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9
龚彩云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会计系,福建 泉州362000)
社会要发展,国家要强盛,关键在于国家人才的培养,而人才培养的重点在于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能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及树立为人类造福、为社会发展而努力奋斗的理想。因此,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拥有怎样的人生价值观对社会的影响至关重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是当今职业教育不容忽视的问题。职业道德规范把“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摆在职业道德的首位,并且视其为对从业人员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本道德规范。“爱岗敬业”侧重做事,“诚实守信”则意在做人。“奉献社会”则是指当一个人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毫不犹豫地牺牲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必要时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然而,当前大部分学生在理想和道德方面以自我为中心,过分追求自己的眼前利益,导致其在择业过程中常常出现偏差。
高职学生入学分数相对较低,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其职业价值观也呈现出两极分化:一方面是高职院校学生自我实现需求相对较高,思想独立,在就业过程中注重自身的长期发展,职业价值观常常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对自我实现、事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日益强化,但更多的是追求个人的需求兴趣,而对职业声望、较高尚的理想追求、社会地位的重视程度逐渐淡化。
当前,很多学生由于缺乏对自身职业发展的系统性规划,不能正确审视自我,在求职过程中常常忽视个人的实际情况,好高骛远,过高地评估自己的能力,盲目追求超越个人能力的职位。有些学生对职业的要求多样化,致使在实际的就业过程中无法满足自身的期望值,从而产生心理落差。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盲目性造成了其择业意愿和社会需求的脱节,使得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调查发现,在影响择业的众多因素中,“经济收入”和“发挥专业特长”这两个因素是排在前两位的。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更多的是注重工作单位所在的城市环境,排斥边远山区的工作环境。学生的就业选择趋势表明当前高职学生的自主意识逐渐增强,反叛意识和语言创新能力较强,就业选择强调的是能发挥自己的个性,渴望自身价值能够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可。从众多因素排序中发现,“对社会贡献大”排在最末位,体现出高职生的社会价值观念薄弱。此外,缺乏吃苦耐劳和爱岗敬业的精神,没有长远规划,这山望着那山高,这也是当前高职毕业生经常跳槽的主要原因,呈现出明显的不稳定性。
在信息爆炸时代,各种思想观念错综复杂,一些不良的社会舆论和网络信息肆意传播,而学生又是这些信息的直接接收者,是非观念的薄弱使得他们很难对善与恶、正当和不正当、正义和非正义、荣和辱、权利和义务等进行明确的辨析。由于无法用正确的道德标准来评判,最终造成他们道德观念混乱,道德认识多元化,道德标准评价多样化,如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导致部分人内心浮躁,只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规划,追求个人利益,一味索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利己主义肆意泛滥。这些现象对高职生的理想甚至人生的追求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致使高职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产生偏差。
在高职教育培养方案中,部分高职院校注重学生技能的训练,为了片面追求学生的就业率,过分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应付当前社会的急需人才,但无法培养出思想、政治、品德、知识技能以及身心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另外,学校对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的教育缺乏长远规划,仅仅只是简单地体现在德育讲座、班会课当中,主题目标不鲜明、不具体,教育方法流于形式。同时,在职业教育中德育与智育分离,使学生就业观和职业价值观的教育无法很好地渗透到专业教学中。在实习实训中过分强调技能训练,缺乏相应的职业道德教育,学生无法形成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只注重个人利益的发展,人格不够健全,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自由化发。
对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培养,不仅要继承传统的教育方法,更要不断创新教育形式,以保证教育的有效性。高职院校应该立足于本校特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新途径。
