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张云兰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401331)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体现。早在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就刊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一文,高度强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2008年,教育部又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完善实践教学制度,要从本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二个学分、从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一个学分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然而,在实际操作层面上,目前不少高校仍存在着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严重脱节的情况,使思想政治课程在当代学科教育体系中的实际地位不断下降,甚至有人开始质疑这一学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而学术界对此却关注不够,本文拟从哲学、政治学、心理学和教育学四个角度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以进一步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之内涵,众说纷纭。工作在一线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众多理论工作者经过探讨研究后得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一种教学理念和内容意义上的范畴,实践教学的关键不在于学生是否走出校园,而在于教学是否具有实践性内容。例如,教师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上模拟法庭开展教学应属于实践教学,而那些走出校园的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则不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范围。另一种则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途径和环节意义上的范畴,实践教学一定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强调走出校园,让学生到社会实践中去对应和验证理论知识,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人生和社会的实际问题。而近年来的教学与科研成果则将这两种观点加以整合,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组织和引导大学生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主动运用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为目标的教学方法。一般而言,实践教学又包括课堂实践、校内实践与社会实践三个方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质上是一种认同教育和信仰教育。实践教学不仅可以让大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获得情感体验、价值认同,而且可以帮助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多个层面上健康成长。
就哲学层面而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社会实践密不可分。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充满矛盾的、永恒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客观存在。认识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等课程实际上就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而这些认识与社会实践自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的辩证过程。
首先,认识来源于实践。劳动实践使猿脑逐渐进化成人脑。人类在劳动实践中不断认识客观世界,掌握世界的发展规律,成为认识的主体。然后,认识回归到实践。在劳动实践中,人类利用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断利用和改造客观世界,以求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最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认识的真伪必须通过实践的验证。人类通过实践获得认识,又通过实践去证实和发展认识。认识回归实践,指导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就很好地体现了认识的这一辩证发展过程。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先哲在社会实践中总结提炼出认识。这些认识指导着人们进行实践活动。一代代人在实践中反复检验这些认识,认识逐渐发展成为真理。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是这样的真理。可是真理是不可穷尽的,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它们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学生需要到实践中去验证和发展这些真理,获得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的体验。
那么,如何将课本上的知识融会贯通到实践中去呢? 这就涉及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引导的问题。例如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一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开展调研活动。因为信仰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有无信仰,有什么信仰,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道路和人生价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分组并设计活动方案,在高校开展调研活动。通过调研活动,让学生发现当代大学生在信仰上的问题,如不重视、不清醒、不坚定、信仰缺失、信仰的功利性现状严重等,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问卷分析和探讨,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撰写调研报告。最后,教师可结合学生的调研报告和教材理论,总结当代大学生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如精神空虚、行为迷茫等都是理想信仰缺失造成的,所以必须对学生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帮助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才能深刻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把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紧密联系起来,自觉承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从政治层面分析,教学实践活动都有助于学生成长为社会精英,成为祖国建设的主力军和栋梁。
“精英” 一词最早出现在17 世纪的法国,指的是优秀人物。到20 世纪80年代,精英主义占据了近现代西方政治思潮的主导地位,中国学术界也开始了对精英主义的重视。所谓精英,就是指接受过良好教育、掌握一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及传播手段、能有力地影响社会生活的人。他们具有“高度”和“素质”两方面的成分。“高度”是指某种可以客观判断的成功标志,如职位、得分、盈利等。而“素质”则指个人的才智和涵养。精英可以分为政治精英、经济精英、知识精英和文化精英等。可见,“受过良好教育”这一要素决定了精英大部分都是高学历的大学毕业生。与低学历者相比,他们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更大的作用,也承担着更多的责任。因此,高校在培养大学生时,不仅要增长他们的知识能力,而且要让他们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科学的人生理想和信念。而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则是责无旁贷地担负了此重任。除了课堂上传授的理论知识和思维训练外,实践教学更是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了“工具性层面”的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得到了“价值性层面”的人文价值体验。可见,理论联系实际,知识转化为能力,是未来精英们必须要研修的一课。
