陶感染,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娱乐文化、消费文化等外来文化的实质,促进校园育人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频共振。第三,抓好阵地建设与管理。坚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做到有岗有责、尽责负责,确保工作阵地可建、可管、可控,防止敌对势力的干涉和渗透。
3.5 关切实际利益,增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说服力
关切实际利益,把意识形态工作开展同解决学生实际利益问题结合起来,是增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说服力,赢得青年认同的重要保证。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在进行政治教化、价值感召、道德吸引的同时,必须关注大学生的根本利益,解决青年面临的现实问题。“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5]只有当个人利益得到关注和尊重,个人才能获得情感上的满足,才能强化认同感和归属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要深入学生日常生活,倾听学生心声,掌握学生利益构成,摸准学生现实关切,关注他们的思想,关心他们的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帮助。要认真探索意识形态工作与大学生认同的契合点,在满足大学生正当利益诉求的基础上,强调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统一,强化利益认同;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引起价值共鸣;强调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的统一,深化情感认同;强调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统一,助推个人发展。只有贴近学生现实背景,了解学生利益所求、疑惑所在,正视他们的发展权、公平权、就业权、保障权等,代表和维护学生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才能增强工作说服力。
3.6 推进改革创新,彰显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生命力
实践是发展的,人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只有主动适应环境和形势变化,不断发展先进的主导内容,创新科学的工作方式,才能在现实中彰显自身的生命力。一是创新工作理念。高校在意识形态工作形势与任务、环境与对象等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需要有发展的观点、开放的观念,树立与新常态相适应的工作理念,用创新的思维去分析把握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机遇、特点及规律。二是创新工作内容。面对发展变化的新局面,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内容必须要有前瞻意识和能力,进行“增量改革”,提炼一些能体现时代要求并足以打动大学生使之能够良好把握政治大局的核心理念、新范畴和新表述,巩固意识形态工作的地位和功能。三是创新工作方式。环境、对象、需求的变化,要求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创新工作方式,提升工作能力和实效,如面对“网络自由”就要瞄准信息技术前沿,应对思想碰撞就要创新话语体系,引导舆情纷争就要大力实施“互联网+宣传”等等,只有坚持创新的理念和思维,推进交流互鉴,才能使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在改革创新中充满勃勃生机。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5-01-20(1).
[2]***.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 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工作[N].人民日报,2014-12-30(1).
[3]侯惠勤.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与当代中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660.
[4]黄蓉生.意识·能力·机制·平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构建要义[N].光明日报,2016-05-15.
[5]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18.
责任编辑周丁力
Reflections on Promoting the Ideology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JIANG Lixia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Institute,Chongqing401520,China)
The work about ideology is extremely important for the Party and country.Under the new situation,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s the frontiers,are obliged to think over how to strengthen the work. Firstly,they must pinpoint the necessity to enhance the work.Secondly,they need to follow the principles of intensifying its work.Lastly,they must seek for the assurance about it.
the ideology of the Party,the work about ideology of colleges,college students
G641
A
1674-5787(2017)01-0096-05
10.13887/j.cnki.jccee.2017(1).24
2016-12-24
本文系2015年度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校园文化育人教学改革项目“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研究”(项目编号:X20150509)研究成果之一。
姜丽霞(1981—),女,山东莱阳人,法学硕士,重庆工商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