为了完善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培养,学校应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为基础。从利益关系看,新集体主义原则包含着集体利益、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结合型三个互相联系而又层次递进的内涵。学校通过新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形成正能量的氛围,引导高职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自觉地把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发展、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培养还需要学校加强职业认知教育,通过对职业认知的不断加深,使学生有清晰的职业概念,从而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客观评价自我,帮助他们把对职业社会的认识、人生的意义、理想追求、职业能力和自我价值结合起来,对社会职业充满信心,形成稳定的职业态度和高尚的职业动机,确定正确的职业价值目标。此外,学校应当充分利用课程教学、教学实习、思想政治工作、社会实践等环节加强对高职生职业技能的训练、职业知识的传授、职业道德的培养以及专业知识的培养,引导大学生调整好就业期望值,正确认识和处理理想和现实、成功和失败等择业问题,从而养成乐观自信、勇于进取、坚韧不拔的良好择业心态,主动迎接人才市场的竞争和挑战。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相关教师要调整并充实教学内容,加重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教学分量,引导大学生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主义价值结合起来。
学校应根据专业特点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专门开设会计基础实训、模拟实训、企业会计综合实训、各种会计软件的学习与实践训练,将职业价值观培养融入日常技能训练和学习生活之中,发挥自我认知的动力作用。在学生的日常学习过程中将动手能力训练包括专业技能训练、自我生活能力管理、人际交往等生活细节贯穿于价值观的培养使之成为思维习惯不但能优化人格,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还能为其事业成功的天平增加砝码。把职业价值观教育密切融合在专业课教学和实习实训之中,从重视学生职业生涯的实际需要出发,通过平常点滴的教育和教学的交融,逐渐培养高职生良好的职业价值观。
学校应开设专门的就业指导课、职业道德教育课,针对目前社会上的就业形势,分析客观的就业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掌握必要的就业技巧。增加就业指导课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充分发挥高职生好动、喜欢参与的特点,倡导他们奇思妙想,让他们模拟和演练角色互换,多动手,多发问,多维思考,多沟通和交融,形成自己良好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全面的锻炼,养成良好的职业价值观,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搜集典型的就业案例,用生动有趣的就业案例激发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的兴趣,从而积累就业知识与就业技巧。播放职场竞聘的录像,与学生一起深入分析典型的就业案例,让学生从这些成功或失败的案例中,正确认识职业价值观,深刻认识到真才实学和良好品质在职场竞争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择业技能的锻炼,学习应聘面试时的技巧和方法,注意良好品质的养成,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提高就业竞争能力。最后,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的作用,重视个性化教育。根据学院的专业特点,结合主客观因素,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个别辅导,协助学生定位就业方向,制定就业规划,撰写就业方案。鼓励学生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实力,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适合哪种职业,引导学生积极关注收集就业信息,并对信息进行详细了解,甄别筛选出符合自己的有用信息,做好个性化的就业推荐表。
学院与众多企业建立密切的订单培养、产学合作、工学合作等多种合作关系,构建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和职业道德体验,提高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层次,为学生融入企业环境,进入社会工作提供平台。利用生产实习或顶岗实习等企业实践环节,让学生在企业实践中培养积极的职业态度,体验良好的职业道德氛围,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职业价值观。在知识与实践的碰撞中,在知行统一的过程中修正自己价值观念上的误差,以企业的典型例子及身边的优秀成功人才为榜样,让榜样的力量感染学生,真正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为顺利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职业价值观的教育中要充分发挥学生自我认知的动力作用,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欣赏自己的职业,从而把对职业价值观的认识升华到情感的认同,并结合自己的客观实际正确评价自己,提高对职业的社会认识、道德评价,并与自身的职业能力、兴趣爱好结合在一起,确立合理的积极向上的职业目标,从而形成稳定的职业态度和良好的职业素养、道德品质以及正确的择业动机。马克思认为:“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是紧密联系的,两者的利益并不敌对,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因此,加强职业理想教育是高职生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献身精神的有效途径。只有充分发挥社会正能量效应,更新高职生的就业观念,才能使他们树立正确远大的职业价值观。
[1]费毓芳,余新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3).
[2]刘芳,冉素娟.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谈职业生涯规划指导[J].医学教育探索,2008(7).
[3]代刃,辜仕梅.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简析[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