具体而言,在“形势与政策”课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近期环球时事的模拟播报。教师可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如政治组、经济组、军事组和文化组等,每组推选一名播报员,在规定时间内,小组内部自行分工,完成素材搜集、角度选择、播报稿整理、PPT 制作等工作。教师安排时间让学生依次进行模拟播报。播报完毕后,全体学生可以就关注问题展开讨论,如“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从国内近期发生的重大热点时事来看,我国现阶段在发展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方面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等等。播报和讨论完毕后,教师根据每个小组的播报及讨论情况对其进行评价。学生通过对近期国内、国际热点问题的搜集与整理,了解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明确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加强了对中国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的认识,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诸如此类的教学实践活动都有助于学生开拓视野、锻炼思维、提高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从而逐渐成长为社会精英,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和栋梁。
从心理层面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满足感。
现代工业社会依靠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减少了繁重的体力劳动,人们普遍过上了富足的生活。遗憾的是,与不断丰富的物质财富相比,人们的幸福感和存在感却日益减少。许多大学生在读书期间,时常感到无聊和空虚。究其原因,主要是人的需求是丰富多彩的,除了物质需求外,尚有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由下至上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等等。就大学生而言,物质层面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比较容易满足,而精神层面的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则显得难以满足。而这些相对较难获得的满足感却能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得偿所愿。如教学实践中的参观访问使他们开拓了视野,社会调研则锻炼了他们的能力,自主考察又验证着他们的自我想法是否切合实际等。诸如此类活动都使大学生的精神层面需求得到满足,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这是其他课程无法做到的。
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教师在讲授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我心中的大学生活”访谈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分为几个记者小组,随机或有目标地采访校内外学生。而在访谈前,小组内成员应充分讨论和交流,并设计好访谈思路和问题。访谈活动结束后,各小组可派代表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最后,以小组为单位,以自己采访得到的内容为基础,编写并上交新闻稿。教师针对学生的采访情况和上交的新闻稿写作情况,对各小组的访谈活动进行评价。这一访谈活动的设计,使小组成员群策群力,充分团结协作,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意识,提高了他们的社交能力,同时也使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大学生活,认识到大学生活是人生的起点,并尽快调整和确立成才目标,制定大学的发展规划,以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环境。
从教育层面分析,教育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应该到社会生活中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0 世纪初,美国兴起了一股教育思潮。美国学者杜威提出了实用主义教育学。该学说的基本观点是“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和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实用主义教育学坚持教育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提倡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去观察和思考,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主性地研究,在研究中发现、验证和巩固知识,提高学习能力。1919年,杜威来华讲学,积极宣传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这对我国的教育实践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活动应运而生。
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教师讲授“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时,可以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法庭庭审。旁听前,教师应向学生讲明法庭审理的案件类型及庭审现场纪律,让学生自行预习相关法律条文。而在旁听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庭审的直观体验,理论知识对照现实体验,把生涩的法律条文与现实生活联系了起来,使学生对法律程序有了清晰的认识和深刻的把握,达到了“审理一个案件,宣传一部法律,教育一片学生”的目的。旁听结束后,教师可安排课时开展课堂讨论,以案说案,让学生探讨庭审的看法和意见,并填写《旁听庭审意见反馈表》。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从法律的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自觉成为遵纪守法、维护法律权威的合格公民。
综上所述,实践教学在哲学层面上贯彻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辩证发展过程,在政治层面上体现了大学生作为社会精英理应承担的社会角色,在心理层面上满足了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在教育学方面则做到了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使大学生不仅更多更真切地了解了社会,并学以致用,既锻炼了自身能力,而且也使其身心健康获得了良好发展。因此,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使学生从思想认识上增强实践教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合理开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1] 郑向东,申群喜.健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保障机制[J].社科纵横,2007.
[2] 帕累托.精英的兴衰[M].台湾桂冠图书公司,1993.
[3] 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 钟秋莲,栗宗祥,单志宏.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程[M].长春:吉林大学出报社,2011.
[5] 杨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化模式探索与实践[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1).
责任编辑 刘志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