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宋旭民(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江门 529000)
五邑人职业教育实践探索研究
宋旭民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江门529000)
摘要:在解放前,五邑人在市内外创办的私立职业学校45所,主持的职业学校有18所,数量之多,全国少见。五邑人热衷开办职业教育的原因主要是出国华侨较多,强烈的爱国爱乡之情,拥有较多学习先进知识的机会,能虚心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五邑人办职业教育的特点则是从事的专业非常广泛,办学适应社会需求,注重训练实用技能,服务中下阶层百姓。举办职业教育的功绩是培养了大批优秀学生,推动了地方经济和行业的发展,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学校。不足在于缺乏后续影响,缺乏理论总结,未能培养起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
关键词:五邑;职业教育;实践探索
江门是著名侨乡,下辖蓬江、江海、新会三区,以及台山、开平、恩平、鹤山四市,俗称五邑。近代以来,五邑在各行各业涌现了众多名人,其中有不少涉足职业教育领域,对中国近当代职业教育发展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本文将对这些名人从事职业教育的事迹进行疏理、总结,为江门乃至全国的职业教育研究提供借鉴。
据多方统计显示,在解放之前,五邑境内由政府主办的职业学校有25所,五邑人在市内外创办的私立职业学校有45所。五邑人在市外主持的职业学校有18所。
五邑人创办的职业学校中,有26所在五邑境内,占总数的58%;有8所在香港,占总数的18%;还有4所在美国、加拿大和马来西亚,占总数的9%。创办的学校包括医学、商学、师范、语言学、工学、农学、表演艺术、美术、音乐和航空10个大类。其中商学有11所,占总数的24%;医学有6所,占总数的13%;师范、语言学和工学各有5所,分别占总数的11%。虽然航空类只有3所,但在当时也属凤毛麟角。这些创办的学校有4所至今仍存在,占总数的9%;有8所办学时间超过10年,占总数的22%;其余学校的办学时间大多在1~3年。
五邑人在市外主持的职业学校中,有12所集中在广州,占总数的67%;有4所在省外,占总数的22%。医学、农学和航空类学校各有3所,并列榜首,分别占总数的17%。这些学校都已不存在,少数被合并到其它学校,办学时间超过10年的仅有2所,占总数的11%。
表1 五邑人创办职业学校一览
表2 五邑人主持职业学校一览
2.1强烈的爱国爱乡之情
近代以来,大批五邑人到海外谋生。由于当时中国国力衰弱,华人备受欺凌,强烈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并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为国家出一份力。因此,当“教育救国”“实业救国”“航空救国”等口号提出来后,他们成为忠实的践行者,大力举办职业教育。如华侨戴爱莲放弃在英国的优越生活,回国参加抗日,并主持舞蹈学校;加拿大华侨陈墩筹钱兴办航空学校;冯平山致富之后回家乡开办职业学校。
2.2拥有较多学习先进知识的机会
五邑人出国机会较多,不少人是在国外完成学业,学习了在国内无法获得的知识。这一优势使他们能够走在时代的前列,如陈振先是我国的第一个农学学士,许民辉是我国的第一个体育硕士,黎民伟等人是我国电影业的先驱,周宝衡等人是中国航空业的先驱。他们回到国内,借助职业学校的平台传播先进知识,成为先进的传播者。
2.3虚心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
在欧美、日本,很早便形成了完备的职业教育体系,为国家培养各种专业人才,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因此,五邑人梁启超很早就指出:“欲富国,必自智其农工商始。”[1]他不遗余力地倡办各种专业学堂。冯平山晚年专门出国考察职业教育,将先进的办学经验介绍到国内。在这些启蒙者的影响下,眼界开阔的五邑人纷纷发展职业教育。在19世纪初,台山、新会等地已出现了众多职业学校,成为当时国内的职业教育先进县。
3.1专业非常广泛
从上表1和表2可以看出,五邑人办职业教育包括10个大类,位居前4位的分别是工、商、医、师范。创办工学类的有6人,主持工学类的有2人;创办商学类的有11人,主持商学类的有2人;创办医学类的有6人,主持医学类的有3人,其中既有产科、护理科、中医科,还有综合性医科。即使是当时非常先进的航空类,创办的也有2人,主持的有3人;同样是新鲜事物的电影表演类也有2人开办了3所学校。而师范类学校中,不仅有普通师范、乡村师范,还有女子师范、体育师范。
3.2办学适应社会需求
私人办学首先要考虑社会需求。五邑人在办学时,往往都结合当地实际,努力为当地社会服务。如在五邑地区开办了11所商业学校、5所英文学校,就是为了五邑人出国谋生的需要;虽然当时农业是五邑的主要产业,但由于农业并不受五邑人青睐,在五邑境内仅有一所农业学校,且开办时间非常短。由于南洋的华人以经商为主业,故宋森在南洋开办以商业专业为主的乙种商科学校受到当地华人的欢迎。邝文炽根据香港电子工业的发展趋势,开办东南无线电专科学校,培养了许多电子专业人才。
3.3注重训练实用技能
在宋森南洋主持尊孔学校和坤成女校工作期间,黄炎培曾到学校指导,并与宋森深入探讨了职业教育问题。黄炎培在《南洋华侨教育商榷书》中提到:“养正学校有学生储蓄银行……尊孔学校有益群公司……坤成女学有职业实习部……皆以学生为之,使实习商业”,而吉隆坡坤成女学则强调女子手工,让其学习绘画、实用手工等方面的技术。“在店实习时,悉听经理人指挥,期满请经由人将其实习情形加以评语,过劣者不予以毕业。”[2]宋森在鹤山中学设农职班,第一届招收了高小毕业生30人,学制3年,学生第一年学习基本农技,第二、第三年才分科。学校非常注重实习、试验,为了教学需要,特别建设了占地30亩的农场,供学生实习之用。[3]
黎民伟开办的民新影戏专门学校,让学生在电影拍摄的实践中学习本领,理论课程主要聘请欧阳予倩、孙瑜、侯曜、卜万苍等在电影行业有很多实践经验的行家来讲授。故培养的学生很快就成为电影业的新生力量,在业内站稳脚跟。
邝文炽亲自编写《发射机实验》《无线电与电子工程实验》《电视机原理及维修技术》等实践性教材,并提出“要成为熟练的电子技术人才,一定要多看、多听、多想、多做”的教学原则,十分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4]
3.4服务中下阶层百姓
五邑人举办的职业教育学校往往着眼于服务中下阶层百姓,培养他们的谋生技能,使之能立足社会。如冯平山看到民众生活艰难,“其有子弟而不知入学者,固勿论矣,即有心向学,亦或困于遇,或阻于力,转辗失学,遂以废其终身。”[5]因而他开办贫儿义塾、木工学校、平山小学和香港仔儿童工艺院,都免收学费,大量招收中下阶层家庭的子女。
