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陈习知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211188)
毋庸置疑,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多年来始终存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差的问题,根本原因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20 世纪巴西著名批判教育的学者保罗·弗莱雷说:“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1]。随着“微平台”的出现和普及,突破了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性,为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效果。研究“微平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美国心理学家卡尔·R·罗杰斯被心理学史学家们誉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他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认为,教育的核心意义是培养受教育者的健全人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能被动地学习知识,也不只是获取较高的考试分数,而是要树立一种自我主动学习的意识,把所获得的知识内化于心。只有学生意识到学习内容与自身追求的目标密切相关时,学生才会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才能明显地提高。教育者的主要任务是创设问题情景,创造学习条件,提供学习资源,鼓励受教育者积极探索,发挥受教育者的学习潜能,并使教育内容与受教育者的目标结合起来。
姑且不论卡尔·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本质,从技术层面看,至少其教育理念对当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具有指导意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但是,一些调查表明,超过80%的大学生都抱着应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真正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并认真学习的学生不到20%[2]。学生不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原因很多,根本原因还是教学方法问题。虽然多媒体技术广泛运用于课程教学领域,教师也掌握了大量的教学资料和素材,但是一些教师仍然用传统的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既没有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也没有体会到思想政治理论对他们人生的指导意义。罗杰斯倡导“意义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潜能,提高教学效果。
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传播文化信息内容短小精炼,猛烈地冲击着人们的生活,生动地诠释了“人际影响比任何一种媒介都更有效”[3]的内涵。把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运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人数达5 亿人以上,其中半数以上的网民开通了微信、微博。通过对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及其附近三所高校的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四所高校在校大学生的手机拥有率达到了100%,其中95%以上的手机具有智能上网功能;只把手机用来打电话和发短信的学生人数不到10%,用来浏览新闻、听音乐的学生人数占70%; 开通并经常使用微博、微信等新社交网络的人数超过手机网络游戏人数,达到90%; 从学生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来看,传统的报刊、书籍、广播和电视等只占15%,而网络新媒体占70%。显然,网络新媒体已成为新时代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是学生最受欢迎的一种交流方式。学生通过微博、微信关注同学和朋友的学习与生活,关注社会焦点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把微博和微信的功能应用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过程,已经具有现实基础。
“微平台”包括微博和微信公众互动交流平台,可以把它运用在开放式教学过程。微信是移动互联网的产物,支持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文字等,用户可以在私密空间内进行闭环交流,用户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微博是PC 互联网的产物,博主单方面对外发送文字信息,以扩大传播范围。微信与微博之间差异明显,一个向内,一个向外;一个私密,一个公开;一个注重交流,一个注重传播。虽然微博更开放,但是微信比微博更适合运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活动中,微信的可操作性更强,信息传递者之间可相互交流。
教师和学生分别建立个人教学微信账号,并把教师的微信账号与学生的微信账号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独立的微信交流圈,且不与其他的交流平台发生任何关系,以避免影响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教师申请建立一个微信公众平台,并把这个微信公众平台与自己的个人微信账号之间连接起来,通过它与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传送、交流、讨论等。
在信息时代,各种网络信息铺天盖地、纷繁复杂,把学生吸引到微平台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仅仅运用教学指导、检查监督、评价考核等一般教学手段,还不能完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要掌握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想脉搏,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和剖析教材,打破教材章节顺序,整合和提炼教学内容,结合学生思想、心理和认知,以专题形式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微平台,教师把自己精心准备的专题内容、讨论问题等传递给学生,要求学生收集和整理材料、讨论问题。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时,教师把“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的教学内容整理成“带着梦想去实现理想”的教学专题,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梦想开展讨论,这有利于吸引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首先,教师应该努力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如,收集与选择阅读材料、典型案例,梳理和分析热点问题。其次,学生用图片、视频、文字、语音及图文等形式在微平台上分享心得。第三,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评价。最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归纳总结学生在微平台上讨论的重要观点和焦点问题,把学生思考和讨论问题的中心引导到教学专题上。
考核与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进行客观测量的过程。考核评价结论客观公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教学效果。分数至上的传统考核方式阻碍了学生发挥主动性和教师发挥创造性的作用。在微平台上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解放思想,构建具有双向互动性、开放多元性和动态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实现以评助教、以评助学、教学相长的教学改革目标。在教学考核与评价体系中,不仅可以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而且还可以反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考核学生在微平台上参与讨论和交流次数、观点分享次数、内容是否丰富、观点是否鲜明等。
总之,在移动互联网普及的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挑战和机遇。建立和运用微平台,解放思想,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体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坚持“意义学习”的教学理念,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1] [巴西]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顾建新,译.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 喻永强.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网络化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3(10):118.
[3] [美]沃纳·J·赛佛林.传播学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郭镇之,徐培喜,译.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