陈振先主持的奉天农业学堂主要面向中下阶层百姓的子女招生。由于当时很多家庭非常贫困,连学杂费也交不起。所以该学堂修改原有的章程,连学杂费也免收。当时的《盛京时报》向社会报道:“农学讲习所原定章程,凡肄业各学员薪膳皆系自费,然其中不乏家境困难者,近以所费不支,已颓然各有退志。昨日该堂监督查知其情,拟筹官费数十额。俾勤学各员不致累于家境,以卒其业,现正在筹措之际云。”[6]
4.1开办职业教育的功绩
4.1.1培养了大批优秀学生
五邑人举办或主持的职业教育学校在当时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为社会培养了很多人才。黎民伟开办的演员养成所曾培养了金焰、汤德培、靡中等。金焰在1932年上海《电声日报》发动读者票选中国十大电影明星活动中,获得“观众最喜爱的男明星”“最漂亮的男明星”“观众最愿意和他做朋友的男明星”三个称号,并选为“电影皇帝”。[7]黄伯耀举办的中华飞行学校培养的蔡司渡、杨仙逸、张惠长后来都成为中国近代航空的中坚人物,其他学员回国后也都从事航空事业。[8]戴爱莲在执教上海中国乐舞学院期间,培养了彭松、叶百令、于传瑾、王克芬等,他们是在国内舞蹈界享有盛誉的舞蹈家。
4.1.2推动了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
在五邑境内开办的师范学校,为地方教育提供了人才保证。宋森创办的乙种商科学校及夜间商业讲习所,为当地华侨子女提供了学习商业知识的机会。这为华人在当地社会扎根立下了功劳。因此,宋森的事迹在当地社会广为流传,受到华侨的敬仰。邝文炽的电子学校有力地支持了香港电子产业的发展,为香港经济腾飞作出了贡献。
4.1.3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学校
胡根天协助创办和主持多年的广州市立美术学校是华南地区美术教育的源头。许民辉主持的广东省立体育专科学校是华南地区体育教育的重要基地。陈炳权主持的旧广州大学鼎盛时期学生人数达万人,即使在抗战期间也有五千人,是当时非常有影响力的高等学校。赵仕北主持的唐山铁路学校则是西南交通大学的前身,伍连德任首任校长的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是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前身。
4.2开办职业教育的不足
一是缺乏后续影响。虽然很多职业教育学校办出了一定成绩,但往往只着眼于一时之需,带有一定的急功近利思想,未能建立起良好的运作机制,逐渐销声匿迹。如黎民伟的民新影戏专门学校,在民新公司倒闭后便偃旗息鼓。二是,缺乏理论总结。大部分学校只注重职业技能教育,没有对实践进行总结和疏理,这些宝贵职业经验难以传承下来。三是,未能培养起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在这些职业教育学校中,最耀眼的明星往往是这些创办者,而不是学校的教师,师资不足、师资整体素质低等问题严重。这是由于不少学校开办时间不长,来不及培养出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A]﹒朱有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一辑(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79﹒
[2]黄炎培.黄炎培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93.
[3]鹤山县县志编纂委员会.鹤山县志[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526.
[4]谭思哲.江门五邑海外名人传(第五卷)[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56.
[5]冯平山.冯平山自记[M].江门:景堂图书馆,1924.
[6]农业讲习所拟筹官费[N].盛京时报,宣统三年五月初三日.沈阳:沈阳7212厂印,1985.
[7]凤群.黎民伟评传[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104.
[8]刘国铭.中国国民党百年人物全书[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5:2065.
责任编辑周斯韵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787(2016)01-0005-05
DOI:10.13887/j.cnki.jccee.2016(1).2
收稿日期:2015-10-22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4年度江门哲学社会科学课题规划项目“五邑籍名人职业教育思想研究”(课题立项编号:JM2014B13)的最终成果。
作者简介:宋旭民(1976—),男,广东江门人,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教育与教育技术系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学、乡土文化研究。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Wuyi
SONG Xumin
(Jiangmen Polytechnic,Jiangmen Guangdong 529000,China)
Abstract:Wuyi people are keen on vocational education.45 schools were founded in Wuyi city and 18 schools are under its auspices before liberation.The main reason is many overseas Chinese running abroad. Strong patriotic feelings make them have more opportunities to learn the advanced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The features are wide ranges of majors,meeting the needs of society,focusing on the training of practical skills,serving the middle and lower class people,and cultivating a large number of outstanding students,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economy and industry,and forming a lot of influential schools.But the shortage is that they are lack of follow-up influence,theoretical summary,and a strong team of teachers.
Keywords:Wuyi;vocational education;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